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前期的外族名将契苾何力一生有哪些功绩?结局如何?

唐朝前期的外族名将契苾何力一生有哪些功绩?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322 更新时间:2023/12/30 11:19:32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么唐朝前期的外族名将契苾何力一生有哪些功绩?结局如何?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契苾何力是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人,他出身于铁勒可汗世家。童年时期丧父后,契苾何力继承了其父铁勒契苾部可汗之位。

贞观四年(630年),唐朝成功灭掉东突厥,奠定了其霸主的地位,那些原本依附于东突厥的部族也随之改换门庭。贞观六年(632年),,契苾何力率本部六千余户归顺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将其族人安置在甘、凉二州(今甘肃张掖、武威一带)之间,并任命契苾何力为左领军将军。

贞观九年(635年),契苾何力随唐军主帅李靖征讨吐谷浑。期间,薛万均、薛万彻兄弟率领的唐军先头部队在赤水原一带遭到吐谷浑军的伏击,形势万分危急。关键时刻,契苾何力率援军赶来,突入重围,左右冲杀,很快就扭转了局势。

后来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向西逃入突沦川,薛万均担心像上次那样陷入伏击圈,因此不敢追击。契苾何力认为战机稍纵即逝,刻不容缓。在薛万均坚决不同意的情况下,他带着本部一千名精锐骑兵直奔突沦川,薛万均无奈之下也只好跟进。结果证明,契苾何力的决定非常正确。此时已完全失去战斗意志的吐谷浑残部看到唐军从天而降时,个个抱头鼠窜。慕容伏允虽侥幸逃脱,但没过几天就被自己的亲兵砍下脑袋。唐征吐谷浑之战自此宣告全面胜利。

贞观十四年(640年),契苾何力又以副统帅身份随主帅侯君集远征高昌国,并成功将其攻灭。

东突厥被攻灭后,北方草原地区出现权力真空。原本依附于唐朝的薛延陀乘势崛起,俨然有成为北方草原新霸主的趋势。薛延陀和契苾都属于铁勒的分支,眼看薛延陀越来越强盛,契苾部的不少贵族都打算带着人马归附薛延陀,毕竟他们觉得薛延陀才是自己人。

契苾何力得知此事后对众人说道:“主上待我们如此厚恩,你们怎么还会想到叛逆之事?”众人见契苾何力铁了心要跟着大唐天子混,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将他五花大绑起来带到薛延陀,就算是给薛延陀真珠可汗上交“投名状”了。真珠可汗觉得契苾何力之所以不投降是契苾部那些贵族的口才不行,于是亲自出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契苾何力干脆拔出佩刀将自己的左耳割掉,以此表明自己绝对不会背叛大唐。真珠可汗大怒打算将契苾何力砍了,好在可汗妻子劝说留下此人还有用处,这才使契苾何力保住了一命。

由于契苾部集体叛逃,因此唐朝这边也是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认为是契苾何力带的头。面对种种非议,唐太宗却表现出了对契苾何力的极度信任。他对众臣们说道:“何力心如铁石,必不叛我。”后来薛延陀那边消息传来,契苾何力果然是被俘受困,而非叛唐。

当时薛延陀的实力虽不断壮大,但与唐朝比起来还相差甚远。因此真珠可汗在占到便宜后决定收手,并派使者向唐太宗提出和亲请求。唐朝当时的军事重心在西域,所以太宗经过一番思虑后答应了和亲,但条件是先放契苾何力回归。

契苾何力回到长安后立即入宫劝唐太宗取消这桩婚事,他说:“公主万万不可嫁与薛延陀。”太宗之前急于赎回契苾何力才一口答应了对方要求,此时心中多少也有些后悔,但天子一言重如万金,没有反悔的道理,因此他无奈地说:“吾已许之,身为天子岂可食言!”契苾何力回答道:“陛下无需回绝他们,只要长期拖延此事,并要求真珠可汗亲自入境迎亲。臣估计他必不敢来。”唐太宗采纳契苾何力的意见,果然成功将这桩婚事给搅黄了。

在经历了这次契苾部叛逃事件后,唐太宗对契苾何力更加信任,契苾何力也对唐王朝忠心不二。在此后三十余年时间里,契苾何力又先后经历了东征高句丽,北定薛延陀,西击龟兹、西突厥等战争。功勋卓著,赐爵凉国公。

唐太宗去世时,契苾何力与另一位名将阿史那社尔向唐高宗请求为太宗殉葬。高宗回复说先皇有遗旨不许殉葬,此事因此作罢。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契苾何力去世。朝廷为表彰其功绩,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陪葬昭陵(唐太宗陵寝),谥号曰: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这步棋是不是走错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征高句丽几次,杨广三征高句丽的原因,李世民征服了高句丽了吗

    根据历史记载,高句丽是由古代扶余人建立的国家,它位于今天的朝鲜半岛北部及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很多人疑惑历史上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这步棋是不是走错了?高句丽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历代王朝的藩属国,然而从隋代开始,高句丽屡次向其宗主国隋王朝发起挑衅,由此才引发了隋朝四次规模浩大的远征。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几场看似实

  • 唐初民间流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是如何应对流言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代奇闻异事的小说称为,唐朝民间文化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那么唐初民间流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是如何应对流言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世民的前半生过得顺风顺水,期间虽然也遇到过一些波折,但这些困难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事。可到了年近五旬时,糟心事却一桩接着一桩到来,其中最令他痛

  • 历史上雍正皇帝真的是个很残酷的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皇帝为什么被骂的那么惨,雍正皇帝是怎么驾崩的,乾隆皇帝是哪里人

    雍正皇帝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雍正上位后残酷对待兄弟加政敌允禩、允禟等,不但把侮辱性的词语改成他们的名字,还将他们幽禁致死,据说允禟在被幽禁期间还备受雍正亲信的折磨。除主要政敌允禩、允禟外,雍正还将多位兄弟囚禁关押,由此,雍正变成了人们口中对兄弟们最

  • 李世民在柏壁之战中的表现怎么样?最后是如何获胜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窦建德虎牢关之战,李世民西河之战,战神李世民

    柏壁之战是发生在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与北方割据势力刘武周、宋金刚之间的一场战役,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619年十月,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传入长安。李渊起兵的老巢,山西太原地区,竟然被北方的刘武周攻陷了。这个消息,对于当时刚刚建立一年的唐朝来说,无疑是一声惊雷。而山西地区的变故,也

  • 夷陵之战陆逊怎么战败刘备的(夷陵之战陆逊没有救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db:关键词]

    从公元21年冬季开始,吴、蜀双方对峙了七八个月,蜀军一直找不到机会同吴军决战。天气一天天热起来,大江南北暑气蒸人,蜀军士兵个个叫苦,斗志也逐渐涣散了。刘备没有办法,只得把驻扎在山谷里的军队开到谷外,把江面上的军队移到陆地,把军营驻扎在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结营四十多个。刘备决定暂时休整军队,待到秋后

  • 孙权对陆逊(夷陵之战陆逊用了什么计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db:关键词]

    夷陵之战被蜀国大军围困,陆逊为何不发兵救援孙桓?孙桓是东吴的宗亲身处险境,诸将都主张救援,陆逊为何不去救援呢?我们依据正史来分析下!孙桓是东吴孙权的宗亲,也是一位擅长领兵的优秀将领孙桓是孙河(与孙坚是同族子弟)的第三子,孙桓长相仪表堂堂,器怀聪朗,读书博学强记,被孙权称赞为”宗室颜渊”,是东吴年轻二

  • 刘备和陆逊之战(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db:关键词]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

  • 陆逊诸葛亮赵云(陆逊为何不追击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db:关键词]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就是在夷陵之战末期,刘备被陆逊以火攻打败,被迫撤回西川。东吴的将士在陆逊的率领下,一路追杀刘备。可是到了白帝城附近,突然遇到了蜀军的一位白袍老将。这位白袍老将威不可当,一枪就把不可一世的吴军将领朱然刺于马下。陆逊见此情景,便率领吴军回去了。这位白袍老将是谁?就是当年在

  • 陆逊朱恒全宗打败了谁(陆逊和朱恒打败了魏国哪一个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db:关键词]

    三国时期孙权是三方势力中最后称帝的,而且令孙权有称帝资本的一战,就是石亭之战,东吴用计,引诱曹休率大军南下,陆逊率部合围曹军,斩获万余,粮草辎重无数,曹魏也是在此战之后20余年没有发动对东吴的大规模征讨,孙权在外部环境稳定后,次年决定称帝。值得探讨的是,在石亭之战中,吴将朱桓曾建议陆逊,派兵断绝曹休

  • 孙权和陆逊有仇吗(孙权为什么恨陆逊)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db:关键词]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除了三国的君主之外,将相大臣们一般都是几个人物合为一卷,但是却只有诸葛亮和陆逊两人各独占一卷,可见陆迅在三国史上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陆逊作为江东四英将之一,曾因火烧刘备的七百里连营而声名远扬。孙权与陆逊是一对相知相得数十年,配合默契,留下许多佳话易事的君臣,然而陆逊在人生最辉煌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