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托孤遗言交代不清楚吗 遗言为何会成为一个谜团

刘备托孤遗言交代不清楚吗 遗言为何会成为一个谜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34 更新时间:2024/1/29 16:31:30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托孤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一)刘备逞最后的虎威

刘备这一生非常励志,从草根起家,百折不挠、越挫越奋,终成一代帝王。公元221年,已60岁的刘备,在当上蜀汉皇帝后,还没三个月呢,便不顾年事已高,执意发起了著名的“夷陵之战”,刘备御驾亲征,讨伐东吴,却大败而归……

刘备为何要发起夷陵之战,至今还众说纷纭,但其中比较公认的是:此战是刘备拼死而做的最后一搏,因为丢失荆州,是蜀汉不可承受的损失,等于宣布蜀汉势力被封死在西川!这对于一心想恢复汉室荣光的刘备来言,是绝不可接受的。所以刘备此战的最低目标,是要拿回荆州,至于替关羽报仇,其实更多的算是借口。

但刘备却败了,且败的非常惨,但出人意料的却是,刘备虽惨败,却兵退到永安后,竟然决不后退了!

永安(今奉节县),位于益州东部,离东吴非常近,此刻东吴气盛正盛,为何刘备败退这里后,就决不后撤了?显然这里也是危险异常的。除了因为有赵云的援军到来后,其实,更要赞一下刘备!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一位性格刚烈的人,非《三国演义》中,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形象,之所以他到达永安后就不再后退,是因为刘备清楚,自己若再败退下去,就等于是引领着吴兵全面进攻蜀汉,如此一来,蜀汉就危险了。

而他身在永安,相当于发出这样一个信号:君王誓死守边界。自然整个蜀汉的力量,会跟随着他集结在边界,即可避免全面溃败,又能对吴国起到威慑、遏制作用。

果然,正是由于刘备在永安,使得整个蜀汉的力量,再次集结在蜀、吴边界附近,再加上曹魏趁机袭击东吴,让孙权惊恐了,这种态势对东吴来言也是难以承受的,所以连忙修书刘备,派特使前来,表示两家应再次结盟,共同对付曹魏。

由胜利方,且是完胜方,向惨败方首先提出议和,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究其原因,既是当时魏、蜀、吴,三国间彼此克制,又环环相扣的历史大背景所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备于惨败中,以君王身份,守备边界的虎威所致。

刘备终于长出一口气,表示可以考虑,先两家停战吧。刘备最后的虎威,终于镇住了局势,但此刻的刘备,也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二)刘备托孤遗言

公元223年,诸葛亮跪在刘备的床榻前。其实在诸葛亮到来前,即公元222年,已经有一位蜀汉重臣到过这里,他就是李严,当时是被刘备封为“尚书令”。诸葛亮是第二个,来到这里的蜀汉重臣。

但这一次却跟李严那次完全不同,因为李严那次是属于,朝政的人事任命等,而这次却是托孤。史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即,刘备清清楚楚地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华、能力,胜过曹丕十倍,有你在,必能使我蜀汉国泰民安,完成恢复汉室荣耀的历史责任,要是我儿子刘禅能否辅佐,就尽心辅佐,要是他不成器,你就自己定夺,选取对蜀汉最有利的方案!

其中:取并非是让诸葛亮取代刘禅,自己当皇上。因为近来,这种荒谬的说法大行其道,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一则是不负责者为博眼球,二来便是没搞清楚,此话的逻辑关系。

(三)刘备托孤遗言的逻辑关系

其一,肯定诸葛亮的才能,之所以拿曹丕来说事,不是“敲打或试探诸葛亮,是不是想学习曹丕”,因为后面还有“终成大事”这四个字跟着。对刘备来言,什么是终成大事?显然就是恢复汉朝的荣光!而曹丕对刘备来言,就是篡汉的逆臣!他不说曹丕,说谁?

其二,对诸葛亮的终极信任。所谓知子莫若父,刘备这一生惊涛骇浪,什么场面没见过?自然清楚刘禅的才德和缺点等。刘禅就不是一个敢于进取、搏击的人,故而“终成大事”这等任务,刘禅是完成不了的,这点刘备清楚。

所以刘备才对诸葛亮说“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个“可辅”和“不才”,都是围绕着“终成大事,即恢复汉朝的荣光”来言,那么这个“取”,怎么就变成了“诸葛亮可以取得刘禅,当皇上了”?所谓刘汉,刘汉——刘邦开创的汉朝江湖,自然皇上必定姓刘!

其三,通过前面两点可以清楚看出,刘备这句话的中心,是“终成大事”这四个字,一切都要围绕这四个字来分析。因为,刘备他的身份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蜀汉皇帝。

从他不顾年高,执意发动夷陵之战,要夺回荆州,兵败后逞虎威,以君主的身份守备蜀汉边界,全都是围绕着这个“终成大事”,自然临死前也念念不忘这事,这是刘备一生的“主题”。

刘备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致力于“兴汉室”,这是他的旗帜!无论关羽、张飞、赵云,还是诸葛亮等,都因认同他这面旗帜,才聚集在他身边,才致死奋斗!所以刘备死前,他怎么可能,丢下这个主题,砍倒这面旗帜呢?

这也是为何蜀汉灭亡时,蜀汉出现的誓死不屈的英雄,比魏和吴都要多许多的真正原因,虽蜀汉最弱小,但若论为信念而战,蜀汉却又是最坚定的,因为他们认同自己代表的是“汉”!

(四)为何成为难解的“历史谜团”

那么为何,刘备清清楚楚的这句话,却成了难解的“历史谜团”,各种奇谈怪论层出不穷呢?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因为任何一位熟知历史的人,都不会被这些奇谈怪论影响,因为他们清楚,在三国时期,东吴的孙策在临死前,也曾对张昭说过这等话。

在《三国志》裴松之所注引《吴历》中,孙策临死前对张昭这样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发出奇谈怪论者,为何不对孙策的这句托孤遗言,来几句,说道说道?同样是“君便自取之”!想来,一则是刘备和诸葛亮在历史中的名望,要高出孙策和张昭。

第二,其实也是最重要的,谁让刘备的儿子是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刘禅?而不是曹操所言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才是关键!

由于蜀汉代表着汉的正统(曹丕篡汉后),可却出了一位功盖三国、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和一位“此间乐不思蜀”的刘禅,在这种奇妙的组合下,自然便会产生出一种假想,要是诸葛亮当了皇上,也许蜀汉就会一统江湖了……

偏偏刘备托孤中,又出现了这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故而出于有心也好,无心也罢的进行歪曲,尤其是加上《三国演义》的渲染,这种情绪便成为了一种现象,故而形成了这种“历史谜团”的假象。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的别有用心,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徐晃和张辽相比 两人谁的实力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文丑战张辽徐晃,文丑和张辽谁厉害,徐晃和太史慈谁厉害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辽和徐晃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能从一个小诸侯,一跃成为东汉末年的霸主之一,这和他好结交人才脱不开干系。曹操手下著名的武将有:夏侯渊、夏侯惇、乐进、于禁、徐晃、张郃、张辽、许褚等,作为同一阵营的他们很少交过手。那么徐晃和张辽的实力孰强孰弱呢?这就只能

  • 蜀国五虎将中,谁的功劳最大?他们的武力值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蜀国的五虎上将,哪位不属于蜀国五虎上将,蜀汉五虎将武功排名

    蜀汉五虎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大汉立国四百余年威名远播,使得四方臣服。令人可惜的是,大汉帝国自从黄巾之乱后就开始走了下坡路。帝舅何进诛杀那些掌权的宦官之后,又因为引狼入室成了董卓的刀下亡魂。董卓仗着西凉军的强大实力胡作非为,朝中的大臣敢怒不敢言。少帝刘辫被迫

  • 三国的四位传奇谋士,他们所擅长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战争传奇挑战青铜谋士攻略,楚汉传奇武将排名,桃园三结义的人物特点

    你真的了解三国谋士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时代,人才辈出,涌现多少风流人物。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多是大智近妖的角色,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若论顶尖谋士,很多熟读三国的朋友都能脱口而出吧。魏国有:郭嘉,贾诩、荀彧、荀攸、司马懿等。蜀国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姜维等。吴国有:周瑜、

  • 钟会:三国后期最阴毒的谋士,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终极三国修坦白身份,三国小谋士,终极三国甘昭烈结局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钟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人们都喜欢说不是英雄,不读三国,可是读完三国之后,很多时候总会有一种英雄气短以及壮士暮年的无奈之感,这种感觉的产生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三国时期人们的命途多舛以及最后的造化弄人,这些东西让人唏嘘不已,又实在无能为力。先且不说三国开

  • 秦昭襄王手下有四大名臣,最后都被他逼走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晚清四大名臣谁不贪,秦昭襄王是谁,秦昭襄王手下大将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昭襄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昭襄王是秦孝公之孙、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在秦昭襄王王继位之时,秦国在前三位秦王的治理下,已经是非常的强大,单论国力,已经是战国第一;而秦昭襄王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立志壮大秦国,甚至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且当时的

  • 康熙帝平定三藩后,为什么会背信弃义处死众多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为什么要裁撤三藩,康熙削三藩,清朝平定准噶尔的时间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康熙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一直以来,人们对康熙帝的评价很高,特别是受到影视剧的影响,甚至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毋庸置疑,康熙帝在位期间,多次用兵,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康熙帝也有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比如在三藩之乱期间,康熙帝多次下诏宣

  • 杨贵妃死后被封为“杏花神”,她和杏花有什么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贵妃的墓里有尸骨么,为什么杨贵妃会被处死,杨贵妃死在哪个地方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贵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中国人过节离不开祭祀,大节小节都要洒扫庭除,祭祀对应的神仙。花朝节也不例外。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

  • 万历懒惰怠政,给大明带来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万历十五年现实意义,李贽学说对晚明文学的影响,万历十五年核心思想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万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神宗万历初即帝位时,是一个比较勤勉、善于纳谏的年轻帝王。在老师张居正的指导下,讲学、亲贤、爱民、节用。他喜爱读书,张居正认为自古帝王虽有神圣的天资,但仍要加强学习,明朝也有为皇帝开经筵日讲的传统,请求为神宗开设经筵日讲,他

  • 朱元璋特别重视军火生产,他是如何意识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参加的起义军,朱元璋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朱元璋对朱文正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火统,是一种射击型管状火器。燃烧、爆炸性的简单火器,大约在唐代后期即已运用于军事作战。自南中期至元代,火器多次被投入战争,形似小型火炮的火统也应运而出。目前为止,全世界公认最早的铜大统,出土于内蒙古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

  • 谭嗣同的下场有多惨?围观群众却在旁看戏发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谭嗣同为什么被杀,叛徒的下场都很惨,谭嗣同被杀细节

    你真的了解谭嗣同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英国著名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人从生下来就注定死亡,在人间挣扎的几十年中,生存还是死亡,一直是人心中过不去的坎。人活到极致,便想求长生,如秦始皇东海求长生不老药。但也有人,活到极通透,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取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