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重兵在握的清朝重臣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

重兵在握的清朝重臣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93 更新时间:2023/12/22 19:41:47

曾国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湘军的创立者。曾国藩一生都在为朝廷考虑,在军事,政治,文学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清朝的末期要是没有曾国藩,将会灭亡的更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军攻占湖南,曾国藩奉旨前往抗击成立湘军,湘军一作战勇猛远近闻名,人们只知道湘军常打胜仗,并且士气高涨,却不知道作为湘军首领的曾国藩默默付出的努力,曾国藩让每一位入伍的士兵熟知礼制,通读古典经学,湘军在当时素质奇高,队伍作战时更是整齐划一,没有半点拖泥带水,部队执行力高,应变能力强,自然常打胜仗。

作为一名政坛上的大人物,曾国藩自然有他的独特之处,曾国藩非常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曾国藩家中没有当官背景,所以当他成为官员后,格外重视对自身品格的培养,个人修养的确给曾国藩带去了很大的帮助,他做人表里如一,不给人抓住把柄陷害自己。他对所有人都保持尊敬的态度,他内心纯洁不存邪念,曾国藩每天都要花时间静坐思索,从不说空话,没有把握之事绝不轻易答应。除此之外,曾国藩热衷于研究文学,在早期就将易经读通,其中的阴阳变法更是手到擒来,曾把一切顺利的诸如事业、富贵、地位等归在阳里,将一切不利、坎坷归在阴里。

掌握了这种平衡之后,处理事情能十分果断。曾国藩攻破天京,完成对太平天国的镇压被朝廷封为一等毅勇侯。在天津教会案发生之后,曾国藩屈从法国,受到舆论谴责,回到两江总督的位置。之后积极筹备费用,送学童前往美国留学,为洋务运动输送人才。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曾国藩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清朝的政权稳定和他密不可分。

曾国藩称帝

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军事实力上的绝对优势,我们知道,没有军事实力作为后盾,谁敢站出来说自己要当皇帝,随时就可能冒出个激进分子来砸你的场子啊。为什么说曾国藩可以称帝,据说当时湘军的总军团人数,达到了恐怖的三十万之多,各个支系的军队也遍布湘军眼线,但是隶属曾国藩管辖的只有区区十二万人。而且军队内部有动乱,大家人心不和,一有风春草动,就互相猜疑,凝聚力特别差,要是有小人从中作乱,不攻自破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要打也不是不可能,当时曾国藩的亲信还算多,愿意跟着他踏踏实实干的人估计不少,可是这一动兵,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大清朝现在输不起这个人啊。

如果自己称帝,周围亲信的态度如何,曾国藩不是不知道,弄不好自己会声败名裂,落得里外不是人的下场。而且朝廷对他有恩情,自己也不能说反就反,容易让历史学家扣大帽子啊。

所以曾国藩一生多次拒绝称帝,要是成功,那也不过是多一次的封建王朝,一个英明的皇帝,或许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中,中国的命运还是不能得以改变。

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

1864年,湘军攻下天京,曾国藩有了绝佳的机会成为皇帝,当时的曾国藩兵权在手,又有高官厚爵,可以说是称帝的绝佳时机。曾国藩的部下也多次向他建议,希望曾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曾国藩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么我们说,一生为朝廷的曾国藩,为什么不亲手经营这片他过去努力维护下来的天下呢,难道曾国藩一生的最终目标仅仅只是做一回个好大臣吗。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是一位非常有远见,并且省某远虑的老城,或许是他预见自己成为皇帝后会发生什么自己也想不到的事。

我们先归纳几个原因,看看思维如此敏锐的曾国藩究竟想到了什么当时人们没有考虑到的。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举动是否能证明当时朝中大臣已再没有能与曾相媲美的智力了。首先曾国藩已经看到了清政府在对抗洋人的态度上软弱无能,但是对待汉朝官员上确是机关算尽。当时湘军的兵力虽在长江数省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清政府的眼线遍布四周,对湘军早有防备。左宗棠的存在,在当时对曾国藩来说是很大的制约,加之左宗棠在为清政府效力。

对于自己手中的部下,曾国藩也不是非常有信心,三十万大军,能自由调动的却只有区区十余万,而且李鸿章虽说是曾国藩亲手扶植,其忠臣度却还有待考验。湘军的名声似乎越来越不好,作风也越来越备受争议,名声的败坏程度让曾国藩不敢贸然动用湘军。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心狠手辣,野心勃勃,就算现在表面权曾国藩称帝,不知道何时也会过河拆桥,篡夺皇位之事也并非不可能,到时候我曾国藩可能要背上历史骂名。正因为这些原因,曾国藩没有称帝,而是逐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将兵权一点一点操控在手中,漫漫侵蚀着清政府的残余力量,让清政府有还手之心却没有还手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琼作为唐朝名将为何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功绩足以与秦始皇赵匡胤齐名的君主,李世民这一辈子唯一的遗憾估计就是发动了那场玄武门兵变。从哪个角度看,这场起事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对李世民来讲。自己当皇帝总比当个闲散王爷天天冒着被哥哥杀掉的危险提心吊胆的好。网络配图对后世来讲,一个开明的君主势必比即将即位的废柴好得多,至少保证了之后贞观之治的盛

  • 探秘:刘禅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阿斗真的很平庸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蜀汉刘备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成为三分势力的一家。可他的儿子却常常为人诟病,那么,刘禅究竟是个什么人呢?熟读三国的朋友,一定知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过这样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于一位当皇帝的而言,这样的托孤遗言

  • 宋太宗下温暖圣旨 首开“雪中送炭”的先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的冬天不收礼,收礼只收上好的木炭。宋太宗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冬天清冷的、不足以给人任何慰藉的阳光照耀下,像一柄垂下来的匕首,令人望而生畏。这样的冬天在北宋并不鲜见,宋太宗还记得乾德二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身穿貂皮大衣戴着皮帽全副武装,所有的大臣都缩着手

  • 揭秘慈禧少时美若天仙老时竟迷倒年轻军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向斯,精通晚清史。向斯在《中国第一女人的奢侈生活》中披露了一个惊人的资料,慈禧在六十几岁的时候,迷倒了一个二十几岁英国军官。2007年,媒体节目中,报导了这段持续6年的跨国恋。据向斯说,牛津大学一个图书馆的负责人透露,他们那儿有一个特别珍贵的手稿版,那里面详细记载了慈禧的这

  • 宋仁宗如何虚心纳谏?将武将进献美女遣散出宫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庆历年间,谏官王素听朝内外有人谣传说,武将王德用向皇帝进献了几个美女,竟然被宋仁宗“笑纳”。王素也不去调查核实,立即在朝会上就此事批评宋仁宗耽于美色。宋仁宗颇不高兴地说:“这是内宫的事情,你从何得知?”王素说:“我是谏官,规谏乃职责所在,哪怕是对于风闻之事,也可知无不言。陛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曹操麾下第一先锋:“五子良将”之一乐进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曹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一方。曹操麾下更是猛将如云,比如许褚,徐晃,张辽,张郃等。今天要来说的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乐进。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今山东莘县)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在罗贯中“尊刘贬曹抑孙”的情感路线之下,这位先锋猛将,在《三国演

  • 汉元帝因什么事情的犹豫不决而引起了祸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汉宣帝在临死的时候给汉元帝任命过三个辅佐他的大臣,分别是萧望之、史高和周堪。其中萧望之曾经当过汉宣帝的老师,是前将军、光禄勋。汉元帝登基以后,萧望之就与周堪一起联合侍中金敞和给事中刘向,联名上折子请奏,希望汉元帝可以效法古道。汉元帝认为他们的这个想法很好,于是就接受了,从那以后,汉元帝就常常将这四个

  • 揭秘清代皇帝用膳规矩:一人独品百余菜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皇帝,说起来都不算坏,可以说除了西太后一人外,都比明朝皇帝较好。好的皇帝,一定要照国家的规定行事,固然不能完全按照规矩,但不能离开大格。即使是吃饭这事儿,也要按规矩来。宫中的章程,所有席面、碗盘的件数,都是按品级规定的。皇帝的菜品是一百零八种,皇太后的菜品也是一百零八种,皇后是九十六样,皇贵妃

  • 蒙氏祖孙三代全都在秦统一中建立了什么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涌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军事将领,白起、王翦都是青史留名。但象蒙骜、蒙武、蒙恬祖孙三代都是名将,均受到重用,一起为秦的统一和稳定立下汗马功劳的,也算是绝无仅有了。蒙骜,出生日期不祥,死于公元前240年。本是齐国人,后来投靠秦国,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名符其实的

  • 隋朝第一猛将:让突厥闻风丧胆却为何暴尸朝堂?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的统治时间虽然很短,但却也是名将辈出!诸如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贺若弼等人,但若论冲锋陷阵、破阵杀敌的第一猛将,非史万岁莫属!史万岁不仅善于骑射,武艺过人,他还喜读兵书,精通占候,为隋朝的统一和政权巩固立下汗马功劳!但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最终被隋文帝在朝堂之上当场处死!史万岁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