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收到一批竹席,竹席背后有什么含义?

朱元璋收到一批竹席,竹席背后有什么含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404 更新时间:2024/1/22 9:53:59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明朝,年号洪武。从此之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君王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拉开帷幕。

朱元璋在位30年,励精图治,是中国最杰出的君王之一。不可否认,朱元璋晚年曾留下许多历史瑕疵,然而,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综合能力非常卓越。例如,清朝第三位君主顺治帝曾评价曰:

“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例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康熙曾为朱元璋立下“治隆唐宋”的石碑,充分肯定了朱元璋的功绩。但相比于康熙,顺治的这句话评价则最为中肯,顺治之所以佩服朱元璋,是因为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制定了系统性的规章制度,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这些制度相比于前朝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明朝影响深远,清朝建立后,有很多制度仍然袭承明朝,因此才有“清承明制”的说法。本文,通过一个细节,一窥全豹。

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国祚长达97年,包括忽必烈在内,每一位元朝皇帝基本上都有一个标签,那就是“奢靡”,尤其是到了元朝末年,元顺帝贪婪地逼迫各地官员进献宝物、美女入宫,苛政如猛虎。而各地官员为了讨好皇帝,更是拼命搜刮财物以图进献给上级,吏治腐败,长此以往,元朝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之中,再加上天灾,乃至红巾军揭竿而起,朱元璋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参加义军,统一中原,北伐元朝,建立明朝。

再加上朱元璋出身贫寒,对谄媚阿谀之人心生厌恶,因此,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最讨厌那些借着“送礼”的名义讨好上司之事。洪武元年,朱元璋刚登基不到3个月,就发生了一件大事,蕲州知府主动给朱元璋“送礼”,在满朝关注之下,朱元璋果断拒绝了这一行为,这件事对洪武一朝来说,意义重大。

洪武元年(1368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因为朱元璋是在该年正月初四在南京建立明朝的。但当时元顺帝仍在大都(北京),朱元璋派徐达和常遇春两位大将率领15万大军北伐元朝,当年八月,大都被攻破,元顺帝逃到草原,正统意义上的元朝宣布灭亡。也就是说,其实,在正月到八月期间的8个月时间里,元朝和明朝是同时存在的。因此,朱元璋在这一期间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北伐上,所以,明朝初建,很多政治制度并不健全。为了治理各个地方,朱元璋陆续派遣了许多文官前往各地任职。很多官员还是元朝的旧臣,他们不了解朱元璋的脾性,认为朱元璋会像元朝皇帝一样,喜欢大臣进献礼物。

当时的湖北蕲州知府,姓名不详,此人本是元朝官吏,后来投奔陈友谅,陈友谅灭亡后,又归顺朱元璋。明朝建立后,蕲州知府一心想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因此想通过向朝廷进献礼物,引起朱元璋的重视。对此,《明史纪事本末》云:

(洪武元年)乙酉,蕲州进竹簟。

李清照曾写下“红藕香残玉簟秋”,所谓“簟”,是指竹席。竹席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蕲州知府为何要往朝廷进献竹席呢?其实,这就是蕲州知府的高明之处。

第一,竹席是蕲州特产,当时正值3月,眼看夏天快到了,蕲州知府进献竹席,正好皇宫能用得上,不算唐突。

第二,竹席并不贵重,正好可以以此试探朱元璋的脾性。如果朱元璋收了竹席 ,他还可以继续进献其他贵重礼物。如果朱元璋不收,那也无伤大雅,毕竟竹席不值钱,算不得阿谀奉承。

蕲州知府派心腹幕僚亲自把竹席送到皇宫,然后苦等十多天,他没有等来朱元璋的夸奖,却等来了一道圣旨,圣旨的内容是:劳民伤财,退回去!以后谁都不准轻易向朝廷进献礼物!

原来,自明朝开国以来,朝廷还未遇到过各地进献礼物的事情,突然收到一批竹席,中书省的各位官员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请示朱元璋,朱元璋知道后,心情非常不好,他眉头一皱,让中书省下一道圣旨:

今蕲州进竹簟,未有命而来献,天下闻风争进奇巧,则劳民伤财,至此始矣。其勿受,仍令四方,非朝廷所需,毋得妄献。

上述这段话,出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四·开国规模》,意思是说,蕲州送来的竹席,并不是朝廷需要的,而是他们主动进献的。竹席虽然不值钱,但朝廷如果收了,就会引起天下官员效仿,若大家都往朝廷送东西,劳民伤财的弊政从此就开始了。所以,竹席要全部退回去,并且告诉四方官员,以后若没有得到朝廷命令,一律不允许进献礼物。

朱元璋的这道圣旨,可以说意义重大。从此之后,各地官员不敢轻易向朝廷进献礼物。只有在战乱或饥荒时候,才会在被允许的情况下,向朝廷进献粮食、棉花、布匹、铁器等物品,为“洪武之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明末清初历史学家谷应泰曾评价朱元璋:“著律令、定典礼、置百官无不损益质文,斟酌美备。”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君主,他所制定的开国制度非常详尽,并且被良好地执行,这就是朱元璋的伟大之处。顺治帝说“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此言不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草根出身 两人打仗为什么会那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徐达和常遇春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徐达、常遇春这些草根出身的人为什么会精通兵法?要说元末明初的最强将领,非徐达、常遇春莫属,这两位帮助朱元璋,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徐达的是难得的帅才,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游刃有余,常遇春则是明军的利刃,所到

  • 蜀汉大将吴班实力怎么样?连陆逊都害怕和他交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蜀汉大将吴班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对于刘备这样的一个名字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刘备也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将领。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可以说是对于颠沛流离的生活一种告终,开始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处了。在稳定了自己的政权之后刘备也是发现后宫当中已经没人了,于是就将刘璋死去的兄弟的

  • 同样都是开国皇帝 刘邦和朱元璋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朱元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和朱元璋分别是汉朝和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两个朝代也十分强盛。很多人都喜欢把朱元璋和刘邦放在一起比较,因为他们都是草根出生的皇帝,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成就。不过他们所处的环境,和需要经历的困难都完全不一样,可能多数人会

  • 街亭之战时马谡为什么会选择在山上扎营?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街亭之战时马谡为什么会选择在山上扎营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街亭之战是蜀汉军民,尤其是诸葛亮心中永远的痛。这一仗输得莫名其妙,让很多三国迷众说纷纭。在这场战役里,马谡因为没有听从诸葛亮的节制,擅自修改诸葛亮让他当道下寨的命令。弃水上山,在山上扎营,结果在曹魏将领张郃的攻击下,一

  • 被俘虏47年的宋恭帝是什么结局?最后被迫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宋恭帝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诗》中的语句。其中暗喻了赵氏宋朝三百年基业的覆亡,随着陆秀夫负帝投海,“长天碧水”间吞没了宋室最后一线希望。不过在其前3年,蒙古大军就已经攻占了南

  • 项家时拥立楚怀王的恩人,他为什么最后会改派刘邦入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项家作为拥立楚怀王的恩人 楚怀王为什么改派刘邦入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二世2年(前208年),秦将章邯在定陶之战大败楚军,击杀楚军统帅项梁。叛秦诸侯中,涌现出的第一批领袖人物先后凋落。项梁侄子项羽,请命向西入关伐秦,被楚怀王拒绝。楚怀王转而选择了刘邦避开秦军主力,入

  • 朱元璋封赏外戚,马皇后私下为何却很伤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353年,有一个叫朱重八的僧人经朋友邀请,参加了红巾军。濠州红巾军元帅郭子兴见朱重八身材魁梧,精明能干,而且在寺庙里还认识几个字,立即将朱重八提拔为贴身护卫,并且为他改名为:朱元璋。一日,朱元璋到郭子兴家中,碰巧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也

  • 老子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写下《道德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老子,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春秋淹城诸子百家园里的道家,南邻医家,北邻墨家。路中山崖上刻经典成语“上善若水”,下刻《道德经》经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篆文如画,逸飞夺目。道家南门进入,情景雕塑是老子骑青牛,执简侧坐,接受弟子阳子居礼拜。这是演绎老子点化阳子居的

  • 历史上的桓灵二帝有多昏庸?汉朝真的因他们而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桓灵二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北伐前给后主刘禅上书了一篇表文,即后世著名的《出师表》,在这篇表文里,诸葛亮写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我们不禁发问,诸葛亮到底是有多鄙夷桓

  • 年羹尧被杀前已经解除了兵权 雍正为什么还下令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年羹尧被杀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到年羹尧,很多人都不陌生,是清朝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位大将军,然而,年羹尧先是被雍正给解除了兵权,之后调任到杭州,成了光杆司令,按理说没有兵权的年羹尧已经没有了造反的能力,但是,没过多久雍正还是下令处死了年羹尧,雍正皇帝为何要这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