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的太尉之位是怎么来的?孙权知道后为何会笑?

贾诩的太尉之位是怎么来的?孙权知道后为何会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947 更新时间:2024/1/24 7:12:00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初年的著名谋士,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据裴松之引《荀勖别传》而注《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晋司徒阙(通“缺”),武帝(司马炎)问其人於勖(荀彧侄孙)。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孙权笑之。

这段记载非常有意思,是说晋朝时三公之一的司徒空缺,晋武帝司马炎问大臣荀勖(xu)谁可以担任司空,荀勖回答:三公必须是众望所归之人才能担任,不能所用非人,当初魏文帝曹丕任用贾诩为太尉,曾经遭到了孙权无情的嘲笑。这里边就有个问题了,人家曹丕任命自家官员,孙权凭什么嘲笑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两汉至三国魏晋时代,讲究的是“以德服人”,谁的德行高、名气大,谁就能做官。一切还要从两汉的官制说起,科举考试是隋唐之后封建王朝的选官制度。在两汉时期,施行的是察举制,察举制最看重的就是一个人的品德,然后才是能力。

我们读史书经常发现,某某人举孝廉、举茂才。在两汉,只有被举为孝廉或者茂才,才算有了做官的资格。袁绍、曹操、袁术等人都是被举孝廉,然后才出来做官的。孝廉是“孝顺亲长、廉洁正直”的意思,因为两汉奉行“以孝治天下”,所以“孝”被视为最重要的品德。

而且,东汉时期因为有太学,所以当时社会有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比较出名的有许劭兄弟、郭泰,向袁绍、曹操都曾希望许劭能给自己一句好的评价,以此在社会上混,结果曹操得了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简而言之,在东汉你想做官,第一要德行好,第二得有好的风评。

曹丕为何任用贾诩为太尉?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曹丕任用贾诩为太尉,说白了就是为了报答贾诩,因为贾诩的一句话,坚定了曹操传位给曹丕的决心。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

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贾诩轻飘飘的一句话,让曹操明白了废长立幼的后果,加上贾诩对曹丕的忠告,所以曹丕很感激贾诩帮助自己成为继承人。

贾诩有什么问题呢?

贾诩的才能是没什么问题的,个人品行好像也没有不良记录,但贾诩最大的问题是在当时人看来,德行不够。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董卓被诛杀后,李傕郭汜等人准备逃跑,贾诩劝他们反攻长安,结果导致李傕、郭汜祸乱长安,威胁汉献帝,这就是所谓的“文和乱武”。

其实除了孙权,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也非常看不上贾诩。陈寿的《三国志》,贾诩是和荀彧、荀攸合为一传的,这引起了裴松之非常不满。他说“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意思是说,贾诩的为人可太差了,远不如荀攸,把他们合为一传,非常不合适。

如何评价贾诩?

陈寿把荀彧、荀攸、贾诩合为一传,先不提品行问题,最起码在陈寿看来,贾诩的才能、贡献是足以和荀彧、荀攸相匹配的。贾诩的战略眼光、战术设计,在三国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顶级的,不亚于荀彧、诸葛亮。

至于品德问题我是这么看得,贾诩身处西凉军中多年,之所以劝李傕等人反攻长安不过是为了保命,而且进入长安之后,贾诩也一直在保护汉献帝和朝廷里的公卿。这实在没什么好批评的,难道贾诩为了讲究德行,就应该死在乱军之中吗?

再者来说,许多人都说贾诩先谋己,后谋人,这难道也算是错的吗?如果自己都不能生存下去,提别的还有什么意义。还有人说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是成就了自己,害了张绣,其实曹操对张绣不错,张绣也在曹操麾下南征北战,总比跟着刘表、袁绍之类的强吧。

总而言之,我个人是非常欣赏贾诩的,身处乱世之中,能够保全自己、保全家人,高官厚禄无疾而终,然后能够为当时历史走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什么好批评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周处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亭亭玉立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周处年轻时是一个怎样的人,除三害中周处是个怎样的人

    提到周处,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学语文课本有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周处除三害》,相信很多人都还有印象。小编近来读书发现,这个周处居然曾经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和后来的西晋都做过官,最终还战死沙场。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内容:周处年轻时,

  • 李善长被杀时已经要80岁了 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善长为什么被杀,朱元璋杀蓝玉视频,朱元璋得以善终的大臣

    对朱元璋和李善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为何除掉年近80的李善长?明清时期的历史备受关注,而相比于清朝来说,明朝在名声上却相对逊色一些。但是毋庸置疑,明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少有的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的硬气朝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被称为史上最励志帝王,埋葬父母

  • 历史上刘贺为何会被废掉?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霍光,我是刘贺,海昏侯刘贺简介

    海昏侯刘贺,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贺是皇帝,他已经进驻京城,而且刘贺还争取了全国各地的支持,可是为什么,霍光轻而易举就把他拿下来了呢?说刘贺争取了全国各地的支持,是因为霍光在给刘贺定罪的时候,说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干了一千多

  • 朱棣在位时间长达22年 期间为何连一个孩子都没有生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没有生育能力,朱棣皇帝长得什么样子,朱棣最小的孩子

    对皇帝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做了22年皇帝,为何没生下一儿半女?古时候的王侯将相大多妻妾成群,历朝历代的帝王更是后宫佳丽三千,一时间后院女子竟成了男子地位的象征。但当时即使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也得遵循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规矩。所以尽管其后宫非常充盈,也

  • 汉武帝为何不让钩戈夫人掌权而是要杀掉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武帝与勾戈,汉武帝为什么喜欢李夫人,汉武帝钩弋夫人故事

    汉武帝,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霍光和钩弋夫人谁适合掌权,汉武帝为什么选择前者,否定后者毫无疑问,汉武帝最后选择了霍光,而没有选择钩弋夫人。因为刘弗陵只是一个小孩子,因此,汉武帝需要寻找一个人来帮刘弗陵主持朝政。虽说是

  • 靖难之役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棣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妻儿和母亲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棣杀了朱允炆吗,朱棣为什么要杀朱允炆,靖难之役朱棣有多少兵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允炆和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靖难之役,朱允炆失踪后,朱棣又是怎么对他的母亲和后宫妃嫔的?建文四年(1402年),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反叛的燕王朱棣在靖难三年后,终于攻下帝都应天(今南京)。朱棣进京后,皇宫起火,事后搜索发现建文帝朱允炆下

  • 蓝玉私养兵马朱元璋都没有杀他 朱标一死为何就是他的末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怕不怕朱元璋,朱棣为什么不敢反朱元璋,朱棣敢反朱标吗

    对朱元璋和蓝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蓝玉私养兵马,朱元璋都没杀他,为何太子一死,就被满门抄斩呢?在明朝时期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将军,此人叫做蓝玉,他不仅自幼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而且还是朱元璋的义子,然而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却在太子朱标死后没多久,便被满门抄斩,那

  • 为何说吴质是曹丕夺嫡成功的最大赢家?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曹氏下场,清穿之盛宠皇贵妃,曹丕甄宓

    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太子四友”的说法来自《晋书·宣帝纪》,指的是四个为曹丕夺嗣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司马懿、陈群、吴质和朱铄。其实除了这四位,曹丕能够顺利成为太子,贾诩才是功劳最大的那个,但这五人中受益最多的

  • 朱棣造反时朱允炆兵力是他的好几倍 朱允炆最后为何还是输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杀了朱允炆吗,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朱元璋让朱允炆杀朱棣

    还不知道:朱棣和朱允炆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只有10万大军,为何朱允炆不调动全国兵力,跟朱棣斗争到底呢?朱允炆作为明朝皇帝,当然可以调动全国兵力跟朱棣抗衡。朱允炆的确也这么干了,比如说先后给了李景隆50万大军和60万大军,结果李景隆带着几十万人马,跑去给朱

  • 刘备为何守不住荆州?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表让荆州,刘备为什么不要,刘备为什么失去荆州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有人说傲慢的关羽并不适合镇守荆州,如果换做五虎上将的其他人与诸葛亮搭档,就有可能确保荆州不失。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并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就会发现荆州这个四战之地,五虎上将和诸葛亮谁也守不住,刘备也犯了跟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