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知县和县令仅仅一字之差 两者有什么不同

古代知县和县令仅仅一字之差 两者有什么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970 更新时间:2024/1/18 19:16:40

对“知县”和“县令”有何不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古装电视剧中,大都会引入一个知县的角色,这个角色要么作为反派和主角斗智斗勇,要么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如果作为正派,则会通过自己铁面无私的形象彰显正义。

但是细心的影迷会发现一点,那就是在电视剧中会出现“知县”和“县令”两种称呼,一般人认为这两种称呼指的都是一县之长,可是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县令和知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官职,在级别上也大相径庭,随着历史朝代的不断往前发展,知县和县令的区别也越来越大,两种官职的权限也是天差地别。

何谓知县?

知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县太爷,他是一县之长,在县一级别的行政单位中具有最高权力。知县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中原大地上都被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占领,为了对自己治下的土地进行严格有效的管控,因此出现了郡县制。

当时的秦国、赵国等都实行的是郡县制,不过那时候的郡县制与现在不同,郡县一般设置在边境,属于前线。

可想而知,由于郡县要打仗的特殊属性,作为一县之长的县令需要承担很大的军事职能,因此县长一职大都由军事主官担任。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大一统朝,由于吃到了郡县制的好处,秦始皇便开始在秦朝大力推行郡县制。

秦朝的郡县制就是把国家分为大大小小若干个郡县,每个郡县都有一个知县,他们可以朝中央直接交待工作,在这样精简的政治体制下,秦始皇对于地方的掌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随后的朝代,对于知县的设置虽然有些许的不同,但是大都遵循着秦朝郡县令的职能范围,一直到了宋代,真正意义上的知县才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特别的朝代,它的特别在于没有经过全国战火的洗礼。

唐朝是经过了全国范围内浩浩荡荡的反隋起义战争才建立的,明朝也是经过了国内长年的反元战争建立的,所以最后胜出的一方在老百姓的心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可是宋朝是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建立的,许多地方氏族看见赵匡胤一家独大,选择了直接投降,所以老百姓对于宋朝的归属感不强。

宋朝的皇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特别重视知县这个基层官员,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知县在地方有着很高的权力——因为知县可以中央报告工作。

宋朝的知县都是由中央政府——也就是朝廷直接任命,到了地方之后,知县的手里相当于握着一柄尚方宝剑,他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地方改革,目的是为了将上面的政策全部落实。

宋朝覆灭后,明朝和清朝都对县官制度进行了改进,这两个朝代大大削弱了县官的职能,县官的权限仅限于下辖的日常事务,不再代表中央,级别则是七品。

从这一方面来看,宋朝的知县乃是地方大员级别,虽然官职不高,可是手中的权力很大,大有一种封疆大吏的态势,可是明清的知县就沦为了解决地方事务的“工具人”。

明清时期的地方官员权力不大,所要承担的责任却很多,还要受到中央的监管,时不时下来的钦差大臣还会考察县官的业务能力和廉洁状况,实乃一种苦差事,可要是能把握好县官的平台,平步青云也不是难事。

县令的渊源

县令和知县虽然都是指郡县一级的最高长官,但是两者大有不同,并且这种差距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拉开。

商鞅变法的时代,县令就是开疆扩土的排头兵,由于秦国急于迅速强大,所以县令大都是能征善战的狠人,整个县的男丁穷兵黩武,随意拉出来就是一支军队。

秦时的县令职责并不是经营好地方,让地方经济平稳发展、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而是提升整个县的军事能力,从这个层面来讲,秦时县令似乎更像是兵团领袖。

统一了六国以后,秦朝的国家方向发生了转变,国家从以战争为目的的吞并变成了维护中央统治的大方针,县令的军事职能不断弱化,加上郡县制的推行,县令的权力变小。

州郡的长官可以领导县官,县令此时成为了州郡政策的跟进者,他们不但要向下传达上一级的命令,还要负责政策的落地,权力小了,但是负责的事情却变多了。

之后的朝代也几乎延续了这样的方式,规定万户以上的地区就划为县,一个县令要管辖一万户人口,当好县令,其业务能力是实打实的。

到了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的时候,县令的权限进一步被限制,特别是清朝,由于县令常年深耕基层,为了防止一家独大的情况,清政府出台了回避制度。

所谓的回避制度就是异地任命,当地人不能在当地担任县令,这种举措抑制了地方氏族阶级,可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滋生了贪腐。辛亥革命之后,县令改为县长,级别设置上是一个县的二把手,仅仅比乡长大一点点。

历史意义

可以看出,知县和县令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中央任命派到地方,一个是地方任命,一字之差代表的是身后的背景。

知县代表的是中央政府,执行的是最高领导层的决策,但是县令执行的是上一级的命令,一个是为了保证国家政策的落地,一个是为了地方日常事务的推行。

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说,地方官员的存在,无论是县令还是知县,亦或是高一级的郡、州,其实设置的目的都在于中央集权。

除了一些特别的历史朝代,大多数封建王朝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集权,宋朝遏制武将的权力,明朝遏制皇权都是如此,因为一个国家只能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基层工作不好干,要么提拔当地有能力的人来解决,要么从中央选拔能人下到地方去解决,只要解决了地方问题,很多会在将来成为大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县官其实是一个国家的底线,一旦这个口子开了,大国的崩溃也就不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杨是谁?他最后选择造反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反水和刘小怂,打死杨靖宇的凶手

    刘杨。汉朝宗室,汉景帝刘启七代孙,真定共王刘普之子,光武郭皇后郭圣通舅舅。建武二年(26年),真定王刘杨因为企图谋反而被汉将耿纯斩杀。刘杨是刘秀早期的天使投资人,在其危难之际带兵投靠,使刘秀得以迅速夺取河北,为东汉以后统一天下打下了良好根基。为了巩固双方的关系,刘杨还把外甥女郭圣通嫁给了刘秀。既然刘

  •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还要退兵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空城计诸葛亮,诸葛亮为何能让司马懿退兵,司马懿空城计故意中计

    司马懿早已看出了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时局动荡、群雄割据的三国时期,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和让人敬佩的能人异士。在三国时期最让人崇拜的谋士当中,除了诸葛亮以外,司马懿肯定是榜上有名的。司马懿不仅智谋顶尖、善于权变,还

  • 荀彧在死后是什么待遇?是哪位皇帝追赠的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禧与光绪皇帝关系,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哪个效果好,乾隆皇帝

    荀彧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同意北方是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荀彧被称为汉之张良,由此可见,在曹操征战天下的过程中,荀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曹操称“魏公”的问题上,荀彧投了反对票,于是,被曹操所厌恶。最后不容,在曹操进军濡须

  •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真的是李世民铤而走险的想法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多大,玄武门之变疑点,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带了多少人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真的是李世民铤而走险的想法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发生的玄武门之变,是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多年争夺皇位继承权较量的最终结果,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此前,皇太子李建成和秦

  • 历史上真实的逍遥津大战是怎么回事?张辽的表现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辽威震逍遥津是真的吗,三国演义威震逍遥津是哪一集,三国演义中谁败走逍遥津

    历史上真实的逍遥津大战是怎么回事?张辽的表现怎么样?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在冷兵器时代,因为大家打仗主要靠肉搏,作战半径有限。所以在真正的战场上,就算是人多的一方,往往也会受战场地理原因限制,无法全部出战。这就导致在冷兵器时代,如果某一方的军队,特别勇猛和

  • 高行周是谁?他的真实能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法高,高周来

    高行周,五代时期名将,出身边将世家。除了李存孝之外,再无对手。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演义中,王彦章与天下第一名枪高思继大战三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后来用回马枪将高思继挑于马下。高思继死于王彦章之手,高思继的儿子高行周发誓要为父报仇,高行周武艺高强,不在其父之下

  • 刘琦是什么出身?他为何没能成为荆州牧?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琦刘备,刘表之子刘琦,刘琦与刘备什么关系

    刘琦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谏议大夫刘琮兄,母为陈氏,刘表初以刘琦的相貌与自己甚为相像,十分宠爱他。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去世,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一,汉朝宗室刘琦出身汉朝宗室,为北军中候刘表长子,所以自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很受其父喜爱。在刘

  • 李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他的军事能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广终身不能封侯的原因,李广为何难封侯,李广为何一生难以封侯

    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民族英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唐人王勃对李广的哀叹!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李广在军事生涯的中后期确实经常打败仗,全是在汉武帝时期,不是他的运气不好,也不是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差,而是他适合防守战术,不适合进攻战术,并且,李广打仗太过于个人英雄主义,只能打小规

  • 张杨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杨图片,张杨杨,张杨的意思

    张杨,字稚叔,云中人,汉末群雄之一,割据河内。。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叛乱而流落到河东,张杨带兵来到安邑,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建安元年(196年),河内太守张杨主动带兵护送汉献帝到洛阳,修缮了洛阳宫殿让皇帝居住。既然张杨两次抢在曹操与袁绍

  • 王菱:曾与李隆基患难与共,最后为何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隆基晚年凄凉,李隆基的儿子李瑁最后怎么样了

    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李隆基缔造了开元盛世,让唐朝国力达到鼎盛。然而却鲜有人知,在这份盛唐大业中,其实还有唐玄宗的发妻王氏的功劳。王氏的字号不详,正史中并未记载她的名字,野史中说她叫王菱,本文就借用王菱这个名字。王菱出身豪门望族太原王氏,她的父亲王仁皎早年应征入伍,官至同州参军、晋州司兵参军,后授甘泉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