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末三国时期曹操频繁亲征,到底是哪些因素引起的?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频繁亲征,到底是哪些因素引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088 更新时间:2024/2/21 15:50:18

曹操,汉末枭雄,权相,曹魏的奠基者。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从起兵之始,就基本上亲自走在征战的道路上,基本上很少把重大战役的指挥权交出去。

曹操为什么总是喜欢亲征?

也不只是曹操,刘备、孙权同样也喜欢亲征,几位君主喜欢亲征的原因也都是差不多的。

在我看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注定了曹操的频繁亲征。

第一:军权不可旁落,三国时期军队的成分构成也需要曹操亲征

任何时候,任何朝代,军权都是君主最重要的依仗,没有之一。

特别是乱世时,脱颖而出的君主都需要战绩来给自己扩充声望。

曹操,包括他的对手刘备和孙权,以及后来夺了曹魏大权的司马懿,都是依靠亲自率军征讨不服的方式来掌握军权,来积攒声望。

还有一点就是,三国时期,军队并不是全部属于国家和君主的,各个家族,各个将领都有私兵,少则数千,多则上万。

需要打仗时,才把他们集中起来,安排一个有身份的人统一指挥。

所以,三国时期的军事主官习惯叫“都督”,“都”是领头的意思,“督”就是监督。

都督是指挥和监督将领按照自己的军令去打仗,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帅所有军队。

因为,除了都督直辖的军队外,其余将领的士兵是不会听命于都督的。

特别是某些大家族出身的将领,或资历够高的元老将领,他们都有足够的底气违抗都督的军令,都督威望不够的话,很难对军队如臂使指。

比如,让曹仁去都督张郃、张辽打仗还行,双方地位相差太多,张郃、张辽还是降将,社会影响力也不够,他们没有底气跟曹仁对着干。

但让曹仁去都督夏侯渊、司马懿打仗,没准就会出乱子。

因此,要打比较大的仗,需要的军队比较多时,要指挥的将领比较多时,曹操还是亲征得好。

这样有助于战争的顺利进行,谁敢跟曹操呲牙咧嘴啊。

第二:士气的需要,后勤的重视

三国君主们,在比较重要的战役、以及争夺重要的地区时,大多都是自己统军作战,曹操当然也不能怂。

比如,让夏侯渊、曹仁等中的一个,率军和刘备在汉中决战?

一边是主君亲征,一边只是将领迎战,军队的士气都会不一样,主君亲征时,士气一定会高得多。

另外,打仗最关键的莫过于后勤,主君亲征,在后方的官员,绝对不敢在后勤上做文章,或拖延办理。

非主君征战时,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在任何政权中,都有派系之分,将领也都会有官场上的敌对势力,万一在后勤上动点手脚什么的,就会出乱子。

就比如曹洪,他都敢不鸟曹丕,如果曹洪在外征战,曹丕有机会在后方管理后勤的话,没准就会隐晦的给曹洪下绊子。

所以,一般的战役还好,要是比较重要的战役,涉及到战略层面的战役,曹操是一定要亲征的。

既能提高己方的士气,还能杜绝后勤不畅的麻烦。

第三:麾下能授予兵权的军事将领的能力不够强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各路诸侯麾下都不缺少军事强人。

曹操麾下能拿出去独自统帅一个方面的将领,在军事指挥上,未必就能稳胜敌方的将领。

这个独挡一个方面的将领并非单指才干,就曹操阵营而言,必须得是夏侯氏,曹氏家族的将领。

大名鼎鼎的曹魏五子良将,对外的战绩上都不差,都有足够的军事指挥能力,但曹操不会轻易的给他们太多的兵权。

张辽在合肥杀得孙权大败,让江东小儿闻其名不敢哭泣,这么能打,曹操因此拜张辽为征东将军,可也没给他“都督”江淮诸军,独挡孙权的权力。

五子良将这样的人才,也只能被夏侯氏、曹氏将领“都督”着出去打仗。

但夏侯氏、曹氏虽然也都是比较大的家族,军事人才出过不少,可比起全天下来,还是不够看的。

如水淹七军时的于禁,他统帅七路大军,共计三万余,够牛了吧,但他到了战场后,必须要听从被包围在樊城中动弹不得的曹仁的指挥。

结果,曹仁选了个地方让他扎营,然后,他就被关羽放水给淹了,全军覆没,却非战之罪,主要责任是曹仁的还是于禁的?

曹仁是曹操能授予方面兵权的将领,他在于禁兵败之前,就搞不定刘备一方的关羽。

再如夏侯渊,他跟着曹操一起,在渭南一战中,轻松击败了马超。

等曹操走了后,把整个雍、凉的军事防御和进攻都交给他,他却差不多两年都没搞定马超。

后来他能击败马超,还是一帮雍、凉土豪反了马超,马超因内乱而败。

此后的定军山一战,夏侯渊还被老掉牙的黄忠给干掉了,他死后,是他“都督”的张郃帮助曹军稳住了战线。

如上述,曹操麾下最拿得出手,也敢给予兵权的将领,遇到顶级高手,基本都要跪。

能打的,曹操又不敢绝对信任,这让曹操怎么能不屡次率军亲征?他自己出手,打胜仗的把握要大得多。

第四:曹操亲征,方便就地处理政治上的问题,以及招揽诸侯

三国就是一大堆诸侯间的互相吞并,最后打出来三个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势力。

在诸侯们互相讨伐时,难免涉及到互相招揽,以及政治上的安排等事宜,也只有主君在前线时,方便快速处理。

古代交通不便,前线出现某些问题后,前方将领无权限做主时,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向后方请示。

这非常容易遗失战机,或因长时间不给对方回答,导致事败。

就如官渡之战时,曹操要是不在前线,张郃、高览未必敢轻易地向曹军投降。

同样,曹操南下夺荆州时,他如果不在前线,蔡瑁张允要献荆州,需要和在许都的曹操来回沟通条件。

等到双方沟通完毕了,荆州拿下了,顽固分子刘备也早跑没影了,哪里还会有长坂坡大战?

再如曹操亲征汉中张鲁,他要不亲征,张鲁未必会投降,即使想投降,也需要和远在数千里外的曹操沟通。

这一来一往,或往返多次的谈条件,没准,双方还没谈妥,刘备就从蜀中杀出来了。

因此,曹操亲征是相当有必要的,很多事情,只有他才能迅速的下决定拿主意。

综合以上四条所述,曹操为什么喜欢亲征的原因就出来了。

军权的掌控,私人军队的协调,后勤的保障,宗族将领的不给力,政治问题的快速处理,都是曹操必须要经常亲征的理由。

当然,越到后期,曹操越只能亲征重大战役。

除了年龄的制约外,在地盘小时,曹操东南西北的到处跑都没问题,陶谦、吕布、张绣、刘备、袁绍,不论大小诸侯,他都是亲自上。

地盘大了后,他怎么都不可能忙的过来,打马超打一半后,就只能交给夏侯渊继续,逼降张鲁后,就不愿意继续进蜀中。

后方牵扯到的事随着地盘的扩张,越来越多,曹操也无法亲自一一搞定。

这个问题,不止是曹操一人有,刘备和孙权也一样。

刘备生前,蜀汉的战争,他亲自指挥了绝大多数,也是到开始占有荆州、益州、汉中后,地盘大了,才委派关羽、张飞、魏延等,出去主掌一个方面军。

东吴孙权,往北面打时,都是他自己领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也绝不放任他人指挥,但在东吴的西线,就只能交给几任大都督们去搞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的名将那么多 白起为什么能够一生不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国足今年输给谁了,白起是战国时期哪国名将,2022世界杯亚洲队

    白起为何一生不败?同时代那么多名将,真的没人能打得过他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白起之所以一生不败,主要原因其实有四个。一是因为白起个人的军事才华,确实非常强。同时代的将军当中,确实是罕有敌手。二是因为白起领兵的时候,秦国已经足够强大,可以给白起

  • 孙权当初为什么要联姻关羽 孙权是为了巩固联盟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为什么不和孙权结亲,孙权为什么偷袭关羽,全面三国刘备怎么联姻

    还不知道:孙权联姻关羽,真的是为了巩固吴蜀联盟吗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想与关羽联姻是一场彻彻底底的阴谋!话说赤壁之战期间,孙刘联盟大败曹操,此场战役真正的赢家只有一个——刘备。刘备在孙权和曹操之间左右腾挪,借助孙权之手抗击曹操,趁曹操之势打击孙权,他捡了个

  • 武则天好不容易坐上皇帝的位置 武则天为何还把皇位还给李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为什么不让儿子当皇帝,世界杯太假了,武则天的姐姐为什么要跟着皇上

    对为什么武则天最终把皇位传回给李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一些了解,她凭借自己的政治天赋,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为大唐盛世基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样的女人实在让人惊叹。尽管世人都知道她的上位手段极其卑劣,但不得不承认,她

  • 李世民杀单雄信连徐茂公都救不了 李世民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秦琼为什么不救单雄信,李世民为什么斩单雄信,魏征与徐茂公

    还不知道:李世民,出于什么考虑坚持要杀单雄信,徐茂公都救不了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这是毛主席对李世民给出的评价,事实上历朝历代,不管是文人学者,还是官员皇帝,都很认可李世民。作为公认的“千古明君”,李世民非常重视法

  • 袁绍有哪些缺点导致他最后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袁绍刘备失败的原因,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失败,郭嘉评价袁绍八个字

    袁绍,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少时读《三国演义》,经常为袁绍感到惋惜。袁绍兵精粮足,领有青幽冀并四个大州,最后败给曹操,很替袁绍可惜,叹息袁绍不听田丰、沮授之言。长大读了《三国志》及其他书籍,再加上经历的事多了,发现如果我是袁

  • 蜀汉五虎上将中如果魏延能入选,关羽会是什么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延诸葛亮,魏延和五虎上将对比,赵云是五虎上将吗

    五虎上将,出自于《三国演义》,是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刘备拿下益州,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因陈寿在《三国志》中将五人共同列为一传,姑且称为“五虎上将”。关羽得知黄忠与自己

  • 韩信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真的是被冤杀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死得有多惨,张良和韩信,韩信一生总结

    俗话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一,出身贫苦韩信出身贫苦,不会耕地,也不会经商,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饭。曾在南昌亭长家蹭饭数月,亭长妻子非常厌恶他,于是提早做好饭吃掉,韩信来了没有饭吃,于是大怒而去。韩信到河边钓鱼,有一个洗衣服的大婶看他可怜,于是给他送饭数十天,韩信十

  • 李密为何没有抢在李渊反隋前占领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起兵反隋时间,李渊什么时候开始反隋,李渊李密

    李密,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离开洛阳,驾临江都。这宣告着心比天高的杨广应对各地叛乱和内部贵族离心的失败,并彻底放弃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挣扎。杨广跑了,有志者就该崛起了。于是,在他跑掉的第二年,即大业

  • 战国四公子指的是哪些人?为何没有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下一个赢德国的是国足,四库全书指的是什么,战国四公子平原君是哪国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战国四公子的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所谓的战国四公子,指的是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以及楚国的春申君。这四个人,都生活在战国中后期,而且都养了很多门客,对战国历史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往往被后世并称。但有意思的是,这四位公子,分别来自于齐国、赵国、魏国以及

  • 战国四大公子他们最后都是什么结局?能善终的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四大,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战国四大谋士

    战国四公子,亦称战国四君,指的是战国时的四个贵族。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战国四公子当中,结局最惨的,肯定是春申君黄歇,这点几乎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其他三位公子,晚年或许也曾经落魄,也曾郁郁不得志,但大体上还算是体面。唯有春申君,早年把自己怀孕的小妾,送入王宫,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