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自杀后刘邦为什么要厚葬 刘邦是兄弟情深吗

项羽自杀后刘邦为什么要厚葬 刘邦是兄弟情深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04 更新时间:2024/1/5 1:56:37

还不知道:刘邦项羽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前202年,乌江之畔,昔日碧色的江水尽鲜血染红,楚汉两军的最后决战也已经进入了尾声,浑身是血的项羽,无奈地看着身边的将士们一个个颓然倒下,其体内的最后一丝气力,也随着鲜血的流淌,最终消散殆尽。

周遭尽是汉军,而我只有孤身一人,天欲亡我焉,奈何,奈何!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後,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

在我们的记忆之中,秦末的这场楚汉争霸大戏,最终随着项羽的乌江自刎,彻底落下了帷幕,而已经领了盒饭的项羽按道理就应该散场走人,自此消失在历史书中,然而,在后面的剧情里,其实刘邦又强行给项羽塞了点戏份儿。

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史记》

在拿下鲁国之后,刘邦最终以鲁公礼,将项羽的尸身厚葬在了谷城,从前面的乌江分尸到后面的公侯礼葬,那么为什么刘邦的风格为何会转变得如此之快呢?

两人都是枭雄,在道上厮混许久,也都不是善茬,更不用说那些兄弟情深之类的肉麻之类的话了,刘邦之所以非要拉上死去的项羽上镜,其中自然包涵着巨大的利益关系,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历史书中的不可说。

一、鲁地的“倔强”

项羽死后,昔日楚地内的城池纷纷投降,当年曾碾压刘邦的强大军事集团,顿时土崩瓦解,随着天下即将一统,刘邦的目光渐渐聚集到了一个叫鲁的地方。

当时的鲁不过是山东的一个小城,规模不过中等城池,比起楚国的国都彭城,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既没有坚固的城池防御,也没有精锐的兵力。

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守城将领的忠义,大家都投降,你却不降,这个另类让刘邦很上火,本来准备屠了他,但征伐已经到了尾声,以后要以守天下为主了,这个时候是不是要立个典型呢?让自己那些小弟看看什么叫忠义。

刘邦心念一转,转而决定劝降鲁城之人,然而史记中的劝降方法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刘邦令人把之前项羽的头拿出来,给鲁城的人民秀一秀,这哪里是劝降,更多的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

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史记》

投降还是死亡,君王已死守城无望,在死亡的威胁下,鲁地最终投降,但之前的场忠君之秀,却让刘邦印象深刻,楚地虽然已经投降,但这个地方的人心却依然不稳,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谁打着为西楚霸王项羽复仇的旗号,拉起大旗造反,可不好处理呀。

毕竟刘邦本人也是经历过秦末农民起义的,当时的各种各样复仇的口号,见得多了,你秦朝杀了那么多六国之人,也没有安抚人心,到了后期,人们随便一个口号,就能激起巨大的民愤。

民心不可违,刘邦决定厚葬项羽,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安抚楚地的民心,对天下以示宽大,为后来汉朝的江山稳定打基础。

二、项氏一门

项羽虽然死了,但他们项氏一门却没有死绝,而且很多人(项伯、项襄、项他、项佗)还活得很滋润,项氏的人虽然投降了刘邦,但刘邦实在没法以投降者的身份待之,因为自己虽然跟项羽死磕了这么多年,人家项氏一门很多人,其实对自己还是真不错,比如项伯,没有项伯的通风报信,没有项伯的舞剑格挡,自己早就在打下咸阳之后被项羽找机会秒了,加上还曾约为儿女亲家,都是道上混的,好意思打下江山就翻脸不认人,毕竟跟着自己的那些兄弟们,对自己当初的事情也都门儿清,嘴上不说,心里面肯定鄙视得很。

刘邦对项氏一门翻不了脸,大家既然要继续处下去,那么作为项氏一门曾经的顶梁柱——项羽,你总不能真把他的残躯扔了喂狗吧,那样的话,以后大家以后见面,尴不尴尬?

还不如卖个人情,把项羽葬了,也算是对项氏一门的一个交代,以后咱们就两清了,君君臣臣,从头开始,你也别记仇,也少提那么先前多恩了吧。

三、王公之份

比起公来说,项羽更喜欢王。

西楚霸王这个名号其实是项羽自封的,其在刘邦心里面肯定是一万个不认同,刘邦更认同的是楚怀王当初当着众人面给项羽的另一个封号,鲁公,但人家项羽看不上呀,不给我,我就自己当老板,项羽最终把自己的老板弄死了,自立为王,而刘邦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去巴蜀之地自我流放了。

然而在刘邦的心里,这货根本不配称王!

刘邦最终以鲁公之礼葬了项羽,一方面是把西楚霸王打回了鲁公,另一方面也是对昔日自己的主公楚怀王的一个交代,安息吧,您当初的分封,是公正的,虽然迟了点,但最终项羽还是不得不接受刘邦在其告别仪式上的安排,以鲁公之礼,入土下葬。

这种的厚葬,也许在项羽的眼里,绝对是个莫大的侮辱,但刘邦却畅意了,在天下人看来,我对你够好了,但我知道,你其实更郁闷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刘邦最终选择厚葬项羽,也为其大汉王朝的成立和稳定,最终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杀樊哙 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卢绾为什么反刘邦,刘邦樊哙,汉武帝和刘邦什么关系

    对刘邦和樊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刘邦曾下令杀掉开国功臣兼连襟,舞阳侯、大将军、左丞相樊哙。公元前195年,西汉高祖十二年,汉高祖刘邦病重,自知不起,其时“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刘邦因此大

  • 朱瑄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佑樘是个怎样的皇帝,朱仲晦

    朱瑄一作朱宣,是晚唐时期的割据军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光启三年(887年),开封城遭到齐军围困,危在旦夕。天平军节度使朱瑄于是率军前往救援,帮助朱温打退了秦宗权,成为其同姓义兄。但仅过了十年,朱瑄就为朱温所杀,天平军也落入朱温手中。那朱瑄与朱温是如何从结义兄弟变成生死仇敌的呢一

  • 宋仁宗后宫妃子那么多 宋仁宗为何连一个继位的儿子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仁宗赵宗实,宋仁宗为什么一生无子,宋真宗和宋仁宗

    对宋仁宗没有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历史上的皇帝能被称为“仁宗”的并不多,大约也就只有六位,分别是:清仁宗嘉庆皇帝、明仁宗朱高炽、西夏仁宗李仁孝、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宋仁宗赵祯。如果单单把这六个人的成就做个比较的话,宋仁宗赵祯在后世中的评价又能

  • 如果夏侯渊没有战死,他在曹魏的地位会有所改变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侯惇为什么不给夏侯渊报仇,三国演义夏侯渊战死之地,曹魏六将战吕布

    夏侯渊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太仆夏侯婴后代。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汉末三国时代,在刘备集团,武将当中,关羽是一哥,地位最高,毫无争议,谁也超不过关羽,如果关羽不死,刘备称帝后,肯定封关羽为大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封了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即:关羽为前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

  •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渊和刘禅什么关系,刘禅为什么叫阿斗,什么是扶不起的阿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世人都听过一句话:扶不起的阿斗。这是指刘备的儿子刘禅。然而,刘禅是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不堪吗?其实不然,我认为以下方面足以证明刘禅此人并非人们口中所说的那样不堪,他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一、四兄弟中他最强要知道刘备其实

  • 朱元璋称帝之后,选择定都在南京,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是明朝的开国皇帝,1368年即皇帝位,年号洪武。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朱元璋其实还真考虑过定都西安,只不过后来因为太子朱标身死,朱元璋年迈,再加上西安当时有好几个强有力的竞争者。所以最终,这个构想被放弃了。要想说清楚这事儿,还得从西安的历史说起

  • 唐介是谁?他被人称为真御史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什么是御史,御史是现在的什么官,王牌御史人说

    唐介字子方,是北宋著名谏臣,“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殿中侍御史唐介因直言敢谏,被宋仁宗一怒之下贬出京城。许多正直官员敬佩其忠

  • 郭嘉如何评判孙策(孙策是郭嘉杀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db:关键词]

    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奉孝不死,孔明不出。”奉孝指的是郭嘉,曹操最为倚重的谋士,孔明不用多介绍,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后人称他为“几近于妖”。之所以有这种观点,并非郭嘉的智谋一定在诸葛亮之上,毕竟两人没有正面交过手,孰强孰弱无法判断,充其量只是猜测罢了,主要是因为郭嘉死于公元207年,极为

  • 郭嘉号称什么(郭嘉为什么这么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db:关键词]

    郭嘉一直被很多三国粉丝神话,其实郭嘉不管是在三国演义里还是在正史记载里戏份都不是很多,那我们神话郭嘉的点在哪里呢?当时郭嘉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当时的曹操正处于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当中,之后郭嘉多次屡出奇谋帮助曹操统一北方所以郭嘉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响。但是郭嘉到底为曹操做过哪些实际贡献呢?一起来看看当时郭嘉

  • 郭嘉与诸葛亮相比(诸葛亮如何评价郭嘉的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db:关键词]

    曹魏名将郝昭死后,诸葛亮犒赏三军,说:“前有嘉卒,后有昭亡,实天不亡我大汉也”、“奉孝不死,汉室不兴”。三国乱世之下,能够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非郭嘉莫属。郭嘉,字奉孝,河南人,初平元年,蛰伏于河南的郭嘉北上冀州,投奔当时公认的群雄领袖——袁绍的帐下。不过,郭嘉很快就离开了袁绍阵营。因为郭嘉发现袁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