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匡衡在成为丞相后,都有哪些作为?

匡衡在成为丞相后,都有哪些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70 更新时间:2024/2/8 17:25:56

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去世,汉成帝刘骜继位,汉成帝即位之后,所有汉朝的臣民都期待着汉成帝能够给汉朝带来新气象,于是汉成帝真的为汉朝惩治了一个大贪官,这个大贪官就是汉朝第一宦官石显

汉成帝示怎样惩治石显的呢?说起来也是比较戏剧性的。

汉元帝时期,宦官石显深得汉元帝信任,甚至到了每件事都征求石显的意见的程度,以至于石显渐渐在朝廷做大。在石显得势的时候,石显就开始疯狂的党同伐异,因为石显的迫害,很多朝廷重臣被汉元帝质疑,退出朝堂,更有甚者直接被石显给逼死了,比如汉元帝的老师萧望之

汉元帝非常宠信石显,所以在整个汉元帝时期,石显在汉朝都是横着走的,直到汉元帝去世,再也没有人保护石显了,汉成帝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将石显这颗毒瘤拔除,但是要拔除石显这颗毒瘤需要一个突破口。

而这时候,一向和石显同流合污的丞相匡衡在汉成帝继位之后,第一个弹劾石显,匡衡将石显所犯的罪,一桩桩一件件地列出来,上奏汉成帝,经过调查,石显的罪都是证据确凿,应该判处死罪,但是汉成帝考虑到汉元帝刚刚过世,于是决定将石显贬为庶民发回原籍就好了。

于是石显在同伴匡衡的背叛之下,被狠狠地打击了,一代宦官石显就这样死在了自己同伴的手下。

匡衡之所以弹劾石显,是为了自保,石显已经被汉成帝看透了,汉成帝是绝对容不下石显的,如果汉成帝亲自动手除掉石显,难免会留下话柄,如果是石显自己出事了,这个事情就不一样了,汉成帝不会留下任何不好的名声。

石显去世之后,匡衡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官,其实匡衡做丞相的能力是可以的,汉成帝也没有想着动匡衡,但是架不住匡衡之前和石显同流合污的时候,也打压朝臣,并且做过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比如,迫害平定西域小国的陈汤,幸好陈汤心态好,并没有影响心情。

匡衡既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又得罪了朝臣,群臣必然不是放过匡衡,群臣们收集了匡衡的罪证,于是汉成帝想要维护也有心无力,最后将匡衡也贬为平民,匡衡回家后没几年,就病死了。

因为语文老师不能告诉小朋友们,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变成了一个和奸佞宦官同流合污的大贪官。毕竟这对小朋友的心理影响不好,老师只是想激励小朋友读书,不想让小朋友学坏。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匡衡,到底是怎么从一个勤奋刻苦读书的人,变成了一个贪官呢?在匡衡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凿壁偷光这件事,不就是投机取巧吗?而且这本来就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但是凿壁偷光的目的是读书,那这个事情就不一样了,人们就把这件事赋予了某种神奇的意义,让这件不讲文明,不讲礼貌的事情变成了闪闪发光的励志故事。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古代的蜡烛到底有多贵啊,至于买不起吗?而且你把人家的墙凿出一个洞,那不是什么东西都被看到了吗,说严重点,这叫偷窥吧。

再说了,凿人家墙这件事,应该藏着瞒着,为什么会被人知道呢?难道是邻居发现了,认为匡衡的好学精神值得赞扬,所以给匡衡打了广告?

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不过匡衡小时候,家里确实没什么钱,匡衡的家里世代务农,到了匡衡这一代,匡衡也是真的热爱读书,所以千方百计打工赚钱,支持自己读书,匡衡没做官之前,生活确实挺苦的。

匡衡读书是为什么?为了做官啊,幸好当时的西汉当时的选官制度,向平民百姓打开了一道门,也就是汉武帝创建的察举制,因为有了察举制,匡衡认为自己读书是有希望的,于是每年都去报名参加这个考试。

不知道是匡衡学习能力不行,还是受教育水平有限,匡衡连考了九次才考到了丙等,后来做了一个文学卒史,负责文书工作,如果匡衡只有这个工作,那么匡衡一辈子都不会出头了,幸好匡衡有一个拿手戏。

匡衡有什么拿手的呢?

匡衡这个人,性格非常的风趣幽默,匡衡又喜欢《诗》,对《诗》的研究非常理解透彻,由匡衡讲解的《诗》,非常深刻有趣,很多人都很喜欢听匡衡讲《诗》,匡衡就到有人喜欢他将《诗》,也非常有成就感,就经常给人们讲,时间久了,匡衡讲《诗》的的名声就流传了出去。

后来很多高官权贵,甚至当时还是太子的汉元帝,都对匡衡很有好感。

汉元帝是一名儒家弟子,爱好文学,汉宣帝时期,汉元帝虽然喜欢匡衡但是也不能提拔匡衡,毕竟当时是汉宣帝当家,在加上汉宣帝对文学和《诗》,也不太感冒。

但是汉元帝非常喜欢啊,所以,汉元帝在上位之后,就把匡衡提拔起来了,任命匡衡做郎中,博士,给事中。

于是匡衡因为汉元帝的欣赏,第一次走向了汉朝的政治核心,如果匡衡是一个没有野心的读书人,可能这样的官职很满意,但是匡衡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读书就是为了能够升官发财啊,所以匡衡开始想办法博一个更高的位置。

正好汉元帝有一段时间沉迷天降异象的说法,十分擅长投其取巧的匡衡便抓住这次机会,想汉元帝上书,劝说汉元帝“不要铺张浪费,要任用贤能的官员,制定合理高效的制度,近贤臣,远小人”。

匡衡这些话听起来没什么毛病,并且好像还挺有道理的,但是大家细细的分析就会发现,这个道理是个人都能说得出来,但是架不住汉元帝年幼无知啊,汉元帝看了匡衡上书的竹简,就认为匡衡明理宽和,应该给他升官,于是汉元帝将匡衡提拔到了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的位置。

匡衡就这样从一个小小的博士,给事中,一跃成为了汉朝的核心权利忠心的三公九卿的位置上。

匡衡升官这件事,大部分是因为汉元帝偏爱,小部分原因是匡衡投其取巧,匡衡升官之后,恐怕自己都在想,就这么简单就升官了?好神奇啊。

要知道,在汉元帝之前,很多官员都是兢兢业业地爬了好多年,经历过文官谏官父母官,用很多政绩都不一定够能够爬到高位的。

如果匡衡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他也不会这么做,可匡衡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啊,所以即使是光禄大夫,太子太傅,也不能满足匡衡对权利的欲望。

在之后的几年里,匡衡主要做两件事,那就是给汉元帝讲《诗》,哄住汉元帝,再就是好好做官。匡衡在几年里将这两件事把握得很好,所以后来匡衡很顺利就就升官了,这次升到了御史大夫。

再后来前任丞相韦玄成病逝,汉元帝就任命匡衡为丞相,封安乐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匡衡就这样凭借《诗》讲得好,和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得出手的政务能力,成功了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在汉元帝早期的时候,匡衡就靠着这两招维持着丞相的位置,但是到了后来,宦官石显的势力越来越大,汉元帝也逐渐地越来越荒唐,匡衡感到了危险,如果再这样下去,匡衡哪天一不小心得罪了石显,也是要被石显搞死的。

匡衡经过权衡之后认为,如果抗衡不了石显,那不如就和石显同流合污吧。于是凿壁偷光的匡衡开始了他的贪官生涯。

其实做贪官无非就是结党营私,铲除异己,贪财好色之类的,但是这些事情是不是听起来就很刺激,无论这个人有没有良知,如果能够肆无忌惮的做这些事,也是很有意思的。

于是匡衡就做了,具体是不是每样坏事都做了,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是铲除异己这件事,匡衡确实做了。

虽然汉宣帝时期,基本平定了西域,但是还是有一些西域的国家反复无常,在投降于反叛之间反复横跳,西域有一个叫郅支的国家,就是这么干的,突然就在西域反汉了,当时的西域都护甘延寿和陈汤见郅支来势汹汹,如果不及时的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甘延寿和陈汤一合计,就假传圣旨调兵将郅支给平定了。

虽然是假传圣旨,但是这件事毕竟是安邦定国的大功劳啊,应该论功行赏,至于假传圣旨的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应该忽略不计,但是石显认为,如果论功行赏,让甘延寿和陈汤加官晋爵,这两个武官做大时候,就会威胁到石显的利益。

所以石显决定,拉上丞相匡衡,一起反对给甘延寿和陈汤加官晋爵,就拿他们假传圣旨的事情说事,尽全力搞死甘延寿和陈汤。

于是昏头的汉元帝真的有点拿不定主意,接下来就没有将他们加官进爵,只是后来群臣看不下去了,纷纷为甘延寿和陈汤说话,汉元帝才清醒一点,将甘延寿和陈汤都封侯了。

石显眼见着甘延寿和陈汤做大了,非常着急,于是一逮住机会就弹劾这两个人,后来经过石显和匡衡的不断洗脑,汉元帝后来还是将陈汤贬为平民了。

这在历史上也是很著名的一件事,毕竟是非太明显了,假传圣旨这件事在汉宣帝的时候发生过,那时候也是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当时汉宣帝虽然没有给当时的将军封侯,但是也没有将其治罪,汉元帝但凡有点脑子,参考一下他父亲的做法,也不会因此将陈汤治罪的。

可见汉元帝昏庸到了什么地步。

后来汉元帝去世,汉成帝继位,汉成帝早就对石显的行为深恶痛绝,所以一上位就找了个理由将石显治罪,并贬为庶人了。

在此之前,匡衡也知道汉成帝上位之后首先就是要对付石显,匡衡想起了自己和石显同流合污铲除异己的事,担心自己会被石显牵连,就反手弹劾了石显做贪官的种种罪行。

于是汉成帝果然没有将匡衡治罪,但是群臣看不下去啊,他们容不下一个贪官继续坐在丞相的位置上,就纷纷上书弹劾匡衡,后来匡衡做贪官的种种贪赃枉法的事情被扒出来了,汉成帝就将匡衡贬为平民了。

其实做贪官也是有技巧的,但是匡衡做得比较粗糙,让人家拿住了把柄,再加上匡衡并没有得到汉成帝的信任,成为汉成帝的心腹,没有拢住新君,又得罪了群臣,这才是匡衡失败的原因。

至于匡衡为什么变成这样,其实是很自然的,匡衡本身就是一个为了利益投机取巧的人,这里不是说投机取巧不好,这种事情其实跟善恶没有关系,以汉元帝时期的政治环境来说,大臣只有同流合污才能活下去,所以大多数人换到匡衡的位置上,其实都会做出和匡衡一样的选择。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句话是真理,而且匡衡做丞相也并没有显示什么非凡的能力啊,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只能如此,所以匡衡变成贪官这件事,只是说是适应环境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恢是谁?他在蜀汉担任过哪些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一德任陕西省省书记,河南省校长职级制方案,蜀汉武将官职

    说到李恢,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李恢,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他刚开始在益州郡担任督邮一职,他的叔父爨习爨习是当地的豪强大姓,之后做了违反法令的行为,李恢也被免官。建安十八年李恢在董和的推荐下到州府任职,到任职途中李恢听到刘备攻打刘璋的消息,李恢认为刘备会成为,于是选择北上拜见刘备。刘备见到李恢后也非常

  • 朱元璋作为一个皇帝,为什么会去杀大臣的小妾?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当了皇帝都杀了谁,朱元璋杀死多少开国大臣,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大臣

    朱元璋作为一个皇帝,为什么会去杀大臣的小妾?据传说,他在大臣家中一见到这位小妾就冷笑道:“天意如此,朕不得不杀你。”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个小妾怎么就劳动朱元璋动手?路遇乞丐这名大臣名叫李庸,他也算是朱元璋身边比较受重用的大臣了,他生病了之后,朱元璋还特地微服私访前去看他,不过朱元璋因为一直待在宫中,很

  • 历史上真实的薛仁贵都做了什么事,最后是善终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郭德纲投毒张云雷,李铁供出三人是谁,薛仁贵历史记载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唐朝大将薛仁贵的故事。英雄出少年薛仁贵出生在隋炀帝时期,家族世代为官,薛仁贵的名字也能体现出他的出身不凡,因为在隋朝以前,民间的百姓取名字大都是贱名。贫苦人家为了孩子好养活,都会在孩子的名字中夹杂“

  • 刘安杀妻讲的是什么故事?与刘备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杀妻食肉的故事,刘备吃了刘安的妻子是真的吗,刘安给刘备吃的什么

    刘安杀妻招待刘备的情节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刘备被吕布击败,来不及回家,单人匹马逃出小沛,在逃亡的路上,手下谋士孙乾赶到,建议刘备暂时先投奔曹操,以后再做打算,刘备从小路去许都。在路上没有吃的,刘备只好到附近的村子里去要吃的,有一天,刘备到猎户刘安

  • 韦孝宽是什么人?t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韦孝宽,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一,出身显赫韦孝宽出身京兆韦氏,家族显赫。祖父韦直善曾任北魏冯翊郡、扶风郡二郡太守,父亲韦旭是右将军、南豳州刺史,皆为北魏高官。韦孝宽为人聪明机敏,和善正直,博览群书。孝昌三年(527年),萧宝夤在关中作乱。韦孝宽向

  • 三国时期荆州为何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个地方为何受到三家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什么荆州是必争之地,三国荆州为什么重要,三国为什么抢荆州

    三国时期的荆州九郡,为何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现在的哪些地方?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围绕着荆州进行了多次大战,大家都想击败对方,把荆州抢到自己的手中,那么三国时期的荆州九郡,为何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现在的哪些地方?为何会受到魏蜀吴三家的青睐呢?事

  • 商鞅当初从魏国前来秦国投奔 秦孝公为什么还重用商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商鞅三说秦孝公,秦孝公为什么用商鞅,商鞅是一个什么人

    对从魏国投奔而来的商鞅,凭什么被秦孝公重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商鞅离开魏国,目前的主流论调就是:商鞅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离开富庶强大的魏国,前往贫穷落后的秦国。到了秦国的商鞅,就好像从硅谷回到中国乡村的高知,张嘴随便说了一通,立刻把秦国国君秦孝公说得五

  • 历史上真实的李凤娘,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铁供出的三人,李铁供出三人是谁,李凤姐是否有这个人

    李凤娘,宋光宗赵惇的皇后,两宋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悍后之一。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历史上的各王朝中,宋朝的皇室是相对平民化的,从皇室中人的行为上来讲,也相对和谐,原因是,有士大夫们这个庞大的群体在监督。以宋朝的皇后们为例,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比较遵守儒家道德准则的,哪怕是如

  • 秦国最终能战胜六国,一统天下,嬴政为此付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俄罗斯宣布向美国开战,秦始皇为什么不把六国贵族全杀了,秦始皇为什么只灭了六国

    秦始皇嬴政,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历史确实是不长,但是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前,秦国的历史却很长。秦国,跟秦朝完全是两个概念。秦朝的历史,得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算,到秦王子婴

  • 黄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三次易主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人的一生哪三样是自己的,什么样的人值得托付一生,2022年中国篮球名人堂入堂人物确定

    说起黄权,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黄权,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人。黄权在年轻时担任郡中小吏,之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令为主簿。建安十六年刘璋听从张松的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蜀帮助自己对付张鲁,黄权得知后认为一国不容二君劝解刘璋不要让刘备进川,刘璋不但没有听取他的建议还将他贬为广汉县长。建安十七年刘备与刘璋反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