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个太监把持朝政被称作“立皇帝” 最终惨死!

一个太监把持朝政被称作“立皇帝” 最终惨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311 更新时间:2024/2/14 10:27:07

有明一代,很好地解决了后宫干政,外戚依仗宫中有人而祸乱朝政的现象。但是却出现倒向了另一个极端,由于宫中可依靠的人不多,太监成了香饽饽,最终阉党势力膨胀,甚嚣尘上。尤其是中后期,阉党把持朝政,祸害贤良,搞得全国乌烟瘴气,民不聊生。明朝阉党以刘瑾魏忠贤为盛,尤其是刘瑾,人称魏忠贤为“九千岁”,而刘瑾则直接被称作“立皇帝”,其气焰嚣张可见一斑。

网络配图

刘瑾原本姓谈,很小的时候被一位刘姓太监收养,于是便改姓刘。明武宗朱厚照年少时,刘瑾在东宫侍奉少主,武宗作为孝宗皇帝唯一的嫡子,继承大统是早晚的事,刘瑾自然是使出千方百计来让武宗欢喜,进而重用自己。

果然,武宗当上皇帝后,刘瑾受到宠幸,加上为人阴险又狡诈,懂得变着法子讨武宗开心,女人、奇兽、娈童不停地送给武宗。甚至修建豹房,供武宗玩乐,所谓豹房,名为豢养豹子的场所,实为武宗的淫窟,里面男宠无数,武宗终日沉迷于豹房而不思朝政。而另一方面,自己却揽朝廷大权于一身,欺上瞒下、党同伐异、祸害忠良、贪污受贿,当时外地官员进京都要向他“上贡”,拿出真金白银给他,叫做见面礼。而且还贪得无厌,他要的东西,你不给就想法祸害你。刘瑾如此擅权,自然不受欢迎,但刘瑾势力强大,不少想弹劾刘瑾的有识之士甚至反遭杀身之祸。

网络配图

这“立皇帝”有能力把武宗哄得开开心心,自己常年把持朝政,说明他还是有不小本事。根据史书记载,在一些大事上,这位“大总管”还是不敢造次的,都是找人商量解决办法,然后让大学士润色,再找人审核才敢颁发。一些改革的措施,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比如鉴于东、西厂势力庞大,朝廷上下无不人心惶惶,他建立了内行厂来平衡牵制东、西厂的势力。虽然自己贪污受贿无数,和珅在他面前都是小弟,但是对待贪官污吏却严刑峻法,颇有朱元璋的风范。此外还施行了一些降低灾害地区税负的措施。

网络配图

不过,作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太监,任性起来也是不得了,比如他曾颁布法令,要求“令寡妇尽嫁,丧不葬者焚之”,就是说寡妇们都要改嫁,死了不埋的要烧掉。从明代的小说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妇女并没有此后清朝那般活在教条礼法之中,但是,也不像汉朝那样流行娶二婚,改不改嫁要看当事人和双方家庭的意愿,这种毫无缘由的改嫁法令,真让人啼笑皆非,摸不到头脑。

武宗虽然受到刘瑾蛊惑沉迷玩乐,好在迷途知返,亲自扳倒了自己立起来的大石头。刘瑾最终被处以凌迟酷刑,据说割下来的每一片肉都被抢着买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韩信不称帝 三国鼎立的原因不只是妇人之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易中天曾讲过韩信,说他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也有别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政治头脑等。这些说法对吗?其实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之仁”之类愚蠢想法,而失去了良机;另一种可能则是韩信审时度势,认为脱离刘邦自成第三势力是不可能的,因

  • 解密:毒士“贾诩”是如何做到“一计乱天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文和乱武,是指发生在东汉末期的一场掠夺东汉天子的事件。因为贾诩的字是文和,所以称为文和乱武。虽然贾诩字文和,他的行为可是与“文和”没什么关系。一计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乱国,正贾诩之谓也。网络配图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陈寿编写《三国志》时,将贾诩与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荀彧、荀攸)并列立传。

  • 解密为何说明宪宗朱见深的万贵妃是“堕胎狂魔”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宪宗朱见深身边的万贵妃,是历史上有名的“奸妃”。她相貌平凡,体格壮硕,比朱见深大十多岁,却获得了朱见深的专宠,在后宫中飞扬跋扈,祸乱宫闱。不仅如此,在后世史家的记载中,万贵妃还有一件更大的罪行:大肆戕害“龙种”,差点令朱见深绝嗣。她自己难以生育,也不让别的妃子生育,常常用药使别的妃子流产。网络配图

  • 揭秘:汉武帝唐太宗康熙三帝为何都犯同一个错?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都号称“千古一帝”他们的人生经历也挺像的,尤其是在立太子的时候,这三位都过早的立自己的嫡长子为太子,最后的结果是三个太子都没有当上皇帝,难道“千古一帝”的看人眼光有问题,或者说都看错了自己的儿子,这其中有什么隐情?汉武帝的太子刘据:网络配图虽然晚

  • 解密:历史上的隋文帝为何只有皇后没有嫔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多半嫔妃一大票。其中数量最多的可能是伪天王洪秀全,一百多个,没有名字只有编号,今天从零零一睡到零零七,明天从二百三睡到二百五。这些皇帝中,有两个皇帝没有嫔妃,隋文帝和明孝宗。明孝宗没有嫔妃是因为他做皇子的时候就跟原配张皇后感情非常好,所以一登基就不愿意娶了。隋文帝没有嫔妃是因为太忙

  • 揭秘一代贤后卫子夫竟然是汉武帝的外甥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李广利、李延年、李夫人的家族是“倡”,也就是歌舞世家,一直到1949年之前,都算是垫底的社会地位了,不抬举实在拿不出手。那“舞女皇后”卫子夫呢?探究她的家世,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爹”,史书有记载的是她的母亲卫媪,而没有父亲的名字,反倒是卫青这个私生子,父亲是郑季,说得很清楚。网络配图《史记·卫将军骠

  • 秦始皇能统一天下最应该感谢的不是长平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其功绩不可计数。其中,结束春秋战国数百年分裂局面,可谓秦始皇的首要大功。而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奋六世余烈和商鞅变法都是重要因素。当然,秦始皇可以剪灭六国,不断的兼并战争。但是,在笔者看来,在秦始皇的对外战争,有一场战争的意义不下于长平之战。一定程度上,秦国

  • 永乐大帝朱棣造反的原因竟然是这样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图片来源于网络先帝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患,巩固疆土,将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藩王势力日

  • 梅妃被杨贵妃逼入冷宫之谜:梅妃为何被打入冷宫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梅妃(姓江,名采苹),敏慧能文,颇见宠于唐玄宗,但为杨贵妃所忌而失宠,最后死于安史之乱。梅妃江采苹,莆田人,其父江仲逊世代为医。江采苹聪明过人,九岁时就能诵读《诗经》中《周南》、《召南》等诗篇,并对父亲云:“我虽女子,当以此诗为志。”江仲逊便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表示对女儿

  • 揭秘陈平:汉高祖刘邦的智多星居然是吃软饭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身边有一个神秘的人物,亦正亦邪,让人琢磨不透。司马迁说他志存高远、智慧超群,常能出奇谋,救刘邦于水火之中。清代学者王鸣盛则认为他是阴谋家、两面三刀的小人。他就是汉初名臣陈平。秦末天下大乱,陈平告别妻子,在魏王咎帐下做太仆。陈平有谋略,常进言献策,但是魏王咎不仅不采纳,还听信小人谗言为难他。于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