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密史:关羽未婚妻为何会被曹操霸占抢先

三国密史:关羽未婚妻为何会被曹操霸占抢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657 更新时间:2024/1/17 2:03:35

关羽是中国的“义”之典范,历来受封建君王尊崇,各地皆立有关庙,而以其老家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规模最大。据说当地县令曾挨着关庙盖了个关夫人庙,直到庙宇落成,方才暗呼糟了!毕竟关夫人姓甚名谁?有何事迹?请看正文分解。

网络配图

“花关索”的故事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曾引《蜀记》材料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大意是说,吕布被围困时曾遣秦宜禄出城求救,谁知秦宜禄竟然丢下妻子,借机投奔袁术;而关羽则几次向曹操表示想娶秦宜禄之妻。史称曹操见关羽再三要求,自然暗中留意,结果抢先霸占了秦宜禄的妻子。

若《蜀记》所叙不错,则关羽当时尚未娶亲,而一些民间传说则指关羽是早有妻小之人。譬如从宋朝开始流行的“花关索”故事,就是说桃园结义之后,刘备觉得关、张都有家室,难以同生共死,关、张因此约定相互杀对方妻儿,以绝牵挂。其时关羽妻子胡金定有孕在身,被张飞放过;幼年的关平则被张飞带走,一直追随关羽。胡氏后来生下一子,七岁时观灯走失,被索员外收留;九岁时又被一位花老先生相中,收作弟子。他身兼三家姓氏,就自称“花关索”了。再然后,关索到荆州认父,被刘备派往云南戍边,且曾随孔明征蛮。据说贵州的关岭县及县政府所在的关索镇,其名称就是来自关索驻军的关索岭。

关索之事太传奇

另一个跟“关索”有关的是四川省昭化古城附近的鲍三娘墓。该墓于民国三年(1914年)被法国人掘开,掠走额骨和部分汉代画像砖,现存残碑刻有“汉将军索妻鲍夫人之墓”字样。据说蜀汉灭亡前,姜维派关索至嘉陵江协防葭萌关,钟会庞德之子庞会进攻,庞会欲报父仇,愈战愈勇,关索体质本弱,竟然被对方打落水中,不幸溺毙。鲍三娘则被魏军围困,力竭身亡,被当地百姓安葬在她生前练兵的曲回坝上。

网络配图

假如历史上确有关索其人,则不难推知关夫人胡金定之事迹属实。问题在于关索之事,传奇的色彩太重,非但版本各异,而且均不见于任何一种早期史料。譬如有一种关索故事,竟然说刘、关、张举兵后攻占“兴刘寨”当了山大王,帐下有黄忠、马超、姜维、庞统和军师诸葛亮等。一日,关羽坐骑被盗,众人追踪时巧遇关索母子。后来曹操在落凤城宴请刘备,刘备带关索随行,挫败曹操的暗杀阴谋,又由诸葛亮献计攻陷落凤城,进而夺取荆州。刘备得益州,派义子刘封去荆州看望关羽,关索和刘封口角,被关羽交刘备发落,结果被贬云南。关羽死后,刘备召关索从云南回来领兵讨吴。关索手刃糜竺、糜芳,活捉陆逊、吕蒙……

县令征联和关家墓碑

倘若关索之事是民间杜撰,关夫人之事自然就不可信了。据说中国大陆前前后后曾有三十万个关帝庙,顺带供奉关夫人的却只有山西太原市西校尉营的关帝庙和运城市的解州关帝庙。其中西校尉营关帝庙始建于元,是太原主城区内最古老的关帝庙,正殿西侧祠堂供奉关夫人,俗称奶奶庙。而解州关帝庙则是隋朝始建,号称“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崇宁殿(大殿)后方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平、关兴殿,塌毁后辟作花园。

解州关帝庙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均有所修缮。明清之际,有一位县令敬佩关公,认为他一定有一位贤内助,便命工匠在大殿后方加筑关夫人殿。直到新殿竣工,县令才猛然省悟——怪不得各地关庙大都不提关夫人,只因史书上根本就没有关于她的记载,就连姓氏都说不清楚。

网络配图

县令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公开征联。据说这问题是被一位江湖郎中给解决的,其联曰:

生何氏,殁何年,盖弗可考矣;

夫尽忠,子尽孝,能不谓贤乎?

上联直承无知,下联则作推论,全联从侧面落笔,倒也得“烘云托月”之妙。据说县令见之大喜,郎中却不要赏金,只要求县令拨款把附近村子的井口用石头垒出高台,井口加个盖子,以防污物坠井,影响水源。

有一点值得补充的是,康熙年间,关羽故里浚井时意外发现关家墓碑及墓道,由此得知关羽祖父和父亲的名字及生卒年月等资料。知州王朱旦据之作有《关侯祖墓碑记》一文,谓:“(羽父毅)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旁结庐守丧三年,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生子关平。”这样看来,关夫人确实姓胡,上面那副对联里的“盖弗可考矣”总归是可以“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开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背后隐藏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唐太宗魏征的故事100字,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典型事例

    贞观元年,魏征被告培植党羽,提拔亲信,后经调查属于诬告。唐太宗有点不好意思,便辗转表达了对魏征的歉意。魏征遂乘机抛出了他的高见。他说,请皇上不要让我做一个忠臣,而让我做一个良臣。唐太宗没听明白,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说,此二者有区别吗?图片来源于网络魏征说,使自己获得美名,使君王成为明君,天下大治

  • 揭秘:末代皇帝溥仪为什么被人称为“马桶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末代皇帝婉容吃花,末代皇帝溥仪电影,爱新觉罗·溥仪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殖民政权。为了掩盖其昭然若揭的侵略意图,日本试图将伪满洲国打扮成一个独立国家的样子,在公开场合对伪满洲国的执政和皇帝溥仪非常尊重。可事实上,溥仪并没有半点实权。到了伪满皇宫,细细追寻下,才知道溥仪曾因在马桶上裁可文件被称为“马桶皇帝”;日本关东军派给溥仪

  • 帝王多有"写诗癖" 乾隆一生作诗超四万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人写诗的格式,乾隆皇帝作诗,写诗最多的皇帝

    中国古代帝王大都有写诗癖。上古的一些帝王,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到周文王、周武王,除掉帝王的甲胄,都有一套诗人的衣裳。像舜帝就曾和群臣集体创作了《卿云歌》,这首诗十分有名,北洋军阀时期曾以此诗谱曲作为民国的国歌。歌中有“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之句,复旦大学从中取了两字作为校名,足见其影响力之深远。网络

  •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竟是个才貌双全的美男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美男子排名,张飞历史上是美男子吗,张飞容貌还原图

    提起张飞,想必大家脑海中会浮现一个勇猛鲁莽、嫉恶如仇的形象。在书里面描写张飞的外貌:“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点蛇矛,好不威风。”然而,真实的张飞并不是一介莽夫悍将,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美男子。网络配图如果不信且看这些,在四川简阳张飞营上发现的石像,张飞”石像慈眉善目,耳长唇厚

  • 汉顺帝:刘保太子之位被废为什么还能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一废太子,汉顺帝,清朝废太子

    东汉的皇帝列表中,除了汉光武帝、汉明帝还有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之外,其他的皇帝都是皇太后和太监手中的傀儡,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混到这份上也算凄凉了,他们中也有人去反抗,希望断掉太监和太后的联盟,重新启用文臣集团,其中第一个尝试的,就是东汉的第七任皇帝:汉顺帝刘保。他,靠太监取得了皇帝宝座,给了太监前所未

  • 唐高宗的癖好:娶父妃宠幸母女二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高宗长女,唐高宗后面是谁,人有哪些癖好

    永徽二年,武则天回到宫中后,高宗基本上过着一夫一妻式的生活。这主要:一是武则天能够给高宗全方位的享受,成为高宗的专宠;二是武后的厉害让嫔妃、宫女们不敢造次;三是高宗身体虚弱、多病。特别是武后垂帘听政和废掉嫔妃制度后,高宗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这种生活使他感到厌倦,他多么想有一个红颜知己来排解心中的寂寞

  • 身世之谜:揭秘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的前世,武则天死因揭秘,武则天当上女皇的原因

    传说武则天尚在襁褓中时,有一天,精通相术的袁天罡为武氏一家人看相算命。当他看到穿着男装的武则天时,大为震惊,说:“此君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又说:“若是女,当为天下主也。”后来这个襁褓中的女婴果然成了女皇帝。武则天的身世当真充满着传奇色彩吗?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关于她的研究,一直是中外

  • 揭秘为什么那么多英雄都愿意追随草根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算不算英雄,最早跟随刘邦的人是哪几个,刘邦找了哪三个人取得了天下

    要说谁是天生帝王命放到现在谁也不信,又不是武则天,被袁天罡看一眼就知道是女皇的面相。这刘邦当初就是被吕公相中的帝王相,吕公又是极其相信面相这一说。人家刘邦不当皇帝还真是亏本。这忽悠的能力简直能把天给说破了!网络配图刘邦怎么忽悠?这就要说到这个刘邦斩白蛇了,当初刘邦在芒砀山只不过斩了一个小白蛇,然后在

  • 武德皇后是不是武则天:武德皇后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的子女,武则天是谁的妃子,武则天是谁的皇后啊

    武德皇后就是突厥族的阿史那三公主,她温婉贤惠、气质优雅又精通乐器舞蹈。那个时候突厥族一举打败了强大的柔然帝国,成为草原上的一颗冉冉升起新星!于是很多国家开始争先恐后的拉拢这个新崛起的帝国。当然那个时候最好的结盟方式就是通婚。突破重重阻碍最终北周武帝宇文邕成功娶到突厥的三公主!阿史那氏成为了北周武帝的

  • 明朝专权太监王振死后 其党羽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明朝王振,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明朝樊忠

    午门血案,是指发生在明朝正统年间的一起血案,朝臣在未得命令的情况下,当着监国郕王朱祁钰的面,群殴宦官王振的党羽马顺、毛贵、王长等三人,导致这三人被群殴致死,此血案为明朝唯一的一次恶性朝廷斗殴事件。网络配图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八月,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亲征蒙古瓦剌,由于王振的胡乱决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