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著名谋士朱升为什么未被朱元璋处死?

揭秘著名谋士朱升为什么未被朱元璋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943 更新时间:2024/3/9 4:06:42

“狡兔死,走狗烹”,历代开国功臣几乎都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明代开国功臣更是如此。朱升是朱元璋身边的著名谋士,在建明的过程中举足轻重,朱元璋赞其“九字国策定江山”。那么,作为明朝开国谋臣的朱升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明太祖杀死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1357年,红巾军首领朱元璋领兵进攻徽州,朱升单人匹马立于城墙之下,劝服元朝守将福童开城投降,使徽州百姓免于兵祸。次年,朱元璋又领兵攻打婺源,却迟迟没有攻下,手下有人说:“此地有个叫朱升的隐士,颇有学问,智计相当于诸葛亮。”朱元璋便亲自前往石门拜访,朱升给了三个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直到击败头号对手陈友谅之后才当了个吴王,此前一直都是吴国公。朱升提出的的计策使朱元璋避免成为元朝的重点打击对象,为其势力扩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皇帝,将朱升召入南京,地位与开国功臣比肩。朱升深知功成身退的道理,于第二年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要给他加官,朱升坚辞不受。此外,退隐后的朱升并没有“衣锦还乡”,他没有回老家光宗耀祖,而是辗转至西溪,最后在南龙港定居。朱升和夫人在南龙港一年之后,因病去世,葬于南龙港。所以,朱升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明太祖杀死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朱升是被朱元璋处死的

朱升何许人也,一看他的姓氏可能很多人就会多多少少的能猜到,他应该是明朝人,确实如大家所料,朱升是明朝人,而且还是明朝开国的一代历史功臣,它在文学和军事方面都非常有造诣,在朱元璋打天下期间,曾经为朱元璋的江山社稷出谋划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朱升在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学馆里面求学,到了19岁就有了秀才的称号,他也曾经在家乡开馆讲学,它喜欢研究星象变化以及占卜的方法,后来还曾经出过一系列关于星卦的书,

其实早在朱升24岁的时候就写过自己人生的第一本书《墨庄率意录》,这些足可以看出朱升深厚的文学功底。朱升的博学多才和见多识广为自己赢得了很大的影响力。

公元1357年,朱元璋包围徽州城的时候,朱升为了百姓能够免受生灵涂炭之苦,冒死前往城下,说服守城的将领让其归顺投降,朱升与明朝的渊源从这里拉开了历史的序幕,第二年朱元璋攻打婺源的时候,久攻不下,很是烦恼,三军大将邓愈提议请出有诸葛亮美誉的朱升。

看看他有何良策,朱元璋亲访朱升住所,朱升提出了天下闻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的计策,还从战略了上给了朱元璋一系列建国的策略,这些建国策略不但展示了它强大的军事思想,而且为统一中原,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元璋称帝后,朱升继续充当谋臣,于应天府中担任要职,其政治地位与开国元老相当,而朱元璋也对朱升的人品称赞有加,朱升为官在朝十年,功绩卓越深受朱元璋的器重。

即便如此深谙君臣之道的他,早已料到朱元璋对于功臣肯定是要进行屠杀的,于是在洪武二年,朱升以年迈不能为国效力为由,想要辞官隐退,朱元璋以他功绩卓越为由,想要重封与他,但朱升执意不肯受封,退隐后的朱升去了南龙港,并于洪武三年安静的走完了他富有传奇的一生。

朱升墓

朱元璋红巾起义之初,尚能礼贤下士,故身边聚集了大批谋士,像刘基李善长、朱升就是其中的著名人物。朱升,安徽休宁人,出生于一个半农家庭,自由聪慧好学,二十多岁就开始著书立说。元朝至正年间,登进士,被朝廷授以学正的官位,但拖延到五十多岁才去赴任。在任上,朱升制定学规,大力整治学政上的腐败,当地师生对他颇有好评。不过,只过了三年,便辞官移居石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朱升辞官,历史上有一个典故,说的是朱元璋称帝后对开国有功之臣大兴封赏,人人皆为获得高爵厚禄而高兴,独朱升坚辞不受。朱升跟在朱元璋身边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早就预感到朱元璋不会善待功臣,所以在洪武二年就早早地告老还乡了。朱升虽然以年老为由辞去了官职,但他的儿子还在朝廷做官,为保儿子平安,朱升在朱元璋面前哭得稀里哗啦,请求皇帝赐给免死铁卷。朱元璋给很多功臣都发了免死卷,也不多这一块,就答应了朱升的请求。没想到的是,只过了几年,朱升的儿子就被郭桓案牵连,最后受冤而死。

至于朱升本人,辞官时已经七十岁,回家第二年就病逝了,因此得以善终。朱升死后,家人将其就近安葬。至今为止,位于南龙港镇的朱升墓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朱升墓形状似粮仓,寓意为朱升提出的“广积粮”策略,墓碑以汉白玉铸造,象征朱升一生品质高洁,正面有“明翰林院大学士朱升之墓”十一个大字,背面则有小字描述其生平事迹。1999年,朱升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析明末首辅周延儒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网上曾有不少人对周廷儒是忠臣还是奸臣提出疑问,众观明朝后期历史,我们明显可以得出周廷儒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大奸臣,对明朝产生了巨大的破会作用,他推动了明朝的灭亡速度,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忠臣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周廷儒得到崇祯帝重用之后,没多久,就要推阁臣。周廷儒跟温体仁两个人,为了当上首辅,不惜结成政治联盟

  • 宋太祖选状元:交卷最快的两人先打一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武士对决讲究眼疾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看出手快不快。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科考全过程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把结果告诉自己完事。但开宝六年(973

  • 如果名人久太郎堀秀政没有死将会发生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有关堀秀政生平的介绍有很多,他出生在1553年,别名久太郎,是织田信长和羽柴秀吉喜爱的武将,参与了一向一揆、伊贺一揆、荒木村重等讨伐战,战功卓越。1590年病死在小田原城时。图片来源于网络堀秀政出生在美浓国,父亲秀重是“美浓的蝮蛇”斋藤道三的家臣。随着斋藤家的没落,堀秀重就投向了新主人信长。12岁时

  • 皇太极暴毙探秘:因过于肥胖中风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王(秦王嬴政)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日‘皇帝’。”——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崇德帝突然死去,皇宫上演皇位争夺战盛京(1634年,天聪八年,后金尊都城沈阳为盛京)。黄昏。残阳洒落在大清国高大

  • 康熙皇帝的舅舅佟国维为何指示隆科多举报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佟国维是清朝大臣佟图赖的第二个儿子,康熙皇帝的舅舅。顺治年间,被封为一等侍卫。康熙九年,被封为内大臣。当时正直吴三桂的三藩之乱,佟国维负责逮捕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康熙二十八年,因为女儿孝懿仁皇后的关系,被封为一等功。图片来源于网络康熙二十九年,佟国维跟随着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和他的哥哥佟国纲一起率领

  • 大将蒙毅来自齐国为何三代四将效忠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大将军蒙恬,后世封称为“中华第一猛将”因为他的存在使得北方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可见其威名,始皇统一全国后令蒙恬大将军率领30万大秦精兵北逐匈奴,收复多年被侵蚀的河套地区,修复北方城墙以御外敌。承担起防卫帝国北方的重任,后秦始皇派公子扶苏到其军营中锻炼,可见秦始皇对其的信任和重视。纵观中华历史,

  • 西汉能言善辩的臣子韩安国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韩安国后世流传的典故有二,一个是游说太后,一个是死灰复燃,正是这两个典故才使得韩安国的名声初步显露出来,逐渐被后世人所记住。这两件事都是发生在韩安国入仕的前期,韩安国也正是因为这两件事才逐渐被重用起来。图片来源于网络游说太后,是发生在韩安国在梁国任职的前期,他由于能言善辩,所以被任命为出使西汉的使臣

  • 贫农出身的王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人臣巅峰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字巨君,家庭出身:贫农之家。他之所以能“农转非”,是因为他混迹官场后,上演的“三管齐下”。“第一管”是指他的脾气性格,两个字:恭俭。恭就是恭敬,俭就是节俭。王莽之所以会有这样好的脾性,全拜他的父亲王曼所赐。其父王曼是汉成帝的生母王政君的异母弟弟。王曼在王政君这个山头还没起来时就死了,等到王政君

  • 冷面铁血四阿哥的唯一信赖 追风少年十三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了解清史的朋友,甚至看过一点清宫剧的观众都知道,雍正皇帝即位前后,在朝堂上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造成这种压力的,既有八贤王胤禩,也有大将军王胤禵。至少在某一个历史时刻,这两位阿哥的呼声都曾盖过四阿哥。为了对抗这种巨大的压力,四爷表面上归去来兮,暗地里却不得不组建自己的政治联盟。网络配图隆科多、年羹尧

  • 孝庄身边神秘女苏麻喇姑:不吃药终年不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苏麻喇姑死后葬于孝庄太后昭西陵东,现地面建筑已无存,只剩一个宝顶尚在。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