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子李承乾造反的时候 李世民真的想自杀吗

太子李承乾造反的时候 李世民真的想自杀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466 更新时间:2024/1/7 15:20:01

对太子李承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世民会因太子李承乾的造反而想自杀?怎么可能!这可是杀兄杀弟杀侄子、威逼父皇、历经风雨才登上皇位的狼人,比狠还多一点,没那么脆弱。

话虽如此,确定李承乾叛乱时,李世民心里应该还是很痛苦的,愤怒、怜惜、伤心兼而有之。皇帝之外,他始终是位父亲,有几位父亲,能淡然面对儿子的举刀相向?除非是喜当爹那种。

何况,李世民曾对李承乾寄予厚望。

“承乾”二字,本就有“承继皇业,总领乾坤”的意思,李世民十多位儿子中,只有李承乾的名字这么特别,其他儿子全是单名,没顺着“承”字往下取,让人明明白白的知道李承乾是大唐未来的皇帝。

这名字还是唐高祖李渊亲赐,更多了一层保障。史书上记载,取此名是因为他出生于太极宫承乾殿,但如果不是心里对这孙子极为看重,李渊不会给他取这么高大上的名字。

当然了,李承乾有这种待遇也很正常,他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长子,既嫡又长,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李世民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尚在襁褓中就被封为恒山王,李世民一继位立刻册封为皇太子,那时他才8岁。

让李世民夫妇尤为欣喜的是,李承乾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还孝顺,《唐会要》里有这样的记载,太子“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如同小说里的完美男主角,世家高贵无比,外形俊美无双,内在聪慧仁孝。

儿子资质这么好,李世民十分高兴,决心将他培养成一代明君。怎么培养?一方面,从小给他找很多老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让他早早参与政务,有意识地锻炼他的政治能力。

李承乾刚满12岁,李世民就下了一道诏令,说“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令承乾断决”,意思是诉讼上如果有谁不服尚书省的判决,可以上诉到东宫,由太子处置。

这样的信任,在皇帝与太子之间是很少见的。李承乾成长起来后,每次李世民外出巡视,都是李承乾留京监国。631年,李承乾生了病,李世民不信佛也不信道,却因为心疼儿子,特意请了道士秦英来为他祈福。李承乾病好后,唐太宗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修建西华观和普光寺以作还愿,同时减免狱中囚犯的罪行,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增加儿子的福运。

拳拳爱子之心,令人感动。毫无疑问,诸子中,李世民最重视的就是李承乾,因为他不仅是儿子,还是国之储君。虽然李世民也宠爱四子李泰,却没有越过李承乾,在李世民心里他的分量最重。

这种背景之下,按理来说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很稳固的,他也没必要为此而感到紧张。可事实却截然相反,李承乾不但紧张,还万分焦虑,焦虑的精神都快失常,说了很多错话,做了很多错事。

为啥?因为李世民的期望,给李承乾造成很大的压力。就像现代的某些父母,恨不得孩子是门门满分的全才,随时督促着学习,孩子连一点玩耍时间都没有。长此以往,精神上会很压抑。

到了青春期,更容易因此和父母产生矛盾。李承乾也不例外,越长大越叛逆,长孙皇后活着的时候,还能缓解他的心情,调和父子之间的矛盾,长孙皇后过世后,李承乾精神处于快崩溃的边缘,看谁都觉得不是好人。

此时如果李世民和李承乾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好好开解他,也许还能好转。但李世民发现李承乾钻牛角尖之后,采用的办法是给他增加魏征这一款的直臣老师。

什么叫直臣?说话特别直。但凡李承乾出了一点小差错,都会惹来他们劈头盖脸的谏言,或者说怒骂。于是李承乾恼羞成怒、自暴自弃,在歧路上越跑越偏,甚至说出当皇帝之后要杀老师这样的话,引来李世民痛心疾首的训斥。

况且李承乾还有一个难以弥补的缺陷,腿疾,严重的时候走路不便,极度影响形象。自古以来,身有残缺者继承不了皇位,这也许就是李承乾没有安全感的主要原因。

再加上同母弟李泰表现出色,多次得到李世民的夸奖,李承乾更觉得自己迟早要被废。这时候李世民说不会废太子,李承乾是不会信的。

再说那李泰,仗着李世民的宠爱,使用各种计策谋夺太子之位。在他的刺激下,李承乾彻底爆发了,暗杀李泰不成,索性起兵逼宫,没有成功。按律当斩,但李世民不舍得杀他,废为庶人发配黔州。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李承乾总是疑心父皇要换太子,但种种迹象表明,李世民真的没有这个念头,他是真心想让李承乾接位。甚至因李承乾造反而迁怒于李泰,将他降为东莱郡王。

最后选择个性仁厚的李治,实际上也是为了保全李承乾。很显然,李承乾做了大逆不道之事,失去继位的可能。而李泰若为天子,绝对不会放过李承乾。只有李治上位,李承乾才能活。

但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他还活着,李承乾就死了。李世民为之废朝,以国公礼下葬。打个比方,李承乾好比一棵小树苗,李世民辛辛苦苦的浇水施肥,付出诸多心血,指望他长成参天大树,结果这棵树半途中长歪了,白费李世民多年的栽培,能不心痛吗?

李世民最大的错,是高估了李承乾的心理承受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范增的谋略水平如何?他有什么致命的弱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范增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作为项羽第一谋臣的范增,谋略水平在当时应该属于顶级水平,楚汉之争与其说是项羽与刘邦的争斗,倒不如说是项羽智囊团同刘邦智囊团的争斗,项羽智囊团的首席谋士是范增,刘邦智囊团的首席谋士是张良,这两个人的智谋都非常高,不过单从谋略来比,范增应

  • 薛刚是谁?历史上真实的“薛刚反唐”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薛刚的故事。我们今天要讲的《薛刚反唐》,就是一则民间流传的传统故事。其大致讲述了唐朝名将薛仁贵的孙子薛刚,因为在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与当朝皇子起了冲突,失手把皇子给杀害了,因此而闯下了大祸,不得不

  • 为什么说高琼阻止了历史的改写?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高琼的故事。说起北宋和辽国之间的“澶渊之盟”,大部分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宋真宗、宰相寇凖等人。但是实际上,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之下,还有一位大将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不是他强行驱赶宋真宗的车子前往澶州北城的话

  •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之后 李自成为何不阻止刘宗敏的所作所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宗敏和李自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为何不阻止刘宗敏的所作所为,我们从两方面思考,一方面可能是阻止不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默许这么干的。那么事情的发展具体是怎么样的呢?这一切都要从李自成起兵以及刘宗敏和李自成的关系说起。刘宗敏这个人估计大家都听说过,要论地

  • 子良将中的“小透明”乐进是什么实力?真的比其他四位逊色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乐进的故事。乐进是“小透明”?非也,只是比较早去世而已,并且陈寿也说了,乐进很多事迹是不如张辽,徐晃等人详备的,详见对《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的总结。所以,乐进相对其他四人确实有些低调,但是说他是小透明,

  • 武则天和李世民都在一起长达10多年 武则天为何没有得到李世民的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和武则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武则天与李世民在一起十二年,却得不到李世民的宠爱。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慢慢道来,其实武则天的身份一直是“才人”,在初入宫时她便得到了这个封号,之后的十二年内都没有变动过,可见其并不受到重视。此外,这些年武则天并没有诞下李世

  • 李世民的弟媳到底有多美 李世民杀了弟弟后为何霸占他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李世民和弟媳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有很多的故事,就像是历朝历代都会出现争夺皇位的情况,除此之外就是,当时那个年代长相出众的女子。说到在建立张朝红。所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事件那就是玄武门之变。在这场战斗过后,原本李世民跟皇位是没有一点关系的,没想到这让他

  • 黄巢战败后,唐僖宗亲自审问他的姬妾,为何会觉得羞愧难当?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唐僖宗的故事。唐朝末年,爆发了震动天下的黄巢起义。881年,起义军攻克潼关,唐僖宗闻讯,仓皇逃离长安,前往四川成都避难。第二年,唐僖宗调兵遣将,组织军队进行反扑,到884年,黄巢兵败虎狼谷,被自己部

  • 晚唐宿将高骈是什么人?他拥兵自重真实唐僖宗的旨意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晚唐宿将高骈是什么人,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高骈是唐末名将,但是他也是争议颇多的一个武将,因为记载中他后期拥兵自重,坐视黄巢攻克大唐两京,彻底将大唐拖进了灭亡的深渊,可以说,黄巢是将大唐送入棺材的人,朱温只不过是把大唐埋葬的人,如果没有黄巢做大,祸乱关中的确,彻底拔起

  • 刘备如果只在荆州发展的话 三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备入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之所以非要入蜀,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入蜀是当时他能采取的最佳选择。如果只在荆州一地发展的话,是绝对无法和东吴、曹魏三足鼎立的。首先,让我们把视线拉回赤壁之战刚刚结束的时候。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军虽然打赢了曹操,彻底守住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