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战国名将廉颇为什么打不过王龁?

揭秘:战国名将廉颇为什么打不过王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684 更新时间:2024/1/25 21:21:43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龁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绕不开秦昭襄王,而在秦昭襄王执政的过程中,则绕不开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秦国统一之路上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秦国虽然国力占优,却屡屡受制于山东六国的合纵运动,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山东六国不时就会出现一位领头羊。

秦昭襄王初期,楚国是山东六国的领头羊;秦昭襄王中期,齐国是山东六国的领头羊;秦昭襄王后期,赵国是山东六国的领头羊。

而长平之战发生的时期,就是秦昭襄王后期。自此以后,山东六国再也没有出现一位领军式的人物,只能等待秦国的慢慢蚕食。

长平之战的过程固然是曲折的,但是大家是否对长平之战初始的情况更加好奇呢?那就是身经百战,更是被后世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为何连名声不显的王龁都打不过呢(至少王龁在当时是名声不显的)?

廉颇VS王龁,廉颇未败,但稍显颓势

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这个名号虽然是后世评的,但是也足以证明廉颇在当时是位于第一梯队的名将。

廉颇的第一次扬名,应当是五国伐齐期间,齐国是当时和秦国齐名的大国,廉颇在这样的背景下攻占了齐国的城池,名声大噪,而他自己也因为此事被赵王封为上卿。

随后,廉颇更是转战四方,不仅在阅历上,还是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阏与之战中,秦军大败,秦王不甘,再次攻打几这个地方,廉颇发兵援几,再次大败秦军。

可以说,在长平之战之时的廉颇,正值一个武将最鼎盛的时期。

再来看看王龁,王龁在秦国的统一之路上,也是经常能够看到的一个将领,这也说明了

王龁也是一位名将。关键在于,长平之战之前,王龁此人的事迹几乎不显。而王龁被大家所熟知,也正是在长平之战中。

这可以说明,此前的王龁也许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至少在长平之战之时,王龁并不占优势。

至少仅凭武将这一层面,王龁是略输廉颇一筹的。

而影响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除了后勤补给等因素以外,就是武将了。可就是这样的差距,廉颇率领的军队依旧是节节败退,最后只能以守代攻,拖垮秦军。

《史记》中记载当时的情况为:

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而唯一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就只有士兵这一项了。

长平之战,秦军士兵的战力比赵军强悍太多

一、赵国骑兵遭到限制

赵国作为战国后期,军事力量仅次于秦国的存在,皆是源于一次变法——胡服骑射。然而,不同于秦国的商鞅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变法是不全面的,因为他只是一次军事改革。而且就连这军事改革它也不全面,从这个变法的名称就能看出,赵国的这次军事变法,是针对骑兵的。

骑兵,在古代一直是一种占尽优势的兵种。以最近热播的《清平乐》中的北宋为例子。北宋之所以军事力量孱弱,原因就是北宋缺少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在古代一直是中原王朝重要的产马地,也是骑兵部队重要的发源地。而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基本上都是游牧民族,也就是擅长骑兵。

这在战国时期也是如此,我们的长城,就是为了抵御骑兵的防御工事。

而骑兵之所以这么强大,就是因为骑兵打不过能跑,而步兵打不过就只能被骑兵全歼,这属实无赖。赵国的强大也是因为如此。

赵国效仿北方游牧民族,建立强大的骑兵部队,固然强大。但是骑兵也不是无敌的,至少骑兵在山路崎岖的地方作战,能力就大打折扣。

偏偏,长平之战的爆发地就是山路崎岖的地方。这极大的限制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

二、秦国军功爵制的可怕

再来谈谈秦国。赵国拥有骑兵部队,其军事实力依旧屈居秦国之下,足可见秦国有多么强大。那么,秦国军队强大的秘诀是什么呢?

是军功爵制。

秦国的军功爵制,打破了平民和贵族之间的鸿沟。这在当时,是十分有吸引力的。毕竟,贵族在当时就是最顶层的存在,最可气的是,这个贵族基本上就是定死的,无法更改的。

也就是说,你祖上是什么身份,很可能现在就是什么身份,这样的制度完全阻碍了平民的积极性。因此,军功爵制对于秦国百姓的刺激是十分惊人的。

此外,秦国刑法十分严苛,动不动就要受罚,而获得军功的是能够免除刑罚的。

因此,无论是为了后代,还是为了自己,亦或是为了家人,参军获得军功都是十分值得的。而获得军功的途径,就是获得胜利,尽可能的消灭地方的队伍。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征,秦国军队也被当时的人称为“虎狼之师”。

结束语

可见,并非是廉颇不如王龁,实在是秦国的军队战斗力太惊人了。

标签: 王龁战国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中,最开始指挥秦军的王龁到底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战国,王龁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阬杀赵军约45万。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襄王派兵攻占了韩国的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以威慑韩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初,秦昭

  • 秦昭襄王下令王龁为长平之战秦军主将,为什么不是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昭襄王,战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秦昭襄王。公元前284年,秦、燕、赵、魏、韩五国组成联军共同讨伐齐国,此时,楚国又趁机落井下石,使得齐国几近亡国,而后虽有田单以即墨复国,但是齐国已然遭到重创,国力大损,霸业瓦解,从此跌落了天下霸主的神坛。从这之后,天下进入了秦赵争霸的时期。公元前279年,

  • 李兑是怎么干掉赵武灵王的?后代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战国;李兑

    李兑,在历史上远没有其后人李信、李广、李渊知名度高,但却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干掉了赵武灵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赵雍)于公元前302年推行“胡服骑射”改革,革新武器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军战斗力大幅提升,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赵国击匈奴,吞并林胡、楼烦,攻灭中山国,一时间,诸侯不敢撄其锋芒。胡服骑射

  • 李兑是怎么权倾朝野的?李兑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战国;李兑

    人物生平兵围主父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赵武灵王传位于太子赵何,是为赵惠文王。他则自称为主父。赵武灵王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分别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军事,自己可以全心专注于赵国激烈的对外军事斗争。经过三年的听政,赵王何已经很懂得治国的道理了。但是,相貌秉性更像自己的公子章在朝见弟弟赵王

  • 李兑发动五国连兵抗秦,为何会无功而返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李兑

    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武灵王让位少子何,引起内乱。他和公子成一起,发兵保惠文王,杀太子章,进围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宫,逼死主父(武灵王)。从此独专国政,由司寇升任相国,号奉阳君。他对外主张合纵,曾与苏秦协力,发动五国(赵、楚、齐、魏、韩)联兵攻秦,进屯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无功而退。赧王中二十年(丙

  • 田不礼是什么时期的人物?田不礼的简介与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战国;田不礼

    田不礼(?—前295年),一作佃不礼;战国时期人物。最早时为宋王偃的大臣,后来入仕于赵,赵武灵王任其为代安阳君(即公子章)之相。赵惠文王四年(前295),支持代安阳君为乱,被公子成与李兑攻杀。赵国大臣田不礼。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封其长子赵章为代安阳君,派田不礼出任安阳君的相,以辅助安阳君治理代地

  • 明明是流芳百世的贤相赵盾!却背负一个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盾,贤相,春秋战国

    赵盾是春秋时晋国名相,他“制事典,处死罪”,对保护晋国的安稳和坚持霸主位置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可即是这么一位贤达的宰相在历史上却落下千古骂名。《左传》记载,赵盾扶持晋灵公登位后,晋灵公远正人亲小人,寻求吃苦,不思进取,不恪守做国君的规矩,很多征收重税来满意自个荒淫奢侈的日子,宫廷装修的金碧辉煌,并且

  • 春秋时晋国大夫赵盾简介:赵盾弑君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国

    赵盾,又名赵宣子,赵孟,赵宣孟,春秋时期巾帼的卿大夫,生于公元前655年,卒于公元前601年,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小的经历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培养了他既温文尔雅又韧如磐石的性格特点,这也为他后来权倾晋国打下了基础。史书上说赵盾弑君,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网络配图赵盾简介赵盾,出生于翟国,父亲赵衰,生

  • 温文尔雅的春秋时期巾帼的卿大夫赵盾真弑君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盾

    赵盾,又名赵宣子,赵孟,赵宣孟,春秋时期巾帼的卿大夫,生于公元前655年,卒于公元前601年,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小的经历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培养了他既温文尔雅又韧如磐石的性格特点,这也为他后来权倾晋国打下了基础。史书上说赵盾弑君,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网络配图赵盾简介赵盾,出生于翟国,父亲赵衰,生

  • 成语“东施效颦”源自何人?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西施

    【东施效颦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释义: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的意思。东施:越国的丑女,代指丑妇。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