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如何反腐:让犯罪官员戴镣铐继续留任

朱元璋如何反腐:让犯罪官员戴镣铐继续留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42 更新时间:2024/2/7 20:01:43

明王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草根皇帝建立起来的王朝,所以有着区别于其他王朝的很多特点,在性情上的表现尤为鲜明,也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起伏跌宕。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各方面都值得人们深深回味,本书作者站在人性角度,截取历史长河片段,描摹朝代风貌,激起明史烟尘,描绘出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刑部主事茹太素有一次上奏稿,写得很长,洋洋洒洒有一万多字。朱元璋让内侍一连念了三遍,最后发现其中有用的不过五百来字,其他全是一些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废话。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说:“朕之所以要广开言路,是想得到那些切中要害、有益于国家的话。这些虚浮华丽的语句,只会扰乱视听罢了。”于是让中官挑选那些文字简练、且能一针见血的疏稿出来,归纳出一种固定的建言格式,然后颁示中外,要求以后凡有建言,都要按照这种格式书写,只需把中肯的意见列出来就行了,不许没话找话地无病呻吟。

明初,朱元璋制定了严禁官吏下乡扰民的政策,并允许乡民捉拿扰民的官吏。在这方面,常熟县农民陈寿六,因为实绩特别突出,受到了朱元璋的大力表彰,还被写在了《大诰续编》里。陈寿六与自己的弟弟和外甥三人,捆绑了民怨极大的县吏顾英,然后押送首都告御状。朱元璋表彰陈寿六能干,赏赐了他20锭银子,免除他三年的杂役,其余二人各赏两件衣服。为了防止有人打击报复,朱元璋专门谕令地方:“若有敢于无事生非扰害陈寿六的,或敢于捏造罪名诬陷陈寿六的,一律杀无赦。”简直给了陈寿六一道免死金牌。

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在全国进行改革。他要求每一个乡村,都要建立“旌善亭”和“申明亭”。旌善亭是用来表彰良民,以及那些值得称道的善行义举,届时,这些人的名字和事迹会被记刻在亭中,以此激励人心之善;申明亭是处理村中纠纷的场所,凡是涉及婚姻、财产、争占、失火、盗窃、骂人、斗殴、钱债、赌博,以及擅摘田园瓜果、六畜践踏禾稼、亵渎神明等与民相关的事宜,都要在这里予以仲裁,由村里推举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在申明亭审理、仲裁的过程中,长者可酌情使用竹批荆条等器具抽打案犯,但不许私设牢狱监禁。审问时间也只能在白天,晚上必须放回,第二天可接着再审。那些行为不检点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做的坏事,也将被记刻在亭中,以示警戒。

马皇后

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后,曾将一大批苏州富民迁徙到他的老家凤阳。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凤阳兴建中都皇城后,又于洪武七年(1374年)再次下令,将14万江南富户迁到凤阳,以填实帝国的中都。这些富户被强制迁徙时,要求只能带走金银细软,其原有的房屋土地等不动产则被收归官有。还规定,这些富户迁徙后,不准随便离开凤阳。从此,这些人为了回江南探亲扫墓,只好化装成乞丐,以逃荒要饭的名义,偷偷溜回江南各地,从而形成一支奇特的乞丐大军。朱元璋还数次下旨,迁移全国各地的富户填充帝国的首都南京。朱元璋的强制移民政策,一直持续到永乐年间,累计涉及人口一百万。

朱元璋非常痛恨贪官,他亲自制定并颁布了《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等法律条文,共计236条,其中有关惩治贪官污吏的条款,就有150条之多。而且这些条款规定极其严厉,全是诸如凌迟、剥皮、枭首、夷族等重刑。由于刑罚过于严酷,官员们不是被罢黜就是被杀头,很少有人能做到自然退休,以至于有些地方的衙门竟无人办公。鉴于此,朱元璋突发奇想,让那些犯了罪的官员,戴着镣铐继续留任。洪武年间,在各级府衙中,这种戴罪办事的人,一度达到328人之多。于是,在大明帝国的官场上,便出现了这样一道罕见的风景:坐在公堂之上的御史,问案时铁面无情,而他脚上却戴着镣铐,因为他本人早已被判了死刑,只是还没到处决的时间。

朱元璋深知官僚队伍的管理之难,为了彻底扭转元朝末年以来官场混乱的不良风气,朱元璋称帝之初,便开始着手建立对官吏的监察、考核制度。他不断派大臣到各地方考察吏治,还亲自宴请那些到京朝觐述职的官员,并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以褒奖或劝惩。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朱元璋亲手编订了《诸司职掌》、《责任条例》、《到任须知》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级官员的职责、责任和禁令。他还下旨将《责任条例》刻版印刷,在全国广泛张贴宣传,要求官员吏员们严格遵守。通过不懈的努力,到洪武末年,明朝逐渐制定出了一整套的官吏考核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限娱令:戏子不许扮历代帝王后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永乐九年(1411年)七月初一,英明神武的明成祖朱棣不知哪根神经受了刺激,颁布了一项基本国策:“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读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但凡查出违规者,杀他全家。在

  • 中国历代官场爱面子趣闻:朱元璋斩杀穷乡亲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曾有这样一位党员干部,当他得知上级领导要来视察,便将当地老百姓贫苦度日的情景拍了录像片让上级领导偷偷看。上级领导问为什么?这位干部叹了口气说:“我搞了这盘录像,大家议论纷纷,说我给共产党抹黑。”上级领导很生气,说这是哪儿的话。这位干部拍摄真实反映当地老百姓贫困状况的录像,按说与他的“面子”也很不光彩

  • 朱元璋出怪招管理官员:对洁癖画家施粪桶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为了守住江山,他想出了一系列招数来管理官员们,还培养了一支“皇家秘密警察部队”——锦衣卫。昨天,明史专家马渭源作客《市民学堂》时感慨:明初的官员不好做,衣食住行都有严格标准,对于贪官,朱元璋从不手软。当时有一系列酷刑,譬如剥人皮,洗刷人肉,抽肠,阉割……最倒

  • 朱元璋为何定国号为"明"?自居佛教的"明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出一道题给你,请报出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国号,大概最先跃进脑海里的会是自认为最熟悉的“唐、宋、元、明、清……”可你知道吗,当你在随意地数出这些朝代的时候,已经有欠准确了。元、明、清并非是这三个朝代的国号,正确的说法应是大元、大明、大清。关于国号,还有无数的奥秘等待揭晓。“华夏”儿女的说法与“夏”

  • 中国史上第一个殉职的记者:被慈禧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沈禹希,即是沈荩,他曾参与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成为了激进的革命派,长期从事新闻工作。1903年7月31日,因揭露中俄密约而被清廷处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因言被杀的新闻记者。当时沙俄赖在东北不走,更得寸进尺地欲与清廷签订秘约,继续控制东三省及内蒙地区。慈禧太后不想惹他们生气,便同意签约。这本是见不得

  • 慈安简介:慈安是谁?比慈禧更为厉害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同治八年(1869)八月,他借到江南置办龙衣的机会,足足地招摇了一把。一路上,他大张龙旗,浩浩荡荡,沿途大肆索要给养,甚至召训地方官。自恃有慈禧这个强硬的靠山,置满朝文武于不顾,特别是将“太监不得出宫”的铁律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山东巡抚丁宝桢一上奏,虽然慈禧有意袒护,但慈安“立命诛之”。朝野上下,无不

  • 慈禧拍案叹息:“咱们中国即坏在不能团结”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1919年,在“五四运动”中,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亲日派外交人士被看作是“卖国贼”,激愤而无处发泄的学生焚烧了曹汝霖的住宅,还将章宗祥痛殴一顿。“五四运动”之后,曹汝霖等递交辞呈,在6月11日由总统徐世昌免职。曹汝霖此后的日子也同样不好过,据徐铸成的回忆,即使是曹汝霖在天津上学的儿子,也只能一个

  • 慈禧的秘密生活:召集后宫女眷吃太平饭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末年,虽然政权濒临灭亡,宫廷里却依然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1901年除夕临近,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内务府便传知各宫总管封印准备过年事宜,由内务府奏明太后,得旨按宫中旧例后,便传告各府第福晋、命妇、格格,及一二品大员的女儿于腊月二十五进宫过年。命众格格做针线活这天上午8时,太后升堂入座后,第一拨由格

  • 老年慈禧太后如何过年?与众人做素馅煮饽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末年,虽然政权濒临灭亡,宫廷里却依然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1901年除夕临近,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内务府便传知各宫总管封印准备过年事宜,由内务府奏明太后,得旨按宫中旧例后,便传告各府第福晋、命妇、格格,及一二品大员的女儿于腊月二十五进宫过年。命众格格做针线活这天上午8时,太后升堂入座后,第一拨由格

  • 慈禧个人御用瓷器曝光 豪华生日瓷值40万两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故宫珍藏·慈禧的瓷器展”15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展出的百件套瓷器是故宫所藏清同治、光绪年间最具代表性的官窑精品。专家称,此次展品以慈禧个人御用瓷器为主,这么大批量的展品走出紫禁城进行集中展示还是第一次。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在开幕式上表示,此次故宫从收藏的同治、光绪朝近5万件瓷器中,精挑细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