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宗下温暖圣旨 首开“雪中送炭”的先河

宋太宗下温暖圣旨 首开“雪中送炭”的先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18 更新时间:2024/1/17 22:26:47

北宋的冬天不收礼,收礼只收上好的木炭。

宋太宗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冬天清冷的、不足以给人任何慰藉的阳光照耀下,像一柄垂下来的匕首,令人望而生畏。这样的冬天在北宋并不鲜见,宋太宗还记得乾德二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身穿貂皮大衣戴着皮帽全副武装,所有的大臣都缩着手不胜寒瑟站在讲武殿临时铺的地毯上,上奏章说话哆哆嗦嗦冷得舌头打结的情景。

而这个冬天似乎比那年还要冷。宋太宗心头一动,想到了黎民百姓,想到了弱势群体。于是传下一道春风一样温暖的圣旨:“给京城所有高寿人瑞发奖金,超过100岁者赏赐金腰带。”一眼瞥见大殿窗外纷飞的雪花,宋太宗这位北宋的公仆一拍龙头,又传下一道春风般温暖的圣旨:“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网络配图

经过统计调查,爱心大使在这个冬天以最快的速度把太宗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雪中送炭”的故事不胫而走,于是大街上到处是拎着木炭你来我往的身影。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以其气势磅礴的笔触,创新独到地把宋朝的隆冬刻画得惟妙惟肖。诗人范成大给朋友雪中送炭之后来了灵感:“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诗人是含蓄的,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时的风尚。宋太宗首开雪中送炭的爱心先河,普天之下,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知识分子,礼尚往来首选的自然是炭,温暖而又实用的上行下效。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在雪意朦胧的黄昏,等待着你手中拎着的那包香炭,那里边藏着比千金还要贵重的情谊,弥漫着人性的光和热,千年不散。

杨广越消沉,江都越是乌烟瘴气,粮食快完了,人心就涣散了。

很多思念家乡的关中将士,见杨广不返长安就罢了,还要继续南迁,军心动摇了。

此时,值日军官发现,他们在巡营点名时,总会发现各军营少了几个人,尽管武器装备还在。原来他们正往长安的路上逃呢。

刚开始时,还是几个,后来逐渐发展到整个军营一起出逃,甚至一些高级将领也加入其中。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幸运的。运气好的,回到关中,还有一条命;运气差的,半路上被义军“劫”去,一看满手老茧,准是当兵的,立即被抓壮丁,继续当炮灰;运气极差的,就是半路上就被逮回来,刚开始还是按照程序审讯判罪,后来抓住的越来越多,厌烦的杨广干脆将他们直接咔嚓。其中不乏高级将领,如郎将窦贤,带领属下刚逃出不远就被逮住,全部被乱刀砍死。

网络配图

后来,逃跑成为军营里公开的秘密,一些逃跑计划在军营里疯传,逐渐形成了很多逃跑群。

其中,有一个叫司马德戡的人,也加入了一个逃跑群。

司马德戡,扶风雍人,其父司马元谦,在北周为都督。自幼孤弱,以杀猪谋生。有个和尚释粲,与司马德戡母和氏私通,才抚养教育他,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知识。

杨广即位时,司马德戡随杨素讨伐汉王杨谅,因功被封为仪同三司;之后又随征辽东,因战功晋升为虎贲中郎将,统领杨广最厉害的特种部队­--“骁果营”。

不过,近些日子来,“骁果营”的人一天比一天少,司马德戡看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就去找同事元礼、老友裴虔通谈一下今后的人生。

“我带领的骁果营现在每个人都想溜,作为主帅,我难逃罪责啊!怎么办啊?现在长安陷落,关中被占,李孝常在华阴发动叛乱,皇上将他的两个弟弟咔嚓了。我们大家的妻儿老小都在关中,真是让人担心死了。我其实早就想跑回去了,只是又怕事泄而被砍头。可是如不说,一旦“骁果营”溜得一个不剩,我是要被诛九族的啊!”

网络配图

元礼、裴虔通顿时慌了神,问,那我们怎么办呀?司马德戡干脆建议带着整个“骁果营”一起逃。元礼、裴虔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之后,这个逃跑群逐渐壮大,又吸收了一些杨广身边的重臣,如内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勋侍杨士览等。

虽然人越多,逃跑的成本就越低,但是人多眼杂,且容易暴露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慈禧少时美若天仙老时竟迷倒年轻军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向斯,精通晚清史。向斯在《中国第一女人的奢侈生活》中披露了一个惊人的资料,慈禧在六十几岁的时候,迷倒了一个二十几岁英国军官。2007年,媒体节目中,报导了这段持续6年的跨国恋。据向斯说,牛津大学一个图书馆的负责人透露,他们那儿有一个特别珍贵的手稿版,那里面详细记载了慈禧的这

  • 宋仁宗如何虚心纳谏?将武将进献美女遣散出宫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庆历年间,谏官王素听朝内外有人谣传说,武将王德用向皇帝进献了几个美女,竟然被宋仁宗“笑纳”。王素也不去调查核实,立即在朝会上就此事批评宋仁宗耽于美色。宋仁宗颇不高兴地说:“这是内宫的事情,你从何得知?”王素说:“我是谏官,规谏乃职责所在,哪怕是对于风闻之事,也可知无不言。陛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曹操麾下第一先锋:“五子良将”之一乐进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曹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一方。曹操麾下更是猛将如云,比如许褚,徐晃,张辽,张郃等。今天要来说的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乐进。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今山东莘县)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在罗贯中“尊刘贬曹抑孙”的情感路线之下,这位先锋猛将,在《三国演

  • 汉元帝因什么事情的犹豫不决而引起了祸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汉宣帝在临死的时候给汉元帝任命过三个辅佐他的大臣,分别是萧望之、史高和周堪。其中萧望之曾经当过汉宣帝的老师,是前将军、光禄勋。汉元帝登基以后,萧望之就与周堪一起联合侍中金敞和给事中刘向,联名上折子请奏,希望汉元帝可以效法古道。汉元帝认为他们的这个想法很好,于是就接受了,从那以后,汉元帝就常常将这四个

  • 揭秘清代皇帝用膳规矩:一人独品百余菜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皇帝,说起来都不算坏,可以说除了西太后一人外,都比明朝皇帝较好。好的皇帝,一定要照国家的规定行事,固然不能完全按照规矩,但不能离开大格。即使是吃饭这事儿,也要按规矩来。宫中的章程,所有席面、碗盘的件数,都是按品级规定的。皇帝的菜品是一百零八种,皇太后的菜品也是一百零八种,皇后是九十六样,皇贵妃

  • 蒙氏祖孙三代全都在秦统一中建立了什么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涌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军事将领,白起、王翦都是青史留名。但象蒙骜、蒙武、蒙恬祖孙三代都是名将,均受到重用,一起为秦的统一和稳定立下汗马功劳的,也算是绝无仅有了。蒙骜,出生日期不祥,死于公元前240年。本是齐国人,后来投靠秦国,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名符其实的

  • 隋朝第一猛将:让突厥闻风丧胆却为何暴尸朝堂?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的统治时间虽然很短,但却也是名将辈出!诸如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贺若弼等人,但若论冲锋陷阵、破阵杀敌的第一猛将,非史万岁莫属!史万岁不仅善于骑射,武艺过人,他还喜读兵书,精通占候,为隋朝的统一和政权巩固立下汗马功劳!但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最终被隋文帝在朝堂之上当场处死!史万岁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

  • 魏末晋初时期的名将,文俶最后结局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文俶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七进七出,出自京剧长坂坡、豫剧长坂坡、秦腔剧长坂坡等戏剧艺术,原型为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的长坂坡之战。据《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

  • 李继隆多次抗旨,为什么还能得到皇帝的认可一路加官进爵?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李继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起宋朝名将,大多数人会想到岳飞,不管是战略战术还是综合能力上,都称得上是宋朝第一名将,一片忠心却被皇帝害死,实在令人惋惜。然而,在北宋初年,一位实力完全不输岳飞的名将,多次违反皇帝的命令,皇帝却没有杀他,反而给他加官进爵,甚至死后

  • 海瑞敢怒骂皇帝 皇帝为什么还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靖为何没杀海瑞,被气死的皇帝,海瑞是什么朝代的皇帝是谁

    你真的了解嘉靖和海瑞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海瑞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中正刚直,爱民如子,嫉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抬棺骂皇帝”震撼古今。按理说,海瑞这样一个官场“异类”很难善终,但他运气不错,虽然屡遭打击,但每每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海瑞画像海瑞是福建人,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