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三国曹魏政权中,谥号为愍侯的武将都有哪些?

在三国曹魏政权中,谥号为愍侯的武将都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16 更新时间:2024/1/1 5:21:49

曹魏是三国时期的割据政权之一,也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中,有三位愍侯,一般文臣或者武将死后,有功勋的,都会有谥号,除非有罪的没有。

愍的意思是指忧患、痛心的事,引申义是爱抚,抚养。在谥号中,愍主要表达同情,一般来说,“在国逢难曰愍,佐国逢难曰愍。

在曹魏政权中,被谥为“愍侯”的,分别是谁呢?

第一位,夏侯渊。

夏侯渊是曹氏宗族大将,很早就跟随曹操征战天下,曹操年轻的时候犯了法,夏侯渊还给曹操顶过罪,替曹操进过狱。

不仅如此,夏侯渊和曹操还有特殊的关系,夏侯渊的妻子和曹操的妻子是姐妹,也就是说,夏侯渊和曹操是“连襟”。

夏侯渊是曹操麾下的猛将,善于打运动战,千里袭敌,不仅军事才能突出,而且,个人勇武方面,也是很厉害的。

夏侯渊被曹操任命为西部军事战线的统帅,夏侯渊一举平定西部宋健三十多年的叛乱,连曹操都赞叹,自己不如夏侯渊。

夏侯渊虎步关右,所向披靡,曹操会见羌、氐首领的时候,都把夏侯渊带在身边,因为,只有夏侯渊才能镇住他们。

夏侯渊征战一生,打了无数个胜仗,然而,在定军山之战中,因为粗心大意,翻了船,被刘备大将黄忠突袭,战死沙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定军山之战打响,刘备亲自率精兵万人,分为十部,趁着夜色,猛攻张郃部,张郃作战失利,同时,刘备放火,烧毁曹军设置的鹿角。

夏侯渊为了援助张郃,分兵一半,去支援张郃。

这时,夏侯渊趁夜带着三四百步卒,去修补被大火烧毁的鹿角。鹿角是一种军事防御中设置的障碍,阻拦战马冲撞的,形状像鹿角,故名。

就在夏侯渊去修补鹿角的时候,刘备一方的机会来了,刘备大将黄忠,在谋士法正的建议下,趁机发动突袭,夏侯渊毫无防备,被黄忠斩杀。

一代名将夏侯渊,战死沙场,令人惋惜。

夏侯渊死后,被追谥为“愍侯”。

《三国志 夏侯渊传》记载: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谥曰愍侯。

夏侯渊战死,如折了曹操一条胳膊,曹操元气大伤,痛惜不已。

第二位,李典

李典是曹魏名将,也是最早跟随曹操征战天下的武将之一,资格非常老。

李典虽然没有跻身曹魏五子良将之列,但是,他的能力,足以比肩五子良将。

李典作战勇猛,也颇具军事才能,博望坡之战的时候,夏侯惇于禁要去追击退兵的刘备,李典极力劝阻,认为刘备有埋伏,但是,夏侯惇和于禁不听,执意去追,果然中了埋伏,幸亏李典带兵及时救援,才没有造成重大损失。

合肥之战,李典和张辽、乐进三人守卫合肥,当时,守军只有七千,孙权来攻打合肥,率十万人马,兵力悬殊。

李典和张辽、乐进三人配合默契,尤其是李典和张辽,率军重击孙权大军,大获全胜,在追击孙权退军的时候,还差点活捉了孙权。

然而,天妒英才,李典英年早逝,三十六岁就病死了,非常可惜。

李典死后,被追谥为“愍侯”。

《三国志 李典传》记载:年三十六薨,子祯嗣。文帝践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祯邑百户,赐典一子爵关内侯,邑百户;谥典曰愍侯。

史书记载,李典勤学好问,很儒雅,从来不与诸将争功,而且,敬贤士大夫,在军中很有威望,被称为长者。

《三国志 李典传》记载: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李典是曹魏政权不可多得的一位名将,如果不是早逝,应该会建立更大的功劳。

第三位,乐綝

乐綝是谁?

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他的父亲大名鼎鼎,他的父亲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

乐进勇猛善战,也是最早跟随曹操征战天下的武将之一,乐进一生,征战无数,没有败过一次。

特别在官渡之战中,乐进一战斩杀袁绍大将淳于琼,立下大功。

乐进被封为右将军,只可惜,也英年早逝。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乐进的儿子乐綝,果敢坚毅,颇有其父的风采,官至扬州刺史。

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反,袭击了乐綝,乐綝逃到楼上,被诸葛诞所杀。

《三国志 乐进传》记载:綝果毅有父风,官至扬州刺史。诸葛诞反,掩袭杀綝,诏悼惜之,追赠卫尉,谥曰愍侯。

乐綝死后,朝廷非常痛惜,追赠为卫尉,谥为“愍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没有太子这个位置 皇帝的位置是如何继承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子继承皇位,清朝为什么不是嫡长子继承皇位,清朝为什么没有太子

    对清朝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帝王制社会时期,皇位的归属一直都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中国的绝大多数朝代中,都是依靠“太子制度”来明确皇位继承人的,这一制度到了明朝也发展得较为完善。但在皇权发展到巅峰的清朝,却只有两名皇子被明确立为太子。剩下的皇位继

  • 杨一清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一清,杨一青

    杨一清是明朝时期的名臣,号邃庵、石淙、三南居士,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是明朝有数的名臣之一,他从明成化皇帝时期以进士身份入仕,一直到嘉靖皇帝时期被政敌气死,历经四朝,被誉为“出将入相,文德武功”,这个

  • 武则天退位前为何把江山还给李家 武则天是不是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为什么不把天下传给武家,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武则天的男宠

    对武则天还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还在滚滚向前。在我们逐渐前行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忘记历史,而是时时回顾历史。毕竟,我们国家的历史是非常宝贵的。不仅我国比较重视,就连国外的人也对我国的历史非常钦佩。就像在我国古代一样,虽然有过那么多

  • 荀彧为什么会忧郁而死呢(荀彧何时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db:关键词]

    东汉末期的士子荀彧有“王佐之才”,在他的一生中,帮助曹操出谋划策,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战略路线,成为曹操统一北方政权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然而,最后却“亡身殉节”!成为了东汉末年士族阶级的时代性悲剧。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在少年时期就颇负盛名,被南阳名士何颙盛赞为“王佐之才

  • 荀彧为何和曹操闹翻(荀彧跟曹操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db:关键词]

    先说家族势力和外来政权的斗争。这个问题在曹魏东吴季汉都存在,而三个势力中的二把手的处境很有趣:刘备这边,诸葛亮是外来势力,从隆中对就打算拿荆、益二州,在蜀地对益州派的压制是很严苛的,是和一把手利益最为一致的一个。陆逊就比较惨,属于本土势力,上面还是孙权这种专于玩弄权术的主子,帮别人卖命还要被打压,到

  • 荀彧为何和曹操闹翻(荀彧曹操为什么翻脸)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db:关键词]

    曹操最喜欢的谋臣当属郭嘉。在赤壁之败之后,他还痛惜郭嘉的早逝。而除郭嘉之外,曹操最厉害的谋臣当属荀彧。与郭嘉不同,曹郭二人是君臣,而荀彧和曹操则更像是一对老朋友。然而,最后这对老朋友却反目成仇,导致了一大悲剧。世人对荀彧日后的评价十分高,不仅仅在于他的智谋,更在于他的品德。就连日后的司马懿都评价道,

  • 荀彧为什么后面不支持曹操(荀彧不让曹操称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db:关键词]

    荀彧一直以来,那都是曹操的臣子,根本算不上什么汉臣。所以他一生的谋划,也都是为曹操做打算,压根就没有为恢复大汉江山设想过。可是荀彧晚年为什么又反对曹操称王了呢?难道他是在维护大汉江山吗?当然不是,一辈子都在为曹操谋划,凭什么到了晚年,要维护从来没给他发过工资的大汉江山呢?荀彧从一开始就知道曹操的野心

  • 荀彧和曹丕(曹植对荀彧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db:关键词]

    曹操有20多个儿子,但是随着长子曹昂和最受他宠爱的儿子曹冲去世之后,太子之争基本上就是曹丕和曹植之争了,双方各有支持者,明确支持曹丕的有曹休、曹真、夏侯尚等宗室以及崔琰、贾诩、司马懿、陈群、毛玠等重臣,明确支持曹植的有杨修、曹洪、丁仪等人,其他大部分人至少表面上保持中立,不过有一个人的态度却值得一说

  • 杨仪最后为何会落得一个自尽的下场?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仪之死,杨广之死的原因,张仪最后是什么下场

    杨仪最后为何会落得一个自尽的下场?发生了什么?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杨仪,字威公,襄阳人。杨仪在早年间一直在荆州刺史傅群手下担任主簿,建安二十二年杨仪离开了傅群前往投奔关羽。关羽刺史担任襄阳太守一职,之后关羽将杨仪任命为功曹,话让他作为信使派他去面见刘备。一番交谈下

  • 夏皇后身为朱厚照的原配皇后,为什么说她是个可怜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见深皇后,王蓁皇后,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

    明朝时期出现了不少贤后,例如孝慈高皇后马氏、仁孝文皇后徐氏、孝庄睿皇后钱氏、诚孝昭皇后张氏等,而说到明朝最“透明”的皇后,小编认为应该是明武宗朱厚照的皇后夏氏。在明朝所有的皇后中,即使是明宪宗的废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详细事迹的记载,但明史对于夏皇后生前事迹的记载实在是少的可怜。夏皇后的祖上是应天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