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庄子是哪个学派 庄周及《庄子》的简介

庄子是哪个学派 庄周及《庄子》的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70 更新时间:2024/1/27 18:51:36

庄子是道家学派,这是个很牛逼的学派,在诸子百家里面算是很聪明的了。它不光思考什么治国方略,更重要的是它有辩证思想,这是早期的哲学哇哲学。

最有思想的学派,比压制人的儒家,有意思的多了。

这个学派呢,创始人鼎鼎有名,叫做老子。这是个很受人尊敬的人物啊,思想境界什么的深刻极了。开个玩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日为师,那老子算是孔夫子的一日师;如果再加上一句终身为父的话,孔子得叫老子一声爸爸的。老子讲过什么呢?讲过以柔克刚。虽然人老了,牙齿也掉光了,可是可以用它来举例子啊。牙齿没了,舌头在呀,你说,舌头是不是比牙齿厉害?以柔克刚嘛,我怀柔战术行不行。

还有一个政治方面的主张,叫做无为而治。看看历史,每当乱世结束,这个想法就被统治者运用了。因为有用啊!

后来,这个学派就传到了庄子手里。诸子百家既然是不同的思想,那一定是代表了不一样的利益。这一派呢,他们代表的是已经被时代抛弃掉的一代人,当时的奴隶主贵族。世界发展的这么快,他们跟不上了。那怎么办呢?就避世吧。所以说,更消极的那一个人是庄子。庄子追求一种境界,在那个境界里面,什么都是虚的,都是假的。

罢黜百家,这个学派消停了一阵。但是后来的后来,中国出现了一种信仰,叫做道教。

庄子天下篇

《天下》这一篇在《庄子》里面的地位很高。导言是它,中心思想也是它。什么叫做天下呢?中国。中国的一切一切,社会也好,思想也好,经济也好,什么都是。

当然,里面主要是庄子自己的思想。他对儒家的看法,觉得儒家是教书匠(他绝对想象不到后来他所不以为然的学派发展的到底有多么恐怖);他觉得墨家很不错,很认同,因为他们有的想法很相似;他也在里面说了自己的前辈老子,介绍了一下他的为人和思想。一句话,当时那些什么主流非主流的思想,只要是他想评价的,都评价了。

这个这点好,这点不好;那个那点好,那点不好……他肯定一些,批评一些。从远古说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点也不怕得罪人。诸子百家,他看好哪个毫不掩饰,对于有的诡辩家,也提出了适当的批评和部分的肯定。当然,最尊重的还是自己的前辈咯,前辈是大大的好。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人叫做惠施(就是人们熟悉的惠子)。两个人之间真是相爱相杀,理论不太一样,该讽刺的时候一点情面都不留。比如庄子就在章里面写,惠子像蚊子一样,尽做无用功。庄子肯定了他有才能,但马上话锋一转,有才能,却不做正经的事情,这就是“不安于道”。

惠子多大度呀,和庄子相爱相杀这么长时间,从不计较。和惠子比起来,庄子虽然思想厉害,却像是一个任性的小孩。

都能够远一点。这样他自己也能自然一点。什么东西吧,多了都不好,要懂得变化。

庄子内篇

《庄子》一本书呢,是庄子的思想结晶。但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呢,分成了,三部分,有内有外也有中,内篇就是《庄子》这本书的一部分。

庄子对哲学这个东西太有研究了,哲学又太高深了,他怕人看不懂,所以就用一堆故事来说明他的想法。内篇就有很多的故事,当然,也有很多的人物对话。

有一种思想叫做“齐物”,也是这位提出来的,在内篇里面就有所阐述。说的是什么呢?这世界上吧,所有东西看起来都不一样,这个有这个的特点,那个有那个的特点,什么颜色、形状、叫法等等千差万别。但都是有相通之处的,有的可以相互转化,有的有什么什么联系,有的怎么怎么样。也就是说,在本质上呢,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一样的,起码吧,是统一的。比如说是朝三暮四这个典故,你要是分不清,你要是看不透,你就像那傻猴子一样。而就是因为像傻猴子一样不清楚事情本质的人们太多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自寻烦恼的。

由此类推,你认同这个观点,你反对那个观点,他和你的想法不一样,你们辩个论,你们吵一架,你们尽是做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你们不知道,你们的观点想法会变,没有完全的对立这种说法。你们讨论,你们争辩,你们谁对了谁错了,都没意义。你们要是拘泥于这个,你们就是笨蛋。

庄子大宗师

《大宗师》是庄子的一篇文章,收录在《庄子》的“内篇”这个分类里面。庄子就是讲哲学讲自己的想法的嘛,在这一篇里面,“宗”的意思是尊重,“师”的意思是老师,“大宗师”呢,就是最值得尊重的老师。那么这个最值得尊重的老师指谁呢?

传说中有一种人叫做“真人”,名字是庄子老先生起的,听说过么?

有一种人能够“天人不分”,把一切都看成一样的,把自己放在世界之外,把人放在天地之外。这种人就是“真人”。那么好的,问题来了,怎么就是“真人”了呢?庄子开始告诉你了,这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做“道”。

这个“道”,可是学派精髓,从老子就开始提了,庄先生把它发扬光大。“道”这个东西呢,是本源一样的存在,但是人们是看不到的,它无处不在,但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有什么形状(请自行类比空气)。

那么怎么就进入“道”了呢?你要有一个很高的思想境界。你要超脱,你要开放,你要把眼光眼界放高。你要忘记自己,你要忘记世人,你要忘记一切,你对什么都不应该去在乎。什么,你说你在乎生死?孩子,你不知道吧,生死,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现象了。不过是另一个世界去了再回来,不过是两个世界的问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只要你入了“道”,你的肉体死了,可是你的思想还在呀。这就叫命。

标签: 庄子是哪个学派庄周

更多文章

  • 惠子: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惠子,思想家

    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惠子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惠施是宋国人,战国时

  • 惠子与庄子的关系怎么样?两个人有着怎样的交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惠子,思想家

    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并成“老庄哲学”,足见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之高。庄子有着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 天下》)(译:认为天下人沉湎于物欲而不知觉醒,不能够跟他们端庄不苟地讨论问题)既然这样,就只好“独

  • 《芈月传》徐梵溪引发热议 廊桥看试钟情黄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芈月,芈月传

    大型古装历史剧《芈月传》正在北京、东方两大卫视热播,知名导演郑晓龙再度联手《甄嬛传》班底,联合打造了这部传奇历史巨制。万众期待之下,这部现象级大剧也着实没有让人失望,开播三日,收视爆表好评如潮。除孙俪外,还有刘涛、方中信、徐梵溪等实力派演员联合加盟。徐梵溪在该剧中饰演楚国公主芈茵,因为这个稍显刁蛮的

  • 芈月传第18集剧情介绍:芈月被秦国赎回 黄歇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芈月传,芈月,黄歇,

    芈月救下了偷羊的小男孩,并带回了自己的帐篷,他给孩子起名“小狼”。张仪等人来到义渠大营。义渠王答应以秦国的粮食,换取义渠十年不与其为敌,但拒绝交出芈月,说打算留给自己当王妃。张仪以利益权衡来说服义渠王。为了解救灾荒族人缺粮的局面,翟骊最终答应芈月回秦,却把“小狼”留在了义渠。芈月与芈姝、葵姑、

  • 《芈月传》收视破表:芈月黄歇开启纯爱模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芈月传,芈月,黄歇,

    被各种海报、新闻、预告片轮番轰炸了几个月,年度古装压轴大剧《芈月传》终于在北京卫视和乐视超级电视开播。这部由乐视网旗下花儿影视公司出品,《甄嬛传》原班人马打造的史诗大剧在乐视网首播当日就突破3.4亿播放量,TV大屏端播放量3200万,便连创收视记录。芈月黄歇情窦初开 方中信出场引期待《芈月传》“盼星

  • 黄歇最后是怎么死的?李园为什么留不得黄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歇,李园,楚国,春秋战国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朱英对黄歇说:“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又有不期而至的祸。如今您处在生死无常的世上,奉事喜怒无常的君主,又怎么能会没有不期而至的人呢?”黄歇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福?”朱英回答说:“您任楚国宰相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宰相,实际上就是楚王。现在楚王病重,死在旦夕,您辅佐年

  • 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吗?黄歇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歇,春秋战国,楚国

    春申君黄歇,嬴姓,黄氏,名歇楚国江夏人,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公元前298年,秦国出兵攻打楚国,实力不敌的楚国急于和秦国求和,于是派黄歇前去秦国说

  • 战国四公子——黄歇、赵胜、魏无忌、田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歇,赵胜,魏无忌,田文

    战国时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动家,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时称“战国四君子”。虽然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或褒或贬,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那就是他们在当时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是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

  • 历史上的战国四公子 为什么黄歇死的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四公子,黄歇

    太史公在《史记》中成功塑造了战国四公子的形象,他们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四人皆以“好客”闻名,他们礼贤下士,“争相倾以待士”,广招宾客,借王公之势,“盛养门客、食客、刺客者”,以善养士而出名。然而四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孟尝君和平原君是天年而终,

  • 屈原是同性恋吗:春申君黄歇与屈原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屈原是同性恋吗

    说起屈原,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他报国投江的故事。其实还他有另外一个故事同样动人心魄,那是关于爱情的一个故事。公元前325年,屈原15岁,正是青春年少,情愫懵懂的年纪。屈原每天早起读书,读累了就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田地里散步。连续三天了,每天他都能看到一个小姑娘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