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庄子送葬的故事 思想家庄子达生原文及译文

庄子送葬的故事 思想家庄子达生原文及译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70 更新时间:2024/1/24 21:36:12

庄子的一生中,唯一的知己就是惠子。惠子作为他好友,两人一般的交流方式就是辩论。因为一个问题,很多次吵的不可开交,但是他们的友谊也是因为辩论探讨才建立起来的。

惠子总是在庄子困惑的时候及时出现,并且帮助庄子分析和探讨,因此,庄子将惠子视为生命之中很重要的人,这种情谊甚至超越了他对妻子的那种爱护。

庄子的好友惠子死后,庄子心痛的去送葬。

当经过惠子的墓地时,庄子突然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我听说郢地有个人把白垩泥涂抹在他自己的鼻尖上,仅仅只有蚊子苍蝇的翅膀那样大小,然后让他的好友匠石用一把斧子削掉这一个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的动作很大,漫不经心地削这个小白点,但是这个人鼻尖上的白泥完全被削去了而且鼻子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当作一回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把匠石叫来说:‘你对我也这样子试试’。这名匠石说:“我确实曾经可以做到削掉一个人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我会这种技术,但是我的伙伴已经去世很久了,我再也不可以做得到了啊!”

而我,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再也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可以听我诉说的对象了!可以帮助我解决困难的人了!我再也没有可以与之论辩探讨的知己了!”

庄子悲痛欲绝。庄子送葬,送的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坚持和信仰啊!

思想家庄子的世界观是什么

作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庄子是战国时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说到庄子,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在很大程度上受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学说多少都能看到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子。后来人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同时尊称他们的哲学思想为“老庄哲学”。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应该返璞归真,顺应自然,万物归一。远离官场的庄子,清高孤傲,甘愿曳尾涂中,尽享逍遥之乐。虽然生活贫困潦倒,四壁徒然,但得已从凡世红尘中解脱出来,也不失为一种获得。《逍遥游》中写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正是这种抛开世间种种顾虑和牵绊,放松全身心的豁达,让我心生羡慕。不顾一切只听从本心的潇洒姿态,也是现今社会上为功名利禄而忙碌的人们应该学习的。

天人合一,人即是天,人来于自然也逝于自然。读懂这些,大概就能理解庄子在妻子去世后,击盆而歌的奇怪举动了吧。世人在亲人去世后一般都是哭,悲痛至极;可是庄子不同,他高兴得敲打着盆子唱起了歌,像是在庆祝。这个庆祝不代表庄子不爱他妻子,而是他懂得生命原理就像四季轮回,即使魂魄化成风,也还是存于世间,以天为被,以地为床。

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庄子,善于把丰富的想象写进章。无论是“庄周梦蝶”还是翱翔于九霄的大鹏,都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思想家庄子达生原文及译文

达生是庄子写的一本哲学文章,收录在他著作的外篇里。庄子是战国后期著名的道家人士,汉族,也叫做庄周,生于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庄子是当时思想家、哲学家,还是一个文学大家,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创始了先秦庄子学派。他的哲学思想在今天人们还在停地讨论中。庄子的思想推崇道家的无为而制,希望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反对人为地去干预自然和社会,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种种政治行为。

达生中的”达”是明白、通达的意思,“生”指生活、生命的意思,达生联成可理解为通达生命,让生命通顺,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讲述养生的态度和方法,告诉我们如正确对待生命,怎么去养生。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理念,达生中侧重于养好精神。文章里告诉我要去掉各种外界的欲望和要求,心神安宁后就很多事情想开了。达生由十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篇是论述主题思想,讲述了养神的关键就是放弃世间的烦恼。下面十二篇是故事的形式表现的,围绕第一部的思想展开的,中间有很多的对话,从不同方面去论述养神的方法,保持纯真和元气是非常重要的,集中注意力可以养神,忘记外界事物才能集中精神,只有达到忘我的境界才可以达到没有不适应的自由境界。全文思维精密,一步步我们展现道家的主题思想。

庄子名言有哪些

庄子是战国时期诞生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一生都穷苦落魄,如果说仕途功名的话,最高只当过一个漆园的管理者。他的成就闻名后世的在于他的思想境界。他一生潜心研究专心著作,特别尊崇老子的思想。庄子文字赋予的思想,撼动人心,让人读了仿佛心灵得到净化,俗世纷争都如云烟了。

人们自发的传诵感受他的思想精髓,并把他著作里简练而饱含哲思的句子都默记下来。这些名言名句,不仅仅被后代君主推崇传播,到现代,也时时用它智慧的光辉照样着文人学者的学海生涯。

庄子名言名句非常多,其中流传较广的有以下几个。鼓励学习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说的是人生命有截止的时候,而知识却是永远没有尽头。其实就是说,只要肯好好学,知识永远学不完,我们应该在有生之年努力学习,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各种解释的核心就是认可勉励人多学知识。

关于事业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这句意思是水深,舟方能行。它指的是做大事,必须打好基础,有了基础才能谋出事业。其实对古代的君不也是一个勉励吗?希望君王能勤劳为政,国富民强,才能称霸四方,要想高高在上统治国家,必须有很坚定团结的支持力量。

大智出名言,铭记句子,更重用的是能以其度身,修心养性才有意义。

标签: 庄子送葬庄子

更多文章

  • 庄子是哪个学派 庄周及《庄子》的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庄子是哪个学派,庄周

    庄子是道家学派,这是个很牛逼的学派,在诸子百家里面算是很聪明的了。它不光思考什么治国方略,更重要的是它有辩证思想,这是早期的哲学哇哲学。最有思想的学派,比压制人的儒家,有意思的多了。这个学派呢,创始人鼎鼎有名,叫做老子。这是个很受人尊敬的人物啊,思想境界什么的深刻极了。开个玩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

  • 惠子: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惠子,思想家

    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惠子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惠施是宋国人,战国时

  • 惠子与庄子的关系怎么样?两个人有着怎样的交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惠子,思想家

    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并成“老庄哲学”,足见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之高。庄子有着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 天下》)(译:认为天下人沉湎于物欲而不知觉醒,不能够跟他们端庄不苟地讨论问题)既然这样,就只好“独

  • 《芈月传》徐梵溪引发热议 廊桥看试钟情黄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芈月,芈月传

    大型古装历史剧《芈月传》正在北京、东方两大卫视热播,知名导演郑晓龙再度联手《甄嬛传》班底,联合打造了这部传奇历史巨制。万众期待之下,这部现象级大剧也着实没有让人失望,开播三日,收视爆表好评如潮。除孙俪外,还有刘涛、方中信、徐梵溪等实力派演员联合加盟。徐梵溪在该剧中饰演楚国公主芈茵,因为这个稍显刁蛮的

  • 芈月传第18集剧情介绍:芈月被秦国赎回 黄歇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芈月传,芈月,黄歇,

    芈月救下了偷羊的小男孩,并带回了自己的帐篷,他给孩子起名“小狼”。张仪等人来到义渠大营。义渠王答应以秦国的粮食,换取义渠十年不与其为敌,但拒绝交出芈月,说打算留给自己当王妃。张仪以利益权衡来说服义渠王。为了解救灾荒族人缺粮的局面,翟骊最终答应芈月回秦,却把“小狼”留在了义渠。芈月与芈姝、葵姑、

  • 《芈月传》收视破表:芈月黄歇开启纯爱模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芈月传,芈月,黄歇,

    被各种海报、新闻、预告片轮番轰炸了几个月,年度古装压轴大剧《芈月传》终于在北京卫视和乐视超级电视开播。这部由乐视网旗下花儿影视公司出品,《甄嬛传》原班人马打造的史诗大剧在乐视网首播当日就突破3.4亿播放量,TV大屏端播放量3200万,便连创收视记录。芈月黄歇情窦初开 方中信出场引期待《芈月传》“盼星

  • 黄歇最后是怎么死的?李园为什么留不得黄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歇,李园,楚国,春秋战国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朱英对黄歇说:“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又有不期而至的祸。如今您处在生死无常的世上,奉事喜怒无常的君主,又怎么能会没有不期而至的人呢?”黄歇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福?”朱英回答说:“您任楚国宰相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宰相,实际上就是楚王。现在楚王病重,死在旦夕,您辅佐年

  • 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吗?黄歇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歇,春秋战国,楚国

    春申君黄歇,嬴姓,黄氏,名歇楚国江夏人,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公元前298年,秦国出兵攻打楚国,实力不敌的楚国急于和秦国求和,于是派黄歇前去秦国说

  • 战国四公子——黄歇、赵胜、魏无忌、田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歇,赵胜,魏无忌,田文

    战国时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动家,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时称“战国四君子”。虽然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或褒或贬,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那就是他们在当时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是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

  • 历史上的战国四公子 为什么黄歇死的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四公子,黄歇

    太史公在《史记》中成功塑造了战国四公子的形象,他们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四人皆以“好客”闻名,他们礼贤下士,“争相倾以待士”,广招宾客,借王公之势,“盛养门客、食客、刺客者”,以善养士而出名。然而四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孟尝君和平原君是天年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