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刘邦是怎么任命韩信为大将军的?

揭秘:刘邦是怎么任命韩信为大将军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08 更新时间:2024/1/14 8:19:39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刘邦曾经说过,统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然而,这个人早期却并没有什么高光的表现,开始只不过是项羽属下的一个持戟郎中。到了刘邦集团,韩信开始做一个接待宾客的小官,经过夏侯婴的推荐,也不过当了一个治粟校尉。但是经过萧何的推荐,刘邦却一下子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如果抛开后期的战绩,刘邦的这项任命是难以理解的,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的人,刘邦怎么就敢一下子任命他为大将军呢?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没有人比司马昭理解的更为透彻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先说说刘邦为什么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刘邦被封为汉王,很多人想念家乡,都纷纷逃走了,光是将领就逃走了十几个,刘邦对此事无可奈何。刘邦也想打回去,但天下诸侯都是项羽封的,秦地又有三个王挡住了他的去路,东路的栈道又烧毁了,实在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曹参樊哙周勃等大将倒是还在,刘邦也是能指挥的动,但他们同样没有办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萧何向刘邦推荐了韩信。韩信对刘邦说,项王分封不公平,已经失去了天下人心,你现在和他争天下,没有人会帮助他,因此项羽是可以打败的;项羽当年坑杀了二十万秦卒,秦地的人谁不恨他?而他偏偏任命了原来带这些兵的将领当秦地之王。当年您在秦地约法三章,秦地的老百姓都盼着您回去呐,这个时候你要是出兵,很容易就能夺取关中之地。占有了关中之地,再和项王相争,还会再担心不能取胜吗?刘邦非常高兴,不多久就出兵了。在占领三秦到打到彭城这段时间,战役进展的很顺利,韩信发挥出了那些军事才能,史书并没有多少记载,所以我们也无从得知。也就是说,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之前,韩信的军事才能并没有多少表现,“纸上谈兵”的故事当时已经有了,所以,刘邦用韩信,用的只是他的知和勇,就是对天下的了解和勇气。除了说明刘邦有这个气魄,还说明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这个知和勇。

再来看看司马昭任命钟会为伐蜀大将。

公元262年,司马昭准备伐蜀,这不是一般的一场战役,而是要进行一场灭国之战。司马昭的目的很明确,要通过建立这样一件盖天之功来实现篡魏大业。在他的规划当中,蜀国是“薮尔小国”,刘禅昏庸无能,姜维避祸沓中,正处在一种半失权状态,能用来抵抗魏国的军队不过五万人,这时候出兵是有一定成功把握的。但是,长期在西北作战的征西将军邓艾以为不可行,并且这还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只有钟会认为可行,还说了一些可行的理论。于是,司马昭就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率领十万大军伐蜀。同时命令邓艾率领三万军队进攻姜维,诸葛绪率领三万军队截断姜维的退路。

不仅仅是伐蜀很多人认为不可行,对于这种任命也有人觉得不行,认为应该派其他人去。就当是的情况来说,邓艾的资历要比钟会更合适当这个伐蜀大将。邓艾在打败东吴诸葛恪的战役中立有大功,升任为兖州刺史、振威将军,后来在平定诸葛诞和文钦叛乱中得力被任命为代理安西将军,又因为打败姜维解救王经有功得到了正式的任命,同时还有了假节待遇,兼任护东羌校尉职务。从此以后,邓艾常年与姜维对阵,多有胜仗,升任为镇西将军、征西将军。反观钟会,只是在司马氏所任的大将军府中任记室一类的职务,虽多有建树,但不过是“参同计策”,所立功劳也都是些“谋谟”之功。或者说,钟会并没有实际带兵作战的经验,对西北军事也不如邓艾熟悉。

那么,司马昭为什么要做这样一种任命呢?他在对人解释时说:“如果人心预先胆怯,则智慧和勇敢都发挥不出来。智慧和勇敢都没有却强迫他们出兵,那必然会被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他还说,现如今众人都说不能伐蜀,只有钟会和我的意见相同,所以我要用他,只有用他,才能成功。

应该说,后世最懂得刘邦心思的要数司马昭了,实践也证明,钟会出主意还行,打仗还真是不行。伐蜀行动开始后,钟会对于蜀国边境两座小城进行围攻,要不是守城将领投降,还真不知道他要打到什么时候。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姜维已经撤离了边塞之兵,只留下这两座小城。剑阁是蜀地守卫汉中的重要关隘,钟会没有及时攻下,致使姜维摆脱诸葛绪以后,在这儿和成都赶来的军队会合,钟会面对此局面束手无策;在剑阁前和姜维对垒,钟会毫无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借口粮食问题打算撤兵。要不是邓艾阴平偷渡成功,刘禅投降后又下令姜维投降,钟会这次伐蜀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还真难说。但司马昭非常清楚,他当时能用的也只有钟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第一个封侯的谋士为什么是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只有军功才能封侯,三国由于处在争战时代,所以文官谋士也有了得以封侯的机会。尽管如此,这些谋士们也要比武将们得封的时间晚,等级低。就像曹操早期的顶尖谋士荀彧、荀攸等人,直到建安八年曹操平定了河北才受封。但有个人例外,这就是贾诩,他在官渡之战以前的建安四年就被封为都亭侯。那么,贾诩为什么能赶在曹操的

  • 袁绍手下哪个谋士把他坑得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在于乌巢粮仓被烧,而乌巢粮仓被烧的原因是谋士许攸的反叛,可很少有人追问,是谁把许攸赶到了曹操阵营?或者说,这个始作俑者真的是铁面无私严格执法的人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官渡之战,如果从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军进攻白马开始算起,到十月袁绍军乌巢粮仓被烧前,前后共有

  • 投降的大将文聘为什么能受曹操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在平定了北方以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18)七月大举南下,发起了征讨荆州刘表的战争。八月份刘表死了,由他的儿子刘琮继位荆州刺史,九月份曹操大军到了新野。荆州大臣蒯越、韩嵩等人劝说刘琮归附曹操,刘琮于是举州投降。还是在官渡之战时期,刘表手下很多大臣就有归顺曹操之心,等到刘琮投降,这些人自然是兴高采

  • 夏侯惇为什么一定要做魏国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于建安十九年(214年)正式被封为魏王,不仅独立建国,还可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官员了。曹操以拉队伍起家,军队自始至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这将军和军队也就整体上成为了魏国之属。有一个人情况特殊——夏侯惇,他在曹操集团当中资格老、职位高,在魏国成立时曹操想让他继续当汉官,这样毕竟官职还可以高一些,但

  • 陈宫在三国谋士中算什么水平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陈宫原来是曹操的谋士,背叛曹操后投靠了吕布,再后来和吕布一道被擒获。在曹营,陈宫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谋士,在吕布处也是如此。那么,陈宫在三国的谋士当中,能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上呢?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和黄巾军作战时阵亡。陈宫对曹操说:“兖州现如今没有主官,而朝廷的能力又管不到这儿,陈宫我请求您

  • 折节下士的袁绍,失败后为何不投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袁绍和曹操曾经共事,后来征讨董卓又结成联盟,在关东诸侯相互征讨的时候,两人也是同盟军。后来,两人的地盘扩大了,相互之间有了利益冲突,尤其是因为汉献帝在曹操手中,曹操又动不动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这才动起了刀兵。官渡之战,袁绍虽然失败,从后来曹操征讨他的两个儿子来看,他的力量依然强大,仍不失为天下最有

  • 文武双全富家子王重阳为何穴居“活死人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全真七子”,还得先从他们的师父王重阳说起。《射雕》把王重阳描绘成天下武功第一人,在华山论剑中技压群雄,夺取《九阴真经》。网络配图 王重阳死后,各大高手对其所遗《九阴真经》的争夺,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那么历史上真有王重阳其人,他真的武功盖世吗?王重阳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始

  • 刘备之子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

  • “十全老人”乾隆:至今三项成就无人打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最有玩味价值的就是清高宗乾隆了。康熙和雍正爷俩辛辛苦苦治理天下,所以等到乾隆继位的时候,正赶上了大清帝国最繁荣昌盛的时候。前期乾隆帝手上,开疆扩土,壮大版图,修《四库全书》,建三山五园,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所以他曾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十全老人”。这当然是大话,自古及今,哪有十全

  • 康熙皇帝:史上地位最高的为秦桧翻案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康熙没有正面肯定秦桧, 但在降金乞和的问题上, 宋高宗与秦桧既是君臣一体, 肯定宋高宗“偏安社稷, 犹存一线之脉络”的政策, 无疑也就是肯定秦桧。他又称“上无惯战之良将, 下无用命之士卒”, 当然也就将岳飞、吴玠、刘锜、韩世忠等将一概否定, 认为岳家军等不能击败金军,“必胜金兵于朱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