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禧太后为什么能够垂帘听政 “第一枪”又是如何打响的

慈禧太后为什么能够垂帘听政 “第一枪”又是如何打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82 更新时间:2024/1/2 13:47:51

很多人都不了解慈禧垂帘听政,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听政这个词根本不准确,慈禧,这个当时只有二十七岁的女人,实际上是垂帘“亲政”。

为什么要发动辛酉政变?为什么要垂帘听政?只为了皇权的延续!

咸丰皇帝遗诏的漏洞,让慈禧和慈安变成了两个“人形图章”!

咸丰帝对身后事的安排有个巨大的漏洞。

那就是决策权没有明确!

同治皇帝只有六岁,没办法亲政。

所以,以肃顺为首的赞襄政务八大臣,

在咸丰帝死后,统揽了审阅奏折,并拟旨的权利。

最后才拿到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那里盖上“同道堂”和“御赏”印,

这道谕旨才算生效。

其实同道堂也不是给慈禧的,是给小皇帝的,但是,慈禧是小皇帝的生母,

所以,也算是给了慈禧了。

后来,精明的慈禧意识到,八大臣根本就没把奏章给两宫看,那么两宫皇太后又怎么知道谕旨是不是正确的呢?

这不就等于两宫皇太后变成了两个人形图章了?

这就意味着,皇权,也就是天下大事的决策权,落到了八大臣的手里!

而八大臣中又有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这两位,位列世袭罔替的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

虽然八大臣是以肃顺为首,但是理论上,这两位铁帽子王可就有了“篡位”的可能性!

所以,咸丰是七月十七驾崩的,八月初六这一天,山东道御史董元醇就打响了“垂帘听政”的“第一枪”!

核心内容就是两个,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亲王辅政!

争夺的就是皇权!

八大臣当然不同意,第二天讨论这个奏章的时候,声称“垂帘听政”没有先例,违反祖制,坚决反对!

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然后,小皇帝被吓哭了!再接着,小皇帝被吓得尿了裤子!

慈安也气的直抹眼泪,无奈,驳回了董元醇的折子。

八大臣得意洋洋,但是他们实在是小瞧了女人,更忘了,还有个恭亲王奕?虎视眈眈!

这种得意之下,导致肃顺大意的让慈禧慈安和小皇帝先回了北京,

而自己陪着咸丰皇帝的灵柩慢慢往回走。

慈禧他们一回到京城,可就算到了恭亲王奕?的地盘了。

于是“辛酉政变”爆发,肃顺开刀问斩,端华,载垣赐自经,其余五人皆被夺职。

“垂帘听政”政治上的阻力,没有了。

“垂帘听政”的世俗阻力,也被慈禧太后消弭于无形

慈禧争得皇权,或者说决策权,

有个基础,就是必须得和中外臣工有交流。

交流的方式,一是奏折,二就是召见。

奏折好说,八大臣还没死的时候,在热河,慈禧就已经通过“罢工”,就是不给盖戳,

把这项权利争过来了。

这和臣工面对面的谈事,就有点麻烦了。

因为,男女大防在清朝也是一大阻力。

想当初奕?跑到热河奔丧,都差点因为这个原因,没能见到慈禧。

清朝的皇后和皇太后也是见不得外臣。

哪怕是自己的生日等重大节日,外臣三品以上的官员,就在慈宁宫台阶上磕个头拉倒。

低品级的官员,那就只能在午门外头,望阙叩头了。

这祝福,双方也就全凭想象力了。

倒是东晋的太后褚蒜子,确实是抱着两岁的东晋皇帝司马聃处理政事,

为了避免和外臣面对面,在身前挂了个白布帘子。

就以她为模范,

慈禧定下来,还在皇帝原来接见中外臣工的养心殿“垂帘听政”。

召见,还是在东暖阁,见得是六部九卿,军机大臣这些高品级官员,垂个半透明的帘子。

引见,就在养心殿的眀殿,放八扇明黄的屏风,见得是一般的官员,或是外任官。

这算是垂帘听政的形式。

但,更重要的是“垂帘听政”的内涵。

“垂帘听政”的内涵才是真正体现慈禧精明的地方

第一是两宫皇太后的权限:

所有有权力写奏折的臣子,只要和用人,行政相关的事情,必须上奏到两宫皇太后这里。而且是“封章密奏”,别人没权力看,只有两宫皇太后有权力看。

当然,这两位也知道全国各地的奏章都到她们这里,是一种多么恐怖的工作量,所以,在上谕中明确告诫中外臣工,少说废话,更不要推卸责任说空话,有什么事,老老实实说就是。

虽然,这也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能提前告诫一下,防患于未然,还是可见慈禧对政务略通的。

这个上谕,其实很厉害的。弥补了咸丰皇帝遗旨的漏洞,明确告诉天下,拟旨的权利,也就是决策权是两宫皇太后所有,垂帘听政,就意味着慈禧她们绝不是人形图章,而是真正大权在我!权臣?不会再有了!

第二就是对恭亲王奕?等人的安排。

封恭亲王奕?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着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这就很清楚了,议政,就是商议,建议,而绝不是像多尔衮那样的“摄政王”。

摄政王就是代行皇权了。

而议政王,那就是辅助皇权的作用而已。

而内务府大臣这一职位,有表示了对奕?绝对的新任。要知道内务府下辖的都司可负责者整个皇城的安全保卫工作呢。

从经济补偿上,为了安抚恭亲王,又给了恭亲王双俸,当然,这也算是一种荣耀。

并封恭亲王的闺女,为固伦公主。

按清制,亲王家的闺女,最多封个郡主就顶天了。

只有皇后的长女才被封为固伦公主。

也就是两宫皇太后把奕?的闺女当自己的闺女看待。

这一切都是在十月初一到初九的九天之内,连续下发谕旨,恭亲王奕?一时荣耀无两。

总结来看,由于咸丰帝的疏忽,既造成了八大臣可以欺负“孤儿寡母”,又造成了两宫皇太后可以勾结恭亲王夺权。

这既说明了咸丰帝遗旨实在是太仓促,有漏洞。

也说明了两宫皇太后有政治野心,

正好被咸丰帝排除在政权之外的恭亲王,在北京和谈期间,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急于回到权力的中心,

所以才有了慈禧“垂帘亲政”四十几年的晚清异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萧耨斤:生下皇子野心勃勃,晚年被儿子软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如懿有生下皇子么,卫子夫怀孕生皇子视频,大婚之日纳妾王妃潇洒离去

    她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妃子,生下辽国天子,最后却被幽禁宫中,晚景凄凉。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钦哀皇后萧耨斤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萧耨斤,皇后述律平的后代,祖父曾是北府宰相,她的出身无疑是显赫的,但她的性格绝不是善类。萧耨斤长得不好看,耶律隆绪一开始看不上她,只是安排她当萧太

  • 慈禧真的是清朝历史罪人吗 下罪恶种子的人应该是此人才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是中国历史的罪人,清朝是历史的耻辱,为什么没人能推翻慈禧

    对历史罪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因为播出了许多收视率较高的清宫剧,所以各位可谓是特别的了解清王朝。他是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距离现在也就只有100多年的时间。于是和其他朝代相比,我们对清朝更加感到好奇,实际上对于清朝,各位始终都有相对复杂的感情。毕竟由于这个朝

  • 探索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一生,为什么说他“不正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金圣叹的代表作,金圣叹之人生快事,金圣叹的成就

    金圣叹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金圣叹是明末清初人士,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批评家,可能不少朋友听说金圣叹就是从他批评《水浒传》、《西厢记》等作品中知晓的。从人物性格来看,金圣叹为人孤高,狂放不羁,当然批评家一般也都不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然也做不了这样的事。

  • 刘彻为何被汉景帝立为太子?背后有什么样的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景帝与汉高祖的关系,刘彻,汉景帝为什么传位刘彻

    刘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150年,20岁的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而年仅7岁的胶东王刘彻被立为太子。这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汉景帝刘启要废太子不算什么稀奇事,历史上有很多的太子被废或者差点被废,但奇怪的是,为什么刘启转而让7岁的刘彻来做太子呢?要知道刘

  • 诸葛亮明知夷陵之战会战败,他为什么一字不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夷陵之战为何不带诸葛亮,如果诸葛亮参加夷陵之战,三国演义夷陵之战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称帝,命关羽镇守荆州,张飞镇守阆中,魏延镇守汉中,诸葛亮赵云跟随自己坐镇益州。同年7月,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斩杀曹军大将曹仁,又水淹七军,捉于禁,斩庞德。曹操认为许昌离荆州太近,怕汉献帝受到惊吓,甚至

  • 李隆基为何要发动第二次政变?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政变为什么那么多,李隆基上官婉儿,李隆基太平公主政变

    你们知道李隆基为何要发动第二次政变李隆基在他25岁那年,就与他的姑姑太平公主联手,挽狂澜于既倒,发动历史上著名的“唐隆政变”。不仅成功地将李唐王朝挽救于水火之中,还把皇帝一系从唐中宗一系转向了自己的父亲唐睿宗一系。可就在唐隆政变发生后的三年,也就是公元713年,李隆基以皇帝的身份再次发动政变,彻底拿

  • 朱棣和朱棡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所谓朱棡谋反是真的假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王朱橚和朱棣的关系,朱棣为什么要谋反,朱允炆为什么会失败

    还不知道:朱棣和朱棡关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棡,为朱元璋的三儿子。而在朱元璋建立的尊王攘夷思想之下,他与秦王朱樉、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谷王朱橞等兄弟九人,驻守辽东、长城、吐蕃一线,也成为朱元璋希冀的“藩屏”。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棡受封为晋王,封地

  • 明朝大臣杨宪之死很是蹊跷 有关于死因的说法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哪一位皇帝最终废除了人殉制度,明朝杨宪剥皮简介,朱元璋杨宪死于哪一集

    对杨宪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宪原名杨毕,他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得力大臣之一,属于刘伯温的浙东集团。笔者认为杨宪不仅是死于骄纵专权,他还不自量力想和李善长、胡惟庸等功勋元老作对。杨宪本来只是个文官,任检校(其实就是个大特务)一职,他观察能力强,办事情也是非常小

  • 有关于大明将军傅友德的死扑朔迷离 究竟哪一种说法最为可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伪士当去,迷信可存,大明风华樊将军

    很多人都不了解大将傅友德,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大明将军傅友德到底是因何而被处死,各种记载扑朔迷离。现在来看看到底有多少说法,现在来分析一下那种最为可信。首先“傅友德赴宴愤而杀子”一说,有以下三个出处,所记载的具体情节与经过有差异,但都是赴宴愤而杀子再自尽:朱元璋1.大明将军傅友德之死经

  • 朱樉到底做了什么 朱樉死后朱元璋为何要用的两千字祭文骂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允炆到底有没有死,朱允炆杀了几个叔叔,朱元璋的孙子

    对朱元璋儿子朱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最爱的无疑是大儿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一生要强的猛男也落泪了,当着众大臣的面失声痛哭。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二儿子朱樉被宫人用樱桃煎毒死,朱元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