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高炽在位时间很短,为什么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那么高?

朱高炽在位时间很短,为什么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那么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697 更新时间:2023/12/9 8:55:54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高炽,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驾崩于北征凯旋途中的榆木川,八月二十五日,朱高炽获悉了朱棣驾崩的消息,九月七日,朱高炽继位,改明年为洪熙元年。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于皇宫中的钦安殿猝然驾崩,此时距离朱高炽继位只有不到九个月。

关于朱高炽猝然驾崩的原因,《明史》、《明仁宗实录》等史料中都是讳莫如深,后世的一些史学家根据史料中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提出了朱高炽死于纵欲、雷击、中毒、心脏病等几种不同的说法。由于这几种说法都缺乏足够的证据,所以朱高炽猝然驾崩的原因就成了一个历史谜案。

虽然朱高炽的死因成了一个历史谜案,但在历史上对他却有着极高的评价,朱瞻基继位后给他上的庙号是仁宗,意为“仁孝而天下归心”,清修《明史》中也给予了他“用人行政,善不胜书”和“与文、景比隆”的评价。

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明史》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只当了不到九个月皇帝的朱高炽,在历史上为何会有着极高的评价?

通过相关史料的记载,个人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四。

一、负责编纂史料的文官集团必定会给朱高炽一个极高的评价

从永乐二年朱棣册立朱高炽为太子开始至永乐十四年朱高煦就藩为止,文官集团为了帮助朱高炽挫败朱高煦争夺太子之位的企图,在先后发生的解缙案、耿通案、迎驾案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解缙、耿通等支持朱高炽的朝臣和十多位太子属官被杀,杨荣杨士奇等文官集团的骨干力量大多都被关进监狱。

在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后,如果朱高炽被描述成为一个平庸的皇帝,文官集团不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脸,所以,无论朱高炽如何,负责编纂史料的文官集团必定会给朱高炽一个极高的评价。

二、武将对朱高炽很满意

继位的半个月内,朱高炽先后任命武安侯郑亨为大同镇守总兵官、襄城伯李隆为山海关镇守总兵官、武进伯朱荣为辽东镇守总兵官、都督佥事谭广为宣府镇守总兵官、都督同知梁铭为宁夏镇守总兵官,通过朱高炽给予镇守总兵官常驻各镇、负责卫所士卒的操练、统一指挥附近各卫所士卒守备边防等权力的情况来看,朱高炽是想以镇守总兵官取代藩王成为新的边防核心。

命武安侯郑亨等四人俱充总兵官,亨镇守大同;襄城伯李隆镇山海;武进伯朱荣镇辽东。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谭广为本府左都督,命镇守宣府。命后军都督府同知梁铭镇守宁夏。——《明仁宗实录》

如此一来,武将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对于武将来说无疑是个大大的惊喜,所以,他们对朱高炽很是满意。

三、文官集团对朱高炽很满意

朱高炽继位后,为了对文官集团投桃报李,不仅恢复了永乐时期废除的三公、三孤头衔,还通过内阁辅臣兼任六部尚书的方式提高了内阁辅臣的品级。

这可以被看作是明代文官集团权力开始增加的标志性事件,因为内阁辅臣通过兼任六部尚书、加封三公和三孤头衔的方式就能将品级提升到从一品甚至是正一品。

随着内阁辅臣品级的提升,文官集团就能以内阁为中枢不断增加自己的权力,所以,文官集团同样也会对朱高炽很满意。

四、百姓对朱高炽很满意

朱高炽继位后立即下令停止按计划即将开始的下西洋活动,并且在随后又相继下令停止采办、对鞑靼等部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此外,朱高炽还宣布准备“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

盖京师者四方之本,世云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所都。我太祖高皇帝定鼎于此三十余年,宗社奠安,生民无事,且皇祖陵寝所在,宜命皇子之贤者率重兵以镇之,外以杜觊觎之心,内以壮两京之势。他日回銮,亦可以省东南转输劳费。——《明仁宗实录》

随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下西洋、采办等活动的停止,百姓的负担大大降低,并且朱高炽还同时颁布了许多有利于百姓休养生息的抚民重农措施,所以,百姓对朱高炽同样也很满意。

综上所述,有了负责编纂史料的文官集团必定会给朱高炽一个极高评价的前提,再加上武将、文官集团、百姓、士绅都对朱高炽很满意,朱高炽在历史上的评价怎么会低,所以,只当了不到九个月皇帝的朱高炽必然会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 李渊的存在感为何那么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渊是什么时候称帝的,历史上李渊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李渊建立的朝代为什么叫唐朝

    对李渊存在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代开国君主他们都励精图治展示着自己的雄心霸业,这就造成了每每开国君主都是满心计谋。文可收拢天下人心,武可坐拥百万雄兵称霸一方,飞鸟尽良弓藏也好,杯酒释兵权也罢,想方设法将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集中王权,想

  • 三国功勋卓著的四位侍卫将军,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的首领是哪三位,岳飞的将领都有谁,三国领袖分别是

    主帅由于其自身的重要,在战场上又往往会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这就是“擒贼先擒王”的原因吧!主帅对士气、对战斗力影响巨大,有时候会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胜负,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此,战争中对于主帅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这就有了一种专门的军职——侍卫将军。在三国时期,由于主帅自己职务的限制,这种将军的职位可能

  • 揭秘:曹操手下第一大将究竟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布手下大将,曹丕手下有哪些大将,曹魏第一大将

    曹操最早起兵是用自家的钱财招募的,因而这家族子弟也就成了他的军队最基本的骨干力量。还有一个家族,即夏侯氏,他们与曹氏家族是世代姻亲关系,又拥戴曹操起兵,所以他们也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和倚重,因此他们也是曹操的基本骨干力量。这样一来,曹操手下将领就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曹氏、夏侯氏;第二层次是五子良将

  • 敢杀都督的凌统,为什么能得到孙权的维护?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那些部落首领曾经实行过禅让制,三国演义甘宁和凌统多少集,孙权是吴国的什么

    三国时期少年成名的将领,东吴的凌统绝对应该算上一个,因为他十五岁就被孙权任命为别部司马了。不过,凌统虽然后来征战立下过不少战功,但他开始成名却不完全是靠自己战场上拼杀得来,尤其是他刀砍都督陈勤致其死亡,更是让孙权以一句“以功赎罪”盖过。那么,这个敢杀都督的凌统凭什么得到孙权的这般维护呢?接下来我爱历

  • 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后 李世民为什么还要看下李建成的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建成儿子,李世民提着李建成的头,李建成是谁杀死的

    对李建成和李世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自然要有居住的宫殿,于是将隋朝时的大兴宫改建成太极宫,其中玄武门就是太极宫北面偏西的门。玄武门的重要性非常高,因为地势原因,玄武门成为控制太极宫的制高点,并且在玄武门上建造了楼观,以此加强玄武门的防守能

  • 杨继盛作为嘉靖朝的著名谏臣,他又是如何被杀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万历和嘉靖为什么不上朝,背叛杨靖宇的四人如何,诤臣和谏臣

    大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硬气王朝,在这样的风气下干事的官员也是很有气节的,第一点真不是今天的我们可以比拟的。要说大明第一硬汉,让小编佩服还是这位,虽然他是一个传统意识上“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但他干的事真是谁都干不下来,这个人就是嘉靖年间著名谏臣杨继盛。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命运比田丰好,蜀汉官大臣秦宓经历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崔琰和荀彧为什么要帮曹丕,蜀汉大臣籍贯大全,项庄结局

    官渡之战前,袁绍的谋士田丰谏阻,认为此时不应该进行决战,而应该采取袭扰的方法,让曹操疲于奔命,这样可以坐享其成。袁绍不听,由于田丰多次劝谏,袁绍还将田丰关进了监狱。失败后,袁绍羞于见到他,在小人的进谗之下,于是将田丰杀了。刘备东征,群臣反对,有一个人更是上书说“天时一定不利于战”!他因此得罪了刘备,

  • 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董卓是什么人物,董卓是谁杀死,关羽刮骨疗毒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曹操刺杀董卓,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演义》中有个非常精彩的桥段就是曹操向司徒王允借刀刺杀董卓,这个故事奠定了曹操在众人心中的形象。历史上确实有刺杀董卓的事,但主角却不是曹操,也和王允没有关系。曹操我们先看看《三国演义》里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当时董卓弄权,司徒王允召集

  • 赵云死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赵云真的是被绣花针吓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云老婆拿绣花针扎赵云,绣花针别名叫什么,赵云死于绣花针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云之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赵云,赵子龙,这位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可谓是人尽皆知,一千多年来其武力、智谋一直被人所津津乐道,赵云的品行更是有口皆碑。赵云追随刘备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可

  • 董卓被诛杀的原因是什么?不是因为王允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太后和董卓的关系,吕布为什么杀王允,王允除掉董卓用的什么计谋

    董卓被诛杀的原因是什么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三国演义》中,董卓虽然权倾朝野,但他最终还是死在了吕布的手中。司徒王允见董卓扰乱朝纲,民不聊生,心中郁郁寡欢。当时王允的义女貂蝉见到自己的义父为了董卓之事而心力交瘁,心有不忍,于是在月下祈祷,希望可以替父分忧。正好此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