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第一个封侯的谋士为什么是贾诩?

曹操第一个封侯的谋士为什么是贾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34 更新时间:2023/12/13 7:04:03

古代只有军功才能封侯,三国由于处在争战时代,所以文官谋士也有了得以封侯的机会。尽管如此,这些谋士们也要比武将们得封的时间晚,等级低。就像曹操早期的顶尖谋士荀彧荀攸等人,直到建安八年曹操平定了河北才受封。但有个人例外,这就是贾诩,他在官渡之战以前的建安四年就被封为都亭侯。那么,贾诩为什么能赶在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之前获封为侯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贾诩能够早早受封,关键在于他跟随的主公张绣。三国前期的将军,有队伍自己说了算的将军诸侯多如牛毛,但能让任何人不敢小觑的也不是很多,这当中有的人是能力不够,有的人是兵马不足,还有的则是处在一个无关紧要的地理位置上。张绣这个人,能力算不上多强,兵马也不是很多,但他却处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叔叔张济阵亡,张绣接过叔叔的队伍,住在宛城,和荆州的刘表结盟,也算是一个有点儿名气的人物了。曹操早期和刘表摩擦不断,到建安四年时又和河北的袁绍处在大战前夕,张绣这个位置对曹操来说就显得非常突出了。曹操在和刘表交战时,张绣就是对方的一个帮手,就是对方的犄角,曹操不得不防;当曹操要专心对付袁绍时,张绣就是背上的一根刺,张绣的存在,就是让曹操如芒刺在背。正因为如此,曹操早就想先拔掉这根刺。

不过,这根刺不大好拔!张绣可以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职业军人,有军事素养,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谋士贾诩。

王允联合吕布杀了董卓后,董卓手下的将领整天担惊受怕,总担心王允会清算到自己头上,于是决定偷偷跑回家乡躲起来。贾诩对他们说,你们就这样扔下队伍单独走了,即便是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捉住绑起来。还不如收拢兵力联合起来反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侥幸成功了,那就以国家的名义征服天下;如果失败了,那就再逃走也不迟。这就是有名的“犯长安”。结局是王允被杀,出了四大乱将,他们是李傕郭汜、范稠、张济。张济就是张绣的叔叔。这些人都不是些好鸟,贾诩看不起他们,李傕等也都很忌讳贾诩。贾诩几经辗转到了张绣这儿,而张绣也到了曹操必须要解决的时候。

建安二年(197年)春天,曹操到达宛城,不用说,就是要解决张绣了。张绣挺识趣,投降了。这时曹操犯了一个错误,把张绣叔叔张济的妻子据为己有。张绣感觉受到了侮辱,反了,率军攻打曹操。曹操猝不及防,狼狈逃窜,为了保卫他,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都战死了。到了舞阴,张绣率兵来抄掠,被曹操打败。张绣逃到穰城,依附了刘表。建安三年三月,曹操围攻张绣于穰城。这一次,贾诩高光的时刻到了。曹操听说袁绍要袭击许都,立即撤兵,张绣率兵尾随追击,刘表出兵夹击。曹操出奇兵将张刘联军打败,继续加速北还。张绣想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不听,被曹操打败。这时贾诩劝失败的张绣赶紧追击,张绣疑惑不解,但还是听从了建议,果然获胜。获胜的张绣向贾诩请教,贾诩向他做出来一番解释,令张绣心服口服,从此更是对他言听计从。建安四年九月,官渡之战打响,袁绍也派人前来拉拢张绣。袁绍势力强大,张绣和曹操长期敌对,换作一般人都会选择投降袁绍,但贾诩却不这样认为,他直接把袁绍的使者给打发了。贾诩还说了绝话。他是这样对袁绍使者说的:“回去谢谢袁本初,自己兄弟都不能相容,他还能容得下天下国士吗?”当时不仅仅是袁绍的使者吃惊,连他的主公张绣也几乎惊掉了下巴,说:“事情怎么弄成了这个样子?”又说“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们该归属谁呢?”贾诩告诉他:“那就归属曹公吧!”张绣更加想不通,袁绍强曹操弱,我和曹操还有仇,这样能行吗?贾诩就和他说了:这才是我们应该选择跟从曹公的关键所在。你想想,你归属一个弱的人受重视还是跟从一个强的人受重视?至于那点儿私人恩怨,在一个志在天下的霸主眼里,还能够算上是一点儿事吗?最后就是,你别再犹豫了,听我的保准没错。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率众投降曹操。不用说,曹操肯定是喜出望外,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的信誉在天下传扬的人就是你呀!”于是就给贾诩升官、封侯。

官渡之战前的形式来说,曹操所处的态势是很不利的。袁绍兵强马壮,兵马已经出动,想制止他的行动已经不可能。假如张绣归属了袁绍,必然会听从袁绍的号令在背后捣乱,曹操则必需要分出兵来应付。刘表这个人虽是个大号财主,只想着守住自己的那点儿家产,整个曹操集团上上下下也都不太看好他,但曹操真要到了快撑不住的时候,也难说不会出来趁火打劫。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关键位置上的张绣,到有点儿天平砝码的意味了。张绣投降了曹操,曹操不但不用担心腹背受敌,还多了一支队伍去打袁绍,这一多一少区别可大了去了。张绣本来没有投降曹操的想法,是贾诩私自替他做主做出的这一决定,这又怎不令曹操感慨万千!从这个方面想一想,曹操给贾诩一个侯爵太值得了,尤其是从后来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价值来看,曹操给出的这个侯爵,绝对是物超所值。至于荀彧、荀攸等谋士都是多年相知之人,等事业有成之后,封赏还少得了吗?双方不在乎这一时半会儿。

曹操说贾诩让他的信誉在天下传扬,曹操给贾诩封侯又何尝不是把这件事在天下传扬:规劝主子投降我曹操,你们的好处也是很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袁绍手下哪个谋士把他坑得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在于乌巢粮仓被烧,而乌巢粮仓被烧的原因是谋士许攸的反叛,可很少有人追问,是谁把许攸赶到了曹操阵营?或者说,这个始作俑者真的是铁面无私严格执法的人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官渡之战,如果从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军进攻白马开始算起,到十月袁绍军乌巢粮仓被烧前,前后共有

  • 投降的大将文聘为什么能受曹操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在平定了北方以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18)七月大举南下,发起了征讨荆州刘表的战争。八月份刘表死了,由他的儿子刘琮继位荆州刺史,九月份曹操大军到了新野。荆州大臣蒯越、韩嵩等人劝说刘琮归附曹操,刘琮于是举州投降。还是在官渡之战时期,刘表手下很多大臣就有归顺曹操之心,等到刘琮投降,这些人自然是兴高采

  • 夏侯惇为什么一定要做魏国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于建安十九年(214年)正式被封为魏王,不仅独立建国,还可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官员了。曹操以拉队伍起家,军队自始至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这将军和军队也就整体上成为了魏国之属。有一个人情况特殊——夏侯惇,他在曹操集团当中资格老、职位高,在魏国成立时曹操想让他继续当汉官,这样毕竟官职还可以高一些,但

  • 陈宫在三国谋士中算什么水平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陈宫原来是曹操的谋士,背叛曹操后投靠了吕布,再后来和吕布一道被擒获。在曹营,陈宫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谋士,在吕布处也是如此。那么,陈宫在三国的谋士当中,能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上呢?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和黄巾军作战时阵亡。陈宫对曹操说:“兖州现如今没有主官,而朝廷的能力又管不到这儿,陈宫我请求您

  • 折节下士的袁绍,失败后为何不投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袁绍和曹操曾经共事,后来征讨董卓又结成联盟,在关东诸侯相互征讨的时候,两人也是同盟军。后来,两人的地盘扩大了,相互之间有了利益冲突,尤其是因为汉献帝在曹操手中,曹操又动不动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这才动起了刀兵。官渡之战,袁绍虽然失败,从后来曹操征讨他的两个儿子来看,他的力量依然强大,仍不失为天下最有

  • 文武双全富家子王重阳为何穴居“活死人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全真七子”,还得先从他们的师父王重阳说起。《射雕》把王重阳描绘成天下武功第一人,在华山论剑中技压群雄,夺取《九阴真经》。网络配图 王重阳死后,各大高手对其所遗《九阴真经》的争夺,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那么历史上真有王重阳其人,他真的武功盖世吗?王重阳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始

  • 刘备之子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

  • “十全老人”乾隆:至今三项成就无人打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最有玩味价值的就是清高宗乾隆了。康熙和雍正爷俩辛辛苦苦治理天下,所以等到乾隆继位的时候,正赶上了大清帝国最繁荣昌盛的时候。前期乾隆帝手上,开疆扩土,壮大版图,修《四库全书》,建三山五园,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所以他曾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十全老人”。这当然是大话,自古及今,哪有十全

  • 康熙皇帝:史上地位最高的为秦桧翻案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康熙没有正面肯定秦桧, 但在降金乞和的问题上, 宋高宗与秦桧既是君臣一体, 肯定宋高宗“偏安社稷, 犹存一线之脉络”的政策, 无疑也就是肯定秦桧。他又称“上无惯战之良将, 下无用命之士卒”, 当然也就将岳飞、吴玠、刘锜、韩世忠等将一概否定, 认为岳家军等不能击败金军,“必胜金兵于朱仙”,

  • 萧皇后并未"一女嫁五帝" 曾写赋委婉规劝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与争议颇多的隋炀帝杨广相比,皇后萧氏在历史上并不知名。在后世的话本、小说里,萧后受隋炀帝牵连,被描写成无才无德、失节不贞的“女祸”形象。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萧后是一个性情柔顺、文化修养较高的传统女性,既非红颜祸水,也非弄权女主。萧后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的女儿,因生于二月,江南风俗视为不祥,因此先后被寄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