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在武昌定都 最后为何迁都到建业

孙权在武昌定都 最后为何迁都到建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33 更新时间:2023/12/18 18:12:01

还不知道:东吴都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这里的武昌不是今天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而是今天湖北省的鄂州市,鄂州与武昌离得很近,只有77公里,但却是两个地方,之后没多久,孙权又把都城从武昌(鄂州)迁到了建业,建业就是今天江苏省会南京市。

孙权称帝比曹丕晚9年,比刘备晚8年,之所以晚这么多年,是孙权这个人过于谨慎,刘备称帝后发动了针对孙权的夷陵之战,等到刘备被孙权打败之后,曹丕又开始三征孙权,曹丕226年去世之后,孙权直到石亭之战大败曹休之后,才感到外部战略安全,于是才称帝建立政权,这就是孙权的谨慎。

既然孙权定都了武昌(鄂州),为什么后来又迁到了建业(南京)呢?

孙权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士族胁迫

江东政权的基础是孙策打下来的,20岁的孙策带领父亲孙坚的旧部以及招募的将士,用了六年时间,打下了江东六郡,孙策当年的手下以淮南和江东人为主,到后来孙权建立政权时,组成东吴政权的核心力量是江东士族。

所谓的江东士族是指居住在江东的地方豪强、世家大族,东汉末年地方上的大家族势力相当强大,以刘表为例,当年刘表单骑入荆州,能够统一荆州,不是刘表有多能力,而是他寻求了蒯家、蔡家等几个大家族的支持,然后这些大家族帮助刘表打天下,然后刘表许以政治利益给这些大家族,刘表各方面的政策多少受到这些大家族的左右。

陆逊出身江东大世族

孙权也是如此,孙权建立江东政权之后,政权内部的主要力量就来自江东士族,比较有名的有吴郡四大姓,分别是吴郡的陆氏、顾氏、朱氏、张氏四大家族,陆氏代表人物有陆逊、陆抗陆绩陆凯,顾氏代表人物有顾雍、顾谭、顾荣,朱氏代表人物有朱桓、朱据、朱异,张氏代表人物有张温

除了吴郡之外,还有阳羡周氏,代表人物有周鲂,周鲂有一个超级厉害的孙子叫周玘,是东晋时期江东最强大的士族,还有吴兴沈氏、钱塘全氏,代表人物有全琮,朝廷上,这些士族有很多族人在孙权手下作官,地方上,这些士族隐藏人口,控制地方经济,势力非常大,没有这些人的支持,孙权的皇帝位就坐不稳。

同时可以看到,这些士族全部出身江浙一带,比如吴郡,是浙江北部到江苏南部,还包括今天的上海市,阳羡是今天的江苏省无锡市,吴兴是今天的浙江省湖州市,钱塘是今天浙江杭州,可以看到这些地方都在江浙一带,并且远离武昌(鄂州),这些孙权政权内部的官员和支持者们,不愿意在远离江浙的武昌(鄂州)生活,必然会影响孙权的决策,胁迫或者要求孙权搬到建业(南京),建业离江浙一带显然更近。

三国地形图

这是孙权定都建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包括孙权本人,他的家乡也在吴郡富春县,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从心底来说,孙权也更愿意定都建业,而不是武昌,武昌离得太远。

二、地理位置相比建业优于武昌

众所周知,孙权对抗北方曹魏政权最大的武器就是水军,最好的防御就是长江,长江是曹魏难以逾越的天险,却是孙权用以保卫国土的重要武器,孙权宁愿背叛盟友,也要偷袭荆州,全据长江,就能看出长江对孙权的重要性。

从地图上看,孙权的实际控制线基本上在长江以北一百余里之内,为什么孙权能控制长江以北,而曹操不能控制呢?原因还是水军,孙权的水军强大,能够打败曹魏的水军,所以有制水权,能够在长江自由航行,并且能通过长江把战船开到长江附近的湖泊,比如巢湖、洞庭湖、太湖等等,可以这么说,真是有水的地方,东吴军队就越强。

然后看看武昌与建业两地的地形,武昌和建业都在长江以南,但是武昌北边是大别山脉,没有什么太大的湖泊和河流,而巢湖、太湖在建业的左右两边,像两个前出的拳头一样护卫着建业,并且巢湖和太湖通过人工开凿河道与长江相连。

如果曹魏全力攻武昌,孙权只能靠长江,且没有缓冲区,如果曹魏攻打建业,孙权可以派出水军进入巢湖和太湖,一连攻打曹魏,一边运输物资,都非常方便,所以说建业与武昌比地理位置的话,还是建业要好一点。

东吴政权全部的土地包括扬州(江浙及江西、安徽南部)、荆州(湖北、湖南一带)、交州(广东、广西、福建一带),从全局来看,建业控制全局的形势比武昌好,建业离长江出海口近,从建业南下交州,只要沿着东南沿海走,很快就能到达两广地区,这是最便捷的方式,相对来说,武昌就没有这个效果好。

东吴水军强大、战船先进

从这一点来说,选择建业做都城比武昌做都城要好得多,况且东吴的主要经济区都在江浙一带,而不在武昌,选择建业做首都能更好地保护东吴的经济重心,也就是第三个原因。

三、建业是东吴的经济重心

1、屯田区

东吴主要屯田区在江浙一带,比如今浙江境内的海昌、上虞、新安等屯田区,除此之外,还有毗陵(今江苏常州)、湖熟(南京江宁区)、溧阳(常州溧阳)、江乘(今南京栖霞区)、于湖(安徽当涂)、赭圻(安徽繁昌)等等屯田区,离建业都比较近。

当然武昌附近也有屯田区,但是产量及规模都不如江浙地区,粮食是政权生存的重要战略物资,建业离屯田区近可以就近调粮,比武昌方便,所以会在建业建都。

东吴屯田区主要在江浙

2、手工业区

东吴的青瓷器产地在今浙江宁波、绍兴、温州及金华等地区,青铜产地在武昌(湖北鄂州)和会稽(浙江绍兴),相对来说,这些地区离建业比武昌近,武昌只有鄂州铜绿山是制造兵器的地方,所以通过长江顺江而下运输,相对来说还是建业方便,所以会在建业建都。

3、纺织业

东吴的纺织业主要在吴地,尤其是丝绸产业,全国一半的丝绸产量就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这里后来也成为中国最大的丝绸产地,主要集中在苏州、杭州、湖州、绍兴、南京、嘉兴,镇江和常州等,这些基本上属于吴郡,这里是东吴的纺织业中心,离建业比较近,离武昌很远,所以会在建业定都。

孙权称帝

4、造船业中心:福州

东吴的造船中心是在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在这里造好船之后,然后沿着东南海岸线经长江再输送到沿岸各地,因为建业在下游,所以一定会经过建业,虽然武昌也有造船业,但是规模还没有发展起来,相对来说,建业更方便一些。

正是因为东吴的经济重心在江浙一带,所以建业的战略位置比起武昌来说,要重要得多,定都建业可以更方便地经营经济中心,同时再加上地理位置建业占优势和东吴政权内部官吏大多数都是江浙人,所以孙权才会定都建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蜀汉都已经灭亡了 姜维为何还想匡扶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姜维在蜀汉后期是什么地位,姜维为何降蜀,蜀国有可能灭掉魏国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和蜀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63年,已成亡国之君的刘禅忽然收到姜维写来了一封密函,上书:“愿陛下忍耐数日,臣欲使社稷转危为安,日月幽而复明。”刘禅读罢,含泪叹息说:“干戈再起,可怜蜀中百姓难免生灵涂炭了。”明明蜀国已经亡了,为何姜

  • 法正曾经背叛过刘璋 刘备为何更信任法正而不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什么法正能劝阻刘备,刘备杀刘璋,刘备和刘璋有什么关系

    还不知道:法正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法正曾经背叛刘璋,根本比不上对刘备从一而终的诸葛亮,但是,刘备似乎更信任法正,对诸葛亮却很一般!魏蜀吴三国老大都有自己的亲信,东吴孙权手下有周瑜张昭和鲁肃,都是可以登堂入室,拜见家人的关系,而诸曹夏侯则是曹

  • 项伯当初多次胳膊肘往外拐 项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伯为何害自己的亲侄,项伯的儿子,胳膊肘往外拐怎么矫正

    对项伯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楚汉争霸”时期,项伯可以说完全就是个反面典型,他虽为项氏宗族,深受项梁和项羽的信任,然而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却多次“胳膊肘往外拐”,甚至不少人将项羽的败亡怪罪于项伯。那么,项羽被消灭后,项伯的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胳膊

  • 陆逊和孙权有什么仇(陆逊是被孙权气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db:关键词]

    在东吴的历史上,陆逊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不在赤壁之战中挽救东吴的周瑜之下。他除了在众所周知的夷陵之战中打败刘备外,在很多东吴对外的战争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吕蒙破关羽夺取荆州,还是石亭之战中击败曹魏大将曹休,陆逊都是东吴方面重要的将领。这些赫赫战功也让陆逊成为东吴孙权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

  • 为什么东吴的大都督命都不长(东吴大都督为什么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db:关键词]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终身中阅历了四个大都督,但是这些大都督都不是被贬还是“病故”,都是新奇的非自然死亡的。大都督这个官职是江东集团仅次于孙权绝对指导者,具有十分大的权益,这些当上大都督的人也不是普通人,在孙权手下做大都督的一共有四人。第一个就是周瑜,这个人的功劳就不用再说了,赤壁之战的主要决策者。鲁

  • 东吴几大都督(东吴四大都督为什么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db:关键词]

    四个东吴都督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其中周瑜活了36岁,鲁肃活了46岁,吕蒙活了43岁,陆逊活了63岁,周瑜死了3个,吕蒙死了3个,只有鲁肃是正常死亡。周瑜领导了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并于战后建议孙权不要把南郡借给刘备,南郡为基地攻取益州,全据长江以南,怀曹操划江而治,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孙权除了

  • 三国东吴大都督命都不长(东吴的大都督都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db:关键词]

    三国时期,曹、刘,孙三大阵营,除了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绝对主角以外,每个阵营中都还有着许多的代表人物。比如曹操手里的郭奉孝,荀令君、五子良将;刘备身后的卧龙凤雏与关张赵马黄。而孙权手底下,最拿得出手的,显然就是四大都督了,他们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位都是功勋卓著,为巩固孙吴政权立下汗

  • 东吴四大都督排名(东吴最厉害的大都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db:关键词]

    三国历史当中英雄豪杰可谓是辈出。大家的视线一般都是放在了五虎将或者是诸葛亮上,没去关注吴国。但是,其实在历史上吴国的人才质量却是一点都不比蜀国差,尤其是吴国那四大都督每一位都有着上将之才。我们先从吕蒙说起,吕蒙在这四位当中只能排到第四。吕蒙是一个很厉害的将军,其中最辉煌的战绩就是白衣渡江斩杀关羽,为

  • 东吴四大都督是谁(东吴有几个大都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db:关键词]

    一说到三国,人们往往谈论最多的是蜀国和魏国,其实吴国绝对不可忽视,它的国土和人口都超过了蜀国。孙权能称霸江东,除了依靠长江天险,更依靠的是手下卓越的文臣、武将。文臣有张昭、顾庸、诸葛瑾、吕范等,武将有甘宁、太史慈、攀张、周泰等,这其中给后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后期的

  • 鲁肃死后谁是大都督(鲁肃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db:关键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东吴上下都以为继任都督非吕蒙莫属,孙权却下令,由从事中郎将严峻代替陆逊,担任都督,率兵一万镇守陆口。当命令传来,吕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军中将领更是议论纷纷。那严峻何人,有什么资格可以担任东吴军队统帅呢?依据《三国志》记载,严峻本是安徽彭城人,从小就喜欢儒学,对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