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什么结局?为何跟老僧谈话之后就自尽了?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什么结局?为何跟老僧谈话之后就自尽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63 更新时间:2023/12/28 7:04:44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什么结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明初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浙东四先生之一、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怎么死的?清朝人修的《明史》记载很简单:“(洪武)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其明年,卒于夔(今重庆奉节),年七十二。”至于其中细节,史书中没有记载,这就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和猜测。

明朝一位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写的笔记,则交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似乎朱元璋要杀宋濂纯属一场误会。但是宋濂跟老僧谈话之后就自经,这其中的缘由细思极恐:原来做编修也是一种罪恶?

记载宋濂亡故细节的人大大有名,此人姓王名鏊字济之,是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年乡试解元,十一年会试会元,殿试探花,差一点连中三元,最后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王鏊的作品被后人整理成书,名字就叫《王文恪公笔记》,看这名字,大家就知道“文恪”是他的谥号。“文正”、“文忠”、“文恭”、“文成”、“文端”、“文恪”、“文襄”都是文官好谥号。文恪似乎有治学严谨的意思——恭敬谨慎为恪,所以王文恪公的记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据王鏊记载,当年朱元璋与宋濂的关系极其密切,其亲近程度远超李善长刘伯温。

宋濂从太子老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的位置退休回家后,每年还到京城参加朱元璋的生日宴会。皇帝的生日叫“万寿节”,不够分量而且没有得到皇帝要请的朝中要员和致仕耆宿也是参加不上的,而宋濂年年都参加,而且坐的位置也很靠前——他毕竟是朱元璋钦封的“开国文臣之首”。

话说有一年宋濂又来参加皇帝的生日宴会,吃饱喝足后,朱元璋陪着这位太子老师闲逛消化食儿,溜溜达达就来到了文楼。古代的建筑,跟现在当然没法比,没有电梯,而且狭窄陡峭,可能还不如现在的居民楼。这两个老人家气喘吁吁地爬楼——熟知古代宫廷礼节的人都知道:皇帝与贵客“散步”或者私聊的时候,起居注官和侍卫们是只能带耳朵而不能代嘴的,皇帝不下令,也没人敢扶他们。在有皇帝的时代,扶错老头的后果更严重。

爬到楼上,朱元璋看着比自己喘得厉害的宋濂笑了:“先生真的老了!”当时是洪武十二年,那一年宋濂七十岁,朱元璋五十二岁,所以半老头子朱元璋是可以亲切调侃取笑真老头子宋濂年老的。笑过之后朱元璋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我明年过生日的时候,宋先生还能来参加吗?”宋濂当时的反应是“稽首谢”。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谢”指的是宋濂十分感激地接受了邀请,但是结合王文恪公的前后文,这个“谢”字应该是“辞谢”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时宋濂已经明确表示:“我这么老了,明年肯定不能来了!”

第二年也就是洪武十三年,眼看就要到九月十八日朱元璋的生日了(朱元璋的生日是1328年10月21日,但当年没有公历,一般称为壬戌月丁丑日,即农历九月十八),朱元璋每天开始碎碎念:“宋先生其来乎?”也就是说:“宋先生咋还没来呢?”

这时候我们该搬出《王文恪公笔记》的原文了:“盖忘前语也。”朱元璋忘记的“前语”,当然是宋濂“稽首谢”,也就是宋濂已经说过不来了。如果去年宋濂是致谢并表示一定道贺,那么就不是朱元璋“忘前语”而是记性好了。

朱元璋忘了,所以整天磨叨宋濂咋还不来,最后甚至急得直转圈:“别是江上刮大风,宋先生出什么事儿了吧?”于是就派人到江口查看,使者到江口左等右等,江面无风,宋濂无踪。

朱元璋更着急了:“宋先生别是病倒了吧(其有疾乎)?”又派使者去宋濂家里探视,结果很不幸,宋濂正高高兴兴地跟乡亲朋友们饮酒作诗呢。那使者也混蛋,丝毫没有替宋老先生遮掩,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勃然大怒,这才下令将宋濂抓起来要处死。

现在读者诸君想必已经明白了,宋濂在家里饮酒吟诗,一点错都没有:我去年已经说今年就不去蹭饭了,如果去了会被皇上嘲笑贪吃。而朱元璋之所以能跟宋濂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就是因为宋濂这个人淡泊名利从容谦退,对荣华富贵一点兴趣都没有(刘伯温好像差点)。但是误会就出在朱元璋记性不好上(盖忘前语也),或者他一位去年宋濂就是客气客气,只要健康情况允许,今年一定会来的。

读者诸君都知道,朱元璋这个人几乎是没有朋友的,徐达汤和等人对自己太过恭谨,刘伯温李善长心眼儿太多,难得有这么一个不卑不亢无欲无求的宋濂,所以老朱先生格外珍惜这段友情——但是朱先生就没想过:你都是皇帝了,谁还敢真跟你做朋友?

于是朱元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宋濂的孙子宋慎“坐胡惟庸党”,与宋璲一起被杀,宋濂被“安置茂州”。其实“胡惟庸案”就是个筐,惹恼了朱元璋或者得罪过办案大臣的人,都可以装进这个筐里,是不是“莫须有”,大家都心知肚明——以胡惟庸的为人,上哪拉那么多同谋去?谋反是个秘密活儿,哪里会有那么多知情人?

马皇后与太子朱标怎么营救宋濂,且放在一边不提,咱们还是来说被“安置宿州”的宋濂。这“安置”二字,跟流放是有本质区别的,并不需要受到地方官员的监管,而且有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的面子在那儿放着,也没人敢找宋濂的麻烦。所以宋濂可以到处闲逛,结果这一逛又逛出事儿来了。

宋濂有一天来到一座寺院,遇到了一个老衲(过去老衲还不完全是自称),宋濂就跟他发牢骚:“我看你们的典籍上说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反思自己这一生所作所为,可以说是问心无愧,为什么却落得如此下场?”那老衲只问了一句话:“你在朝廷当过官吧?”宋濂回答:“编修。”然后老衲默然,宋濂自经。

“先生于胜国尝为官乎?”“编修。”“僧默然。”“遂自经。”这短短四句记载,似乎蕴含着一些令人细思极恐的禅机:难道编修史书实录,比杀人放火罪孽还大?这个问题留给对这方面有研究的读者去参详,笔者略有所悟但是又说不清(不敢说)。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王文恪公记载属实,那么朱元璋要杀宋濂纯属一场误会,宋濂本无过错,朱元璋太重友情,但是两个人的身份地位,却不允许他们两个成为真正的个朋友。交朋友也讲究门当户对,笔者之论,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丁夫人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她为何会与曹操决裂?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丁夫人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曹操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好色,据说他曾经觊觎过周瑜的妻子小乔,为此引得周瑜勃然大怒。曹操一生姬妾无数,身边美人成群。他最喜欢的,也是一生挚爱的就是自己的正妻丁夫人。在迎娶丁夫人之前,曹操身边还有一个小妾刘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曹昂和一个女儿。刘氏去世的很早

  • 刚擒韩信的刘邦,为何紧接着就封刘肥为齐王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刘邦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韩信,是西汉开国大将,他平定三秦,消灭赵魏,兵不血刃灭亡齐国,并在垓下逼杀西楚霸王项羽。可以说,汉家天下一多半都是韩信打下的。汉朝建立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然而在刘邦心目中,韩信乃是自己的心

  • 周美人是什么身份?她为什么会活到93岁高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周美人是什么身份?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俗话讲,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可见在古代的生活条件下,能活上80岁可谓都是人间奇迹了。而根据《宋史》记载,在宋朝的后宫,就曾诞生过1例奇迹,宋仁宗的周美人,竟然是“年九十三薨,谥昭淑”,足足活到了93岁。周美人并不是选

  • 仅次于朱元璋朱棣的明朝皇帝,朱见深实力究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王朝是很多人心中最为向往的一个王朝,因为这是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宁折不屈的强大帝国,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表现出了强大的气节,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哪怕是蔚为盛世的汉朝与唐朝,也曾经在长时间采用了“和亲”这种相对屈辱的外交政策,而大明王朝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始终保持着一种极为刚硬的

  • 刘伯温的儿子是谁?朱棣为什么会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很多人因为“作”而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刘伯温的次子刘璟作为当时有名的官二代,本来很有希望成为朱棣的大官,最后却在牢中自杀身亡。而朱棣之所以会杀他,则完全是因为刘璟不识时务,自己作死的结果。有一句俗话叫做“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可见刘伯温是一个有智慧、有谋

  • 太子李承乾造反的时候 李世民真的想自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对太子李承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会因太子李承乾的造反而想自杀?怎么可能!这可是杀兄杀弟杀侄子、威逼父皇、历经风雨才登上皇位的狼人,比狠还多一点,没那么脆弱。话虽如此,确定李承乾叛乱时,李世民心里应该还是很痛苦的,愤怒、怜惜、伤心兼而有之。皇帝之外,他始终

  • 范增的谋略水平如何?他有什么致命的弱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范增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作为项羽第一谋臣的范增,谋略水平在当时应该属于顶级水平,楚汉之争与其说是项羽与刘邦的争斗,倒不如说是项羽智囊团同刘邦智囊团的争斗,项羽智囊团的首席谋士是范增,刘邦智囊团的首席谋士是张良,这两个人的智谋都非常高,不过单从谋略来比,范增应

  • 薛刚是谁?历史上真实的“薛刚反唐”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薛刚的故事。我们今天要讲的《薛刚反唐》,就是一则民间流传的传统故事。其大致讲述了唐朝名将薛仁贵的孙子薛刚,因为在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与当朝皇子起了冲突,失手把皇子给杀害了,因此而闯下了大祸,不得不

  • 为什么说高琼阻止了历史的改写?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高琼的故事。说起北宋和辽国之间的“澶渊之盟”,大部分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宋真宗、宰相寇凖等人。但是实际上,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之下,还有一位大将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不是他强行驱赶宋真宗的车子前往澶州北城的话

  •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之后 李自成为何不阻止刘宗敏的所作所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宗敏和李自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为何不阻止刘宗敏的所作所为,我们从两方面思考,一方面可能是阻止不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默许这么干的。那么事情的发展具体是怎么样的呢?这一切都要从李自成起兵以及刘宗敏和李自成的关系说起。刘宗敏这个人估计大家都听说过,要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