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后 李世民为什么还要看下李建成的头

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后 李世民为什么还要看下李建成的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1 更新时间:2024/1/13 16:17:30

李建成李世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自然要有居住的宫殿,于是将隋朝时的大兴宫改建成太极宫,其中玄武门就是太极宫北面偏西的门。

玄武门的重要性非常高,因为地势原因,玄武门成为控制太极宫的制高点,并且在玄武门上建造了楼观,以此加强玄武门的防守能力,而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这里。

隋朝末年天下豪杰群起,纷纷占地为王反抗隋朝统治,李渊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最终决定加入进来,由于前期暗中准备充分,再加上谋略思路正确,因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攻占隋朝都城,建立唐朝。

当时的唐朝只是众多割据势力中的一个,未来如何还要依靠战争才能决定,李渊是幸运的,他的儿子们个个都非常得力,为唐朝开疆拓土不断打胜仗,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秦王李世民。

随着唐朝疆域的不断扩大,李渊经常感到苦恼却又无可奈何,他的烦恼就来于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争斗越来越严重,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渊不愿对儿子动手。

除去亲情之外,李渊同样也非常清醒,因为唐朝要想统一天下、清除残余势力,必须要依靠能征善战的李世民,而这样就会增长秦王对太子之位的威胁。

唐朝的朝野上下都知道太子和秦王之间必有一战,大臣们纷纷站队,风起云涌之间已经暗示着暴风雨将要到来。其实这种手足相残的现象在古代皇位之争中是非常常见的,父子之间或者是兄弟手足之间,为争夺皇位最终你死我活的情况非常普遍。

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在宋朝之后随着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和深入人心,这样的现象在不断减少,但是清朝仍然有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手足相残的现象还在发生,只能说皇帝宝座的吸引力实在太大。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支持李建成的太子党和支持李世民的秦王派都已经在暗中谋划,其中包括对情报的保密和渗透。

太子党为了限制秦王的势力,采取的是先清理外围再攻破中心的思路。当时唐朝正好面临突厥入侵的问题,李元吉主动请缨带兵前去迎战,这也正好符合李渊的想法,他要适当控制李世民的兵权。

所谓的“清理外围”计划是这样的,李元吉作为此次出征的主帅,他选择秦王李世民的手下的亲信作为军中主将,比如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秦叔宝等人,并且借机将秦王府中的精锐也带走不少。太子党的想法是通过对抗突厥的战争将秦王李世民架空,为下一步采取行动奠定基础。

秦王李世民也不是吃素的,在战场上是勇猛足智的将领,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再加上善于笼络人心,因此在秦王身边集结着一群“武功高强”的能人,武将谋士都有。也正是因此,太子党才非常忌惮秦王,采取逐步分解的方法。

太子党不知道的是,秦王的密探已经渗透到了太子党内部,正是由于内部人士告密,秦王率先得知李建成的行动计划,在众位将士“鼓励”下,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

由于玄武门对于居住太极宫皇帝的安全至关重要,因为唐朝有明确规定,不准携带武器进入玄武门,就连太子李建成都不行。当时把守玄武门的是敬君弘,他已经选择站在李世民队伍中,于是李世民顺利带着千人队伍全副武装地进入玄武门,并且敬君弘还帮助李世民设置了埋伏。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已经准备好伏兵,静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进入伏击圈。

其实在李建成进宫之前已经得到消息,消息是李渊后宫张婕妤传递出来的,此事引起李元吉的警惕,他建议李建成应该称病延迟进宫。但是李建成认为长安城是自己的地盘,秦王并不敢有僭越之举,并且玄武门的守将是自己的心腹,于是并没有过多的防备之心,直奔玄武门。

当李建成和李元吉感到事情不妙,已经为时晚矣,两人立即调转马头准备逃跑,此时李世民眼看事情败露,直接呼喊两位兄弟,史料记载,李元吉准备拉弓射箭,但是拉了三次都没有拉开,就在这同时,李建成已经被弓箭射杀。

秦王亲信尉迟敬德率领骑兵追赶出来,经过简短的混战后,李元吉也被杀死,到此时为止,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此时秦王李世民没想到的是,太子东宫和齐王李元吉的精兵两千余人已经杀气腾腾地朝着玄武门而来,前来援救的主要将领是李建成手下的冯立、薛万彻、谢叔方。

此时李世民面临的形势还是非常危急的,本来是采取闭门不战静待援兵的计划,但是敬君弘立功心切竟然带着皇宫守卫部队冲了出去,结果很快被斩杀。

玄武门一时之间攻克不下,薛万彻转头派兵攻打秦王府,那里有李世民的妻儿老小,一时间形势更加危急。

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展示给攻打玄武门的士兵看,攻城士兵顿时慌乱了,毕竟主子已经死了,为谁而战成为问题,没过多久,太子党和齐王的援军就溃散而逃,薛万彻等将领也纷纷逃到深山隐居起来。

在解决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派尉迟敬德马不停蹄地来到李渊寝殿,尉迟敬德直接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扔在李渊面前,李渊瞬间就傻眼了。

李世民随后进来悲痛大哭,在身边人的提醒下,李渊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很快将皇位禅让给唐太宗,自己去做太上皇。

至此,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人头的目的已经非常清楚了,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震慑东宫和齐王府援兵,当时秦王李世民的处境并不乐观,毕竟太子党在长安城的实力是要远强于秦王府;二是逼迫李渊快速禅让皇位,当李渊看到两颗血淋淋的头颅,在惊愕之余就是赶紧满足李世民的一切需求,这样才能保住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杨继盛作为嘉靖朝的著名谏臣,他又是如何被杀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万历和嘉靖为什么不上朝,背叛杨靖宇的四人如何,诤臣和谏臣

    大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硬气王朝,在这样的风气下干事的官员也是很有气节的,第一点真不是今天的我们可以比拟的。要说大明第一硬汉,让小编佩服还是这位,虽然他是一个传统意识上“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但他干的事真是谁都干不下来,这个人就是嘉靖年间著名谏臣杨继盛。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命运比田丰好,蜀汉官大臣秦宓经历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崔琰和荀彧为什么要帮曹丕,蜀汉大臣籍贯大全,项庄结局

    官渡之战前,袁绍的谋士田丰谏阻,认为此时不应该进行决战,而应该采取袭扰的方法,让曹操疲于奔命,这样可以坐享其成。袁绍不听,由于田丰多次劝谏,袁绍还将田丰关进了监狱。失败后,袁绍羞于见到他,在小人的进谗之下,于是将田丰杀了。刘备东征,群臣反对,有一个人更是上书说“天时一定不利于战”!他因此得罪了刘备,

  • 曹操刺杀董卓是不是真的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董卓是什么人物,董卓是谁杀死,关羽刮骨疗毒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曹操刺杀董卓,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演义》中有个非常精彩的桥段就是曹操向司徒王允借刀刺杀董卓,这个故事奠定了曹操在众人心中的形象。历史上确实有刺杀董卓的事,但主角却不是曹操,也和王允没有关系。曹操我们先看看《三国演义》里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当时董卓弄权,司徒王允召集

  • 赵云死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赵云真的是被绣花针吓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云老婆拿绣花针扎赵云,绣花针别名叫什么,赵云死于绣花针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云之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赵云,赵子龙,这位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可谓是人尽皆知,一千多年来其武力、智谋一直被人所津津乐道,赵云的品行更是有口皆碑。赵云追随刘备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可

  • 董卓被诛杀的原因是什么?不是因为王允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太后和董卓的关系,吕布为什么杀王允,王允除掉董卓用的什么计谋

    董卓被诛杀的原因是什么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三国演义》中,董卓虽然权倾朝野,但他最终还是死在了吕布的手中。司徒王允见董卓扰乱朝纲,民不聊生,心中郁郁寡欢。当时王允的义女貂蝉见到自己的义父为了董卓之事而心力交瘁,心有不忍,于是在月下祈祷,希望可以替父分忧。正好此情此

  • 赵云在长坂坡有什么战绩?曹操发出了“真虎将也”的感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云长坂坡第一个杀死的,赵云长坂坡一战简介,长坂坡之战

    后汉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上演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开始挥军南下,一路披荆斩棘,收降甚多。就在曹军追击刘备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赵子龙单骑救主。长坂坡一战是赵云的成名作,也是他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事情。经此一战,曹操不仅得知刘备帐下有关、长二将,而且也被赵云

  • 揭秘:蜀汉大臣杨戏评价过哪些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秀五虎上将四大先锋,刘秀的开国功臣有哪些,蜀汉大臣籍贯大全

    蜀汉国长沙太守廖立,在吴国大将吕蒙来攻时只身逃走,自己守不住一个长沙,可是那眼睛却长在头顶上,蜀国人在他那里全都是一无是处,用诸葛亮的话说就是所有人都是“小子”。蜀汉国还有一个大臣,曾经担任过太守和射声校尉,因得罪了姜维被贬为平民,此人对蜀国官员及皇帝也多有评价,不过,他对人的评价却客观公正的多。因

  • 刘邦当初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 刘邦是怎么脱身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打匈奴如果用韩信,匈奴人,卢绾为什么反叛刘邦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脱困,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刘邦被匈奴40万大军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无法脱身,这事是韩王韩信引发的,这个韩王韩信与兵仙韩信同名同姓,而且是刘邦所封的异姓王,后来韩王韩信被改封到太原郡,后来又北迁到马邑,刘邦让他抵御匈奴,那个时候的匈奴正是冒顿单于当政期间,并正是强大的时

  • 董卓畏惧孙坚,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坚有什么品质,什么是对生活缺乏畏惧感,历史孙坚

    董卓擅自废立皇帝,篡逆之心显露无疑,这引起了关东诸侯的反对,于是联合起来讨伐。但是这些诸侯们却是各怀心思,只想着扩队伍,捞地盘,对于讨伐董卓之事却并不是真心真力。因此,这些诸侯们虽然一个个来头不小,但真正让董卓放在心上的也只有袁绍、袁术、刘表、孙坚四人。那么,官职不过长沙太守,地盘又在很远的孙坚,为

  • 周瑜瞒过曹操火烧战船,他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火烧连环船的计谋是谁,周瑜借东风火烧赤壁

    赤壁之战中的火烧战船一节战事并不是很大,但由于它处在一个关键的节点上,即曹操由攻转守以至于大败而归,所以才非常有名。在《三国演义》中,围绕这一事件,孙刘两家定下了火攻计,使用了连环计、离间计、苦肉计等等一系列计策,还演绎了“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精彩情节。真正历史上的火烧赤壁并没有这般复杂,就是黄