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十三年不出皇宫一步,是因为太勤政了吗?

雍正十三年不出皇宫一步,是因为太勤政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21 更新时间:2024/2/18 20:49:14

康熙乾隆,是清朝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两个帝。他们在位期间,清朝一步步登上全盛时期,国力强盛,万民乐业,无论治理国家还是对外战争,康熙与乾隆都颇多建树,功业煌煌,堪称古代历史上的两座高峰,即使与古代的圣主明君相比,也并不逊色多少。

然而,夹在康熙与乾隆中间的雍正皇帝,相比之下就要黯淡许多。康熙与乾隆就好比光芒万丈的两颗巨星,雍正几乎完全被淹没在巨星之下的阴影中。他在历史上的真实地位与贡献,几乎少有人关注。恰恰相反,围绕雍正的,都是一些充满诡异与神秘色彩的野史逸闻,什么篡改遗诏,什么“血滴子”,什么被女侠吕四娘刺杀等等,使得他成为清朝一个标准的话题人物和争议人物。

雍正之所以引起后世如此大的争议,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为人行事喜欢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清朝皇帝起家于关外辽东的女真人,入关之前一直以渔猎游牧为生,有着天生的好动不好静的“基因”。明朝的皇帝,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待在皇宫里,轻易不出门。而清朝皇帝则不然,热衷于走出皇宫,到四面八方巡游。

论起清朝皇帝的出行,可谓名目繁多,花样百出。他们外出的活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路径,一是“东巡”,到关外清朝崛起之地,拜谒盛京祖陵。二是“西巡”,到五台山拜佛烧香。三是“南巡”,渡江南下到江南锦绣繁华之地视察游玩。四是避暑,每年夏天到承德避暑山庄消夏。五是“行围”,每年秋季到木兰围场举行大规模围猎活动,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雍正之父康熙,雍正之子乾隆,都是标准的户外爱好者,康熙五次西巡五台山,六下江南,乾隆则六上五台山,六下江南。唯独夹在中间的雍正,在位十三年,十三年不出皇宫一步,在紫禁城完整度过了他的皇帝生涯。

关于雍正不出宫的原因,网上有很多说法,有的说他怕有人趁机造反,有的说他是日理万机太忙了。其实这些都没有说道点子上,雍正不出宫的真实原因是两个字,看了后让人对他顿生好感。

《清世宗实录》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雍正八年,山东曲阜孔庙重修工程竣工。按照惯例,皇帝应该亲临现场,拜谒“大成至圣先师”孔圣人。但雍正再三思忖,觉得自己不便出面,但不去又不好,显得对孔圣人不够尊敬,于是就派遣皇五子弘昼代替他前去主持典礼。

弘昼动身之前,雍正多次下达上谕,对弘昼和随行官员提出明确要求:“此次皇子等往来经过地方,凡一切应用车马口粮食物刍牧等项,俱系遣官动用钱粮备办,丝毫不取给于地方”,出行一切费用都由朝廷掏腰包,一分一厘不准向地方百姓摊派。

雍正还要求,“如地方官吏有借名科派、扰及民间,及随从人员借端需索、骚扰地方者,从重治罪!”尽管皇五子弘昼和随行官员们纷纷表态绝不敢骚扰地方百姓,雍正还是不放心。

弘昼一行出发后,雍正又安排两个御史随后跟进,“满汉御史各一员,随往稽查。有不遵谕上谕,或随从人员、生事滋扰,或地方官员苛派累民者,著该御史即行稽参”,让两个御史明察暗访,发现骚扰百姓者立即上奏。在雍正安排下,弘昼一行圆满完成这次使命,雍正才松了一口气。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不出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这2个字:“扰民”。雍正深知,皇帝一旦出巡,千乘万骑,扈从如云,随行队伍人员动辄数千上万,车马成百上千,必定会给沿途百姓造成一项沉重负担。出巡队伍的衣食住行、招待费用、后勤粮秣、修桥铺路的劳役,只怕最后都会落到老百姓头上,甚至会给贪官污吏留下借机贪墨、勒索百姓的机会口实。这样爱护百姓的皇帝,确实让人对他顿生好感。

纵观雍正一生,对待为非作歹的朝廷大臣下手极狠,对待百姓却爱民如子,他推行的摊丁入亩、官绅百姓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解救“贱民”等举动,都鲜明体现出关爱百姓这一点,因此避免“扰民”的考虑,应当是雍正不出宫的最为合理的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华阳夫人是什么人?她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华阳夫人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最近《大秦赋》火了,剧中各种熟悉的历史人物,就那么活生生的站在我们面前,不由得心中激动不已,尤其是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真是把商人的那种算计劲儿发挥到了极致。不过这部剧到了最后,剧情上似乎有点拖沓和狗血,尤其是嬴政非拉着吕

  • 樊哙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如何?为什么项羽都不敢轻视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樊哙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西楚霸王项羽,我们都知道,是历史上一个厉害的人物,他的厉害就在于他的气势,那种霸王一样的气势,任谁看见了都要胆怯几分。然而有一个人,却连项羽也对他大加赞赏,这个人就是跟随刘邦的樊哙。樊哙这个人,原本是一个屠夫,然而在鸿门宴上见了项羽,

  • 雍正逼死亲娘乌雅氏?历史上乌雅氏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正时期的太后是他亲娘吗,雍正的太后是亲娘吗,康熙德妃乌雅氏

    清朝十二帝中,雍正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话题人物。在他登基前后与在位期间,清朝发生了太多不同寻常而又扑朔迷离的重大事件。无论是雍正充满个性的奏折批文“朕就是这样的汉子”,还是他突然变脸诛杀宠臣年羹尧与隆科多,无不闪烁着特立独行的风格与一种神秘色彩,使得围绕他的野史逸闻多如牛毛,真假难辨。其中,雍正与亲

  • 汉献帝没遇到好大臣,可他后宫的妃子都是好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被皇上训斥没心肝的东西,王妃被贬为下人,华妃死后皇上不爱甄嬛了

    汉献帝刘协,字伯和,汉灵帝刘宏之子,汉少帝刘辩之弟,也是东汉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公元189年登基,220年退位,在位三十一年。在东汉王朝皇帝中,汉献帝的在位时间排名第二,仅次于开国皇帝刘秀,刘秀在位三十三年。然而,汉献帝在位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天下分崩,军阀混战,群雄割据,汉

  • 战国时期魏国猛将吴起,为何会投奔楚国?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起为什么从魏国走了,魏国后来是不是比楚国强大,魏国的谁灭了吴国

    魏国猛将吴起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吴起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名将,在历史上和孙武并称孙吴,是兵家两位集大成者之一;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能傲视群雄成就霸业,吴起功不可没,正是在吴起的连番打击之下,秦国丧失了整个河西之地,战略空间急剧缩小,被压迫在洛水以西动弹不得

  • 同样是名将,秦琼和尉迟恭的儿子差别怎么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尉迟恭大战秦琼,尉迟恭和秦叔宝的故事,秦琼与尉迟恭谁官高

    每到逢年过节之时,中国人都会在门前贴门神、贴对联。门神画像的主题,大多是古代一些知名度很高的武将,秦琼和尉迟恭,就是最常见的门神主角。依靠一部古典文学名著《隋唐演义》,秦叔宝和尉迟恭的故事和形象,得以深入人心,流传千古。在真实历史中,秦琼和尉迟敬德都是唐朝开国功臣中的重要成员,唐太宗李世民最为信任和

  • 曹操请来诸葛亮的师父,结果还是斗不过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的徒弟都有谁,诸葛亮的师傅是谁是哪里人,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高

    三国时代,既是属于曹操刘备孙权三大枭雄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从来没有哪个历史时期像三国一样,人才的重要性得到空前绝后的重视。无论曹操刘备或者孙权,都以慧眼识人、知人善任著称,帐下都汇集了一批当时的精英分子,得人才者得天下,成为三国时代各路豪强的共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魏

  • 反秦义军的首领陈胜,落得一个被部下杀害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胜吴广起义是假的,陈胜吴广为何起义,陈胜吴广是被谁灭的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胜作为反秦义军的首领,为何会被部下杀害,原因是八个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陈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胜在反秦义军中的威望极高,可以算作反秦义军的精神领袖,就算是后来的项梁和刘邦,也要视陈胜为首领,项梁之所以起兵反秦,还是召

  • 魏延发明的珍贵战术,姜维却弃之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为何不重用魏延,魏延和姜维哪个厉害,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魏延,字文长,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武将。关于魏延的出身和早年经历,《三国演义》说他最初是长沙太守韩玄的部将,这种说法与史实不符。根据《三国志》记载,魏延并不是半路出家归降刘备,而是刘备的“部曲”,属于刘备的私人卫队和亲兵,也算是跟随刘备起家的老资格。魏延早年一直默默无闻,不为人关注。建安十七年

  • 孝庄太后拒绝和皇太极同葬,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孝庄爱皇太极吗,孝庄为何要给容妃下一道遗旨,孝庄为什么下套给容妃

    孝庄太后,是清朝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对清朝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清太宗皇太极死后,新生的清朝陷入一场激烈的皇位继承人争端。围绕清朝第三任皇帝的人选,朝中文武大臣分为尖锐对立的两派,一派拥戴皇太极长子豪格,一派拥立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两派展开明争暗斗,局面波谲云诡异常险恶,甚至几度濒临失控,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