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名人故事之凿空西域的张骞,张骞是哪一年回到汉朝的?

中国名人故事之凿空西域的张骞,张骞是哪一年回到汉朝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153 更新时间:2024/1/16 16:45:57

古时侯,我国把今天的新疆和新疆以西的地区统称为“西域”。中原和西域虽然距离遥远,交 通险阻,但很早就有了密切联系和频繁往来。西汉时期,张骞就曾作为朝廷的使者出使了西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骞是汉中成固(今陕西成固)人,西汉外交 家、探险家、旅行家。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使西域的人。西汉前期,居住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南下侵扰掠夺。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前87在位)即位时,西汉朝经过六十多年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汉武帝决心解除匈奴多年来对汉朝的威胁,积极进行军事反击的准备工作。当时西域有三十六个小国,其中大的有几十万人,小的只有一、二千人。西汉初年,匈奴征服了西域诸国,对当地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和剥削,并把西域作为西汉进攻的据点和经济后盾。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得知,在今甘肃西北部,原来居住着一个叫做大月氏的部落。匈奴曾经杀死月氏王,并把月氏王的头颅做成酒器,大月氏被迫迁到西域,时刻想报仇雪恨。汉武帝认为如能在西方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朝反击匈奴的战争就有了胜利把握。可是,去西域的必经之路——河西走廊处于匈奴控制之下,联络大月氏的任务十分艰险。于是汉武帝下令招募使者,担任皇帝侍从的张骞勇敢地担当了这个使命。

公元前138年,张赛以匈奴人堂邑父为助手,率领一百多人,从长安(今西安附近)跨马西行。不料刚进入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俘获,扣留了十年之久,而张骞始终“持汉节(汉朝使者的凭信)不失”。匈奴君主单于为了招降张骞,给他娶了当地人为妻,并且生了儿子,但也丝毫未能动摇他完成朝廷使命的信念。后来,张骞终于找到一个机会,率部属逃出,向西急行,奔波了几十天,历尽艰辛,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到达大宛(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大宛派人把张骞一行护送到康居(今苏联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又通过康居找到大月氏。此时大月氏已在媯水(今阿姆河一带)定居,这里“地肥饶”,又很少外族的侵扰,大月氏人满足于眼前的安乐生活,不愿再同匈奴打仗。张骞没有达到目的,一年以后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趁匈奴内乱才得以脱身,于公元前126年回到汉朝都城长安。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前后共用了十三年时间,出发时一百多人,回来时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了。

公元前119年,汉朝对匈奴发动第三次军事反击,取得了重大胜利,匈奴王庭被迫迁到大沙漠以北。为了防止匈奴势力再起,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的高级官吏),派他出使乌孙。乌孙原来游牧于甘肃西北部。后来西迁到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张骞第二次出使的任务,是劝说乌孙重返故地,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张骞此行率领三百多人,每人各备两匹马,并携带价值“数千巨万”的金帛货物和一万多头牛羊。出使的队伍中还有一些持节的副使,以便沿途派往各地。由于乌孙国王已经年老,加上子侄们为继承王位争斗不休,国内比较混乱,因而无意东归。张骞原定目的虽未达到,但他的副使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时,乌孙王派数十名使者随同他一起来到长安。以后,张骞派往中亚一些国家的副使,也分别在对方使者的陪同下,陆续回到长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然都没有达到预定目的,但其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出他的直接使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经过我国新疆地区到达西亚的交 通要道,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政治、经济、化等方面的联系,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名人故事之贞观明镜魏征,李世民是怎么评价魏征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 ,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唐王李世民告发

  • 中国名人故事之官场不倒翁冯道,冯道一生共事多少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五代,不过五、六十年的光景,王朝却是频繁更迭,一共换了五个朝代,出了五姓皇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短命的皇帝统领的也都是一批短命的大臣,他们往往做不了几年官,就随着王朝的倾颓而荣华过去转眼成烟。但也并非没有在这不断的变换更迭中泰然自若从未倒下一次的人。冯道便是其中的一个。他先后事四姓

  • 中国名人故事之进退皆忧范仲淹,范仲淹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一生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同时也用文笔留下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

  • 中国名人故事之勤政的皇帝雍正,雍正开创的立储制度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帝,名胤禛。1678年出生。1723年,45岁时即位。1735年病死,时年58岁。在位13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帝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皇帝。雍正一朝,他在政治、经济方面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做法。在经济上,他进行了摊丁入亩的重大改革。摊丁入亩是一场税收改革。清

  • 中国名人故事之谋略家的鼻祖吕尚,吕尚为何被称为兵家鼻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吕尚就是姜子牙,东海海滨人。他的祖先曾经辅佐禹治理大水,因功封于吕,所以以吕为氏,而他的姓则是姜。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中国名人故事之战国策士之雄张仪,张仪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中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不再甘心居于一隅之地,遂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东方;马陵战后,齐国代替魏国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样,秦、齐都以向中原地区扩张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已有的混战局面更为错综复杂。处在东西二强夹击下的韩、赵、魏三国为了图谋自存,联合起来并且北连燕、南接楚,东抗齐或西

  • 中国名人故事之战国说客之冠苏秦,苏秦是怎么游说各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子人九出使晋国,用一句话形容苏秦,战国时期的苏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

    苏秦是东周洛陽人,被人们认为是有名的辩土,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三世纪初的历史舞台上,他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为了燕国的强大而进行频繁的外交 活动,同时又大大影响齐、赵、魏等国的政治决策,为燕伐齐做了准备。他取法诸子百家的学说加以融汇,游说诸侯国君,讲究机谋权变,被推为张仪之后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下面

  • 中国名人故事之运筹帷幄的张良,张良是怎么得到兵书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张良,字子房,生于战国末期韩国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曾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也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亡失于秦。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秦灭韩后,他从

  • 史官孙盛记下桓温的恶行,桓温是怎么报复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桓温,东晋大司马,一个手握生杀大权、连皇帝都忌惮三分的大军阀。然而军阀向来都是不讲人道和民主的,丑闻自然多不胜数。要想曝光一个杀气腾腾的军阀的丑闻,既需胆量更要智慧。因为军阀有寒光闪闪的刀枪,它可以封你的嘴,夺你的笔,甚至砍你的头。但偏偏就有人不怕军阀的刀枪,比如东晋著名史学家孙盛。桓温风光之时,孙

  • 中国名人故事之曹操的“奇佐”郭嘉,郭嘉如果不早逝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郭嘉,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郡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他是曹操众多谋士中最为年轻,且谋略奇特的一位,被曹操誉为“奇佐”。他用独特的谋略和智慧,为曹操势力的发展和统一北方,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初年(196年),袁绍占有黄河以北数州之地,又以礼贤下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