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开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背后隐藏的真相是什么

揭开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背后隐藏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12 更新时间:2024/1/19 0:19:29

贞观元年,魏征被告培植党羽,提拔亲信,后经调查属于诬告。唐太宗有点不好意思,便辗转表达了对魏征的歉意。魏征遂乘机抛出了他的高见。他说,请皇上不要让我做一个忠臣,而让我做一个良臣。唐太宗没听明白,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说,此二者有区别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征说,使自己获得美名,使君成为明君,天下大治,国富民安,这是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王暴戾恣睢,家国皆亡,徒有虚名,这是忠臣。听听,这话多深刻,就是放在今天也不过时,所以当时、后世很多人都称赞魏征有见识有才干有能力。但有一次,有见识有才干有能力的魏征偏偏做了一件让人觉得不怎么有见识有才干有能力的事。

那次是唐太宗得了一只鸟,很喜欢,不时拿出来赏玩。某天,唐太宗正在宫中逗鸟,魏征来了,唐太宗很紧张,赶紧把鸟藏进怀里。魏征于是一反往常的严谨,玩了一把活泼,故意把要奏的事弄得十分冗长,最后等他走的时候,唐太宗把鸟拿出来,已经闷死多时了(司马光《资治通鉴》)。

以铜为镜

这样的事,发生在一个小孩身上叫恶作剧,发生在一个帝国的贤臣身上,叫什么,不太好说。而且唐太宗对于魏征有时也如此,他们很多时候并不像外界看上去和历史老师讲授的那样铁板一块,毫无嫌隙。

图片来源于网络

跟魏征一样,唐太宗也有个名论,一般人都知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后世人多把此解读为,一个君王把底下的谏臣当作镜子,他就能从他们那里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对还是不对。当然,这样理解并不错,只是笔者觉得还不完全。因为镜子除了从他处看清自己之外,还有一个反衬或者间接展示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道理跟现在成天拿个手机自拍然后再美图再发朋友圈差不多,他们是在正衣冠吗?非也,他们更多的是为了欣赏自以为超凡脱俗的美,就像孔雀和山鸡都会选择在清澈的水边开屏,有本事,你学人家昙花啊,在半夜里悄无声息地绽放和寂灭,做不到吧。所以说,以人为镜,有时也难免如此。

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

《新唐书》说,某次太宗下朝回来,很生气,喋喋不休地发着牢骚,说要教训教训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当时在旁边,问,皇上这么大的火是要教训哪个乡巴佬啊!唐太宗说,还不是魏征,他忒放肆了,今天又在朝廷上让我下不来台。长孙皇后说,这是大好事啊!皇上不应该生气,应该高兴才对。唐太宗有点糊涂,长孙皇后不紧不慢解释道,皇上您听说过贤明的君主才会有正直的大臣的古训吗?魏征如此刚直不阿不正好说明皇上您贤明仁德吗?唐太宗一听,觉得很对,于时天气预报说那天多云转晴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了这样的前车,你能说唐太宗以人为镜的话里没这个意思吗?要不然,你很难解释为什么魏征死后才半年,唐太宗就因为一点小事悔掉公主婚,怒砸魏征墓。当然,如果就此认定唐太宗的镜子论仅此一家别无分店也有失偏颇,因为毕竟贞观十八年,远征高丽失败后,唐太宗还是发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感慨,这个时候,你也不能说他是在作秀!

历史看多了就会发现其远比我们从学校学到和了解的更多元。那种把别人的判断作为自己的判断并依此行事的,在现世社会,叫先入为主。在历史着述,叫以论代史。学者们说,两者都是不可取的。这一点放在唐太宗和魏征的关系的看待上,尤为准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末代皇帝溥仪为什么被人称为“马桶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末代皇帝婉容吃花,末代皇帝溥仪电影,爱新觉罗·溥仪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殖民政权。为了掩盖其昭然若揭的侵略意图,日本试图将伪满洲国打扮成一个独立国家的样子,在公开场合对伪满洲国的执政和皇帝溥仪非常尊重。可事实上,溥仪并没有半点实权。到了伪满皇宫,细细追寻下,才知道溥仪曾因在马桶上裁可文件被称为“马桶皇帝”;日本关东军派给溥仪

  • 帝王多有"写诗癖" 乾隆一生作诗超四万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人写诗的格式,乾隆皇帝作诗,写诗最多的皇帝

    中国古代帝王大都有写诗癖。上古的一些帝王,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到周文王、周武王,除掉帝王的甲胄,都有一套诗人的衣裳。像舜帝就曾和群臣集体创作了《卿云歌》,这首诗十分有名,北洋军阀时期曾以此诗谱曲作为民国的国歌。歌中有“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之句,复旦大学从中取了两字作为校名,足见其影响力之深远。网络

  •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竟是个才貌双全的美男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美男子排名,张飞历史上是美男子吗,张飞容貌还原图

    提起张飞,想必大家脑海中会浮现一个勇猛鲁莽、嫉恶如仇的形象。在书里面描写张飞的外貌:“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点蛇矛,好不威风。”然而,真实的张飞并不是一介莽夫悍将,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美男子。网络配图如果不信且看这些,在四川简阳张飞营上发现的石像,张飞”石像慈眉善目,耳长唇厚

  • 汉顺帝:刘保太子之位被废为什么还能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一废太子,汉顺帝,清朝废太子

    东汉的皇帝列表中,除了汉光武帝、汉明帝还有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之外,其他的皇帝都是皇太后和太监手中的傀儡,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混到这份上也算凄凉了,他们中也有人去反抗,希望断掉太监和太后的联盟,重新启用文臣集团,其中第一个尝试的,就是东汉的第七任皇帝:汉顺帝刘保。他,靠太监取得了皇帝宝座,给了太监前所未

  • 唐高宗的癖好:娶父妃宠幸母女二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高宗长女,唐高宗后面是谁,人有哪些癖好

    永徽二年,武则天回到宫中后,高宗基本上过着一夫一妻式的生活。这主要:一是武则天能够给高宗全方位的享受,成为高宗的专宠;二是武后的厉害让嫔妃、宫女们不敢造次;三是高宗身体虚弱、多病。特别是武后垂帘听政和废掉嫔妃制度后,高宗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这种生活使他感到厌倦,他多么想有一个红颜知己来排解心中的寂寞

  • 身世之谜:揭秘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的前世,武则天死因揭秘,武则天当上女皇的原因

    传说武则天尚在襁褓中时,有一天,精通相术的袁天罡为武氏一家人看相算命。当他看到穿着男装的武则天时,大为震惊,说:“此君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又说:“若是女,当为天下主也。”后来这个襁褓中的女婴果然成了女皇帝。武则天的身世当真充满着传奇色彩吗?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关于她的研究,一直是中外

  • 揭秘为什么那么多英雄都愿意追随草根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算不算英雄,最早跟随刘邦的人是哪几个,刘邦找了哪三个人取得了天下

    要说谁是天生帝王命放到现在谁也不信,又不是武则天,被袁天罡看一眼就知道是女皇的面相。这刘邦当初就是被吕公相中的帝王相,吕公又是极其相信面相这一说。人家刘邦不当皇帝还真是亏本。这忽悠的能力简直能把天给说破了!网络配图刘邦怎么忽悠?这就要说到这个刘邦斩白蛇了,当初刘邦在芒砀山只不过斩了一个小白蛇,然后在

  • 武德皇后是不是武则天:武德皇后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的子女,武则天是谁的妃子,武则天是谁的皇后啊

    武德皇后就是突厥族的阿史那三公主,她温婉贤惠、气质优雅又精通乐器舞蹈。那个时候突厥族一举打败了强大的柔然帝国,成为草原上的一颗冉冉升起新星!于是很多国家开始争先恐后的拉拢这个新崛起的帝国。当然那个时候最好的结盟方式就是通婚。突破重重阻碍最终北周武帝宇文邕成功娶到突厥的三公主!阿史那氏成为了北周武帝的

  • 明朝专权太监王振死后 其党羽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明朝王振,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明朝樊忠

    午门血案,是指发生在明朝正统年间的一起血案,朝臣在未得命令的情况下,当着监国郕王朱祁钰的面,群殴宦官王振的党羽马顺、毛贵、王长等三人,导致这三人被群殴致死,此血案为明朝唯一的一次恶性朝廷斗殴事件。网络配图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八月,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亲征蒙古瓦剌,由于王振的胡乱决断,发

  • 最严厉的皇帝也会冷幽默:雍正奏折中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为什么不考虑弘昼,雍正有多少嫔妃,雍正王朝康熙被气晕

    导读:雍正帝批示奏折也很认真,有的还很睿智幽默,读来令人发笑。如有个官员犯了罪,在狱中给雍正写悔过书,以期得到赦免,内有“辜负天恩,羞惧交并”两句话,雍正在一旁批道:“知道你害怕得要死,不过羞愧与否倒不一定(知汝惧死实甚,然羞则未也)。”有次宫里邀请了个戏班子,欲在宫中搭台唱戏,有个御史认为此举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