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名人故事之周礼之父周公,周公治下出现了什么盛世?

中国名人故事之周礼之父周公,周公治下出现了什么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821 更新时间:2024/3/18 3:40:26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他一生经历了文王、武王、成王三代,曾辅佐武王灭掉殷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出师东征,平定叛乱,分封诸侯,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他从小就孝敬父母,诚实忠厚,多才多艺,聪明伶俐,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在世的时候,周公和他的哥哥姬发(后来的武王)常在他的左右,帮助处理政务。文王为周代的发展和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他没有来得及灭掉商朝就死去了。

周武王继位后,周公成为武王的助手。这时候,周公的地位和老臣姜太公相当,都是武王左右最得力的大臣,共同筹划灭商大计,完成文王未完成的大业。经过牧野一战,商朝灭亡。

灭商后,如何处置殷商奴隶主和上层贵族,武王征求大臣的意见。周公提议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武王依计而行,分封了几个商朝贵族继续统治他们的领地,大大争取了殷人之心。不久,商朝贵族联合管叔蔡叔叛乱,周公率军东征,平定了叛乱。

武王灭商后两年就病死了,临死嘱咐周公辅佐幼主成王。周公在辅佐成王时,一方面大量分封周氏子弟和功臣后代到各地为王,以巩固王室的统治,一方面在中央设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对全国进行统治。中央有太师、太保,辅助周王统治天下;有三事大夫:常伯、常任、准人,分别管理地方民事,选任政府官吏,负责司法审判等;有六大:大史、大祝、大卜、大宰、大宗、太大,分别负担诸行政事务和宗教祭祀活动;还有司徒(管农田耕作)、司空(管官职事)、司马(管军事军赋)、司寇(管司法)、虎臣(管宫廷侍卫)、膳夫(管出纳三命)、趣马(管天子马匹)等等。这些统称“内服”职官,都是专管朝廷事务的。

此外,还有许多“外服”职官,如侯、甸、男等是处理诸侯国事务的。在诸侯国内和卿、大夫的采邑里,也设立了一套政治军事组织。同姓诸侯除了和周天子保持着从属的政治关系以外,还和周天子保持着严格的宗法关系。宗法关系的中心是确认嫡长子的继承权。嫡长子的继承权有明显的政治性质,他不仅可以继承财产,而且可以继承政治地位。

分封制和宗法制,虽在周公以前就有,但是到周公执政和辅佐成王期间,这些制度更加完备了。周公正是通过这些制度,凭借着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把他对付殷人的那一套政策贯彻下去。周公实行这套办法是有效果的,经过10年努力,到成王当政时,政令可以下达到各封国的各国官吏。周朝的统治终于巩固了。

周朝的都城在丰镐(在今西安附近),远离中原,偏于西部。周公东征班师以后,决定营建东都洛邑(今洛陽市西),以便有效地控制东方,就近镇压殷族奴隶主的反抗。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东都建成。在洛邑营建成之前,周公还建立了一整套礼乐制度。所谓礼,指的是阶级社会划分等级名分的典章制度。礼非常复杂和繁琐,几乎包括了贵族们衣食住行丧葬婚嫁等一切行为规则。概括起来有5类:一为吉礼,用于祭扫鬼神;二是凶礼,用于丧葬凶荒;三为宾礼,用于朝聘接待;四为军礼,用于兴师动众;五为嘉礼,用于饮宴婚冠。所谓乐,就是音乐。这在当时是少数奴隶主才能享有的特权,什么等级什么场合用什么乐,有严格的区分,不能滥用。礼和乐相辅相成,是巩固周朝等级制度的手段。

当东都洛邑建成时,周公的礼乐也制成。这时成王已经长大,周公便把政权交 给成王,自己退居辅佐地位。周成王迁都洛邑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新都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项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说的“制礼作乐”。

周成王执政后,周公担心成王年少,贪图安逸,便写了一篇《无逸》,劝勉成王,要懂得勤劳辛苦的好处,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要学习 商代几个贤王和周文王的榜样,爱护百姓,励精图治,以便长久地享有王位。反之,不关心百姓疾苦,一味骄奢婬逸,就不会得到好下场。他举例说:当年殷王中宗在位,做事严肃谨慎,行动瞻前顾后,常常反省自己,不敢纵情 享乐,荒废政事,所以做了75年国君。高家也善于治理国家,上下没有怨言,做国君达59年。祖甲长期在下面当下民,懂得民间疾苦,因此他继位以后,能爱护百姓,施以恩惠,不欺鳏寡,治国达33年。此后继位的国王,生下来就只会享受,整天沉迷于花天酒地之中,不晓得耕作的辛苦,不重视小民的劳动,所以,在位时间都很短,或者十年八年,或者五六年,或者三四年。他谆谆告诫成王,教导他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国君,要像文王那样礼贤下土,治理好国家。

周公对成王的教导和辅佐,是有效果的。成王执政后,能按照周公规定下来的典章制度治理国家,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在中原和沿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使商业走向发达。成王执政37年,继位的康王执政26年,出现了“成康之治”的繁荣景象,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鼎盛时期。

周公为了周王朝的事业,用尽了毕生的精力。到了晚年,他回到封的地方。后来得了病,他临终前嘱咐说:“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地方,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名人故事之汉初名相萧何,萧何为何被刘邦评为首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萧何,汉初三杰之一,著名丞相。沛县丰邑(今属江 苏丰县)人。他不论在战争期间,还是在汉初恢复时期,都表现出了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风度和治国才能,几千年来都被人们所称颂。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即帝位,接着就论功行赏。5月,刘邦在洛陽南宫摆酒大宴

  • 中国名人故事之凿空西域的张骞,张骞是哪一年回到汉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古时侯,我国把今天的新疆和新疆以西的地区统称为“西域”。中原和西域虽然距离遥远,交 通险阻,但很早就有了密切联系和频繁往来。西汉时期,张骞就曾作为朝廷的使者出使了西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骞是汉中成固(今陕西成固)人,西汉外交 家、探险家、旅行家。他是我国历史上

  • 中国名人故事之贞观明镜魏征,李世民是怎么评价魏征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 ,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唐王李世民告发

  • 中国名人故事之官场不倒翁冯道,冯道一生共事多少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五代,不过五、六十年的光景,王朝却是频繁更迭,一共换了五个朝代,出了五姓皇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短命的皇帝统领的也都是一批短命的大臣,他们往往做不了几年官,就随着王朝的倾颓而荣华过去转眼成烟。但也并非没有在这不断的变换更迭中泰然自若从未倒下一次的人。冯道便是其中的一个。他先后事四姓

  • 中国名人故事之进退皆忧范仲淹,范仲淹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一生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同时也用文笔留下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

  • 中国名人故事之勤政的皇帝雍正,雍正开创的立储制度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帝,名胤禛。1678年出生。1723年,45岁时即位。1735年病死,时年58岁。在位13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帝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皇帝。雍正一朝,他在政治、经济方面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做法。在经济上,他进行了摊丁入亩的重大改革。摊丁入亩是一场税收改革。清

  • 中国名人故事之谋略家的鼻祖吕尚,吕尚为何被称为兵家鼻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吕尚就是姜子牙,东海海滨人。他的祖先曾经辅佐禹治理大水,因功封于吕,所以以吕为氏,而他的姓则是姜。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中国名人故事之战国策士之雄张仪,张仪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中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不再甘心居于一隅之地,遂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东方;马陵战后,齐国代替魏国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样,秦、齐都以向中原地区扩张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已有的混战局面更为错综复杂。处在东西二强夹击下的韩、赵、魏三国为了图谋自存,联合起来并且北连燕、南接楚,东抗齐或西

  • 中国名人故事之战国说客之冠苏秦,苏秦是怎么游说各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子人九出使晋国,用一句话形容苏秦,战国时期的苏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

    苏秦是东周洛陽人,被人们认为是有名的辩土,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三世纪初的历史舞台上,他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为了燕国的强大而进行频繁的外交 活动,同时又大大影响齐、赵、魏等国的政治决策,为燕伐齐做了准备。他取法诸子百家的学说加以融汇,游说诸侯国君,讲究机谋权变,被推为张仪之后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下面

  • 中国名人故事之运筹帷幄的张良,张良是怎么得到兵书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张良,字子房,生于战国末期韩国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曾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也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亡失于秦。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秦灭韩后,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