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达和常遇春都是草根出身 两人打仗为什么会那么厉害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草根出身 两人打仗为什么会那么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096 更新时间:2024/1/17 6:20:15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徐达常遇春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徐达、常遇春这些草根出身的人为什么会精通兵法?

要说元末明初的最强将领,非徐达、常遇春莫属,这两位帮助朱元璋,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徐达的是难得的帅才,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游刃有余,常遇春则是明军的利刃,所到之处锐不可当,没有攻克不下的城池。

徐达、常遇春都对兵法极其精通,在战场上对时机把握十分准确,能抓住敌人片刻破绽,毕其功于一役。如果说这两位将军都是名校毕业,经过专业学习培训,那估计也就不会那么惊世骇俗了。

实际上,徐达、常遇春都得野路子出身,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什么后台势力也没有,更别说什么学习培训。

史料记载: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徐达的家里世代务农,是个地道的农民,只是徐达长相不错,胸有大志,且孔武有力,还有一身好武艺。

史料记载: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

常遇春是怀远人,力大无穷,善于骑射,曾经因吃不上饭落草为寇,之后跟随朱元璋打天下。既然徐达、常遇春都是普通百姓出身,也没有什么深厚背景,为何他们打仗会这么牛?

天赋异禀,天生是打仗的料

在这个什么都要讲究天分的时代,努力好像就变得可有可无,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封侯拜相,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也许是很多人的梦想,但真正能实现的少之又少。

很多人一生奋斗不息,都无法达到的境界,换做另一批人,可能很快就能突破。徐达、常遇春就是天生的战士,他们天生就是为了战争存在的,如果不是遇到朱元璋,徐达可能还在耕田,常遇春可能还在打家劫舍,朝不保夕。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金朝创始人完颜阿骨打,生在白山黑水之间,在宋、辽早已是封建社会的时候,完颜阿骨打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而当完颜阿骨打拿起武器,准备反抗辽国的时候,变成了一位孔武有力、智谋出众的战略家。仅仅用11年的时间,就灭掉了当时最强大的辽国,并令宋朝在金军的脚下颤抖。难道有人教过完颜阿骨打兵书战策,有人手把手教地教他排兵布阵,明显没有的。

打仗这事情很考验天分,如果不是这块料,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完颜阿骨打征战一生,创立的金朝,可谓一代豪杰。

在那混乱的元末,吃饱饭都是个大问题,从军成了很多人的饭碗,毕竟当兵得给饭吃,否则怎么打仗。徐达、常遇春能跟随朱元璋,大多也是被形势所迫,当时朱元璋造反之前还做过和尚,并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才做下决定。

没有人想打仗,也没有人想过那命悬一线的日子,而徐达、常遇春异于常人,他们的天赋过人,他们的武艺高强,命中注定他们就能名留青史,让后人记住他们的名字。

作战勇猛,悍不畏死

要想成为将军,必须从小兵做起,那么在军中要升官,要立威,依靠的是什么?是军功。如果统兵百万,取得战略性战争胜利,可能会改变改变整个历史进程,此将军必会青史留名。

而如果只是一个小兵,想要升官发财,那就得在战场上卖命,杀敌越多,立的功劳就越大,就越可能被领导看中,越有可能升官。这一切最起码的前提是不怕死,临终逃脱可能不仅不会升官,还会被杀头。

徐达、常遇春皆是悍不畏死的之辈,自从他们从军之后,就把脑都栓在裤腰带上,在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只有不怕死的战士,才有可能活下来。

史料记载:

“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郭子兴是朱元璋最早的起义领导,而郭子兴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孙德崖也是红巾军领袖,原本郭子兴和孙德崖不睦。两军交战之时,朱元璋却被孙德崖抓住了,这个事情就难办了。在天下纷乱之时,杀几个起义军领袖也无关痛痒,如果当时朱元璋被杀,也就没有之后的大明了。

关键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替代朱元璋被俘,朱元璋转危为安。这样的结果是徐达将面前生死考验,换来的是朱元璋对徐达的重用。好在最后徐达也平安归来,说起来平淡无奇,事实则是生死时速,人的命只有一条,死了不会和游戏一样可以从来。

徐达不怕死,常遇春同样如此。徐达是个是智将,常遇春可以说是个猛将,当然同样不欠缺智谋。

史料记载:

“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

当时元兵陈兵采石矶,这里是渡江的必经之路,船离着岸边还有三丈多,无法靠岸。常遇春驾驭小船,直接冲向元军,手持矛戈,当敌人抓住他的戈头的时候,常遇春趁势跳上岸,就这么冲杀进敌阵,元军望风而逃,被杀得大败。

战场之上,领导在旁观看,正是立功的好时候,常遇春勇冠三军,单人冲进敌阵,杀退敌人。此时的常遇春是个小兵,正是因为他的勇武才受到重用。军中是勇者的天下,是强者的天下,要想加官进爵,不怕死是最起码的素质。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当徐达、常遇春从小兵升任部队中层干部,或者高层军官之时,他们的勇武就不一定能派的上用场了,其他一切都要依靠头脑。

此时的将领需要的不停地学习,徐达、常遇春从小没有学过兵法,而他们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战争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迅速让小兵变为将军,将军变为统帅。

史料记载:

“与大将军攻太原,扩廓帖木儿来援。遇春言于达曰:「我骑兵虽集,步卒未至,骤与战必多杀伤,夜劫之可得志。」达曰:「善。」会扩廓部将豁鼻马来约降,且请为内应,乃选精骑夜衔枚往袭。”

常遇春不仅武艺高强,还是个还神射手,多次用他的弓箭挽救战局。当大兵团作战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指挥布局,一旦决策失误,牺牲可能是成千上万条人命,所以必定要极为谨慎。

在明军进攻太原之时,扩廓帖木儿来救援,扩廓帖木儿元军中水平最高的将领,他面对的就是徐达和常遇春。常遇春对徐达说:“我军骑兵已经集结完毕,但步兵还没有到,如果直接开战可能损失严重,夜袭才是上策。”

开战之后,元军大败,徐达、常遇春用最小的代价赢得了胜利,并获得四万部队,太原被攻克。谁都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会,哪怕天赋异禀,也需要后天的学习,徐达、常遇春就是善于学习的将领,他们在战争中总结经验,磨练兵法,直至成为最强将领。

从一介平民到百万兵马的统帅,徐达、常遇春做到了,他们帮助朱元璋取得了天下,他们也被封为开国功臣。名将的道路并不平坦,需要勇气和智慧才能开创新的事业。

说到底,一代名将的养成,是踩着众多拦在他们面前倒下的人爬上来的,运气很重要,跟对人也很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蜀汉大将吴班实力怎么样?连陆逊都害怕和他交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蜀汉大将吴班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对于刘备这样的一个名字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刘备也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将领。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可以说是对于颠沛流离的生活一种告终,开始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处了。在稳定了自己的政权之后刘备也是发现后宫当中已经没人了,于是就将刘璋死去的兄弟的

  • 同样都是开国皇帝 刘邦和朱元璋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朱元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和朱元璋分别是汉朝和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两个朝代也十分强盛。很多人都喜欢把朱元璋和刘邦放在一起比较,因为他们都是草根出生的皇帝,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成就。不过他们所处的环境,和需要经历的困难都完全不一样,可能多数人会

  • 街亭之战时马谡为什么会选择在山上扎营?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街亭之战时马谡为什么会选择在山上扎营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街亭之战是蜀汉军民,尤其是诸葛亮心中永远的痛。这一仗输得莫名其妙,让很多三国迷众说纷纭。在这场战役里,马谡因为没有听从诸葛亮的节制,擅自修改诸葛亮让他当道下寨的命令。弃水上山,在山上扎营,结果在曹魏将领张郃的攻击下,一

  • 被俘虏47年的宋恭帝是什么结局?最后被迫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宋恭帝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诗》中的语句。其中暗喻了赵氏宋朝三百年基业的覆亡,随着陆秀夫负帝投海,“长天碧水”间吞没了宋室最后一线希望。不过在其前3年,蒙古大军就已经攻占了南

  • 项家时拥立楚怀王的恩人,他为什么最后会改派刘邦入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项家作为拥立楚怀王的恩人 楚怀王为什么改派刘邦入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二世2年(前208年),秦将章邯在定陶之战大败楚军,击杀楚军统帅项梁。叛秦诸侯中,涌现出的第一批领袖人物先后凋落。项梁侄子项羽,请命向西入关伐秦,被楚怀王拒绝。楚怀王转而选择了刘邦避开秦军主力,入

  • 朱元璋封赏外戚,马皇后私下为何却很伤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353年,有一个叫朱重八的僧人经朋友邀请,参加了红巾军。濠州红巾军元帅郭子兴见朱重八身材魁梧,精明能干,而且在寺庙里还认识几个字,立即将朱重八提拔为贴身护卫,并且为他改名为:朱元璋。一日,朱元璋到郭子兴家中,碰巧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也

  • 老子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写下《道德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老子,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春秋淹城诸子百家园里的道家,南邻医家,北邻墨家。路中山崖上刻经典成语“上善若水”,下刻《道德经》经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篆文如画,逸飞夺目。道家南门进入,情景雕塑是老子骑青牛,执简侧坐,接受弟子阳子居礼拜。这是演绎老子点化阳子居的

  • 历史上的桓灵二帝有多昏庸?汉朝真的因他们而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桓灵二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北伐前给后主刘禅上书了一篇表文,即后世著名的《出师表》,在这篇表文里,诸葛亮写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我们不禁发问,诸葛亮到底是有多鄙夷桓

  • 年羹尧被杀前已经解除了兵权 雍正为什么还下令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年羹尧被杀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到年羹尧,很多人都不陌生,是清朝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位大将军,然而,年羹尧先是被雍正给解除了兵权,之后调任到杭州,成了光杆司令,按理说没有兵权的年羹尧已经没有了造反的能力,但是,没过多久雍正还是下令处死了年羹尧,雍正皇帝为何要这样做呢?

  • 盛唐的两大名将竟因太监死在了皇帝的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盛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手下主要有三大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这三个人就如同救火队长一样,到处唐朝的对手交战。唐朝的疆域辽阔,所面对的对手也多,吐蕃、突厥、契丹、阿拉伯帝国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高仙芝绝对是李隆基的爱将,也是唐朝在西北地区的顶梁柱。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在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