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老好人袁绍,东汉末年的霸主,他为何会失败?

历史上的老好人袁绍,东汉末年的霸主,他为何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15 更新时间:2024/1/20 20:18:11

袁绍在三国中的表现就是明明有着一手的好牌,却频繁出错,一直被人诟病,让人觉得这是个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的家伙。在对抗曹操的官渡之战更是输的一败涂地,导致悲催的下场,而历史上的袁绍真的是一个如《三国演义》所写的一样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来看看一个真实的袁绍,来还原一位真实的英雄,他的悲剧人生和那些生前身后事。

袁绍,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在群雄和各路军阀中,袁绍是出身最为高贵的,尽管家族“势倾天下”(语出陈寿《三国志》),但他家族的五代人却一直以以公义、廉正、博爱、礼节下士闻名,在东汉享有美名。袁绍是父亲袁逢和婢女所生的儿子,所以导致袁绍在家里的排名并不高,身为嫡长子的袁术也一直成袁绍为奴家子。《三国志》记载袁绍的家族是“为天下所归”的名门望族,在汉末时像权臣梁冀这样的奸臣,对于袁绍的的祖先和家族也是非常敬重的,这也是是袁绍起家的超级政治资本。

袁绍刚出生没多久,父亲袁逢就死了,生得英雄伟岸、英俊潇洒的袁绍很受叔父袁傀的喜爱,在20岁不到年龄的袁绍便出任“濮阳长”,做官的时候也有“清名”,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母亲去世后,有孝心的袁绍先是为母亲守孝3年,而后又为自己得父亲再次守孝3年,对于一个公族子弟来说,这种孝心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袁绍有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礼贤下士所以“士多附之”,就连枭雄曹操也非常敬重袁绍。按理说,出身大宦官家庭的曹操与朝臣势力是势同水火的,但曹操年少的时候也跟袁绍关系很好,是把袁绍当成兄长和名士来看待的,曹操还曾经在他手下做过下级军官,还跟随袁绍一起讨伐过董卓,汉末群雄中,袁绍兼并了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四地,他起先是最有实力的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而嫡长子袁术却人才零落,“人择明主而事,鸟择良木而栖”,品德高尚、勇略过人,使得袁绍身边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和追随者。

东汉末年,掌权的大将军何进一心想要诛灭宦官奸臣,袁绍也曾多次建议何进当机立断,何进听信谗言,优柔寡断,终被宦官中常侍段珪等人,骗入洛阳皇宫中杀害。袁绍在此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领兵攻进皇宫,斩杀宦官2000多人,使得整个东汉文官集团转危为安。这次平乱意义非同凡响,袁绍最终稳定了朝政大局。随之而来的,却是军阀董卓乘虚而入、进入洛阳,由此开了汉末的乱世纷争,袁氏家族随即被董卓灭门。在后来各路军阀集合讨伐董卓的队伍中,袁绍被推为“盟主”,此时,两大天团异军突起,袁绍和曹操最具代表性,当时,论军事实力袁绍远在曹操之上。

与袁绍相比,曹操无疑在战略、战术素养方面明显棋高一着。袁绍的谋士在曹操迎汉献帝之前纷纷献策,要袁绍迎接汉献帝以挟天子令诸侯,但遭到袁绍的拒绝。袁绍在攻下河北等地后,便将几个儿子四处分封派驻,这也为日后儿子们争权厮杀埋下了定时炸弹。公元200年,北方官渡之战爆发,实力上明显占据上风的袁绍军中出现了叛徒许攸,他倒戈相向投奔了曹操,还将袁绍的机密一五一十告诉了曹操,在曹操精兵出击乌巢后,袁绍派出的大将高览张郃也临阵叛逃,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败给曹操后,大本营仍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继而曹操攻占了袁绍的地盘、统一了北方,官渡之战两年后袁绍病死了,曹操才得以实现统一北方的梦想的。

一位死后仍然得到臣子拥护和尽忠的人,肯定有着不一样的人格魅力,只是历史一直都是成王败寇,品德优秀、礼贤下士、勇略过人的贵族子弟袁绍最终败在了枭雄曹操手中,而后世也将他奚落成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的莽夫和军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清官海瑞如何亲手害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宇,是‘吃人’。”这日记,真是把封建礼教下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明朝人姚叔祥在《见只编》上记载有一条骇闻,是明朝官员用礼教这把看不见的刀子杀死亲生女儿的事

  • 谋士比拼:汉朝张良与陈平谁的本事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秦末汉初,英雄辈出,武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用兵如神的兵仙韩信,文有决胜千里的张良、智计百出的陈平等等,英雄豪杰数不胜数,都在那段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璀璨的一页,这里小编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安邦定国的陈平。汉初名臣陈平陈平是西汉有名的开国功臣,当时正值秦国无道、天下大乱的时候,随着各种农民起义军的爆发

  • 为什么西太后慈禧的寝陵反而在东的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是礼仪之邦,历来十分讲究排列次序,谁在前谁在后,谁在左谁在右,都是大有学问的。慈禧生前称西太后,慈安称东太后。东太后的陵寝却在西面,西太后的陵却在东面,这究竟是为什么?慈禧、慈安虽然都是皇太后,死后葬在一样规制的陵寝里。但在普遍认为“左为贵”、“东为大”的那个时代,两位皇太后的陵寝如何安排,确实

  • 慈禧曾孙口述家史:光绪帝并不是慈禧害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从家族视角给读者讲述了生活中的慈禧———一个有血有肉的封建女人。今年54岁、在颐和园工作的叶赫那拉·根正身世确实值得一提:慈禧是他爷爷的亲姑姑;同治和光绪都是他爷爷的表哥;光绪还是他爷爷的姐夫。“中国人一般‘家丑不可外扬’,但是我们家不一样。因为我们家的这点子事情基本上已经被

  • 历史上宋真宗与谁生了私生子最终竟不敢承认?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宋史.宗室传》记载:真宗六子:长温王禔,次悼献太子祐,次昌王祗,次信王祉,次钦王祈,次仁宗。禔、祗、祈皆蚤亡,徽宗赐名追封。原来宋仁宗赵祯有五个哥哥,除了二哥赵祐活了九岁之外,其他四个兄长都很快就死了,连名字都是后来宋徽宗追赐的。《宋史.宗室传》记载,悼献太子祐,母曰章穆皇后。生九年而薨(一说七年

  • 唐睿宗李旦让位给儿子李隆基是被逼迫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李旦即唐睿宗,唐朝第五位皇帝,两次登基为帝,又两次让出皇位。李隆基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他第二次禅让的对象,下一任皇帝,史称唐玄宗。图片来源于网络李旦被后世评价为“谦恭孝友”,简单说就是善良懦弱,对谁都狠不下心。他第一次即位时,他的哥哥李显刚刚被母亲武则天废黜皇位,之后武则天也一直专政,连帘子都不需

  • 司马迁后代改姓之谜:其后裔为啥不姓司马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然而这样一位伟人,他的后裔却不姓司马,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一起来探究司马迁后裔改姓之谜吧!网络配图司马迁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

  • 三国为何是曹孙刘三家称霸:得人心者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争天下,胜败决定于人心向背,故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包括民心、军心、将相之心,这“三心”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三心”缺一不可,得“三心”者国必兴。三国中曹、刘、孙为图天下都注意收拢人心,尤以刘备为最。网络配图刘备虽说是”中山靖王胜之后”,实无可考,自己也无靠山,他起自民间,是一个“织履之徒”

  • 晁盖的临终遗言揭露宋江的天大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中,提起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大家的首先想起的无疑是及时雨宋江,但实际上一任的梁山带头大哥晁盖,并没有打算把梁山交到他的手里,甚至还为此而专门设了一大关卡,用来阻止宋成为梁山军的领袖。晁盖的一时大意,中了史文恭的毒箭,就此命归黄泉,临死交代后事时,他对身边的一众兄弟说,只有能抓到那个射死他的人,才可

  • 揭秘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不立杨玉环为后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姿色迷人的杨贵妃为何最后没有被封为皇后?实际上,杨玉环成为杨贵妃的时候,武惠妃早就已经死了。此后,杨玉环也没有被册封为皇后。对于这件事情的原因,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发现和挖掘线索,进行相关论证和推测。网络配图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