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俘虏47年的宋恭帝是什么结局?最后被迫出家!

被俘虏47年的宋恭帝是什么结局?最后被迫出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21 更新时间:2024/1/27 15:54:48

你真的了解宋恭帝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诗》中的语句。其中暗喻了赵氏宋朝三百年基业的覆亡,随着陆秀夫负帝投海,“长天碧水”间吞没了宋室最后一线希望。

不过在其前3年,蒙古大军就已经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作为当时的亡国之君,年仅六岁的宋恭帝沦为蒙古元朝的阶下囚,开始了长达47年的传奇的俘虏生涯。

赵㬎四岁的时候便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称为宋恭帝,年号德祐。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但是赵㬎六岁的时候就因亡国而被虏走,到了十九岁的时候,他又被逼迫出家为僧直到死去,他的一生遭遇可以说是极为悲惨的。

其实早在赵㬎即位之时,宋朝江山已经是惶惶不可终日了。当时蒙古统治者忽必烈认为,皇帝年幼,奸臣当权,正是统一中原大好时机,忽必烈又怎么会错过呢?

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谢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国人民的压迫下不得不杀死贾似道,不过为时晚矣,宋朝已寿终临寝,灭亡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大半的领土。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同年,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赵㬎向元军投降。

此时还未被消灭的宋朝残余势力则拥立了端宗赵昰、卫王赵昌仍然继续抵抗,新征服的地区也是烽烟四起。

忽必烈意识到这个落难的少帝仍有可利用的价值,只有安置了他,让他作为幌子才能招徕那些尚未归附的南宋臣子们,于是他又封赵㬎为瀛国公,把赵㬎等人幽禁在高墙深宫之中。赵㬎是处处小心谨慎、苟且偷生,希望能免遭迫害。在他十二岁之时,忽必烈突然下诏,让赵㬎迁往上都,到僻远的蒙古腹地去。

据当时有位僧人告诉忽必烈,从星相上看土星犯晦帝星,必当会有人要危害皇帝,应该加以提防;又听说有人称要为被俘的丞相文天祥起兵。忽必烈预感到,赵㬎和文天祥对自己的统治确实是个威胁,所以在大都杀害了文天祥,并把赵㬎发落到上都。

原来忽必烈认为南宋已经灭亡了十二年之久,元朝在中原的统治也基本趋于稳定,赵㬎在政治上、军事上已都已无任何利用价值了,便准备让他出家当和尚,这也算是网开一面了。

可以肯定,在北京的幽禁生活必然是枯燥而单调。而在赵㬎被俘之后的历史记载又十分的少,只有些零零散散。据记载,1282年,赵㬎已经12岁,从北京被遣送到上都开平生活了6年。1288年,忽必烈“赐瀛国公赵㬎钞百锭”。

但忽必烈此时不打算再养着他们娘俩了,正谋划着给他们找个“有前途”的职业。十天后,决定出来了。“瀛国公赵㬎学佛法于土番”,其母全皇后被令出家为尼。一对母子都被元朝安排出家了,从此骨肉分离,天涯各自。

从上都到吐蕃有将近万里之遥。一路上赵㬎经过草原、跨越沙漠,经过了千辛万苦,才终于到达了吐蕃,最后居住在拉萨加大寺。

一个汉族人,只身处在言语不通,水土不服,并举目无亲的环境中,显然已与昔日的生活形成了天壤之别!但赵㬎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生活,也学会了藏语藏文,经过多年的勤奋钻研,逆境自生的他竟然还当上了该寺的住持。

后来翻译了《百法明门论》,还有深奥的《因明入正理论》,在扉页留下了题字,自称“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被藏族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的名单。成为一段历史奇事,他为汉藏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至治三年,他由于无意之中写下了一首诗,而被赐死于甘肃河西,他的诗句原文如下: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诗中的下句“黄金台”是一个地名,有一典故:讲的是战国时燕昭王在大都朝阳门附近筑土为台,上置千金以招天下贤土的故事,元朝统治者认为此句是赵㬎抱怨自己是“台下客”未受重用,有不满之意,诗中的上句“林和靖”,是一人名,是宋代一位出名的高士,此人无意功名进取,二十年不临市廛,终生不娶。他在杭州西湖的孤山结庐,以梅树仙鹤为伴,人称他是“梅妻鹤子”。他死后,宋仁宗念其清高,谥号为“和靖先生”这在元人看来,是赵㬎在以此为机而抒发内心怀恨不平,似有企图驱使复辟之心。

关于宋恭帝赵㬎的结局,汉文《佛祖历代通载》有这一句:“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有人因此认为:“瀛国公是英宗至治三年被赐死于河西的。”但也有人以“赐瀛国公”是独立成词的,不是被赐死的意思。

至少从文字上,看不出宋恭帝是暴死,后面“诏僧儒金书藏经”,更是渲染朝廷的礼遇之意。无论如何,元英宗至治三年,即公元1323年,宋恭帝才结束他作为喇嘛的生活,也结束了他47年的俘虏生活,这一年他54岁了。算下来,他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间再也没有踏入中原和那思牵梦绕的江南故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项家时拥立楚怀王的恩人,他为什么最后会改派刘邦入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项家作为拥立楚怀王的恩人 楚怀王为什么改派刘邦入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二世2年(前208年),秦将章邯在定陶之战大败楚军,击杀楚军统帅项梁。叛秦诸侯中,涌现出的第一批领袖人物先后凋落。项梁侄子项羽,请命向西入关伐秦,被楚怀王拒绝。楚怀王转而选择了刘邦避开秦军主力,入

  • 朱元璋封赏外戚,马皇后私下为何却很伤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353年,有一个叫朱重八的僧人经朋友邀请,参加了红巾军。濠州红巾军元帅郭子兴见朱重八身材魁梧,精明能干,而且在寺庙里还认识几个字,立即将朱重八提拔为贴身护卫,并且为他改名为:朱元璋。一日,朱元璋到郭子兴家中,碰巧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也

  • 老子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写下《道德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老子,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春秋淹城诸子百家园里的道家,南邻医家,北邻墨家。路中山崖上刻经典成语“上善若水”,下刻《道德经》经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篆文如画,逸飞夺目。道家南门进入,情景雕塑是老子骑青牛,执简侧坐,接受弟子阳子居礼拜。这是演绎老子点化阳子居的

  • 历史上的桓灵二帝有多昏庸?汉朝真的因他们而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桓灵二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北伐前给后主刘禅上书了一篇表文,即后世著名的《出师表》,在这篇表文里,诸葛亮写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我们不禁发问,诸葛亮到底是有多鄙夷桓

  • 年羹尧被杀前已经解除了兵权 雍正为什么还下令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年羹尧被杀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到年羹尧,很多人都不陌生,是清朝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位大将军,然而,年羹尧先是被雍正给解除了兵权,之后调任到杭州,成了光杆司令,按理说没有兵权的年羹尧已经没有了造反的能力,但是,没过多久雍正还是下令处死了年羹尧,雍正皇帝为何要这样做呢?

  • 盛唐的两大名将竟因太监死在了皇帝的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盛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手下主要有三大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这三个人就如同救火队长一样,到处唐朝的对手交战。唐朝的疆域辽阔,所面对的对手也多,吐蕃、突厥、契丹、阿拉伯帝国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高仙芝绝对是李隆基的爱将,也是唐朝在西北地区的顶梁柱。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在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却被

  • 揭秘第一个因抢了下属妻子而惨死的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代,可以说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精彩、最为滑稽的时代,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在这个时代都不足为奇,见怪不怪。比如说,一个大国的国君,好色到到处去抢别人的老婆,而且最为不可思议的是,他最终也是惨死在自己的荒唐行为上。这位国君就是齐桓公的儿子齐懿公。网络配图“杀了侄子,登上国君宝座”齐桓公一世英名,雄

  •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一世盛名传到了西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年号是封建王朝特有的记录时间的形式,用来表示纪年。秦始皇建朝并没有年号,汉朝初期也没有,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才被创造出来。汉武帝第一个使用年号的,之后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制度。隋朝第一个皇帝隋文帝也同样沿袭这个制度。图片来源于网络隋文帝年号建国时为开皇,时间从公元581年经过9年。这个年号是为了区别之前的

  • 迷信至极的秦始皇竟都做过哪些奇葩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热衷于成仙得道、非常迷信的封建帝王。为此,他还曾经做过几件极为奇葩的事情。其实,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之后,他的成仙之梦便已经开始做起,最先暴露他这一野心的是封禅泰山。秦始皇此举,不仅有上报自己功绩的意思,而且还有向天地神灵比功劳的意图。网络配图很快,秦始皇

  • 三国中四位功高震主者的结局 竟有一个被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尤其是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功高震主的大臣,往往会被君主猜忌乃至处死,比如抗金的岳飞等人。就三国时期来说,曹操、刘备、孙权等势力互相角逐,而长期的战争,也促使不少文武大臣获得了巨大的战功,乃至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陆逊等人,不过,他们的结局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