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数次北伐,他曾暗暗留下一万精兵是真的吗?

诸葛亮数次北伐,他曾暗暗留下一万精兵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243 更新时间:2024/1/18 21:27:39

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独揽蜀国大权,当时天下格局依然是三方各自对立的态势。为了蜀国利益,诸葛亮决定与东吴重修旧好。公元299年,诸葛亮派亲信邓芝前往吴国游说吴主孙权恢复昔日两国的联盟关系。自此刻开始吴蜀两国,再次结成军事同盟,双方将联手共同对抗实力强大的魏国。当时诸葛亮还与孙权约定,两国携手灭了魏国以后,双方将以函谷关为界,重新划分天下。一时间吴蜀两国又成为了关系亲密的盟友,然而诸葛亮和孙权都明白,两国不会永远是彼此的朋友,结盟的选择只是因为符合两国利益的需求,所谓的结盟不过是面对实力强大的魏国时,吴蜀两国各自做出的妥协。

吴蜀之所以结盟,是因为魏国太过强大,一旦两国携手灭了魏国,那么吴蜀两国必然会再次兵戎相见。诸葛亮依然记得吴国趁火打劫,背后偷袭蜀国之事。吴蜀都曾讨伐过魏国,当时双方还事先商议,两国从两路出兵,让魏国首尾不能兼顾。但到了真正用兵时,双方却又相互观望按兵不动,准备趁机从背后偷袭盟友。诸葛亮与东吴不仅需要相互配合,还需要相互提防着对方。诸葛亮一生多次统率蜀军北伐,每次北伐前他都会派遣蜀国将领到吴蜀两国的边界处去设防巡视,以免再次被吴国背后偷袭。

公元316年,诸葛亮北伐,他将原本驻守永安地区的李严调到江州。随后诸葛亮又命陈到前去镇守永安,当时的诸葛亮更是将蜀军中最精锐的白毦兵交给了陈到。永安正是吴蜀两国间的边陲重镇,陈到也是昔年统率刘备亲兵的将领。诸葛亮派陈到这样重要的武将到永安去驻防,就是防备着东吴再次从背后偷袭。安排完陈到驻守永安后,诸葛亮还给自己的兄长诸葛瑾去了一封信。

在信中诸葛亮明确表示,自己在永安和江州都设下了重兵。诸葛亮就是想借给兄长去的这封信,警告孙权不要趁着蜀国北伐之际故伎重施。诸葛亮死后,姜维也曾多次北伐,即使如此姜维也谨遵诸葛亮昔日的嘱托,从未倾尽蜀国全部兵力北伐。姜维总会在永安留下一万以上的精兵,来防备着东吴。哪怕是蜀汉灭亡时,姜维也不准这支精兵回援。诸葛亮病逝以后,东吴果然前来进犯,对此早就时刻提防着的蜀国,并没有让吴国占到什么便宜。

公元263年,邓艾神兵天降进逼成都,身在成都城内的刘禅当即选择纳表投降,蜀汉灭亡。当时的吴国便以援救蜀国为名义派兵西进,想要坐收渔翁之利,袭取永安。吴军怎么也不会想到,蜀国灭亡之后永安的蜀军却没有回援成都。在吴蜀两国边界处的永安城外,准备趁火打劫的吴国大军,被蜀国将领罗宪击退。诸邓艾偷袭成都,刘禅放弃抵抗时,罗宪正在驻防永安。由于刘禅投降太快,各地蜀军尚且来不及驰援。刘禅投降魏国后,曾给罗宪去封亲笔信。在信中刘禅命令罗宪率大军驻扎在永安城外,准备向魏国投降。

此时吴国之主已经是孙休,孙休以援助蜀国的名义,派出大军进攻蜀国巴东郡。罗宪本不愿意投降魏国,但他更不耻吴国的背信弃义。随即在永安城,罗宪凭借几千蜀军就抵挡住了吴国来犯的几万大军。司马昭得知吴国准备趁火打劫的消息后,立即派出荆州刺史胡烈统兵2万,前去攻打东吴的西陵郡。此时罗宪已经抵挡吴国大军六个月之久,孙休眼见永安无法攻克,吴国的西陵郡又遭到魏国大军的进攻。无奈的孙休只好下令撤军。

永安之围解除后,司马昭重赏罗宪,想要让罗宪投降。罗宪知道姜维也投降魏国后,深知蜀国大势已去,随即接受了司马昭的重赏,投降魏国。司马昭让罗宪继续任职巴东太守,陵江将军之职,只不过此时罗宪效忠的对象已经不是蜀国,而是魏国。司马昭为了彰显自己有别于蜀国的重赏,更进一步封罗宪为万年侯,让他继续带兵镇守永安。

诸葛亮做梦也不会想到,罗宪率军抵挡吴国大军之战,是蜀国最后的谢幕之战。昔年关羽手握重兵都在吴军手上吃了大亏,寂寂无名的小将罗宪却凭几千人马就替蜀国守住了边陲,尽了最后的忠诚。编者相信如果不是刘禅投降太快,像姜维、罗宪、霍戈(霍峻之子)这样的将领,还是能保蜀国国柞延续很多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生宦海沉浮:揭狄仁杰不同寻常的晚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晚年的狄仁杰,既要一如既往地效忠女皇武则天,又肩负着唐室中兴的重任。他清楚地看到,徐敬业兄弟、琅邪王李冲、越王李贞先后起兵反武,但均被剿灭,告密之风盛行,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掌管制狱,杀戮大量李唐宗室,而武周的势力正如日中天一样强大。唐室复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唐室复兴需要一场政变,但时机并不是

  • 揭开闯王李自成和崇祯帝互断龙脉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明皇族朱氏的龙脉之说,据《朱元璋系年要目》介绍,朱元璋祖居江苏省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元朝初期,为了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携带全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带,居住在古泗州城北13里的孙家岗。王文禄《龙兴寺记》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杨家墩家有个洼窝,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经常卧于其处。有一次,

  • 曹操竟霸占了关羽心爱的女人:怎么回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关云长处了武功盖世,义薄云天的形象外,好像还给别人一种不近女色,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印象。其实关羽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只不过他比较长情专一,更可怜的是他喜欢的女人,还被曹操霸占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关羽在跟随刘备打仗的时候,是喜欢过一个女人,但是被曹操给霸占了,这件事就记载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 揭秘李夫人的儿子昌邑哀王刘髆是自然死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昌邑哀王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他的母亲就是那位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李夫人。不过历史上对刘髆的记载少之又少,连他在哪年出生的都不得而知。但他有两个比较出名的舅舅,一个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李延年,另一个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图片来源于网络刘髆在天汉四年被封为昌邑王,建都昌邑,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侯王生

  • 三国史上五大顶尖防御名将:霍峻抗一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将才辈出的年代,我们常常把焦点放在了那些明星上将的身上,常常会忽略一些出场次数不多,但能力也很出众的将才。其中有几个人非常值得我们注意,或许他们不如吕布,关羽等猛将,但是他们的贡献是非常大,甚至分别让诸葛亮,周瑜,孙策等当世名将吃了不少苦头,甚至毫无办法。那么他们到底是谁呢?网络配图曹魏的杂号将

  • 三国英年早逝的六大谋略家:鬼才郭嘉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英才辈出,文臣如云,武将如雨,袁绍和曹操的争霸,刘备和孙权的争雄,归根结底是人才和资源的战争。其中有着无数的智者或谋士,推动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然而有一些谋略级人物,却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让我们盘点三国英年早逝的谋略级五大人物。网络配图 top6 马良马良(187-22

  • 慈禧半月奢靡生活花费得以一条巡洋舰来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清朝中后期大清皇权的掌权人。光绪皇帝不过成为一个傀儡政权,可以说全完有慈禧“垂帘听政”。这里小编要说的不是她的政坛活动,而是关于她奢靡的后宫私人生活。网络配图中国人在吃上是非常讲究的。慈禧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奢侈太后。光她的炊事班就有100多间,厨师队伍上百人。关于慈禧一年吃1

  • 努尔哈赤的儿子多铎率性而为从此得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这个人的命运走向,有很多有才干的人,却因为性格脾性的原因而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清朝初年努尔哈赤的儿子多铎就是典型的例子。网络配图1清太祖生子十六人,名声显著者当是几个嫡福晋所生的儿子。若按嫡子齿序,第十五子多铎为幼子。太祖驾崩前,也作了安排,让多铎掌最精锐、最强大的正黄旗。

  • 清府混乱局面:督抚东南互保不理会朝廷命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朝廷向后转,昏招迭出,但各地督抚却对此意见不统一,尤其是南方的督抚,他们不同意朝廷不由分说地跟西方决裂。到了义和团运动后期,清政府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混乱局面,而就在这个时候,“东南互保”出现了。网络配图我们过去对东南互保评价很低,认为是一帮投降派督抚没有执行中央的命令。现在感觉研究有些解冻,对东南互保

  • 朱元璋如果不杀功臣会怎样?明朝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史上出了名的杀人魔,一生杀人无数,这其中就包括帮他打天下的功勋大臣。但反过来推理,如果朱元璋不杀这些有功之臣会出现什么状况呢?洪武十三年和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借着“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屠杀了一大批功臣宿将。网络配图尽管《明史》对胡惟庸和蓝玉作了区别处理,将胡惟庸列入了奸臣传而蓝玉没有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