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乐羊为了向君王表明忠心都做了什么事情?竟然在战场上吃掉儿子的肉

乐羊为了向君王表明忠心都做了什么事情?竟然在战场上吃掉儿子的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15 更新时间:2023/12/29 6:14:53

说到乐羊,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个诸侯国为了地盘和权力,成天打来打去的,所以这个时期也是狠人辈出,而本要说的狠人,便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将领乐羊。

乐羊,魏国安邑人,著名军事家乐毅的先祖。起初,乐羊只是魏国相国翟璜府上一个籍籍无名小门客,而在不久之后,乐羊等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当时,魏国国力强盛,可隔壁的赵国却日渐衰败,老是被其他诸侯国欺负。赵烈侯在位时期,中山国时不时就来侵犯一下赵国,搞得赵烈侯很是头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烈侯便向魏国求援,答应事成之后,将智地送给魏国。对于赵烈侯的请求,魏文侯欣然应允。

可左挑右选,魏文侯都找不到合适的将领,于是他就去询问翟璜,翟璜就向魏文侯举荐了乐羊,但却有人觉得乐羊不适合作为将领出征中山国,理由是乐羊的儿子乐舒是中山国的将领,而且翟璜的儿子翟靖就是乐羊杀死的。但是翟璜一再向魏文侯打包票,称乐羊是个不计较个人恩怨的人,一定会大胜而归。于是,魏文侯还是把统帅的职位给了乐羊。

得此重任,乐羊斗志昂扬地率领数万精兵出发了。一开始,战事还算是顺利,可很快乐羊就发现,中山国的军队也不是摆设,士兵个个战斗力强悍,没把握攻城的乐羊决定先把中山国的国都包围起来,先消磨消磨敌军的锐气,之后再找机会进攻。

因为乐羊一直按兵不动,时间一长,魏国议论纷纷,大臣们纷纷诬告乐羊这是想通敌卖国,幸亏翟璜多次力保, 魏文侯才没有把乐羊撤下来。

与此同时,中山国把乐舒抓了起来,挂在城墙上,威胁乐羊退兵。可乐羊却不为所动,说道:"君臣之间的大义,不能因为自己的儿子而损坏。"

看到乐羊这样的态度,中山国君大怒,不仅杀掉了乐舒,还将其煮成肉羹,并让人给乐羊也送去一份。乐羊收到肉羹后,面不改色,而是端端正正地坐在军帐中,将肉羹吃得干干净净。

看到统帅如此大义灭亲,魏军士气大增,不久后就攻下了中山国国都。

消息传回魏国后,魏文侯很高兴,对于乐羊食子的行为也大为感动,他对睹师赞说:"乐羊为了魏国,居然吃了儿子的肉。"睹师赞却冷静地分析道:"他连自己的儿子都能吃,那还有谁的肉是他不敢吃的呢?"魏文侯听后虽然没有说话,但也开始觉得乐羊太过残忍,开始厌恶他。

乐羊得胜回朝向魏文侯报告时,脸上没有伤心难过,反而显出骄傲的神色,魏文侯自然也注意到了,就让主管文书的官吏把群臣之前写的两大箱书信都拿上来,让乐羊看。那些书信全都是责难魏文侯不该让乐羊攻打中山国的。乐羊看后,连忙退下几步,恭敬地对魏文侯说:"消灭中山国,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国君您的功劳。"

之后,魏文侯依然赏赐了乐羊,并将其封在灵寿,但却不再任用他,从此之后,乐羊就从史书中销声匿迹,直到多年以后,他的后代乐毅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创造出无数奇迹。

标签: 乐羊战国

更多文章

  • 乐羊:战国时期魏国名将,为何说他是最冷血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乐羊,战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乐羊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406年的一天,中山国都城顾外围的军营中,一个中年男人看着眼前一碗肉汤,他怔怔的盯了一会儿,突然说道:这是我儿子的味道!说罢,一仰头就把眼前的肉羹喝了下去。看着中年男人喝下了肉羹,送肉的使者笑了笑说:将军

  • 李悝是哪一家代表人物?李悝变法成功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悝变法,法学家和改革家

    李悝是著名的法学家和改革家。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受到魏文侯的重用后,李悝开始了变法。李悝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变法的时候,他就将法治观念融入到国家治理中,让魏国的各个方面可以做到有法可依。除此之外,李悝他还写了我国古代第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就是《法经》。李悝这部著作汇集了多国法律的精华,里面涉及了方方

  • 李悝在哪个国家变法?李悝变法详情和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悝,李悝变法,

    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受到魏文侯的重用后,李悝开始了变法。李悝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变法的时候,他就将法治观念融入到国家治理中,让魏国的各个方面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李悝变法详情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并且是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和法学家。魏国与其它诸侯国相比,国土面积都很微小。当时,各个诸侯国都在为扩充自己

  • 魏国李悝是怎么死的?司马迁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悝

    李悝(lǐ kuī)(前455—前395年),河南濮阳人。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

  • 赵襄子为什么要放了豫让?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襄子,春秋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襄子为何放了想杀他的豫让?不是不怕死,是想给天下人做一场秀,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处处会有意外。春秋末期,晋国公室的权柄已经被六位卿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六氏)瓜分,六卿之间相互倾轧,晋国的分裂已经成为了历史中的必然。但,六卿中究竟谁具备

  • 豫让和赵襄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豫让为什么要刺杀赵襄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豫让,赵襄子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豫让和赵襄子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三家分晋中,韩赵魏瓜分了晋国的土地,此前晋国的朝政被智伯把控,智伯是权臣,对赵襄子侮辱傲慢,赵襄子与之对抗,惹来智伯的攻打,赵襄子便暗中联合其他两家一起除掉智伯。曾经受过智伯诸多侮辱的赵襄子砍下智伯的头颅,剥其面皮,用其头

  • 晋阳有多重要?赵襄子为何放弃邯郸选择晋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晋阳,赵襄子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晋阳有多重要?赵襄子放弃邯郸选择晋阳,才成就了战国七雄中的赵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邯郸的历史远比晋阳要早。邯郸赵氏的小宗起始于赵穿。赵穿是赵衰的侄儿、赵盾的堂弟,还娶了晋襄公的女儿。当然,在桃园弑杀小舅子晋灵公,甩锅给自己哥哥赵盾的也是赵穿。邯郸就是赵穿的封地,赵

  • 颜回是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孔子对颜回评价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颜回,孔子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这里的回就是颜回,颜回是个优秀的学生,他不贰过、不迁怒,看重德行,是孔子三千学生里的七十二贤才之一,也是一个十分令人尊重的贤者。网络配图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又被称为颜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属山东)人。他是孔子最得意

  • 为什么颜回最受孔子喜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子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这么多学生中,孔子最喜欢的无疑就是颜回了。“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和八个字是孔子感叹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之后,孔子几乎是痛不欲生,仰天长呼“天丧予,天丧予!”跟随他的弟子有不以为然的,就说,老师你真的这么悲痛吗?孔子回答说,不为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能为谁悲痛?鲁哀公又一次

  • 孔子学生颜回为何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维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颜回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在颜回存世的短短四十年里,大部分的时间是作为孔子的学生,追随着孔子走在寻求儒家思想实现的路上,颜回没有留下太多的故事,也没有做过官,其言行大多是在记载孔子和弟子言行的《论语》中,用现在世俗的眼光来看,颜回的一生是失败的,因为颜回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维持。颜回是聪慧的,孔子的大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