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辛弃疾为何被称为“大宋第一古惑仔”?

揭秘:辛弃疾为何被称为“大宋第一古惑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517 更新时间:2023/12/30 8:55:23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辛弃疾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作为无可争议的“大宋第一古惑仔”,南宋大词人兼大英雄辛弃疾的“厉害事”,好些都家喻户晓:比如他在北方誓师抗金的豪迈,独闯金营处决叛徒的胆略,“沙场秋点兵”的热血,“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执着。一幕幕飒爽英姿,叫多少后世的粉丝们,不知不觉就跟着燃。

但比起这让人熟悉的,那位横练满身硬功夫,却壮志未酬的悲剧英雄辛弃疾来,下面两件辛弃疾比较“低调”的“厉害事儿”,却足以让我们更懂这位“古惑仔”,看清一位更值得后人肃然起敬的辛弃疾。

首先一个“厉害”处,就是辛弃疾“厉害”的个人生活。

后人说起辛弃疾,常哀叹这位大英雄在南宋王朝遭遇的不公排挤。但以仕途来说,作为南宋朝堂上常被歧视的“归正人”,辛弃疾的官运其实已经很不错:既做过掌管司法的提刑,也做过掌管一方军政的安抚使。待遇也是极高,在浙东安抚使任上时,除了有200亩职田,每月还享受11万钱的工资补贴。退休时还是以“守龙图阁待制致仕”,凭着“守龙图阁待制”的身份,每个月就有30万钱的“退休金”。

而且千万别以为,南宋的官员都是这“高待遇”。比比同样“矢志北伐”的陆游,就知道辛弃疾的“官运”如何。陆游四十八岁那年,才熬到夔州通判的岗位,按说官也不低,薪水却是极低,外加家里人口多负担重,所以“一日禄不继则无策矣”“直以其穷可哀而已”。单是和这位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比,辛弃疾享受的,都是绝对的高官厚禄。

所以,作为一位享誉中国诗词史的文学大牛,“高工资”的辛弃疾留给宋代词坛的,可不止是国仇家恨的呐喊,更有舒适生活里的恬淡悠闲。比如《鹊桥仙》里,那“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的热闹,或是《清平乐》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的童趣。甚至那“婚嫁剩添儿女拜,平安频拆外家书”的温情,还有“疏帘竹簟山茶碗,此是幽人安乐窝”的恬淡,无不缩影了这位大英雄,另一面的铁汉柔情。

这一类的记述,不但记录了辛弃疾人生的另一面,更揭示了一个真谛:辛弃疾,这位“大宋第一古惑仔”,曾多少次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却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向往着普通人都在渴望的幸福。

这样的幸福,以他当年在南宋的官位身份来说,可以说触手可及。甚至,如果他再“懂事”一些,“体察”南宋满朝文武高官们“偏安”的心态,不那么积极的嚷嚷“北伐”,他南渡的岁月,完全可以过得更舒坦悠闲。

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幸福”,即使是那么多对家人亲情的牵挂,都未曾磨灭他的雄心壮志,更不曾让他放弃初心。高官厚禄的人生里,他从未忘记北方沦陷的国土,“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同胞。从未忘记光复山河的心愿。因此,也有了他一次次“自讨苦吃”般的选择,从上书到练兵,一次次的失败,却又一次次的坚持,有了他“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凉,和从不曾放弃的一生……

我们常常把英雄,幻想成铁石心肠的铁人,或是无所不能的超人。辛弃疾的另一面告诉我们:英雄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情感,以及同样的脆弱,有着心灵里同样柔软的地方。但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会把这一切扛在心中,为永不忘的家国情怀,以“男儿到死心如铁”的执着,负重选择一条“凭谁问,补天裂”的艰难道路。看懂辛弃疾,就看懂多少英雄。

而与辛弃疾的“私生活”同样值得一说的“厉害处”,就是他的军事谋略能力。

辛弃疾的一身强悍武功,无论生前身后,都强到没有争议。但争议颇多的,却是辛弃疾的军事才能。不管在南宋年间还是后世,辛弃疾都遭到了同一类吐槽:你辛弃疾再有决心又怎么样?又不看看眼前的形势。北伐不是空喊两句就行的,像辛弃疾这种呼喊,就是“无用书生”的空泛议论,南宋听了才会误国。

但对这类论调,1172年担任滁州知州时的辛弃疾,一句话就能将其砸得粉碎:仇虏(金人)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

作为从北方来的“归正人”,真正上过战场打过仗的辛弃疾,绝不是夸夸其谈的酸腐书生,他亲眼见过金国统治下的北方国力民情,对宋金局势的每一句话,都来自缜密的思考与调查。这一句判断正是如此。在辛弃疾看来,国力早已是衰退状态的金人,“国运”也就是这六十年了,但到那时,北方必然有新的强敌崛起,南宋遭受的威胁将比金人大得多——不抓紧时机北伐,没准就要和金人前后脚亡国。

而就是在辛弃疾说完这番话六十二年后,穷途末路的金哀宗死于蔡州,曾雄踞东亚大陆的金王朝,在南宋蒙古的联合夹击下灭亡。但南宋还没来得及庆祝胜利,“新敌人”的马刀就呼啸杀来,与南宋展开了数十年更加残酷惨烈的战争,直至南宋的末代君臣崖山跳海……

较真的话,辛弃疾的神预言,比起接下来的历史,仅仅“误差”了两年。只此一条就证明,辛弃疾是一个有着何等睿智眼光的谋略家。

如果说这个“神预言”,还可以说是辛弃疾“蒙”的。那么他的另一个遗产,可绝不是“蒙”。矢志收复山河的他,也在用一生在思考:北伐这仗,怎么打才能赢?当宋孝宗宋理宗年间,南宋的几次“北伐”都是傻乎乎往河南扑,把军队往人家口袋里送时,辛弃疾却精准戳中了其中要害:唯一的北伐制胜之道,就是“我得山东 , 河朔必大乱 , 河朔震乱 , 则燕山可塞南门而守 , 然后恢复则指日可待”。

概括下来,就是先取山东,再拿下河北,这样就能避实击虚,一口气收复中原。

如此颠覆当时南宋“北伐理念”的战略,当时有没有道理呢?作为实打实的“山东大汉”,辛弃疾对宋金双方的情况都知之甚深:南宋长期缺马,步兵军团扔进中原,可不就容易被围?但打山东就不同了,一来从江南进军山东,可以有水路支持,正好弥补步兵的机动性。二来黄河改道之后,河朔地区等于没了屏障,只要拿下泰山济南,就是断掉金人一根胳膊,进军燕京将一马平川。

甚至就连怎么打,辛弃疾都想好了,南宋完全可以在洛阳、川蜀等方向假装囤积重兵,摆出大举进攻关中洛阳的架势。金人必然会将兵力调到这一线。然后发挥南宋水运优势,将“精兵锐卒”集中在山东这一线,一鼓作气拿下……

辛弃疾这打法靠不靠谱?虽说在南宋年间,由于统治者不思进取,这事儿没被验证过,但仅看谋划环节,显然就要比南宋简单粗暴的“符离北伐”“开禧北伐”,都要靠谱得多。

更给辛弃疾“正名”的,就是几百年后的明太祖朱元璋,面对依然“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之众”,坐拥中原以及漠北西南要地的“庞然大物”元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几乎“完全复制”辛弃疾当年的战略,就是以精兵直捣山东,一口气横扫中原,完成了一场由南向北一统天下的伟业。那摧枯拉朽的一幕足以证明,当年的辛弃疾,曾经以多么“接地气”的思考,送给大宋一件被遗弃的宝贝。

矢志不改的追求,立定脚跟接地气的努力,负重前行的执着,所谓英雄,正如辛弃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顺之:大明王朝的全才,文武双全才能俱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顺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里,夏言倒台后,严嵩成为内阁首辅,一向受夏言庇护的徐阶在朝堂上处处受针对。尤其严嵩权势如日中天时,徐阶更如一株弱草般忍辱负重。在他想报仇却无门的时候,一位贵人出现并指点他:耐心等待时机。到了嘉靖后期

  • 与康熙皇帝有着相似的功绩的汉和帝,为甚没被评为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汉和帝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汉和帝刘肇是东汉第四位皇帝,是汉章帝刘炟第四个儿子,生母是梁贵人。巧合的是,康熙也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是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通过简短的介绍,两人就有了交集。事实上,两人的共同点不止于此。首先,两人继位颇为特殊

  • 赵光义没有任何军功,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匡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之所以赵匡胤可以黄袍加身,那因为他身上有无数军功,在多次战役中赵匡胤几乎战无不胜。军中以强者为尊,大家服气,于是赵匡胤足以压服全军。赵光义则不同,他在哥哥的光环下长大,论才能他或许不在赵匡胤之下,但他没有任何军功。在做开封府尹之时

  • 朱元璋曾受地主帮助,登基后地主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元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一、朱元璋的痛苦记忆身为中国古代“出身最寒苦”的帝王,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六岁那年,即公元1344年,却是他青春记忆里最苦的一页。就是从这一年春天起,一场空前的灾害席卷了江淮大地。先是从年初到春夏,当地久旱无雨,满眼都是枯死的庄稼,苦

  • 邓猛女为什么会被汉灵帝废掉?真的是因为一个梦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邓猛女为什么会被汉灵帝废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后汉书》记载,中平六年时,汉灵帝做了一个怪梦。他梦见前任皇帝汉桓帝向他发怒问宋皇后贤良淑德,到底犯了什么错,让你听信小人诬陷,将她废黜而死?现在宋皇后已经告上了天庭,上帝动怒,马上就要降下灾祸。据说这个梦非常清晰,汉灵帝

  • 做到秦国宰相之前,范雎到底经历了多少磨难?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范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提起范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秦国宰相,给秦昭襄王提出两条重要策略,一条是远交近攻,一条是强干弱枝。正是由于范雎的存在,秦国的实力变得空前强大,他指引秦国走向了一条正确的称霸之路。范雎可以改变历史走向,不过他的一生也致力于一个

  • 萧胡辇是谁?辽国皇太妃,驰聘半生爱马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萧胡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到咱们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不少人脑子里就会蹦出冼夫人、花木兰、平阳公主、秦良玉、梁红玉等知名历史人物,通过考古呢还发现,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有据可考的第一位女性军事将领,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政治家---妇好,但是有这样一位战功显

  • 揭秘:西晋“男神”潘安最后为什么会被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潘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中国古代的美男子,有哪位堪称“美”到倾倒一时,且叫后人“神往”千百年。最无可争议的,就是俗语“貌若潘安”里的“潘安先生”——西晋“男神”兼“大文豪”潘岳。这位“潘男神”在古代史上,叫后人“神往”到什么地步?且不说“貌若

  • 安禄山唯独惧怕权相李林甫,背后真正原因是?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林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安禄山升任御史大夫,在玄宗的盛宠下,安禄山觐见甚至都不用行礼,王鉷也是御史大夫。一次,群臣朝见皇帝,李林甫命王鉷上前行礼,王鉷弯腰作揖十分标准,安禄山在旁看到这一幕,吓得呼呼直喘,随即也恭敬地行礼

  • 荀彧明知曹操已有篡汉之心,他为何不改投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荀彧应该知道,初平二年曹操已有篡汉之心,但他为何不改投刘备?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荀彧是大汉忠臣吗?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荀彧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为此跟曹操闹翻并神秘死去。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问题:曹操的篡汉之心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我们看以曹魏为正统的三国正史,也会发现曹操至少在汉献帝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