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吴重臣张昭满腹治国之道为何不受孙权重用

东吴重臣张昭满腹治国之道为何不受孙权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62 更新时间:2024/2/6 13:57:14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公元156年出生于徐州彭城,字子布。张昭年少时便好学,成年后曾经被举孝廉,但是张昭拒绝了。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察举他为茂才,也被张昭拒绝了。陶谦认为张昭这样做是看不起自己,于是将张昭囚禁,后被好友赵昱所救。尽管如此,在陶谦死后,张昭还是为他写了悼文。可见,张昭的人品还是很好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张昭随着难民一起逃到江南。被孙策看中并得到重用,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东吴的大臣们也都很尊敬他,被他的才华所深深折服,就连一向狂傲的祢衡都对他称赞有加。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声望不能太高,这样容易被主上忌惮,从而打压他。但是孙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还很开心的将张昭之于自己比作管仲之于齐桓公。可见,张昭在吴国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公元200年,孙策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并对他说若是孙权不能够担此重任,求张昭取而代之。连家族的江山都可以拱手相让,可见孙策对张昭看的是有多重要。孙权年少即位,全靠张昭扶持,才将东吴一步步做大,成为三国鼎立局势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张昭除了在政治上的成就,他在文学上也颇有些造诣。张昭精通儒学,晚年闲赋在家时,对《左传》和《论语》做了些批注。张昭也善写隶书,他的书法作品被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列为第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昭,辅佐了东吴两代权利核心人物孙策和孙权。一生中为东吴献计无数,是东吴的开国元勋和决策人物。张昭的一生中最值得说的就是他忠直敢谏,刚正不屈的性格。孙权尚未登上王位时,还对张昭的谏言一一听从,但是在登上大位之后,就开始对张昭冷眼相待了。

东吴建国之初,丞相一位空悬,百官们都推荐张昭,但是孙权却笑着拒绝了,说丞相一职太过繁琐,怕累了张昭。于是选了名不见经传的顾雍。也许拿张昭和荣登相位的顾雍来做一番比较,就知道张昭为什么不受孙权的看重。

顾雍的资历比张昭浅,却能担任吴国的丞相十九年。他最大的优点是沉默寡言,当了丞相的这种事,对家里人也不说一声。对于军国大事的是非得失,更是“自非见面,口未尚言”。孙权曾经表扬他:“顾君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就必然说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张昭却不一样,他一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哪怕是不成熟的意见,也急于发表,本意是想供主子参考,然而言多必失。他曾在甘宁建议孙权攻打黄祖时当面提出责难,怕战事不利引起内乱,结果一战而平,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样的失误一多,难免在孙权那里留下不好的印象。胸无城府,口无遮拦,张昭就是这样失去了孙权的信任。

张昭晚年闲赋在家,于公元236年自然去世,他遗令丧事从简,入棺材都没有更换衣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内阁大臣左光斗为了挽救明朝做出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汉族,明桐城人。左光斗是明末东林党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担任过内阁大臣职务。为了挽救明朝做出过很多贡献,参与了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事情。之后,被魏忠贤所诬陷,死在了狱中。在南明弘光年间得到了平反,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为“忠毅”。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左光斗生平事迹。图片来源于网络左光

  • 慈禧如何从秀女变身成为声名显赫的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是在咸丰元年被选中秀女,在咸丰二年的时候入宫封为兰贵人,还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其实一开始慈禧就是个普通的嫔妃,也没怎么接触到政治大权,但是呢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加之内忧外患,咸丰帝也无心贪恋政治,逐渐变得懒惰。慈禧因为书法写的很好,加之又受到咸丰帝的宠爱,所以咸丰帝就经常

  • 揭秘年羹尧位极人臣 一个什么字让他家破人亡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他有良好的家世,他是年轻的省级高官,他的皇亲国戚,真可谓是要钱有钱,要全有权,春风得意,可就在这春风得意时一个词让他跌落云端,省级高官被罢免,皇亲国戚成了过眼云烟,自己的性命没能保住也就算了,可惜还连累了自己的子孙,走的走,散的散,好不凄凉。这到底是谁呢?网络配图他是官宦世家,妹妹嫁给了皇子为侧福晋

  • 法正和诸葛亮关系:臣相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法正说的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里面的人物。《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自问世以来,因为内容丰富历史性强,在民间的流传很是广泛。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魏国、蜀汉和吴国三国鼎立时期发生的故事,虽然着重描写战争,强调人的忠义,但是主要还是刻画了许多让人难忘的英雄人物。法正就

  • 大贪官和珅轶事 联合纪晓岚整人反而被戏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 )恩科会试,官拜左都御史的山东诸城人窦光鼐任正主考。两位副主考,一个叫瑚图礼,一个叫刘跃云,资历都很浅,所以一切皆由窦老先生作主。放榜之后,浙江的王以鋙名列榜首,即为会元,而第二名则是他的兄长王以衔。兄弟联名高居前列,一时众议哗然。网络配图当政的大学士和珅,因窦光鼐爱揭其阴

  • 赵惠文王在位时有何作为?历史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赵惠文王生于公元前308年,于公元前299年成为赵王,继位赵国的王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前任赵武灵王就委任肥义为赵国相国,辅佐赵惠文王。网络配图赵惠文王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就是那个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的赵王,就是他让赵国强大起来的。赵惠文王能够继位,多亏了父亲能够退位让贤啊,是的,你没有看错

  • 玄奘与高昌国王是结义兄弟!差点成国王女婿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当时,法相学有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玄奘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二者的融合问题,626年,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在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便想要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带着这样宏伟的愿望,玄奘开始了他的西行之路。当时的唐朝,国界还不稳定

  • 北宋名臣清正廉明的包拯办案过程中的那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相传,包公脸黑,人们瞧不起,当不上别的什么官儿。皇上就封他个知县。当知县吧,好地方也轮不着他去。远离京城的桐柏县和泌阳县中间,也就是盘古山北一点的地方有个小县城, 叫麦糠县,皇上让他去了。麦糠县地方小,就是古怪得很

  • 明末第一猛将 士兵见到他都吓得跳崖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晚年已经是病入膏肓,各地反贼四起,关外还有后金的铁骑不怀好意的虎视眈眈,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历来乱世就会涌现名将,和平年代也没有他们这些人的用武之地。但是明末的这位名将可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儒将,他就是手持一百三十六斤大刀的卢象升。网络配图卢象升是南方人,出生在江苏的宜兴,在战乱四

  • 揭秘李善长和刘伯温究竟哪个人更厉害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是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他们分属两个派系,而同时两派首脑的李善长和刘伯温更是首当其冲,这其中或许也有朱元璋的关系,毕竟臣子们抱团是上位者们最不想看到的情况。那么李善长和刘伯温的关系如何吗?李善长和刘伯温哪个厉害?李善长和刘伯温的关系如何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跟随朱元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