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为何生前没给自己建造陵寝?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为何生前没给自己建造陵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56 更新时间:2024/1/19 9:13:12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当了九年皇帝,此后又当了九年太上皇,为何生前没给自己建造陵寝? 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李渊原本是隋朝贵族,隋末出任晋阳留守,是隋帝国在北部地区的封疆大吏。当时天下群雄纷纷起兵反隋,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多达十几个。眼看隋朝大厦将倾,李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也决定顺应历史潮流,于是他在晋阳起兵反隋。

李渊选择起兵的时间可谓恰到好处。如果他早一点起兵,势必会成为隋朝官军的重点打击对象;如果他晚一点起兵,隋朝这块大蛋糕就会被其他割据势力瓜分殆尽。李渊起兵时间点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即隋朝官军和各路反隋割据势力都已经打得精疲力尽,而隋朝的“心脏”大兴城(今西安)以及周边的关中平原地区还是一块尚未被其他势力吞下的“肥肉”。

与当时的各路势力相比,李渊反隋过程异常顺利,短短四个月时间就成功占据了大兴城及周边关中地区。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隋大兴城)登基称帝,国号“唐”,大唐王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此时的李渊已成为皇帝,按照惯例,他该给自己选一块万年吉地,然后破土动工建造陵寝。可是李渊却并没有这么做,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唐朝虽已建国,但天下各路割据势力依旧盘踞四方。唐朝若想统一全国,前方面临的还有许多硬仗要打,未来的军费开支很可能是个无底洞。在此种环境下,花大钱去修建陵寝显然为时过早也不合时宜。(注:以节俭著称的汉文帝为修建霸陵花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由此可见帝陵建造用度之大。)

在此后几年时间里,唐军不断扫平对手,从胜利走向胜利,大唐王朝统一全国已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此时李渊已具备修建帝陵的财力和条件,但他却依然没有将这件事提上议程。因为他又面临着一个比统一全国更加棘手的问题:皇太子李建成(李渊长子)与秦王李世民(李渊次子)的皇位之争。

古代皇位继承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不管继承人贤能与否,只要是嫡长子就具备了继承的一切条件。皇太子李建成是李渊的嫡长子,所以从法统上来讲,他毫无疑问就应当是唐王朝未来的皇帝。然而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大半江山都是由秦王李世民打下的。此外,李世民不仅居功至伟,而且他还得到了功臣集团和关东豪强贵族的鼎力支持。名声与实力兼备,风头远远盖过了皇太子李建成。

两位皇子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彼此都想将对方置于死地,身为父亲的李渊心急如焚却也无可奈何。当时的李渊虽有建造陵寝的条件,但却没有建造陵寝的心思。所以这件事情又被耽误了下来。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随着玄武门内的一场巨变,唐初的皇位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所杀,此事对年届六旬的李渊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同年,李渊就将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自己退居二线成为了太上皇。

李渊当了九年太上皇,此时的他既有条件,也有闲暇可以规划自己的万年吉地,但李渊却并没有这么做。“玄武门之变”让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之间产生了永远无法抹平的裂痕。在此期间,李渊深居简出,平日里也不大愿意与李世民有过多接触。古人提倡百善孝为先,经历了丧子之痛和被迫交出皇位的李渊可能并不想将孝的美名留给李世民,因此绝口不提修建陵寝之事。

唐朝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六日,李渊驾崩。直到临终前,李渊才下诏要求遵照秦汉时期的规制为自己建造陵寝。此后短短数月时间内,李渊陵寝就完成了从选址到营建。同年十月,李渊下葬于献陵(今陕西三原县内),谥号太武,庙号高祖,史称唐高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陆逊打过几次仗(陆逊输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db:关键词]

    如果说魏国的人才是三国里排第一的话,那吴国应该就是第二。其实吴国也有很多带兵打仗出谋划策的能手,只是在三国演义里被淡化了很多。其实拥有陆逊算是吴国最大的福气了,如果没有陆逊说不定夷陵之战吴国就不会赢,而且陆逊一生不管是面对曹魏还是汉蜀都没有吃过败绩。按照战绩来说陆逊远比诸葛亮要强上很多。说起三国,如

  • 诸葛亮司马懿陆逊三个人谁厉害(陆逊和诸葛亮哪个厉害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db:关键词]

    公元221年,刘备开创了蜀汉政权,并且成为了蜀国皇帝。然而,这位蜀昭烈帝刚上位没多久,就为了给兄弟报仇而出兵东吴,随后又在湖北夷陵惨败,最终还病死在了白帝城。夷陵一战是刘备的耻辱,却成了东吴新人陆逊的成功首秀。刘备与孙权本来是关系亲密的盟友,但双方在赤壁一战之后,双方产生了间隙。公元208年后,一直

  • 夷陵之战陆逊胜利原因(请问在夷陵之战中,陆逊退兵的原因是害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db:关键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经过多年的角逐之后,有三股势力脱颖而出,即曹操、孙权、刘备。如果细读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例如这三大巨头,都曾怀有万全的把握,主动进攻他人,最终却惨败而归,使自己遭遇了巨大的打击。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想要一统华夏,结果被孙刘联军在赤壁击败;公元

  • 庞统和陆逊谁厉害(陆逊和姜维谁更厉害啊)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db:关键词]

    众所周知,陆逊和姜维可以说是东吴和西蜀两位股肱之臣。单看这两人在演义当中的水平,显然都可以说是演义后期当中蜀国和东吴最高端的武将了。那么在演义当中,这两个武将,到底谁的能力更胜一筹呢?接下来就以三国演义为范本详细的分析一下这姜维和陆逊到底谁的能力更强一些呢?首先,先来说一说陆逊这个人。在演义当中,陆

  • 陆逊北伐过吗(陆逊为什么不北伐知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db:关键词]

    纵观历史,三国时代虽然战乱频繁,却也是名臣猛将辈出的年代。能臣谋士各投明主,导致魏蜀吴三方势力割据半个多世纪,一时间谁也无法征服谁。不过稍微了解历史的人就会发现,三国之间主要以魏蜀之间交战较多,大多数时候,东吴其实是偏安一隅的。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明知“益州疲敝”也要多次北伐,为此不惜耗尽心血,最终命

  • 陆逊为什么能单独列传诸葛亮(陆逊单独立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db:关键词]

    江汉风尘客,平生负所期。换人咯,关于曹操的内容先暂且搁置,最近的文章应该都是围绕这位同学,陆逊,字伯言。写在前面,其实初读《三国志》的时候,就有过疑惑:各传记中的人物是按什么顺序排布的?比如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魏延、杨仪七人就并作一传,还有像诸葛亮、陆逊这样身为臣子却被拉出来单独列传的。本

  • 孙权在武昌定都 最后为何迁都到建业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权在哪里定都,孙权当时的都城,孙权从武昌迁都建业

    还不知道:东吴都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这里的武昌不是今天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而是今天湖北省的鄂州市,鄂州与武昌离得很近,只有77公里,但却是两个地方,之后没多久,孙权又把都城从武昌(鄂州)迁到了建业,建业就是今天江苏省会南京市。

  • 蜀汉都已经灭亡了 姜维为何还想匡扶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姜维在蜀汉后期是什么地位,姜维为何降蜀,蜀国有可能灭掉魏国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和蜀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63年,已成亡国之君的刘禅忽然收到姜维写来了一封密函,上书:“愿陛下忍耐数日,臣欲使社稷转危为安,日月幽而复明。”刘禅读罢,含泪叹息说:“干戈再起,可怜蜀中百姓难免生灵涂炭了。”明明蜀国已经亡了,为何姜

  • 法正曾经背叛过刘璋 刘备为何更信任法正而不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什么法正能劝阻刘备,刘备杀刘璋,刘备和刘璋有什么关系

    还不知道:法正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法正曾经背叛刘璋,根本比不上对刘备从一而终的诸葛亮,但是,刘备似乎更信任法正,对诸葛亮却很一般!魏蜀吴三国老大都有自己的亲信,东吴孙权手下有周瑜张昭和鲁肃,都是可以登堂入室,拜见家人的关系,而诸曹夏侯则是曹

  • 项伯当初多次胳膊肘往外拐 项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伯为何害自己的亲侄,项伯的儿子,胳膊肘往外拐怎么矫正

    对项伯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楚汉争霸”时期,项伯可以说完全就是个反面典型,他虽为项氏宗族,深受项梁和项羽的信任,然而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却多次“胳膊肘往外拐”,甚至不少人将项羽的败亡怪罪于项伯。那么,项羽被消灭后,项伯的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