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康熙帝为何向大臣们公示自己财产?

揭秘:康熙帝为何向大臣们公示自己财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03 更新时间:2023/12/31 19:50:41

“家天下”时代,国家是帝的私产,君主可凭个人意志任意支配国家财产,是无须臣民多作解释的。清王朝定鼎中原之初,民族对立情绪高涨,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种反清武装与朝廷的对抗一直延续到康熙中期,才渐趋于平复。

康熙在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后,深知治理一个国家,兵战实为下策,只有以德化、以智略服众,才能让百姓诚心诚意的服从,方能建立稳定的统治。所以,他一方面推行“偃武修”的措施,广开博学鸿词科吸纳天下英才,希望将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人都招致庙堂之下,为朝廷所用。

另一方面,他采用攻心策略,让文武百官、尤其是从明朝归顺的降臣降将进行对比,以明王朝的腐烂败坏、帝王昏庸,彰显清王朝的政治英明、君王能,然后通过官员及文人的传播,进一步消除时人的反清意识。

网络配图

康熙二十九年(1690),内务府官员在康熙的授意下,把宫中每年的费用列成清单,发给诸王大臣察阅。同时又把前明建造的殿宇、亭台楼阁的名字,以及各宫殿配备的宫女仆妇人数,都一一列了出来,造成册子发给大臣,让他们清算这些宫殿在建造时花费了多少银两,以及前明宫中每年的耗费。

接受了任务的大臣们通过查阅前朝留下的账本,查得前明宫中每年需用银九十六万九千四百两,这笔钱如今已被充作饷银;前明负责宫廷膳食的光禄寺,每年各项钱粮也要用银二十四万余两,如今只用三万多两;每年冬天,前明宫中要用上等木炭一千二百八十万余斤,现在只用一百多万斤。

前明的后宫嫔妃之众,各殿宇每年花费在床帐被服、舆轿车子、花毯装饰等方面的费用,需要用银二万八千二百余两,直到清代,库房里还剩有前明宫人的绣鞋数十箱,上面遍饰珠宝,极为华丽。这些费用现在已经全部省了下来。

另外经过清点核实,前明建造的殿宇共有七百八十六座,不论是基址还是围墙院落,所用的木料都是上等楠木,砖则是用山东临清专门烧制的贡砖,经水运运到京城;即使是宫殿里的排水沟,也是用整块的巨石修筑,排污水管的口径粗达数。

为了防止生锈,全都是用生铜铸造。而到了清代,如果不是非修不可,不轻易修造房屋,所以宫殿的数目不及前明的十分之三;即使修造房屋,所用的材料也都是用普通的砖头松木,绝不乱花钱。

看到这些直观的数据对比,大臣们自然是颂词一片,认为前明骄淫坏法,导致人心瓦解,而本朝兴利除弊,清廉为治,遂使兆民归心,取代前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网络配图

眼看采用的攻心法取得了成效,康熙还怕时日久了,人们容易遗忘,所以他也不忘巩固成果。康熙四十九年(1710),在批覆大学士呈上的奏折时,康熙又重提旧事:“前明的事情,你们听说的往往都是写在纸上的陈言。

本朝曾经收用过万历时的太监,所以我对前朝的事情知道得很详细。过去的一日之费,就可抵如今的一年之用。如前朝宫中每年要用脂粉钱四十万两,衣食供应也要用银数百万两。

这些花费到我父亲时都已革除了;另外前朝宫中有宫女九千人,内监十万人,供应饭食都成问题,以至于每天都有人被饿死,如今宫中不过只有四五百人而已。”

意犹未尽的康熙,又下诏户部,训诫道:“国家的钱粮,理当节省,否则必导致经费不足。每年免征的银粮数额,以及河工的费用,都还有节省的余地。前明的光禄寺,每年供膳宫中就要一百万两银子的花费,如今只用十万两。

前明的工部,每年建房要用二百万两银子,如今只用二三十万两。只有尽力减少开支,方有裨益。”接到圣谕的官员,自然又是一番齐声夸赞,称颂本朝节用爱民,布德施仁,为河清海晏、百姓安居的盛世。

网络配图

实际上,康熙六次南巡,以及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作为避暑和接见王公贵族的皇家禁苑,糜费巨万,用度也并不比前明节约多少。康熙末年时,国家岁入四千余万两银子,收支也只是勉强相抵,并无节余。

只不过,清王朝在确立了稳定的统治以后,老百姓的生活与天灾频仍、兵戈扰攘的明末相比,已经好了许多,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也就此被遏抑,这才是清政权能够为广大百姓所接受的真正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段誉:他是否算是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真的是好皇帝吗,段誉段正兴,段誉的历史原型

    段正严(1083年—1176年),又名段和誉,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在位长达39年。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爱民用贤、思揽政权”,后因诸子内争外叛,禅位为僧,高寿94岁而终。青衫磊落险峰行,玉壁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毂纹生。谁家子弟谁家院,无计悔多情。虎啸龙吟,换巢鸾凤,剑气碧烟横。这是金庸

  • 假如不杀魏忠贤 明朝崇祯皇帝还能翻盘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真实的魏忠贤,崇祯杀了魏忠贤明朝就灭了,崇祯为什么能扳倒魏忠贤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假如不杀魏忠贤,崇祯皇帝还能翻盘吗?比起不顾实际情况、只会空谈妄言进攻收复辽东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高明得多。网络配图明朝输在建国之初的小农体制上,作为一个大一统帝国,财政能力孱弱。政令的执行需要财政的支持,无论救灾还

  • 揭秘汉高祖高皇帝刘邦如何屌丝逆袭成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武帝是刘邦的什么人,刘邦创建大汉王朝,刘邦汉高祖还是汉高帝

    汉太祖高刘邦出生于农家,原本只是一个市井小混混,后来做到沛县亭长,而后一路飙升,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成为一代霸主一统天下。刘邦的成名路活脱脱的一部现代屌丝逆袭奋斗史啊,到底他是如何做到小人物逆袭打败高富帅,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呢?网络配图首先我觉得要归功于他的善于用人。一个国家的强大绝不可能仅靠

  • 朱元璋历史上的真面目:画像为何是猪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代的猪叫什么,雍正的头颅之谜,朱元璋画像的故事

    在现有的历史影像资料中,保存着明太祖朱元璋的两种画像。一种,相貌英俊、生龙活虎;另一种,则是猪头短颈、长相滑稽。其实,丑与俊的画像,都是官方认可的做法,最起码,朱元璋早就一清二楚。外界非常疑惑,难道朱元璋的确长相难看吗?莫非史书当中的记载,高度美化了吗?后世人很想弄明白,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究竟

  • 最喜欢玩的皇帝 最终因为玩儿的过火而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乾隆最喜欢的妃子是哪个,没有污点的皇帝,除了当皇帝

    如果说历史上那个皇帝最能折腾,那么一定是朱厚照,他也被当做是历史上昏君的代表。但是实际上朱厚照是非常聪明的,他也是明白事理的,但是因为他自己的个性,所以被历史认为是昏君的典型。朱厚照从小就非常聪明,他的父亲就他这一个儿子,所以就把他当做掌上明珠,他喜欢骑射,他的父亲就希望将他培养成朱元璋一样的皇帝,

  • 虽为女人却权比宰相 长袖善舞却终难逃诛劫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没有实权的宰相,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上官婉儿原本是官三代,她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候的宰相,因为重男轻女思想做怪,看不惯武则天专权擅政,冲动之下起草了废后诏书,被武则天以谋反罪处死。受祖父牵连,当时还在襁褓之中的婉儿,随母亲一起被配没掖庭(掖庭,宫中旁舍,宫女居住的地方)。虽然身为婢女,可天姿聪颖的婉儿,在母亲郑氏的教导下,出落得冰雪聪

  • 真实的魏武帝曹操:狡诈却不失为汉末能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魏延真的谋反了吗,魏武帝是指谁,汉献帝为什么那么无能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

  • 从女奴到皇后:大汉贤后卫子夫的情场奋斗史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卫子夫画像,秀木成林皇子妃奋斗史,卫子夫是贤后吗

    俗话说“江山代有才人出”。继馆陶公主给弟弟推荐美女巩固地位之后,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也有样学样,在做同样的打算。更何况她推荐美女的理由比姑妈要“光明正大”得多:皇帝无子女,他现有的后妃都没出息。网络配图平阳公主的丈夫是汉初名相曹参的曾孙曹寿,封平阳侯。由于弟媳陈娇悍妒,平阳公主不便照搬姑妈的老办法到后

  • 他杀死爱妻霸占曹操的女人是史上最可恶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丕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吗,一个嫁了三个皇帝的女人,历史上抢儿子老婆的皇帝

    曹操曾言"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言下之意是把篡汉的任务交给儿子了。曹丕果然不负父望,曹操死去不久便把汉献帝赶下了台。这事情还得从曹操打张绣、袁氏开始。网络配图曹操收复张绣宛城,纳得张绣婶婶导致其又叛,爱将典韦、侄儿曹安民被杀,曹丕独自骑马溜走。这个在曹丕的《典论》里有说道,但曹操娶人妻的行为却潜

  • 以一人敌一国: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如何正确评价李鸿章,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的举措,李鸿章和甲午战争

    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与甲午战争最准确的评论。甲午战败,李鸿章失去权力,也失去了北洋海军;对于晚清,30年自强运动,至此,全盘破产。对于这个国家,这是真正的惨败。这大概是对李鸿章与甲午战争最准确的评论。甲午战败,李鸿章失去权力,也失去了北洋海军;对于晚清,30年自强运动,至此,全盘破产。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