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请来诸葛亮的师父,结果还是斗不过诸葛亮?

曹操请来诸葛亮的师父,结果还是斗不过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38 更新时间:2024/1/26 5:13:30

三国时代,既是属于曹操刘备孙权三大枭雄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从来没有哪个历史时期像三国一样,人才的重要性得到空前绝后的重视。无论曹操刘备或者孙权,都以慧眼识人、知人善任著称,帐下都汇集了一批当时的精英分子,得人才者得天下,成为三国时代各路豪强的共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魏蜀吴三国的君主都深刻认识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既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更是人才储备与厚度的比拼。谁手里掌控的人才数量更多,谁手里的人才素质更高、能力更强,谁就离一统天下的终极目标又近了一步,谁就有更大的把握击灭各路竞争对手。因此三国君主在人才的挖掘与重用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无所不用其极。

刘备起家之初,兵不满千,将止关张,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整天被人家打得满街跑,连个像样的根据地都没有,完全就是一副游击队的架势,未来看不到任何希望。但刘备请来了高参诸葛亮庞统等人之后,迅速脱胎换骨,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南夺荆州,西占益州,北据汉中,成功跻身于三国三强之一。

孙权的吴国的人才厚度,比起刘备也是不遑多让。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陆逊之后有诸葛恪,个个都是当时的第一流人才,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东吴成为三国之中维持统治时间最久的一国,与孙权重视人才的态度密不可分。

三国之中,要论人才总体实力的雄厚,当然非曹操莫属。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之心,比起刘备孙权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备留下了“三顾茅庐”的佳话,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赤脚迎许攸”也被载入历史教科书。曹操活捉了刘备的大将关羽,关羽拒绝投降,执意要回归刘备,曹操出于惜才之心,居然同意了关羽的请求,甘心情愿放虎归山。找遍整部二十四史,重视人才到了曹操这个地步,也是找不出第二个。

三国初期的荆州一带,因为远离中原战场,局势相对安定,很多才智之士都隐居在那里躲避战乱。《世说新语》记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兵锋直指荆州。荆州牧刘琮是个窝囊废,眼看曹操大兵围城,当即开城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占据了荆州地区。

曹操知道荆州一带隐居了很多高人,四处派人留心访察,最终还真让他找到一位旷世高人。此人复姓司马单名一个“徽”字,道号“水镜先生”,是汉末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天下奇才。司马徽学识渊博,才干超群,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尤其擅长奇门、兵法、经学,是各路诸侯梦寐以求的精英人才。

但司马徽为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功名富贵,一概付之尘垢,毫无兴趣。汉末乱世中,他隐居在荆襄一带群山中,以耕读自娱。当时的很多年轻人,仰慕司马徽的才学声望,纷纷拜在他的门下,跟随他学习兵法与治国之道,卧龙先生诸葛亮,凤雏先生庞统,就是他的得意门生。

两人不仅在司马徽那里学到了真本事,而且正是在司马徽的全力推介下,才得以名闻遐迩,为世人所知。《襄阳记》记载,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最先想请的人就是司马徽,但司马徽不愿出山,只是告诉刘备:“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把自己的弟子介绍给了刘备。

曹操得知司马徽在荆州,急忙派人携带重礼,软硬兼施,好不容易把司马徽请到军营中,真心诚意“欲大用”,想让他当自己的军师,帮助自己一统河山。但曹操只高兴了半截,司马徽早已看破红尘,绝意仕途,此举大大违背了司马徽的心意,不久就郁闷成疾,一命呜呼。曹操“惜其病死”,大为伤心。就这样,他虽然把诸葛亮的师父请到军中,人家却一病而死,没给曹操出半分力,曹操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可能是两人无缘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反秦义军的首领陈胜,落得一个被部下杀害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胜吴广起义是假的,陈胜吴广为何起义,陈胜吴广是被谁灭的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胜作为反秦义军的首领,为何会被部下杀害,原因是八个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陈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胜在反秦义军中的威望极高,可以算作反秦义军的精神领袖,就算是后来的项梁和刘邦,也要视陈胜为首领,项梁之所以起兵反秦,还是召

  • 魏延发明的珍贵战术,姜维却弃之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为何不重用魏延,魏延和姜维哪个厉害,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魏延,字文长,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武将。关于魏延的出身和早年经历,《三国演义》说他最初是长沙太守韩玄的部将,这种说法与史实不符。根据《三国志》记载,魏延并不是半路出家归降刘备,而是刘备的“部曲”,属于刘备的私人卫队和亲兵,也算是跟随刘备起家的老资格。魏延早年一直默默无闻,不为人关注。建安十七年

  • 孝庄太后拒绝和皇太极同葬,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孝庄爱皇太极吗,孝庄为何要给容妃下一道遗旨,孝庄为什么下套给容妃

    孝庄太后,是清朝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对清朝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清太宗皇太极死后,新生的清朝陷入一场激烈的皇位继承人争端。围绕清朝第三任皇帝的人选,朝中文武大臣分为尖锐对立的两派,一派拥戴皇太极长子豪格,一派拥立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两派展开明争暗斗,局面波谲云诡异常险恶,甚至几度濒临失控,双方

  • 马超在蜀国打过胜仗吗?他为何能跻身五虎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什么蜀国不重用马超,少年三国志蜀国主马超还是张飞,马超为蜀国做了什么

    论及三国名将,蜀汉五虎上将是绕不开的人物。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不仅被视为蜀汉武将之中的代表人物,即使在整个三国时期武将群体中,也是翘楚之辈。不过俗话说“五个指头不一般齐”,关张赵马黄五个人的才干和战功,也不能简单地等量齐观,而是各有千秋。五虎将之首的关羽,曾经创下匹马斩颜良、水淹七军生擒于

  • 吴三桂是如何从大明孤忠变成大清的平西王?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吴三桂真的是叛徒吗,明朝叛徒吴三桂,大明忠王

    吴三桂是如何从大明孤忠变成大清的平西王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这是他人生的巅峰,但从巅峰滑落到谷底他只用了46天,只因为一个人,大明的平西伯吴三桂,他并没有投降李自成,后世流传的吴三桂害怕农民军势大,拖沓不愿救援北京,而后又先投降李自成又因陈圆

  • 清朝皇子夭折率很高,很多都没活到成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皇子都活不长,为什么古代皇帝都活不久,为什么古代的皇子容易夭折

    古人讲究多子多福,皇帝们尤为重视这一点,因为他们最怕万里江山没人来继承,导致皇权旁落他人之手。皇帝们之所以要把成百上千的妙龄女子选入后宫,搞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绝不仅仅是为了贪图享乐,一个最基本的考量就是想以此保证尽可能多的皇子数量,保证皇位传承可以顺利延续下去。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个皇帝

  • 诸葛亮一手提拔了姜维,姜维对他一点都不感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败在了谁的手里,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为什么诸葛亮选择姜维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在经过数年的养精蓄锐之后,亲自带领大军北伐曹魏,掀起了六出祁山第一战。诸葛亮把攻击目标定在魏国的陇西祁山堡、天水郡一带。诸葛亮为了保证这次大举进攻出师必胜,可谓精心策划、煞费苦心,老将赵云、新秀马谡等蜀汉军中精英全部出动。然而遗憾的是,第一次北伐结果却让诸葛亮始料未

  • 南宋最坚定的主战派,张浚此人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洪承畴历史评价,张浚北伐与韩侂胄北伐,南宋刘子羽

    1127年,北宋在靖康之变的浓烟烈焰中灰飞烟灭。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康王赵构,侥幸躲过金兵的毒手,南渡大江来到江南,依托长江天险,在临安建立南宋。金国占领北方地区和中原后,仍然得陇望蜀,兵锋直指南宋。南宋与金国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就此拉开帷幕。面对金兵的疯狂进攻,南宋大臣分化为两个派系:主战派与主和派

  • 一个不起眼的小兵,投降曹操后飞黄腾达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祝你飞黄腾达是什么意思,张飞吓退百万雄兵,回头吓退百万雄师

    老百姓有一句俗语:“树挪死,人挪活”,意思是说,同一个人置身于不同的环境中,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古人也说过:“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同一个人,跟随不同的主公,受到的待遇和取得的成就,也会天差地远。三国时代就有过很多这样的事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期,朝政腐

  • 张良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何刘邦封侯时要选留县这个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建立后张良去哪里了,刘邦汉王的封地在哪,张良什么时候离开刘邦

    刘邦在当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封赏了,此时他特意提出了一人,那便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为此,他特意让张良从齐地选择三万户,结果张良却说只愿受封留县(今江苏省沛县东南)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要知道齐国自古就有鱼盐之利,富庶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