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晋文公是白眼狼?忘恩介子推,负义楚成王,辜负多名女子

为什么说晋文公是白眼狼?忘恩介子推,负义楚成王,辜负多名女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242 更新时间:2024/1/19 7:07:03

晋文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晋文公重耳在执政期间能修明政务、施惠百姓,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因此,许多人说晋文公是一代贤明的君王。但孔子却说,晋文公“谲而不正”,诡诈而不正派。这是为何?

一、忘恩介子推

重耳年轻时就好学不倦,喜爱结交贤能之士,后来因为受父亲献公和兄弟晋惠公追杀,被迫在外逃亡十九年,经历过各种艰难险阻,积累了丰富的治国治民经验,终于在六十二岁时返回晋国荣登君主宝座。

在重耳流亡的这十九年时间里,无论遇到多大艰难险阻,介子推与狐偃、赵衰、先轸等人始终追随在其左右,忠心耿耿,不离不弃。

重耳从狄逃往齐国时,路经卫国,卫文公对他们很不客气,没有资助重耳等人任何东西。祸不单行的是,在路上,重耳一个名叫头须的随从竟又偷走了所有资粮(估计也没有多少),独自逃入深山。重耳等人无粮,饥饿难忍,只好放下架子向当地田夫乞讨,结果不仅没有要来饭,反而还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

重耳又饿又气,眼冒金花,差点就晕了过去。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腿上的一块肉,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吃。

重耳知道后,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然而,当重耳在秦缪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上君王,对那些曾经陪同他流亡在外十九年的人论功行赏时,却忘记了介子推。

介子推淡泊名利,不愿“贪天之功”,不仅没有主动向晋文公邀功讨赏,还带着自己的老母亲隐居在绵山。但介子推的随从们却忍不下这口气,于是就制作了一块木牌子,上面写道:“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并设法将这块牌子挂在晋文公居住的宫门口。

晋文公看到木牌子,这才想起那个割肉给自己吃的人,亲自带人前往绵山寻访介子推。

俗话说:“一人藏,万人找。”找人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儿,何况介子推有意躲着晋文公。加之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所以,晋文公一时之间竟无法找到介子推,于是,他下令放火烧山。

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的动机是什么?往好了想,可能是试图把介子推逼出来,接受封赏,弥补自己忘恩负义之过失;往坏了想,则可能是晋文公认为介子推的行为触动了自己的权威,因此对介子推十分不满,于是一怒之下就一把火烧了。

如果是前者,或许还情有可原;而若是后者,则就天理难容了。可惜,从古至今,没有一位历史学家能从心理学角度去考查晋文公放火烧山的动机,唯有孔子说“晋文公谲而不正”,不知他老人家说得是不是这件事。

二、负义楚成王

在十九年的流亡之中,重耳还曾寄居于楚国。与卫文公不同的是,楚成王对落难的重耳十分客气,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

当然,楚成王好吃好住招待重耳,也是有私心的。对此,楚成王也不做作隐瞒,他曾直言不讳地问重耳,您将来回国后,准备怎样报答我?

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假使万一有一天晋国与楚国不得不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

重耳的这个回答避实就虚,很妙!流亡在外三餐不继、寄人篱下自身难保,重耳当时大概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真能够代表晋国领兵与楚国的军队作战。

公元前632年,即重耳回到晋国执政的第五年,楚国出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重耳采取先轸的计策,出兵攻打与楚国关系密切的曹国。

先轸的计策实际上是后来孙膑“围魏救赵”计策的灵感之源,楚国听说晋国出兵攻打曹国,果然派人来谈判,希望晋国不要攻打曹国,楚国则答应放弃攻打宋国。

而晋文公却一方面暗中派人逼迫曹国断绝与楚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把楚国的使者扣押起来,以此来激怒楚国。

楚国君臣得知晋文公的一系列阴谋动作,十分恼怒,派大将子玉率部攻打晋国。

此时,晋文公立刻下令晋军后退,将领们很不解,问道:“为什么退兵?”晋文公说:“过去在楚国时已立约说交战时退避三舍,可以违约吗?”

这就是“退避三舍”的经过。许多人认为,“退避三舍”说明了晋文公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实际上恰恰相反,晋文公之所以选择“退避三舍”,不是为了知恩图报,而是为了打败楚国军队。因为“退避三舍”对晋国军队而言,至少有以下两个好处:

其一是骄敌,诱敌冒险深入,伺机决战。晋文公退避三舍,表面上看好像是在报答之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是知恩图报,实际上却是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诱敌之计,引诱楚国军队上钩。

其二是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争取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主动,同时与齐、秦、宋各国军队会合,集中起相对优势的兵力,等待楚国军队露出破绽,乘隙蹈虚,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予敌各个击破。

不出所料,楚军统帅子玉见晋国军队撤退,果然十分狂傲地说:"今日必无晋矣。"冒险率军追击至城濮,双方爆发了“城濮之战”。城濮之战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晋军获得大胜,晋文公从此确立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当晋军打败楚军,焚烧楚军阵地时,晋文公竟然因为没能杀死楚国大将子玉而叹息不已,直到听说子玉自杀,这才面露喜色,幸灾乐祸地说道:“我在外部打击楚,楚在内部诛杀将,内外呼应。”这件事也可证明,晋文公对楚国没有丝毫报恩之心,而是处心积虑想要打败楚国。

三、辜负多名女子

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有十二年住在狄,并与该地的一个女子结婚生子,直到公元前644,晋惠公派宦者履鞮带着勇士去刺杀重耳,重耳这才决定离开狄地逃往齐国。

在离开狄时,重耳对妻子说:“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就改嫁。”妻子笑着回答:“等到二十五年,我坟上的柏都长大了。虽然如此,我还是等着你的。”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重耳对此感到很满足,“乐不思蜀”,在齐国住了两年,竟没有丝毫离开的意思。

赵衰、咎犯却十分着急,偷偷聚在一起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即齐桓公送给重耳的那个少女)的侍女听到他们的密谈,告诉了重耳妻子。重耳妻子立刻把侍女杀死,然后反而劝告重耳赶快走。

重耳说:“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不能走。”

妻子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于是就赵与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

重耳一行人从齐国来到楚国,在楚国住了几个月,恰逢晋惠公去世,晋太子圉(重耳的侄子)从秦国逃回即位,是为晋怀公。秦缪公怨恨太子圉不辞而别,又听说重耳住在楚国,就把重耳邀请到秦国。

重耳于是到了秦国,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原太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对重耳来说,太子圉的妻子是自己的侄媳妇,如果接受太子圉的妻子,就是乱伦,但为了争取秦国的支持以便夺取晋国大位,他最终还是“不拘小节”地答应接受了。

见重耳接受太子圉的妻子,秦缪公十分高兴,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全力支持重耳回国夺取政权。公元前636年,在秦国的支持下,重耳处死侄儿晋怀公,正式即位,是为晋文公。

之后,晋文公从秦国接回秦缪公所给的妻子,将她立为夫人(正妻),而之前在狄和齐国的那两个对晋文公情深义重的女子,却都被晋文公忽视了,有名无分。

此外,晋文公打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后,在温地会见诸侯,想率领诸侯朝拜周襄王,却又借口担心力量达不到,恐怕诸侯有背叛的人,竟派人告诉周襄王到河阳打猎。对此,孔子颇为不满,说:“诸侯无召王。‘王狩河阳’者,《春秋》讳之也。”

总之,无论是对介子推,还是对楚成王,无论是对狄和齐国妻子,还是对周襄王,晋文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证明了他其实是一头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并非是一位有德之君。孔子说他“谲而不正”,真是一言中的。

标签: 晋文公春秋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蔡哀侯的一句玩笑话,为何就亡了两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息夫人,蔡哀侯

    公元前684年,蔡哀侯【蔡哀侯(?—前675年),春秋时蔡国国君。名献舞,一名季。公元前694—前675年在位。】娶了陈国的大公主做夫人。按照当时的“娣媵制”,(“娣媵制”是中国古代奴隶主贵族实行的一种婚姻制度,是多妻制的特殊形式。所谓娣,就是从姊共嫁之妹。古时对妹称女弟,或以“女”字作为“弟”字的

  • 蔡哀侯为什么会被楚国软禁九年?息妫在中间起了什么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息妫

    蔡哀侯为什么会被楚国软禁九年?息妫在中间起了什么作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蔡哀侯是蔡国国君,他在位一共19年时间,不过蔡哀侯最后却被楚国软禁九年直到去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这全是因为蔡哀侯有一次对息夫人无礼,导致此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息侯希望楚文王能够出兵蔡国,但蔡哀侯故

  • 假道伐虢的经典战例:楚文王熊赀率军借蔡灭息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假道伐虢,三十六计,成语,

    假道伐虢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

  • 楚武王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敢称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楚武王,周朝

    楚武王为什么自称为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若敖在位二十七年后去世了,安葬在若敖,所以熊仪就被尊称为若敖,其子熊坎继位,就是霄敖。霄敖在位六年后去世,其子熊眴即位,就是蚡冒。蚡冒在位十七年后去世,蚡冒的弟弟熊通政变,杀了蚡冒的儿子自立为君,就是楚武王。楚武王

  • 楚武王熊通是什么人?楚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熊通,春秋

    楚武王熊通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楚武王(?-公元前690年)名熊通,原本是楚国国君蚡冒的弟弟。蚡冒死后,熊通杀了他的儿子,从而篡位当上了楚国国君。熊通即位之后,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在位五十年给楚国留下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楚国由此强

  • 楚武王之子屈瑕生平简介 大诗人屈原是其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屈瑕,屈原

    屈瑕(?—公元前699年),芈姓,熊氏,名瑕,楚武王之子,出生地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曾担任楚国最高官职“莫敖”,故史称“楚莫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被封于屈邑,其后代以封地为氏,遂称屈氏,为屈姓先祖。大诗人屈原是其后裔。主要事迹蒲骚之战带兵伐绞楚武

  • 春秋战国时期一飞冲天的国君:楚庄王和齐威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楚庄王,齐威王

    “一飞冲天”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成语,不过有些人纠结的是,这个成语究竟说的是春秋的楚庄王,还是战国的齐威王哪?其实,按照《史记》里的记载,这说的既是楚庄王,又是齐威王,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两只鸟是怎么一飞冲天的。先来说一说第一只鸟,楚庄王。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了,嫡长子熊侣继位,这就是楚庄王。当时

  • 楚威王人物生平 楚威王和齐威王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楚威王人物生平,楚威王和齐威王

    楚威王熊商,他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他在世之时,因一心为楚国开疆扩土,一味向外征战而忽视后宫的暗涛汹涌,最终导致了在他死后楚怀王因无能而使楚国迅速走向衰败。关于他的人物生平,他是于楚宣王三十年的时期继位,为楚威王。后来在楚威王二年的时候,秦国内部发生动乱,秦惠文王

  • 齐威王之时喜隐讲了什么故事 揭秘到底是谁赢了齐威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威王之时喜隐,齐威王

    “齐威王之时喜隐”,是司马迁所编撰的《史记·滑稽列传》里的一个句子,意思就是齐威王在位的时候(即位后不久)喜欢隐语,就是现今常说的谜语。谜语就是一种娱乐的形式,意在表现齐威王不务正事。原文里还提到他曾经彻夜饮酒作乐,沉迷在酒色中多年不理国家事务。而朝廷的日常处理都交给了卿大夫,这导致卿大夫专权,朝廷

  • 齐威王是怎么恢复齐国的?隐忍3年换来了36年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齐威王,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齐威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关于这个典故,史料中有两种说法,阐述了两个君王的言行,一个是春秋霸主楚庄王,另一个则是齐国齐威王。而这两人言行,也是出奇一致,刚继位后,不向国内发布任何命令,每日寻欢作乐,一个严令下是谏言,一个则对于下属的劝诫不闻不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