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的关系 慈安是个什么样的人?

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的关系 慈安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15 更新时间:2023/12/26 22:30:46

同治年间,出现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情况。这两个人就是东宫太后慈安太后,和西宫太后慈禧太后。这两个最为尊贵的女人,在后世的许多影视作品,以及野史传闻中,都处于对立面。这个对立面不是摆在明面上的,而是私底下的暗潮涌动。那么真实的历史上,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到底如何呢?她们是好姐妹?还是正邪不两立的敌人?

看晚清后宫历史,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的一言以概之。这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的。

网络配图

咸丰帝在时,这两人之间应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慈安太后初入皇宫便被封为贵嫔,同年五月晋位皇贵妃,十月进皇后。一年之内,直接从嫔位跃至后位,因此没有经历嫔妃的册封之礼,而是直接进行的封后大典。慈安被谕旨诏封皇后,为一国之母,成为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母仪天下,总管六宫。而慈禧太后仅为一个小小的贵人,根本不在慈安眼里。即使后来慈禧太后生下咸丰帝独子,母凭子贵,一路攀升,由嫔至妃,再到贵妃,成为宫中仅次于皇后的人物。如果是在现代许多后宫电视剧中,那么慈禧太后的威势绝对大于慈安太后,毕竟她底下养育着唯一的皇子,皇后应该让她三分。但电视剧毕竟只是电视剧,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产物,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

先不说两人一个皇后,一个贵妃,从地位上慈安太后就直接秒杀慈禧了。就说帝王宠爱,慈安太后端庄娴雅,咸丰帝对其颇为敬重,因此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慈禧绝对不敢得罪慈安太后。在慈安面前定是执礼恭谦,不敢稍有放肆的。

而在咸丰帝去世后,零工共尊,共同垂帘听政。但是自古以来嫡庶有别,慈安太后为正宫皇后,进为母后皇太后,而慈禧则是母凭子贵被封太后的,遵古礼慈安太后的地位是高于慈禧太后的。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虽然慈安太后此人并不热衷于权利,平常批阅奏折都是交给慈禧太后的。但是一遇到大事,或者是什么大的决定,慈禧也不敢擅专,即使知道慈安太后多半不会同意,也会征得慈安太后的同意。

网络配图

《清宫遗闻·慈安皇太后》:“当时天下称东宫(慈安)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谘访利弊,悉中款会,东宫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每有奏牍,必西宫为诵而讲之,或竟月不决一事。”慈禧虽然在年龄上,要比慈安太后大两岁,但因为嫡庶之分,平日也是要称慈安太后为“姐姐”的。因此“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在两人在长达二十年间的垂帘听政期间,一直保持比较和谐、稳定的关系,未曾见得两人有重大分歧和争执的记载。

不过现在许多的传闻中,说的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的关系虽然表面上很好,但实际上慈禧太后一直暗暗想要除掉慈安太后。但因为慈安太后手上捏有咸丰帝遗命,所以并不敢妄动,后面好不容易找到机会,便瞬间将慈安除掉了。不过传闻总归是传闻,不知其真实性,还需三思。

现代许多电视剧中,对于慈安太后的塑造都是一个天真良善的角色,相反慈禧则胸有城府。但实际上,真实历史上的慈安太后绝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女人,她是一个大智若愚,擅长掌控大局的女人。有书记载:“慈安”及与孝钦后垂帘听政,首简恭王入军机处。时国人称孝贞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孝钦优于才,而判阅奏章,裁决庶务,及召对臣工,咨访利弊,悉中款会“既是慈安长于德,慈禧优于才。

网络配图

《清朝全史》:”同治改元之初,即知曾文正公之贤,授为两江总督。文正感其知遇,尽心谋国。而东宫则自军政、吏治、黜陟、赏罚,无不咨询文正而用其言。“于是当时遂有”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之说。慈安掌政之后,一方面器重满族官员,另一方提拔一大批才能极高的汉族官员,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

《庸盦笔记》记载: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所以说慈安是个天真不懂政治的女人,实际上是最大的误差,相反慈安大智若愚,极为擅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强悍不逊的权臣鳌拜其实是个大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鳌拜是一个在清宫戏中常有出现的人物:他武夫起家,性格凶暴,力大难制,把持朝纲,甚至阴谋篡位,总之被赋予了一个奸臣脸谱。然而,历史上真实的鳌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鳌拜在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两朝是有名的勇土和将领,立过许多战功。他在政治方面的权臣表现也不能以一盖全。鳌拜早年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忠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臣曾巩是如何治理辖地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宋八大家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八位在文学等多个领域有非常杰出造诣的学者,因为他们所处的年代都在唐朝和宋朝两个时期,所以被合称为是唐宋八大家,曾巩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非常杰出的散文家、史学家。但是因其几人都是合称,所以有的时候就不知道他们每个人别的情况,更不清楚曾巩是哪个朝代的人。图片来源于网络曾巩

  • 贪多少奖多少 唐太宗惩治贪官的独特方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奖字多好听啊,结果往往都是“罚酒”不吃吃“敬酒”,咕噜咕噜把那酒喝下去了。罚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够戗才罢、醉得半死方休。唐太宗也许参加这样的“酒宴”

  • 揭秘著名谋士朱升为什么未被朱元璋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狡兔死,走狗烹”,历代开国功臣几乎都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明代开国功臣更是如此。朱升是朱元璋身边的著名谋士,在建明的过程中举足轻重,朱元璋赞其“九字国策定江山”。那么,作为明朝开国谋臣的朱升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明太祖杀死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1357年,红巾军首领朱元璋领兵进攻徽州,朱升单人匹马立

  • 解析明末首辅周延儒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网上曾有不少人对周廷儒是忠臣还是奸臣提出疑问,众观明朝后期历史,我们明显可以得出周廷儒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大奸臣,对明朝产生了巨大的破会作用,他推动了明朝的灭亡速度,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忠臣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周廷儒得到崇祯帝重用之后,没多久,就要推阁臣。周廷儒跟温体仁两个人,为了当上首辅,不惜结成政治联盟

  • 宋太祖选状元:交卷最快的两人先打一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武士对决讲究眼疾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看出手快不快。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科考全过程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把结果告诉自己完事。但开宝六年(973

  • 如果名人久太郎堀秀政没有死将会发生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有关堀秀政生平的介绍有很多,他出生在1553年,别名久太郎,是织田信长和羽柴秀吉喜爱的武将,参与了一向一揆、伊贺一揆、荒木村重等讨伐战,战功卓越。1590年病死在小田原城时。图片来源于网络堀秀政出生在美浓国,父亲秀重是“美浓的蝮蛇”斋藤道三的家臣。随着斋藤家的没落,堀秀重就投向了新主人信长。12岁时

  • 皇太极暴毙探秘:因过于肥胖中风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王(秦王嬴政)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日‘皇帝’。”——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崇德帝突然死去,皇宫上演皇位争夺战盛京(1634年,天聪八年,后金尊都城沈阳为盛京)。黄昏。残阳洒落在大清国高大

  • 康熙皇帝的舅舅佟国维为何指示隆科多举报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佟国维是清朝大臣佟图赖的第二个儿子,康熙皇帝的舅舅。顺治年间,被封为一等侍卫。康熙九年,被封为内大臣。当时正直吴三桂的三藩之乱,佟国维负责逮捕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康熙二十八年,因为女儿孝懿仁皇后的关系,被封为一等功。图片来源于网络康熙二十九年,佟国维跟随着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和他的哥哥佟国纲一起率领

  • 大将蒙毅来自齐国为何三代四将效忠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大将军蒙恬,后世封称为“中华第一猛将”因为他的存在使得北方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可见其威名,始皇统一全国后令蒙恬大将军率领30万大秦精兵北逐匈奴,收复多年被侵蚀的河套地区,修复北方城墙以御外敌。承担起防卫帝国北方的重任,后秦始皇派公子扶苏到其军营中锻炼,可见秦始皇对其的信任和重视。纵观中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