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军能大败楚军,提出奇袭想法的为何不是伍子胥而是孙武?

吴军能大败楚军,提出奇袭想法的为何不是伍子胥而是孙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42 更新时间:2024/1/17 17:23:37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孙武的故事。

春秋末期,吴国从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的到来开始,虽然害死了大智大勇的庆忌,却在后来建立了整个春秋都数一数二的姑苏城,发展军工武器,发现孙武并让其训练出一支海军陆战队,其意义类似于大秦商鞅变法,吴国也因此慢慢崛起。

孙武提议下船突袭

而据史料记载,吴楚柏举之战中,进抵淮汭后,孙武突然决定舍舟登陆,由向西改为向南。伍子胥不解其意,问孙武:“吴军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

孙武答道:“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敌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吴军优势难以发挥,而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说得伍子胥点头称是。

不过我认为不应该将所有的偶然性归纳于必然,吴军的突袭是出于偶然性,连伍子胥和孙武都不敢去想,可以说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作战计划,也可以说是一种疯狂博弈,其功劳绝对应该在柏举之战稳夺首功,而如果非要将这种偶然归纳于获取结果后的必然,鄙人感觉是一种偏执。就像张辽800人就敢去并且冲垮了东吴10万大军,这也是出于张辽个人的自信和大胆。

在我看来,以伍子胥的谋略与性格来说,不会出现这种想法。可能他在听到这个建议点头称是的时候也很无语吧。

孙武和伍子胥带兵打仗的能力谁强?

我一直同意孙武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但是一直感觉有点被后世夸张的成分,而记得韩信张良那时候给兵书排序,首推皇帝时期銎子《中平五典》,姜尚的太公排第五,孙武第十一,孙膑十二。

从分析上来看柏举之战更应该是伍子胥占据主要主导地位的复仇之战,从史料上说伐楚之前的豫章之战:

六年,楚使子常囊瓦伐吴。迎而击之,大败楚军於豫章,取楚之居巢而还。——《吴太伯世家》 七年,楚使子常伐吴,吴大败楚於豫章。——《楚世家》 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於豫章,【集解】:豫章在江南。取楚之居巢。——《伍子胥列传》

阖闾即位后,吴国有独立领军记录的除了伍子胥,没有其他大臣,在经验和实战记录中,吴国头号军事人物伍子胥无疑。战略上,公认的三师疲楚,联合唐蔡,属于伍子胥的策划,施反间计任用子常为帅,不用子期这个记载好像是在吴越春秋中,其他未见。

对于伐楚时机选择:

“九年,吴王阖庐请伍子胥、孙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二子对曰:“楚将子常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阖庐从之,悉兴师,与唐、蔡西伐楚,至於汉水。——《吴太伯世家》

“九年,吴王阖庐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阖庐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伍子胥列传》

可见当时伍子胥,孙子意见一致,

从排名顺序来说,也是伍子胥地位在孙武之上。

孙子在春秋时期最重要的史料左传中完全无记载,《史记》有简单描述,指出孙武指挥领导柏举之战来源于明人的小说东周列国志,实在不足以采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康熙废除太子之后 康熙为什么还要再立一次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康熙为什么废太子,康熙第二次废太子的原因,康熙皇帝的太子为什么被废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废太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因为政治需要。康熙第一次废除胤礽,主要因三件事:比如,大阿哥胤諟在当时向康熙报告了胤礽几个罪状:苛刻对待贵族。贪污截留蒙古贵族朝贡的礼品。当时康熙没有追究废太子,但显然是相信大阿哥的。2、不悌。康熙47年出巡时,十八阿哥病死

  • 南宋词人陈允平,他的仕途之路有多坎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仕途坎坷的意思,陈允平的诗,仕途坎坷的人

    对陈允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人们知道,古时科考是文人们寻求出路的最主要途径。所谓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龙门翻身。十数年的刻苦读书,也只是为了科举成名,让人生得以步入仕途光宗耀祖。这是众多学子们的共同心愿。从宋代时起,科考受到极力重视,文人成为朝堂主要的权力执行者,

  • 掘墓鞭尸的伍子胥是怎么如何找到楚平王的墓?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伍子胥后人,伍子胥掘墓鞭尸民愤,伍子胥掘墓鞭尸的故事

    每当一提起伍子胥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冤有头,债有主,楚平王虽然已死,但他的墓还在。想到这里,伍子胥起身对吴王阖闾说:“请大王允许我挖开楚平王的墓地,砍了他的头颅,以平息我心头之恨。”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联合蔡国和唐国打败楚国,占领了郢都。他大宴群臣,论功

  • 从龙功臣的陈平备受器重,为何周勃却一直被排挤?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和周勃的关系,汉文帝周勃,史记周勃世家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周勃的故事。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将领就很少能够善终。但同样是功臣,待遇也会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同样是扶汉文帝上位的功臣,陈平就能屹立不倒,而周勃却屡遭打压。为何两人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分

  • 汉文帝刘恒为何要给自己的舅舅薄昭设置灵堂?他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文帝刘恒之子,汉文帝诛杀薄昭,汉文帝的舅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汉文帝刘恒的故事。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却不是秦始皇的妃子,而是刘邦的发妻吕雉。秦始皇之所以不立皇后,很大程度是跟自己的经历有关,毕竟秦国历史上曾出过一个宣太后把持朝政

  • 乾隆南巡的原因是什么 乾隆六下江南真的铺张浪费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6次下江南,乾隆南巡01,乾隆几下江南的去了哪里

    你真的了解乾隆南巡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很多人说,乾隆帝六下江南,给清王朝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但实际上不是的。乾隆帝六次南巡的总支出大概是2000万两白银上下,历次南巡的平均开支差不多只占该年国家财政盈余的5%~10%左右。而且,在乾隆帝六次南巡期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是在

  • 嘉靖皇帝多年不上朝,他是如何处理政务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不上朝的皇帝,嘉靖不上朝为什么能控制皇权,万历皇帝为什么30年不上朝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即位后,对朝会制度进行了修改。除了大朝外,朱元璋几乎每天都会举行常朝,接见文武百官,亲自处理各种政务。可是到了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也就是嘉靖帝时,他几乎二十多年不上朝。那么嘉靖帝到底在做什么呢?他为什么不肯上朝呢?嘉靖帝非常崇信道教,甚至在宫中开辟出专门的地方,

  •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史记中地位并不高?其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信什么水平,韩信在史记哪个部分,韩信出自哪一本书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史记中地位并不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史记是我国最为出名的史书之一,它由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进行编著,对汉武帝之前三百多年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和记录。并根据人物的地位不同,在史记中曾经将这些对历史有过影响的任务做了分类整理。但是为什么同为汉初三杰,韩信在

  • 明武宗朱厚照与母亲张皇后的关系真的很差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厚照的母亲是谁,明武宗生母,明孝宗朱佑樘与张皇后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按照史书的记载,他是明孝宗与张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可是明武宗即位后,却与母亲张皇后的关系非常冷淡,明武宗在宫中只住了一年多,就搬到了宫外的“豹房”,自此不再踏足皇宫,直到最后死在豹房。古代的时候,讲究“晨昏定省”,早晚要向父母问安,可是明武宗从来不见自己的母亲。我爱历史网

  • 西施在误国灭亡之后是什么结局?她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范蠡西施的结局,唐朝灭亡后皇室的结局,西施的真实结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西施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花容月貌之貌,闭月羞花之容”。当代人非常稀饭用花容月貌这个词语来描述嘴脸俊俏的女性。不过毕竟上这句话的本意实在是描述传统绝世美女西施。信赖许多人都听闻过西施的绝世玉容,不过毕竟上西施却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