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正史上是什么样的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正史上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151 更新时间:2024/2/4 4:54:52

还不知道: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氏家族吗?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提问者大概没读过《史记》和《汉书》,更没读懂汉武帝,跟着人云亦云。正史白纸黑字写在那里,汉武帝只杀了卫青的长子卫伉。卫家活得很滋润,后来发展成了河东豪族,三国著名的卫瓘就是他的后人。

以我个人对汉武帝的解读,他一生与卫青都没有任何芥蒂,他也一直不遗余力地培养卫氏家族,这不光是个人偏好,也跟汉武帝的政治理想有关。

这篇文章我回答三个问题:汉武帝与卫青及卫氏家族的关系如何?为何人们会误以为汉武帝对卫氏集团展开了清洗?汉武帝的政治理想与卫氏集团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与卫青及卫氏家族的关系如何?

卫青因为姐姐卫子夫的关系,得以入侍建章宫,推算他当时才13—15岁。八年后,卫青第一次率兵出征,那一战,汉军四路大军,唯独卫青孤军深入直达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虏700余人,其余三路人马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惨败而归。

龙城之战卫青一战成名,一颗将星由此冉冉升起。此后11年,卫青六次出征,无一败绩,尤其是“漠北之战”,让匈奴远窜漠北,十几年不敢南下。

卫青第一次实现了汉军长途奔袭的战术,彻底改变了汉军固守城池被动防守的作战模式,也让匈奴人的机动作战优势荡然无存。可以说,卫青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之一。

卫青本是一介骑奴,他的人生辉煌,离不开汉武帝的赏识和提拔,甚至可以说,卫青是汉武帝的得意作品。于国家而言,他们是君臣恩遇,于私情而言,他们是血脉相连,既然如此,传说中的“灭族”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件事发生在征和元年(91),阳陵大侠状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并与丞相公孙贺等人行巫蛊诅咒。公孙贺是卫子夫和卫青的姐夫,公孙敬声是公孙贺的儿子,阳石公主生母不详,有人猜测是卫子夫。

案件调查审理的结果,将卫青的长子卫伉和诸邑公主也卷了进去,于是包括公孙贺父子、二位公主、卫伉全部被处死。至于这些亲人们为何集体巫蛊诅咒汉武帝?史书没交代,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请注意,卫家在这次案件中只有卫伉被杀,卫青的另外两个儿子卫不疑和卫登,以及卫伉的儿子都未受到牵连。其中卫登的后人在汉宣帝、汉成帝、汉平帝时期都有做官、封爵的记录。

卫伉在被杀前,曾经两次被剥夺爵位,一次是在元鼎元年(116),罪名是“矫制不害”(伪造圣旨但没有形成恶果);另一次是太初三年(102),罪名是“阑入宫”(没有符节擅自入宫)。

其中他第一次被夺爵发生在漠北大战后三年,第二次发生在卫青去世后四年。那么,卫伉的遭遇是不是汉武帝对卫家的刻意打压呢?

我认为不是,至少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首先卫伉的三次犯罪都有据可查,其次汉武帝时期被夺爵很寻常,光“酎金事件”一次性就夺了106人的爵位,卫伉被抓现行一点都不冤。

在卫伉被夺爵后的第二年,汉武帝还主持了卫青与平阳公主的婚礼,这显然是一个抬高卫家身价的举动。

有人以卫青在漠北大战之前,被汉武帝冷藏了四年为由,说汉武帝在故意疏远卫青。其实这种猜测站不住脚,史书没有这样的描述,我个人认为那是卫青的健康出了问题,被后人过度解读了。

反正,我从《史记》和《汉书》中,没发现丝毫汉武帝疏远、打压卫青及卫氏家族的痕迹。

为何人们会误以为汉武帝对卫氏集团展开了清洗?

后人的误解来源于文学作品,以及《资治通鉴》的“流毒”。司马光认为,汉武帝末年的“巫蛊之祸”是个冤案,为了把故事讲得符合逻辑,他“推论”:汉武帝对太子刘据(卫子夫所生)不满,产生了易储的心思,因为要易储,就必须要先打压卫氏集团。

司马光的这个观点非常有市场,也把史书中断片的地方解释得更符合逻辑,但仔细一分析就发现漏洞很多。

我们在《汉书》和《史记》中,找不到任何汉武帝对刘据的不满,也看不到汉武帝易储的任何准备动作。事实上,汉武帝临终前选择幼子刘弗陵,是刘据死后他万般无奈的决定。

其实,卫青虽然贵为大将军,但他的出身,以及他的品行,决定了所谓的“卫氏集团”其实是徒有虚名,更不可能对皇权形成威胁。

恰恰相反,我认为汉武帝的心思应该是一直试图培养卫家的势力,那些认为汉武帝打压卫氏的人,根本没读懂汉武帝的政治理想。

汉武帝的政治理想与卫氏集团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一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为后世创建一个模板,保证大汉王朝千秋万代。这个模板包括两大部分:对外征服四夷,对内保证皇权独裁。

汉武帝为何不惜民力力图灭了匈奴?就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除外部威胁,这部分比较容易看得懂。内政方面比较复杂,我个人认为他大体上有以下几个举措:

其一、地方以郡县为行政主体,以诸侯王为监督体系,形成直属皇帝垂直领导和监控的治理模式;

其二、中央以内朝架空外朝,形成皇帝独立决策,外朝贯彻实施,并以独立于外朝,受皇帝垂直领导的监察、司法机构监控外朝;

其三、国家的政治主导力量,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培养儒家士族阶级,坚决打压和遏制权贵阶层的冒头。

其中第三条很重要。汉武帝深知,皇权的稳固少不了政治势力的拥护,但政治势力过于强大又会反过来威胁皇权,所以他的基本策略是边打边拉,拉一派打一派,扶植弱小的打击强大的。

比如刘姓诸侯王,汉武帝给他们的定位当影子,瞪大两眼盯住地方官就行,不许插手政务,不能有自己的势力,所以首先要把他们搞成“尊贵的招贴画”,很好看,不顶用,会打小报告。

再比如朝中的大臣,他最喜欢挑出身低贱的、起点低的人用,主父偃张汤卜式、江充、桑弘羊朱买臣倪宽李广利等等。这些人都因为皇帝而显贵,不缺忠诚,也深知汉武帝仇恨权贵的心思,不敢发展个人势力,所以他们要么做孤臣,要么被卸磨杀驴。

卫青也是这类人,他虽然地位很高,其实因为出身问题被士族阶级看不起,整个卫氏家族都是如此。同时卫青为人低调,不敢养士,也很少插手朝政,这些恰好都是汉武帝所看重的。

在汉武帝的布局中,卫氏集团不是太强大,而是太弱小。他担心的不是卫氏集团会妨碍皇权的独立性,而是担心自己过世后,卫氏能不能成为刘据的政治保护伞。

基于这个担心,汉武帝一直在抬高卫青的威望。卫青去世后第三年,他又强行任命公孙贺为丞相。包括对霍去病的提拔,对霍光、霍嬗的培养,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可是卫氏命不好,两根顶梁柱卫青、霍去病都死得太早,公孙贺能力有限,晚一辈的又堕落得太厉害。因此,汉武帝所期望的“卫氏集团”其实从来就没有真正形成过。

所以,请别再相信“汉武帝灭了卫家”这类荒诞不经的言论,谁要是有异议,请拿正史内容与我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霍去病都能找到匈奴 李广为何多次迷路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广卫青霍去病比较,史记李广,李广匈奴称他为什么

    对古代没有卫星定位,李广曾多次迷路,为何卫青霍去病能找到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对汉朝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对李广这个人一定是不陌生的。曾有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便是飞将军李广。身为西汉时期的著名大将,李广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分坎坷。年少

  • 蒯通多次唆使韩信起兵谋反 刘邦最后为何没有对他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谋士蒯通,多次唆使韩信起兵谋反,为何刘邦最后却没杀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杀人讲技术含量,并不是龙颜一怒,随便让人头落地。也就是说,这个人怎么杀得有个说法,不是切土豆那般帝王气侧露。就如嬴政一口气杀27个劝解他的人那样的事情,刘邦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 汉景帝为什么不给周亚夫筷子吃饭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帝最怕的大臣,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汉景帝对周亚夫的态度

    对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为何不给筷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143年,周亚夫到宫中赴宴,侍者将一大块肉放在他面前却不给筷子。见别人刀筷并用吃得津津有味,周亚夫颇为烦火,于是大声质问侍者何意。汉景帝见状说了一句话,吓得周亚夫赶忙跪下请罪。周亚夫剧照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

  • 古人在被灭九族的时候 受牵连的家属为何不跑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灭九族小孩子也会斩首吗,家属退赃的规定,罪犯的家属有什么影响吗

    还不知道:古人被灭九族时,家属为何不逃跑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大中国,有着非常长达五千年的华夏文化,除了在某个时代当中因为掌权者没有能够治理好,让那个时期的中国受到了小损伤。不过中国很快又再次的回到高位,可以说是一直经久不衰。其实这些也都要称

  • 朱元璋想派兵消灭日本 刘伯温为何要阻止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打压刘伯温,朱元璋为什么不放刘伯温归养,朱元璋杀刘伯温

    对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为什么阻止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朝代,也是一个光复汉族文化的不可或缺的时期。明朝的建立可谓是轰轰烈烈,不过建国之初的大明可谓是面

  • 三国时期夏侯渊的真实实力到底如何?为何会被黄忠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是蜀国吗,三国时期东吴的实力,黄忠杀夏侯渊诸葛亮为什么不高兴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夏侯渊是汉末三国曹魏名将,是曹操手下西部战线的军事统帅,夏侯渊擅长千里奔袭作战,虎步关右,打马超打的最狠。夏侯渊二十合战平黄忠,武力不低,但最终被黄忠斩杀,夏侯渊武力到底如何?比黄忠差吗?夏侯渊可以说是最不惧马超之人,在西部战线,夏侯渊一直追

  •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作为皇位后 其他藩王为何没有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靖难之役其他藩王做什么,明朝的靖难之役是指什么,靖难之役各藩王

    对朱棣发动靖难登基之后,为什么没有藩王反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朱允炆。朱棣耗费了四年的时间打到了南京,最终朱允炆失踪,自己顺利登基。从靖难到登基期间,其他地方的藩王都没有站出来反抗朱棣,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朱棣奉天靖难

  • 康熙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谁?分别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四大辅政大臣结局,顾命大臣,周培公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苏克萨哈是顺治给康熙选定的四个辅政大臣中的一员。这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其中,苏克萨哈排位第二。不过,后来苏克萨哈被鳌拜整理出二十四大罪状,要求康熙把苏克萨哈满门超产。鳌拜这样做,明显是想罗织罪名,扳倒苏克萨哈。

  • 赵光义登基之后为何要拉拢读书人?他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宋初,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猝死,皇弟、晋王赵光义登基,是为宋太宗。出于政治原因,赵光义一改过去在先皇帝死后第二年才更改国号的常规,于开宝九年十一月即改国号为太平兴国元年。除此外,赵光义对

  • 正式中的刘备和曹操是什么样的 曹操为何认为他和刘备是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里面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真实刘备是怎么样的人,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曹操认为天下只有刘备和他算英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志·先主传》所载:“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