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邹衍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邹衍有哪些成就?

邹衍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邹衍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340 更新时间:2024/1/17 4:14:4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邹衍的故事。

邹衍,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可以说,先秦时期的邹衍,比起同时代的孔子孟子等人,他的名字似乎很没有存在感。甚至于,连司马迁著文时,都只是将其放于《孟子荀卿列传》中。

不过,邹衍的学术可并非像后人所认知那般“藉藉无名”。

在《孟子荀卿列传》中,很是明确地写出了邹衍的“职业”,“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

其实,“阴阳”一说,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很早就存在了。而在邹衍这里,他却是从细微处观察,继续衍生,发展了自己的观点“五德说”。虽然,这种说法现在很少被人提及,不过,在先秦年代,却是被极为认可的。

那时,有野心的国君一大把,齐国就有好几任国君,想超越自己的老祖先齐恒公,甚至,还想称帝。不过,最后只有秦始皇做到了。以至于,那时的各家学说,实际上,都在为国君服务,为国君们治国提供学术上的“支撑”。

那么,邹衍学术思想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呢?

先来看看司马迁的总结:“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可以说,邹衍看得非常远,他说没有永远的王朝,帝王之间的“轮换”就如“五德转移”,天下万事万物无不遵循这一规律。其实,这话在一些有想法的国君看来,真的是太对了。

这里的“五德”说的是“五行之德”,而“五行”对于后人来说算不上不陌生,就是“金木水火土”。所以,“五行”的概念和“阴阳”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

而邹衍将“五行”和“德”结合,借以告诫国君们:治国应当实行“德政”。此外,邹衍还将“五行之德”排了座次,第一的是“土德”,后依次是木、金、火、水。其实,后来的很多现象,都可用此学术来解释,比如:皇帝龙袍的颜色。

按理来说,邹衍单凭此学术,走到哪都应该吃香的喝辣的。刚开始时,他的确受到了重视,在齐宣王齐闵王时期,他的学术很受欢迎。因为,这两任国君,一个比一个有野心,前者要“王天下”,后者更要“帝天下”。

不过,邹衍的学术并没有在这两位国君执政时期得到验证。于是,邹衍去了燕国,据说,当时燕昭王对于他能入燕,也是极为看重,还特意扛着扫帚扫路,生怕尘埃脏了这位大师。

虽然,邹衍的学术是要国君用“德”来治政,但天下不会白白的到自己的“囊中”,都需要用武力来征服。于是,燕昭王得了邹衍后不久,就联合了其它各国伐齐。

而邹衍虽在异乡,但心还在故土,当然不会参与此事。当年,邹衍提出这个思想,心中所想则是帮助自己的国君,如今被他人所用,心中该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后人不得而知。

也许,就是这件事,给邹衍带来了无妄之灾。

战国的局势可以说是瞬息万变,每个国君都有自己的想法,燕昭王的继任者就很不相信邹衍,找个理由将他扔进了牢里。据说,他入狱时是夏时六月,而天居然降霜。不过,后来也证明他无罪,便被放了。之后,邹衍不再在燕国任职,回到了自己的故土。

邹衍的故事,到此基本就结束了。后来,关于他的记载鲜见于书籍。

不过,民间关于他的故事,可不是“五行之德”,那是要做天子的人关注的事,民间惦记的只是简单的衣食住行。

说邹衍在燕国任职之时,主抓的是生产。不过,该地虽然土地肥沃,但气候寒冷,很难长出“五毂”。而邹衍来了之后“吹律”,居然使气候变得温暖了起来,“黍谷”可以生长了。至今,当地后人都还记得邹衍,并建有他的祠堂。

按照当年燕昭王对他的礼遇,可以说,他在当时是极受欢迎的。但为何他的学术似乎随着他的逝去,显得越来越黯淡了呢?也许,还是司马迁看得透彻:“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於齐梁同乎哉!”因为,邹衍的学术,并非为了迎合而创建。

其实,他只是用了天地间万物的运行规律,来告诉那些国君如何治理国家。

后世常说的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邹衍也是在这里的“百家讲坛”上,推出了他的“大九州”说。

邹衍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可以说,邹衍是中国第一位海洋理论家,也是第一位挑战儒者“中国”概念的海洋学者,提出中国是海洋中的一块陆地。

由于,当时他是“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后人在划分流派时,将他归于了“道家”。都知道,道家说的是“无为而治”,而邹衍讲究“顺应而为”。只是,他当年的那些著作都已尽散,自己也没收门徒,因此,如今再分类时,只能将他归于“阴阳家代的表人物”。

若是当年邹衍不是那么专注于学问,而是稍微分点心思在个人声名上,是不是现在就会多个“邹子”学派?不过,看后来各朝代的治理,不是都在强调“德”的重要性吗?以至于,邹衍的五德说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还对后世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就学术而言,董仲舒将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学相结合,开了汉代儒学阴阳五行化的先河。就政治而言,五德说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了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

标签: 邹衍战国

更多文章

  • 邹衍为什么会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第一个提出“中国是海洋中的一块陆地”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邹衍,战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邹衍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邹衍,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可以说,先秦时期的邹衍,比起同时代的孔子、孟子等人,他的名字似乎很没有存在感。甚至于,连司马迁著文时,都只是将其放于《孟子荀卿列传》中。

  • 《烈火如歌》姬惊雷是怎么瞎的?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烈火如歌

    据悉,电视剧《烈火如歌》改编自明晓溪的同名小说,当年火遍大江南北,可谓是90后女生的一代青春记忆,而此次影视剧的改编,由墨宝非宝编剧、梁胜权导演,制作、造型、美术、服装也是采用了偶像剧的顶级班底,台前幕后大咖集结,秉匠人之心精雕细琢,为该剧打磨出一流的气韵与品质,一经公布就引粉丝和媒体们的关注。《烈

  • 窃符救赵的主角 战国时期的奇女子——如姬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如姬,是战国时期著名女子。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的过程中,如姬是关乎成败的关键人物之一。如姬虽为一介女流,然而为了国家大义、报答恩情,她置个人生死度外,毅然盗取兵符,帮助信陵君救援赵国,提高了魏国的威望,可谓巾帼英雄。人物简介如姬是魏王平常喜欢的妃子,估计平常能自由进入魏王的卧室。当然,这必须征得魏王

  • 窃符救赵的关键人物之一,如姬是个怎样的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如姬,战国

    对如姬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姬,一个历史遗忘的美人,生卒年不详,甚至连怎么死的都没有记载,唯一在史料上出现的一次就是“窃符救赵”,如姬是窃符救赵的关键人物之一,但是也只是简单的介绍,匆匆谢幕。史记交代,如姬没有入宫以前,是大梁城的一个小户人家,父亲被人所杀

  • “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战国时期燕国名将秦开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战国,秦开

    秦开,出身鲁国秦氏,战国时期燕国将领。早年在东胡做人质,很受东胡的信任,通晓民情风俗。燕昭王姬职即位后,秦开逃归燕国。后于公元前300年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还曾渡过辽水进攻箕氏朝鲜,直达满番汗(今朝鲜清川江以西大宁江流域博川郡境内的博陵古城)为界,取地两千余里。燕国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

  • 秦开却胡发生在什么时候?秦开却胡历史回顾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战国,秦开却胡,秦开

    秦开却胡指战国时期的燕国大将秦开却东胡取辽东的史实。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曾有一次大规模的成功扩张行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便是秦开却东胡取辽东的战功。历史资料有二:“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开之孙也”《史记.匈奴列传》。“后子孙稍

  • “秦开却胡”并非开疆而是固土 “秦开却胡”之前竟还存在一次“却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战国,秦开却胡,秦开,燕国

    文化认同是政治一统的重要基础。随着考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在文化融合过程中,中原文化有一种“向心”凝聚力。在东北地区战国时期诸文化谱系和源流这一问题上,学术界并未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但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东北地区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更多细节

  • 揭秘:战国名将廉颇为什么打不过王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龁,战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龁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绕不开秦昭襄王,而在秦昭襄王执政的过程中,则绕不开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秦国统一之路上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秦国虽然国力占优,却屡屡受制于山东六国的合纵运动,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山东六国不时就会出现一位领

  • 长平之战中,最开始指挥秦军的王龁到底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战国,王龁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阬杀赵军约45万。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襄王派兵攻占了韩国的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以威慑韩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初,秦昭

  • 秦昭襄王下令王龁为长平之战秦军主将,为什么不是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昭襄王,战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秦昭襄王。公元前284年,秦、燕、赵、魏、韩五国组成联军共同讨伐齐国,此时,楚国又趁机落井下石,使得齐国几近亡国,而后虽有田单以即墨复国,但是齐国已然遭到重创,国力大损,霸业瓦解,从此跌落了天下霸主的神坛。从这之后,天下进入了秦赵争霸的时期。公元前2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