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贪多少奖多少 唐太宗惩治贪官的独特方法

贪多少奖多少 唐太宗惩治贪官的独特方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88 更新时间:2024/1/22 9:44:59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奖字多好听啊,结果往往都是“罚酒”不吃吃“敬酒”,咕噜咕噜把那酒喝下去了。罚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够戗才罢、醉得半死方休。唐太宗也许参加这样的“酒宴”比较多,他受“颠罚为奖”的发,对那些受贿的贪官别开生路,不是“处罚”,而是“奖励”。你贪什么,就奖你什么,你贪多少,就给你奖多少,当场在金銮殿上“兑现奖励”,让你当着武百官的面把奖品背回去。但这处罚也罢奖励也罢,要搞得你面子非常难堪、心里非常受伤。

网络配图

长孙顺德者,人家来求他办事,他收了别人的贿赂绢绸数十匹。这事被太宗知道了,于是叫“办公室”的文秘人员发“通知”,要求五品以上文武官员,某月某日准时到金銮殿里“开大会”,会议重要,不得迟误。文武官员整整齐齐地坐在台下,专心致志地听太宗作“重要讲话”,太宗没讲别的,只是“通报”长孙顺德的受贿情况,末了,唐太宗问:“长孙顺德受贿数十匹,这说明了什么?……同志们,我问你们呢?这说明了什么?”下面诚惶诚恐,不敢做声,唐太宗便大声说:“这说明了长孙顺德家里缺乏绸缎啊!好,你家缺绸缎,我就奖给你绸缎。”唐太宗叫人搬来许多绸缎,一股脑地压到长孙顺德的背上,叫他亲自背回去。

长孙顺德脸上是红一阵白一阵,欲卸不敢,欲背不能,僵在那里,恨不得钻地缝。周围百官看到这模样窃窃私笑,一个个站在那里看把戏,真是羞煞了长孙顺德。后来,还有像长孙一般作奸犯科的,如右卫将军陈万福,大搞索拿卡要,索取了驿站数石麦麸,唐太宗也是以这种方式给予奖励,叫他当着大家的面担几石麦麸,从金銮大道一步一步担回家去。

网络配图

唐太宗的方法看上去“很温柔”,其实比“挨枪杆子”更让人难受。唐太宗直白地对人说:“人生性灵,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唐太宗对人性的洞悉相当深刻。人都是有羞耻心的,没有羞耻心,不就是禽兽了吗?得唐太宗衣钵的,后世大概要算清朝的雍正了,雍正将要“处理”年羹之际,有不识相的钱名世还在使劲地为年羹尧“歌功颂德”,“极尽谄媚,应革职,交刑部从重治罪”。刑部果然从快从严搞“严打”,判决立斩,并连族连坐,让雍正来“审批”,雍正却出人意料,给了钱名世一条“活路”:不杀,“革去职务,发回原籍,朕书‘名教罪人’四字,令该地方官制匾额,张挂所居之宅”。让钱氏及其家族一辈子乃至数辈子都抬不起头,做不起人。给人精神行刑,真是厉害啊!

唐太宗用这方法来反贪腐,效果虽好,却是无法效法的。在操作层面上,这事最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者,必须开大会搞斗争,这条件好说,我们动不动就开会,干什么事情都难,开个会不难;二是贪官所贪必须为实物,比如绢缎比如麦麸比如大包小包大礼包什么的,这让他当搬运工才有好看,但现在一张卡一个信封,放在贪官肩头背回去,起不到表演与示众的效果;三是必须为小额数目,若人家一贪就是百万千万,你还贪什么奖什么吗?你还贪多少奖多少吗?那贪官们会笑傻。

网络配图

对待贪污犯或者其他犯罪,是让大家戳其背心,还是让一颗子弹穿其膛心?这两者到底谁轻谁重?我们姑且撇开这两者谁更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话题,单从唐太宗施行这个方法的出发点来“研究一下”。唐太宗这个方法是立足于人是有荣辱感的。是人,都有荣辱感,如唐太宗所说,没有荣辱感了,那不是禽兽了吗?基于这一点,唐太宗与雍正便在人的荣辱感上做文章,利用人的荣辱感来“讲政治,讲正气”,来反腐败来倡廉政。他们叫贪官背回赃物,或在其门楣上刻门匾,或在其脸蛋上刺黑字,目的是培养其“耻感”,当人的“耻感”树起来了,那么“慎独”意识也许就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著名谋士朱升为什么未被朱元璋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狡兔死,走狗烹”,历代开国功臣几乎都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明代开国功臣更是如此。朱升是朱元璋身边的著名谋士,在建明的过程中举足轻重,朱元璋赞其“九字国策定江山”。那么,作为明朝开国谋臣的朱升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明太祖杀死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1357年,红巾军首领朱元璋领兵进攻徽州,朱升单人匹马立

  • 解析明末首辅周延儒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网上曾有不少人对周廷儒是忠臣还是奸臣提出疑问,众观明朝后期历史,我们明显可以得出周廷儒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大奸臣,对明朝产生了巨大的破会作用,他推动了明朝的灭亡速度,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忠臣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周廷儒得到崇祯帝重用之后,没多久,就要推阁臣。周廷儒跟温体仁两个人,为了当上首辅,不惜结成政治联盟

  • 宋太祖选状元:交卷最快的两人先打一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武士对决讲究眼疾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看出手快不快。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科考全过程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把结果告诉自己完事。但开宝六年(973

  • 如果名人久太郎堀秀政没有死将会发生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有关堀秀政生平的介绍有很多,他出生在1553年,别名久太郎,是织田信长和羽柴秀吉喜爱的武将,参与了一向一揆、伊贺一揆、荒木村重等讨伐战,战功卓越。1590年病死在小田原城时。图片来源于网络堀秀政出生在美浓国,父亲秀重是“美浓的蝮蛇”斋藤道三的家臣。随着斋藤家的没落,堀秀重就投向了新主人信长。12岁时

  • 皇太极暴毙探秘:因过于肥胖中风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王(秦王嬴政)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日‘皇帝’。”——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崇德帝突然死去,皇宫上演皇位争夺战盛京(1634年,天聪八年,后金尊都城沈阳为盛京)。黄昏。残阳洒落在大清国高大

  • 康熙皇帝的舅舅佟国维为何指示隆科多举报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佟国维是清朝大臣佟图赖的第二个儿子,康熙皇帝的舅舅。顺治年间,被封为一等侍卫。康熙九年,被封为内大臣。当时正直吴三桂的三藩之乱,佟国维负责逮捕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康熙二十八年,因为女儿孝懿仁皇后的关系,被封为一等功。图片来源于网络康熙二十九年,佟国维跟随着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和他的哥哥佟国纲一起率领

  • 大将蒙毅来自齐国为何三代四将效忠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大将军蒙恬,后世封称为“中华第一猛将”因为他的存在使得北方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可见其威名,始皇统一全国后令蒙恬大将军率领30万大秦精兵北逐匈奴,收复多年被侵蚀的河套地区,修复北方城墙以御外敌。承担起防卫帝国北方的重任,后秦始皇派公子扶苏到其军营中锻炼,可见秦始皇对其的信任和重视。纵观中华历史,

  • 西汉能言善辩的臣子韩安国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韩安国后世流传的典故有二,一个是游说太后,一个是死灰复燃,正是这两个典故才使得韩安国的名声初步显露出来,逐渐被后世人所记住。这两件事都是发生在韩安国入仕的前期,韩安国也正是因为这两件事才逐渐被重用起来。图片来源于网络游说太后,是发生在韩安国在梁国任职的前期,他由于能言善辩,所以被任命为出使西汉的使臣

  • 贫农出身的王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人臣巅峰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字巨君,家庭出身:贫农之家。他之所以能“农转非”,是因为他混迹官场后,上演的“三管齐下”。“第一管”是指他的脾气性格,两个字:恭俭。恭就是恭敬,俭就是节俭。王莽之所以会有这样好的脾性,全拜他的父亲王曼所赐。其父王曼是汉成帝的生母王政君的异母弟弟。王曼在王政君这个山头还没起来时就死了,等到王政君

  • 冷面铁血四阿哥的唯一信赖 追风少年十三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了解清史的朋友,甚至看过一点清宫剧的观众都知道,雍正皇帝即位前后,在朝堂上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造成这种压力的,既有八贤王胤禩,也有大将军王胤禵。至少在某一个历史时刻,这两位阿哥的呼声都曾盖过四阿哥。为了对抗这种巨大的压力,四爷表面上归去来兮,暗地里却不得不组建自己的政治联盟。网络配图隆科多、年羹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