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弘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没有继承皇位?

弘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没有继承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93 更新时间:2024/1/7 19:31:33

雍正的4个儿子中,序齿第三的弘时年龄最大,是实际上的“皇长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雍正皇帝选皇位继承人的时候,选择了四子弘历而没有选择三子弘时。雍正皇帝这种选择,是不是一种错误的选择呢?

其实雍正在还没有被确立为继承人的时候,他已经做出了选择。雍正之所以会被康熙选为接班人,最重要的一步棋,就是当康熙到圆明园赏牡丹的时候,他把弘历推出来给康熙看,当时康熙考了弘历一些问题,弘历对答如流。这使得康熙非高兴,因此把弘历带进宫里,亲自抚养。

应该说,这是雍正为自己加分的一步棋,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棋。雍正已经看出来了,康熙在他的儿子中是很难做出选择的。正因为很难做出选择,因此直到他去世前,都没有选定接班人。

既然康熙在他的儿子中无法做出选择,康熙肯定会在他的孙子中选。这话的意思,并不是康熙会直接传位给孙子,而是说他会选定孙子后,就会把皇位传给这个孙子的父亲。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雍正把康熙邀请到圆明园,并且把弘历推出来,给康熙看。这也就意味着,弘历在那时候就已经被雍正看好。

当雍正当了皇帝以后,他立刻就采用秘密建储的方式,选定了接班人,并把接班人的名字写出来,放在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本来这是极为隐蔽的事情,但是雍正自己都忍不住要把他的选择对外曝光,连续两年在康熙皇帝忌辰的时候,让弘历代替他主持仪式,实际上就已经把弘历是他继承人的事实告诉了所有人。

那么,雍正做出的这个选择,对还是不对呢?雍正为什么会选择弘历而没有选择弘时呢?

咱们先来看看,弘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虽然历史上对弘时的记载并不多,但从历史的只言片语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弘时应该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心里有不平,就会表达出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帮助他的八叔胤禩说好话。

雍正当了皇帝以后,其实朝廷内外很多人都是不服的,包括雍正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不服。可能在雍正当皇帝之前,几乎没有人认为雍正会当皇帝。因为雍正平时不声不响,康熙也没表现出特别栽培他的样子。康熙那时候着力栽培的是十四阿哥胤禵,而大臣们积极支持的则是八阿哥胤禩。总之,当时几乎没有人看好雍正。

甚至包括雍正身边最亲近的两个人,隆科多与年羹,其实也是不看好雍正的。为什么年羹尧和隆科多会专横跋扈?甚至还会说出“要不是我雍正不会当皇帝”类似的话,就是他们压根就没把雍正放在眼里。觉得雍正根本就不够格当皇帝,他当了皇帝,就是自己帮助他的结果。

总之,所有人都不看好雍正。作为雍正的儿子弘时,其实也不看好雍正,反而非常亲近他的八叔胤禩。

有人认为,弘时亲近胤禩,这是弘时不清醒的表现;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雍正太过于重视弘历,却不重视弘时,让弘时心里不高兴的表现。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弘时这样做,其实是一种正义的、无私的、真性情的表现呢?

也许在弘时的价值观里,他觉得胤禩才是一个好皇帝。当尘埃落定,雍正已经当了皇帝以后,弘时依然不改初衷,非常欣赏他的八叔,和八叔交往,这可能纯粹是出于一种“正义”的欣赏。

弘时的性格,显然雍正是看不上的。别说雍正,可能谁当皇帝,都不会选一个这样的人当接班人。弘历则更像一个皇帝的样子,胸中有韬略,言行举止比较稳重,知道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而不是简单根据道德信条判断事情。

假如弘时当了皇帝,他会不会比弘历当皇帝做的更好呢?显然是不会的。一个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心中要有谋略,要能够协调各种关系,性格上不走极端。弘时不是这样的。

有人会说,清朝的衰落是从弘历当皇帝开始的,如果换做是弘时,肯定能阻止清朝的衰落。

其实,清朝的衰落是制度性的衰落,毕竟当时世界上已经处在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而清朝并没有与时俱进,还一直按照封建皇权社会的那套价值观来运行。在这种价值观下,乾隆皇帝所做的那些事情,其实无可厚非。比如他多次下江南,这在古代的价值观中,是营造太平盛世的表示,是皇帝与民同乐的表现。这种不务经济的做法,是制度性的原因造成的。无论是谁当皇帝,只要制度没有改变,价值观没有改变,社会面貌就不会有改变。

总之,弘时当皇帝,只会干得更糟,不会干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庞统当初没有死的话 庞统能和诸葛亮打败司马懿统一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如果庞统对战司马懿,司马懿打败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要害关羽

    对庞统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庞统不死,能和诸葛亮统一天下打败司马懿吗?其一,自古文臣不对付。两个有绝顶才能的人,他们都会不服气的,况且“卧龙”与“凤雏”还是当时名声比较大的两人。这两人碰到一块,尽管有心心相惜,但他们最多的还是要比划比划,看看哪个才能

  • 岑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岑文本是个怎样的人,冯异,云台二十八将岑彭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身为一个开国皇帝,而且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得陇望蜀”这个成语,现在是贬义词,比喻人贪得无厌。但最初却是褒义,含有维护国家统一的意思。创造这个成语的岑彭,则以“信义”出名,帮刘秀获得了半壁江山。岑彭,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河南省

  • 赤壁之战蒋干坑了曹操两次 蒋干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赤壁之战曹军真实损失,三国演义中蒋干的下场,周瑜蒋干

    还不了解:蒋干结局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中,坑了曹操两回的蒋干最后结局如何?在整部《三国演义》当中,蒋干是被作者罗贯中黑的最惨的一个人物,还无中生有的为他编造出了“蒋干盗书”和“引荐庞统”这两件事情。而这两件事又有一个中心人物,那就是曹操。蒋干做出了这

  • 诸葛亮死后魏延真的反骨吗 魏延造反事件真相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何诸葛亮要除掉魏延,为什么说魏延反骨,魏延为何要反

    对魏延反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真反骨发作?被杀没话说,但不应被抹黑造反。魏延是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攻略荆州地盘的过程中得到的武将。起初,受“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光环照射,魏延并没有太多机会建功立业跻身刘备阵营一流武将队列。第

  • 张邈与曹操交好最后却被他灭门,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害死关羽和张飞,鲍信,张飞之死真正原因

    毫无疑问,三国时期最大的枭雄就莫过于曹操了。曹操是三国时期第一大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迹一直被人广为传颂。在南征北战30余年的历程中,身边曾聚拢起大批谋士良将,这些人虽然能力并不相同,但绝大多数都是忠心跟随着他。但是在那个乱世,被人背叛也是常事,而曹操也曾经被人背叛过,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来聊聊张

  • 雍正当初都对老八老九下手了 雍正为何会放过老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老八的下场,老九为何支持老八,雍正为什么不杀老十

    还不知道:雍正和老十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八阿哥、九阿哥被雍正清算,十阿哥为何逃过一劫?无论是哪一朝还是哪一代,让皇帝最头痛的事情,往往就是国家的传承问题。皇帝后宫有3000佳丽、三宫六院72妃,只要生了儿子就有参与夺嫡的权利。如何在各方角逐中,选出一个正确的

  • 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灭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为什么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亡,明朝灭亡前一年诡异之事,魏忠贤死大明灭

    对明朝魏忠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会远离灭亡?自古以来,朝中的权力制衡都是一种常态,但是这种常态一旦打破意味着什么?一个天平不平衡了就是一上一下,好的会很好,但是坏的将一败涂地!而大明朝则是“一败涂地”的表现!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会远离灭亡吗

  • 三国时期刘备在赤壁之战前都参加过哪些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赤壁之战刘备在哪里,赤壁之战属于三国时期吗,刘备赤壁之战有多少兵

    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决定汉末三分天下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陆逊在夷陵之战前,曾这样分析刘备:“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刘备的军旅生涯中,败多胜少。确实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打不过的败仗真的不在少数刘备在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时,

  • 朱元璋不考虑将皇位传给朱棣谁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到底想把皇位传给谁,朱元璋为什么不让朱棣继位,朱棣当了几年皇帝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的儿子中,性格和做派最像朱元璋的无疑就是朱棣。一般来说,皇帝都喜欢把和自己的性格做派相似的儿子立为继承人,他会觉得立这样的儿子为继承人,能够更好地治理江山,保持江山的稳定。比如刘邦就想把刘如意立为继承人,因为刘邦觉得

  • 历史上朱高煦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煦之叛,朱高煦叛乱为什么失败,胡善祥被朱高煦

    朱高煦,明朝皇族、明成祖次子,徐皇后所生。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朱高煦是死得非常悲惨的,他是被侄儿明宣宗倒扣在一口铜缸之下。接着明宣宗在铜缸周围堆满了木炭,点上火,把他活活烤死。可以看出,明宣宗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的精神是出现了崩溃的,否则他也不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