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燕国国君燕王哙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

燕国国君燕王哙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619 更新时间:2024/1/4 1:10:47

古代君大多都有疑心病,那么燕国国君燕王哙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战国中期,燕国国君燕王哙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然突发奇想将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燕王哙的这一荒唐举动引起了燕太子平的极度不满,由此导致燕国内部发生激烈混战。齐国趁机伐燕,一举攻占了燕国。之后燕人拥立燕王哙的庶子公子职为燕王,史称燕昭王。在燕人的拥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干预下,燕昭王重新复立燕国。

燕昭王复国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无人可用。一位叫郭隗的大臣对燕昭王说:“古代一位君王想花重金求购千里马,可寻求多年也没得到。后来他身边的一位侍臣终于找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侍臣只好花五百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带回。君王看到马骨后大怒,侍臣说:‘我们愿意花五百金买下死掉的千里马,天下人就能看出我们真心求购的诚意,自然有人会送活的千里马过来。’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带着千里马到来了。如今大王想招贤纳士,何不先从我郭隗开始。如果天下名士看到连我这样的都能被重用,何愁那些比我贤良的人不来燕国效力呢?”(《资治通鉴·周纪三》“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燕昭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下令为郭隗修筑宫室,并尊郭隗为师。燕昭王礼贤下士的举动很快就传遍各国,因此有许多名士前往燕国谋职,其中就包括了后来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昌国君乐毅。此后,燕昭王励精图治,再加上有许多优秀人才忠心辅佐,燕国因此逐渐强大起来。

到了公元前286年,战国形势呈现齐、秦东西称霸的格局。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湣王自认为天下无敌,于是四处兴兵征讨,还吞并了战国中实力排在第八位的宋国。眼看着齐国愈发强大,其他诸侯国都急了,大家都商议如何遏制齐国不断壮大的趋势。

燕昭王看到齐国此时已成众矢之的,认为讨伐齐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他问乐毅有什么看法。乐毅说:“齐强燕弱,要攻打齐国,必须联合其他国家共同讨伐。”燕昭王深以为然,于是他便让乐毅去游说赵、魏、韩、秦等国,商讨共同出兵伐齐。

公元前284年,燕、赵、魏、韩、秦五国联军大举进攻齐国,乐毅担任联军主帅。当时的齐国虽然很强大,可面临五国联军同时来犯,自然也是难以招架。最终,齐军大败,齐湣王在败逃途中被一个叫淖齿的人杀死。

乐毅率部乘胜追击,连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邑,整个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仍坚持死守。乐毅命大军合围这两座城邑,但过了三年却仍未攻克。此时,燕昭王身边有大臣进献谗言说道:“乐毅智谋过人,伐齐,呼吸之间克七十馀城。今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燕昭王听后召集群臣前来,他当众说道:“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了先王被害之仇。就算乐君真的在齐地称王,寡人也愿意与他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这是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说罢便命人将那位进献谗言的大臣给斩了,群臣亲眼目睹了这一场面,再也没人敢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的坏话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燕昭王在这方面算是做到了极致。他对乐毅百分之百的信任,让乐毅在前线没有后顾之忧,由此换来了燕国的空前强大。乐毅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燕昭王宣布册立他为齐王,乐毅以死自誓,坚决不受。君臣之间相知到了这个程度,也算是历史上一段难能可贵的佳话。

有许多人觉得历史就像故事,闲来无事看看可以,但没什么真实用途,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历史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每一段历史事件不仅我们讲述了当年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也能让我们了解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兴衰成败。历史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许多类似的情况却往往还会在大家身边不断重现。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都能在历史事件中找到最佳答案,“以史为鉴”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受益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在历史上有哪些人真正做到了功成身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功成身退的商人,功成身退宰相,功成身退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功成身退之的是功业成就之后,就退休归隐。“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有这么一段名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大概的意思就是人要知道进退,要懂得收敛。几千年前老祖宗

  •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为何生前没给自己建造陵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渊墓地在哪里,唐高祖李渊之死,李渊的皇后叫什么关系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当了九年皇帝,此后又当了九年太上皇,为何生前没给自己建造陵寝? 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渊原本是隋朝贵族,隋末出任晋阳留守,是隋帝国在北部地区的封疆大吏。当时天下群雄纷纷起兵反隋,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多达十几个。

  • 陆逊打过几次仗(陆逊输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db:关键词]

    如果说魏国的人才是三国里排第一的话,那吴国应该就是第二。其实吴国也有很多带兵打仗出谋划策的能手,只是在三国演义里被淡化了很多。其实拥有陆逊算是吴国最大的福气了,如果没有陆逊说不定夷陵之战吴国就不会赢,而且陆逊一生不管是面对曹魏还是汉蜀都没有吃过败绩。按照战绩来说陆逊远比诸葛亮要强上很多。说起三国,如

  • 诸葛亮司马懿陆逊三个人谁厉害(陆逊和诸葛亮哪个厉害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db:关键词]

    公元221年,刘备开创了蜀汉政权,并且成为了蜀国皇帝。然而,这位蜀昭烈帝刚上位没多久,就为了给兄弟报仇而出兵东吴,随后又在湖北夷陵惨败,最终还病死在了白帝城。夷陵一战是刘备的耻辱,却成了东吴新人陆逊的成功首秀。刘备与孙权本来是关系亲密的盟友,但双方在赤壁一战之后,双方产生了间隙。公元208年后,一直

  • 夷陵之战陆逊胜利原因(请问在夷陵之战中,陆逊退兵的原因是害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db:关键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经过多年的角逐之后,有三股势力脱颖而出,即曹操、孙权、刘备。如果细读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例如这三大巨头,都曾怀有万全的把握,主动进攻他人,最终却惨败而归,使自己遭遇了巨大的打击。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想要一统华夏,结果被孙刘联军在赤壁击败;公元

  • 庞统和陆逊谁厉害(陆逊和姜维谁更厉害啊)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db:关键词]

    众所周知,陆逊和姜维可以说是东吴和西蜀两位股肱之臣。单看这两人在演义当中的水平,显然都可以说是演义后期当中蜀国和东吴最高端的武将了。那么在演义当中,这两个武将,到底谁的能力更胜一筹呢?接下来就以三国演义为范本详细的分析一下这姜维和陆逊到底谁的能力更强一些呢?首先,先来说一说陆逊这个人。在演义当中,陆

  • 陆逊北伐过吗(陆逊为什么不北伐知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db:关键词]

    纵观历史,三国时代虽然战乱频繁,却也是名臣猛将辈出的年代。能臣谋士各投明主,导致魏蜀吴三方势力割据半个多世纪,一时间谁也无法征服谁。不过稍微了解历史的人就会发现,三国之间主要以魏蜀之间交战较多,大多数时候,东吴其实是偏安一隅的。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明知“益州疲敝”也要多次北伐,为此不惜耗尽心血,最终命

  • 陆逊为什么能单独列传诸葛亮(陆逊单独立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db:关键词]

    江汉风尘客,平生负所期。换人咯,关于曹操的内容先暂且搁置,最近的文章应该都是围绕这位同学,陆逊,字伯言。写在前面,其实初读《三国志》的时候,就有过疑惑:各传记中的人物是按什么顺序排布的?比如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魏延、杨仪七人就并作一传,还有像诸葛亮、陆逊这样身为臣子却被拉出来单独列传的。本

  • 孙权在武昌定都 最后为何迁都到建业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权在哪里定都,孙权当时的都城,孙权从武昌迁都建业

    还不知道:东吴都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这里的武昌不是今天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而是今天湖北省的鄂州市,鄂州与武昌离得很近,只有77公里,但却是两个地方,之后没多久,孙权又把都城从武昌(鄂州)迁到了建业,建业就是今天江苏省会南京市。

  • 蜀汉都已经灭亡了 姜维为何还想匡扶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姜维在蜀汉后期是什么地位,姜维为何降蜀,蜀国有可能灭掉魏国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和蜀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63年,已成亡国之君的刘禅忽然收到姜维写来了一封密函,上书:“愿陛下忍耐数日,臣欲使社稷转危为安,日月幽而复明。”刘禅读罢,含泪叹息说:“干戈再起,可怜蜀中百姓难免生灵涂炭了。”明明蜀国已经亡了,为何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