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培公平定三藩有功却不得善终 历史上周培公又是什么样的

周培公平定三藩有功却不得善终 历史上周培公又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923 更新时间:2024/2/4 22:05:45

周培公下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周培公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结局却相当凄凉。不仅在即将功成名就之时被康熙帝临时换将、把功劳全部算到了图海头上。而且,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周培公被长期“弃用”、丢在冰天雪地的盛京担任绿营提督,直到终老……那么,电视剧中康熙帝为何要如此对待周培公呢?

能力太强、不好控制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周培公绝对是一个“重量级”人物,文可安邦、武能定国。带着一群由八旗家奴组成的“散兵游勇”,硬是平定了蒙古察哈尔部的叛乱!接着,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又靠“三寸不烂之舌”,不战而屈人之兵、一举拿下了盘踞甘肃的王辅臣。

自古帝王不怕权势熏天的文臣、不不怕功高震主的武将,就怕这种文武双全的人物!靠着一群“散兵游勇”就平定了蒙古铁骑的一场叛乱,要是周培公把这本事用来反叛呢?绝对够康熙帝喝上一壶的!位居平西亲王的吴三桂尚且反了,更何况是周培公?康熙帝不得不防。更重要的是,周培公这个人文的方面也是安邦治国之大才,这就更让康熙帝如芒在背、骨鲠在喉了。只有把他控制起来,康熙帝才能放心。否则,即便周培公自己没有野心,可一旦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与反清势力走到一起,依然是一个康熙帝的“心腹大患”!这就是康熙帝为何要把周培公安置在盛京的原因所在,因为那里是满洲人的“老巢”,有无数双“自家人”的眼睛盯着,周培公翻不出任何浪花。

平衡满汉矛盾

清王朝入关之初,对汉臣有着天然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甚至贯穿了整个清王朝二百余年的历史,清初也是满汉矛盾最为尖锐的一个时期。平定“三藩之乱”,其本质还是满洲统治阶层与汉臣“军阀”之间的矛盾总爆发。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让一个汉臣占据了平定“三藩之乱”的首功,康熙帝显然无法向“自家人”——八旗交代。

更重要的是,一旦周培公立下了如此巨大的功勋,该如何封赏?这也成了康熙帝无法回避的问题。周培公将来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藩”?谁也不知道……与其留下这么多不确定性,倒不如用图海换下周培公,把平定“三藩之乱”的首功记在图海头上,这样对于各方面势力都能有个交代,也更加有利于平衡满汉之间的矛盾。

帝王驭下之术

再就是康熙帝的帝王驭下之术了,自古功臣恃功而骄者不在少数,距离康熙帝并不久远的年羹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无论是图海还是周培公,立下了如此巨大的功勋,都难保他们将来不会恃功而骄、不会倚功自重!用图海换下周培公,功劳是图海的,周培公想要“恃功而骄”连本钱都没有!反过来,图海虽然领了功,但功劳实际上却是周培公的,这一点康熙帝和图海都心知肚明,图海也无法“恃功而骄”,更加无法“倚功自重”!一切恩典只能是“雷霆雨露、尽皆天恩”,康熙帝此举成功化解了后来雍正帝与年羹尧的那种尴尬,而且还无须背负一个“屠戮功臣”的恶名。

平心而论,真实历史上的周培公远没有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那么出彩,他一生中唯拿得出出手的功劳,恐怕也只有“劝降王辅臣”了。史籍记载,周培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初为州卒小吏,后来依附显赫者入京、出任内阁供奉。平定“三藩之乱”期间,周培公以类似于现代“参谋”的角色跟随大将军图海出征。后来,周培公利用自己与王辅臣下属的旧关系,只身进入平凉城、劝降王辅臣。最终,图海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地进入了平凉城,降服了首鼠两端的王辅臣。而这,也成了周培公一生中最为出彩的一笔!请注意,自始至终图海都是周培公的上级,从来就没有什么用图海换下周培公之说。

“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清廷论功行赏。经图海保举,周培公出任山东莱登道。平心而论,这个职务并不高,在清王朝形成定制之后,只是文职正四品而已。由此也可见,在平定“三藩之乱”期间,周培公的功劳其实相当有限,不是吗?之后,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期满后赴山东任职,却因为处理不好与上级和同僚的关系,在任仅仅三年便辞官归里了。从这一点大致可以看得出,周培公这个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是存在很大短板的,而且动不动就辞官归里、颇有些文人的“清高”,似乎并不适合官场……

这一赋闲,周培公就赋闲了将近十年!直到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与清廷撕破脸,周培公上书康熙帝提出平叛“条呈”,才再度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因为周培公所上“条呈”被康熙帝采纳,周培公得以再度出仕,出任盛京提督。说实在的,在盛京这个地方担任绿营提督,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驻防八旗的盛京将军不仅主管盛京的军政,而且还兼管民政事务,盛京提督的权力十分有限……而且周培公是由文职转任武职,本就已经有些“明升暗降”了。由此也可见,康熙帝对周培公的行政能力也的确是有所保留的,并没有那么“器重”。但不管怎么说,好歹周培公还是被康熙帝重新用了。康熙四十年,周培公死于任上,到此时他已经担任了十年盛京提督了!十年都没有挪窝儿,同样说明康熙帝给周培公盛京提督这个职务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这就是真实历史上的周培公,远没有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那么出彩,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

综上所述,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与真实历史上的周培公根本不是一回事,电视剧诸君看看就行,千万别较真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康熙晚年多次痛哭,是因为儿子们互相残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废黜胤礽对于老皇帝康熙的精神打击太大了,由此也让他看清没有哪个儿子值得信赖,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以康熙的一世武功也未能逃脱这个人性宿命。自从听说废太子胤礽因被废黜,以至于精神错乱后,老皇帝十分后悔,“日日不能释然于怀”。他吃不下饭

  • 刘备如果成功统一三国,蜀汉又能延续多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如果刘备成功统一三国,汉朝会继续延续多久?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汉末年,虽然精彩,但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永远的灾难。这种灾难,曹植的《白马行》里有详细描述战争的结果。东汉末年的灾难由黄巾起义作为起点,继而董卓乱政使得东汉末年开始进入群雄时代。等到曹操把群雄灭得差不多的时候

  • 周宣王统治下的周朝是什么样的?得不偿失耗尽了中兴业绩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周宣王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周宣王继位时,历经周厉王统治下的西周王朝吏治败坏,百姓离散,周宣王下令修复公室,广进谏言,安顿百姓,修缮武器;兴畋狩礼乐,效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遗风,并及时任用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等贤臣

  • 宋朝的第四位皇帝赵祯,为什么能被冠以仁宗的名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的第四位皇帝赵祯,为什么能被冠以仁宗的名号?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位历史上有名的仁宗皇帝赵祯究竟“仁”在哪里?纵观孔子的整个思想,其中心思想就是一个“仁”字,孔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今天看来“仁”就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宋朝皇帝赵祯就是在这种关系上加以

  • 明光宗朱常洛登位仅一个月为什么就突然暴毙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明光宗朱常洛。此人是明朝史上命运极其坎坷的皇帝,在太子之位上苦熬隐忍19年后,终于在将近不惑之年登基为帝。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在加冕仅仅1个月后便离奇驾崩,留给世间一连串的问号。这位无比悲情的皇帝,便是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是明神宗的庶长子,生母王恭妃最初是服侍李

  • 纪晓岚笔下的明熹宗选妃:连一根体毛都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裸检”是皇家秘密,作为一种制度,一直存在于各朝宫妃采选过程之中。《汉杂事秘辛》所记未必是东汉时宫妃选拔的实情,纪晓岚笔下却弥补了一份遗憾。在杨慎所处的明代,女子入宫前体格也极其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连一根体毛都要看仔细。清代文人纪晓岚所著的《明懿安皇后外传》中,详细记下了明熹宗朱由校选妃子的全

  • 崇祯皇帝为何在殉国前秘密安葬魏忠贤遗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与魏忠贤是死对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奇怪的是崇祯为何在上吊自杀的五天前秘密安葬魏忠贤的遗骸?他不是恨魏忠贤吗?魏忠贤不就是被他铲除的吗?崇祯心里到底在想什么?魏忠贤曾经是掌权者,生前的确做了很多坏事,但连很多历史学家都承认,魏忠贤治国理政的的确很有一套,有些历史学家甚至说,魏忠贤如果不死,

  • 千古明君?揭秘康熙皇帝屠杀平民的两大暴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目前很多的清史剧都把康熙皇帝塑造成一个高大上的开疆拓土的伟大君王。仿佛这个人就没有一点缺点。其实这是眼中违反历史事实的,一起看看他那些暴行吧。暴行之一:平三藩屠杀平民且不提与康熙尚无关系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只说康熙在平定三藩时,清军对平民的屠杀,从许多记载来看也是相当惊人。这里不必长篇大论,就引两

  • 他重演第二次“靖难之役”可结局却是相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皇权,消除威胁进行削藩政策,朱棣作为燕王不得已打起“清君侧”的口号,向朱允炆发动进攻,这场叔侄之争最终以叔叔朱棣的胜利告终。然而就在朱棣死后,他的孙子朱瞻基和他的儿子朱高煦也上演了一场叔侄之争。图片来源于网络永乐二年(1404),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

  • 名将廉颇的生平事迹体现了他什么精神特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文章。以廉颇和蔺相如为主线,讲述在战国时代末期,秦国和赵国的故事,文中重点突出了廉颇和蔺相如合力挽救赵国的来龙去脉。这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分为几个不同的小故事,比如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等都是出自于其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让人感慨廉颇和蔺相如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