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允炆已经想好办法对付朱棣 朱允炆最后为什么输了

朱允炆已经想好办法对付朱棣 朱允炆最后为什么输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0 更新时间:2024/1/18 22:13:04

你真的了解朱允炆朱棣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他的孙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不过,摆在这位21岁皇帝面前的,却是几位不太好对付的叔叔,其中以燕王朱棣最难搞。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朱允炆就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的问题。

当时朱元璋对他说,我给你留下了几位叔叔,让他们去守护边疆,你就可以在家里安稳地做皇帝了。朱允炆却问朱元璋说,外敌入侵可以靠叔叔们对付,但如果叔叔们有异心,我该怎么办?

在与朱元璋的对话中,朱允炆提出了一套完美计划:先用德争取、再以礼约束、再不济就削藩改封地,实在不行只能拔刀相向。

按理说朱允炆的想法没有问题,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赞许。但为什么当朱棣真的造反时,朱允炆却输的一塌糊涂呢?

简单来概括,朱允炆输在了这三个方面:

1.班底不行,能说会道的多,缺少能上阵的武将

朱元璋也意识到,如果把几个虎视眈眈的儿子,留给自己的孙子,风险不小。于是他选择了一些人帮助朱允炆料理天下。不过朱允炆身边的帮手,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纸上谈兵、缺少实践。

比如,以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为代表的班底,都是饱读圣贤书的文人。像齐泰,虽然他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但却彻头彻尾是个读书人。还有黄子澄,虽然满脑子天下抱负、宏伟目标,理论也一套一套的,但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不适用。

黄子澄曾拿出“汉代七国之乱”被镇压的事情,安慰朱允炆。但他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汉代七国之乱可以被镇压,武将周亚夫功不可没。可是当时朱允炆身边,根本没有像周亚夫这样的人。

在班底选择上,朱元璋有着逃脱不了的责任。当年,他为了减少开国功臣对大明王朝疆域的威胁,杀掉了很多武将。这就导致当朱允炆需要能为他征战沙场的人的时候,却挑不出来一个。

朱允炆身边的老将只有一个叫耿炳文的,这个人虽然也是开国元老,但他没有被除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善于进攻,只善于防守。这就导致后期朱允炆在对抗朱棣时,军事力量处于劣势。

反观朱棣这边,能够帮助他起兵造反的“能人”不少,其中以姚广孝为代表。起初对于造反,朱棣也曾犹豫过,虽然他有野心,但他也觉得做一代藩王,衣食无忧也挺好。

正是姚广孝帮助朱棣看清了朝廷削藩的打算,让朱棣早做准备。当战争打响时,姚广孝在军事策略上,也给了朱棣很多帮助,指导他避开济南,直攻京城。

2.策略失败,想疾风劲雨,却又错失时机

建文帝朱允炆一即位,就大刀阔斧地改革,他想赶快除掉这些叔叔们的威胁,他在一年之内,火急火燎地处理了五个举足轻重的藩王。在这个过程中,朱允炆完全没有按照当年跟爷爷说的,先用德争取、再以礼约束的步骤,上来就削了藩。

他的一系列做法,也让燕王朱棣走上了不得不反的道路。不知道当时朱棣内心OS是不是这样的:你让老子安心守边疆,你却在不断修理其他藩王,这不是在杀鸡儆猴吗?

然而在对付朱棣上,朱允炆却又放慢了脚步。也许他担心自己势力抵不过朱棣,想从容应对。可问题就是,他已经拉开了削藩的大幕,却在关键时刻慢下来,不就留给燕王朱棣以喘息的时机了吗?

其实,当时围绕着削藩策略,朱允炆团队中就有两派声音,一派是齐泰为首的,主张直接对付燕王,而另一派以黄子澄为首,提出先除掉其他藩王再对朱棣下手。朱允炆选择了后者,他想用曲线的方式迂回地解决朱棣,但恰恰是这种方式给朱棣充分的准备时间。

相反当朱棣确定“造反”后,他就开始一步步谋划,推进自己的目标。他先是靠装疯,扰乱朱允炆的视线。当装不下去时,他又开始采取措施硬拼。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支持,他搞定了善于谋划的宁王,把宁王部下的朵颜三卫骑兵收入囊中,增加自己的战斗力。

在面对朱允炆派出的老将耿炳文时,朱棣没有轻敌。当他知道对方部队分散时,没有一举进攻,而是特意放出消息,告诉对方自己在逼近,等耿炳文把部队聚拢后才发起进攻。朱棣知道如果自己贸然发起进攻,耿炳文散开的部队会形成包围,让自己腹背受敌。

这样对比下来,不得不说朱棣的军事思维更胜一筹。也难怪,他出生在战火之中,也一直坐在马背上,跟随着名将征战沙场。

3.性格优柔寡断,缺乏对决狠心

朱允炆是正常继位的皇帝,所以无论是他削藩,还是讨伐朱棣,都是名正言顺的。但在对战朱棣的过程中,朱允炆一次次地表现出软弱、不够狠心的问题,这种缺乏气场的行为,也最终导致他的悲剧下场。

在建文元年三月,按照规定,新皇帝登基藩王应该觐见。但是朱棣入朝后,却在众目睽睽下“行皇道入,登陛不拜”。他的这种无力,已经构成了“蔑视君上”的罪名。然而就当群臣愤怒,向建文帝提出建议,让他趁机解决朱棣时,却遭到了建文帝的否决。

朱允炆想解决朱棣,在他内心憋着一股劲,但他总想着在朱棣真的反了的时候再动用手段,镇压他,这样才显得自己“师出正义”。但他忘记了,自己要削藩,不是要像圣人说的“先礼后兵”。

后来,建文帝还错失了另一个时机,那就是朱元璋忌日,藩王祭拜的时候。当时,朱允炆已经削了五个藩王,朱棣预感到下个目标就是自己。他担心如果自己去了京城可能就回不来了。于是他派出长子朱高炽以及另外两个儿子,去替自己祭拜。

当时朝廷内的局势很明朗了,所以当他的三个儿子一进城,兵部尚书齐泰就提议把三个人扣下。朱棣也后悔一下子派了三个儿子去,结果,黄子澄却建议建文帝不要扣留三人,以免打草惊蛇,应该让他们回去以麻痹燕王。而建文帝竟然也听取了黄子澄的意见。

建文帝真的没有搞清楚形式,整个削藩已经闹得满城风雨,还有谁不知道下一个目标就是朱棣。送上门来的机会就被自己这样错失了。

再来看看另一边,朱棣明知自己造反没有理由,愣是编造出了“清君侧”这样的理由。不仅如此,他这个大旗越扛越顺, 一场名不正言不顺的造反就这样变得合理化。反观建文帝朱允炆,本身是占据着“舆论”上风的,却因为性格中的软弱让自己陷入到极大的被动中。

朱元璋曾评价自己这个孙子,认为他很聪明,书读得好。但是削藩打仗,不是读书,不是耐着性子慢慢来就可以的。

朱棣造反的时候,手里只有10万兵马,而当时朱允炆指挥朝廷再加上收编的藩王,其兵力至少是朱棣的三倍。就这样朱棣用少量的兵力,发动了一场不正义的战争,创造了一个藩王成功造反的案例。这让后人想到燕王攻破京师,皇宫内燃起的熊熊大火时,不免为朱允炆而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窦太后偏爱梁王刘武,有什么原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窦太后为什么偏爱梁王,窦太后和王太后谁厉害,窦太后和刘彻的争斗

    在太后窦漪房眼中,对于幼子梁王刘武的偏爱,是毫无疑问的。当然,这种偏爱更多是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至于窦太后让梁王刘武继承皇位之事,最初其实出自汉景帝刘启之口,作为母亲,窦漪房对此自然乐见其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不过,我对汉景帝的动机深表怀疑,他很可能只是利用此事稳住梁王刘武,

  • 靖难之役朱棣造反成功后 朱允炆一脉真的绝后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允炆被朱棣杀了,朱允炆为什么用李景隆,朱允炆下令不准伤害朱棣

    很多人都不了解建文帝有后代吗,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明成祖朱棣这个人虽然心狠手辣,但对自己的长兄懿文太子朱标,多少还是有些“情分”的。虽然很多人并不认可,但朱棣给朱标留下了一个亲孙子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朱标的这个孙子后来日子过得并没有那么舒坦,但至少命是保住了,不是吗?而且,后来还生下了

  • 刘备临终前将兵权交给李严,为什么不是诸葛亮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临死前为什么要防诸葛亮,诸葛亮的军事成就,如果庞统不死诸葛亮守荆州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重之际,李严与诸葛亮奉遗诏共同辅佐少主刘禅。此前,惨遭“夷陵战败”的刘备,在退至白帝城后,便将李严召进了永安宫,将其任命为尚书令,如今托孤之际,又加封其为中都护,令其统管内外军事,留镇永安。那么,刘备为何要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备受信任的诸葛亮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

  • 揭秘:洪秀全的五子五女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洪秀全子女下场,洪秀全妻妾,洪秀全的结局

    据《江南春梦庵随笔》等书记载,洪秀全共有五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十个子女。在太平天国失败后,这些洪秀全的后人们又是什么人生结局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洪秀全的长子是幼天王洪天贵福,为原配正妻赖莲英所生,这也是他最为著名的一个儿子。天京城破时他年仅十六岁,在忠王李秀成的亲身保护下逃

  • 张居正死后 万历皇帝为什么对其进行清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万历怎样清算张居正,为什么张居正死后万历翻脸,万历为什么废掉张居正改革

    还不知道:万历和张居正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明万历年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也扑朔迷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之初,原本日薄西山的大明朝竟是陡然止住了颓势,隐隐有了中兴之兆;也同样是在这个时代,大明朝在国势糜烂中,最终不可逆转的滑向了深渊。而在这时代中,最为重要的两

  • 明朝灭亡之后 朝鲜为何提到万历和崇祯就痛哭垂泪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朝鲜和明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昏庸至极;崇祯皇帝亡国辱身,亦无建树。为什么在邻国朝鲜却受到无比的尊重,乃至于朝鲜君臣一提到这两个人就痛哭垂泪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头说起!万历皇帝李氏朝鲜古代李氏朝鲜(现在的朝鲜和韩国),一

  • 陈玉成在安庆兵败后为什么不撤回天京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玉成后人,李秀成全力救安庆会怎样,太平天国陈玉成简介

    安庆是陈玉成的大本营,同时也是南京的屏障,如今安庆被清军攻占,陈玉成时刻都想着重新夺回来安庆,甚至是整个安徽。如果此时退防南京,那么他夺回安庆的梦想就彻底的化为了泡影。所以退回庐州,陈玉成也有把庐州经营为根据地,伺机夺回安庆的打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洪秀成才能一般,并不擅长

  • 诸葛亮只是蜀汉丞相吗?其实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是真实人物吗,行丞相事除了诸葛亮还有谁,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的

    诸葛孔明,听到这个名字,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的神机妙算,是他的鞠躬尽瘁。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直都是以智力著称的,以至于他的其他优点被其掩盖了。大家都只知道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可是他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未必知道。直到千年这个身份才被揭晓。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诸葛亮的实力诸葛亮一直

  • 皇十三子胤祥为何会在一夜间失宠?被赐不避讳的铁帽子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胤祥为什么会被圈禁,皇十三子胤祥生母,九子夺嫡之胤祥

    很多人都不了解皇十三子胤祥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大清帝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皇太子胤礽被康熙皇帝废除太子之位,并被圈禁宗人府。随着皇太子被废事件的发酵,相继有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等先后被圈禁,一时间,爱

  • 李冶:唐朝首席女诗人,因诗而生也因诗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代女诗人李冶的爱情诗,古代女诗人的诗,唐代诗人李冶简介

    李冶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李冶是一位天赋极高的才女,甚至有人觉得她是大唐第一女诗人。后人对李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都有很高的评价,不过仔细了解李冶的一生后,会发现她实在经历了太多难关,一生都想追求真爱,却一直没能如愿。虽然唐朝相比其他朝代,会更加开放,但李冶对于男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